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儿童隐匿性肌病临床分析
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临床表现及基因分析
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临床表现及基因分析谭艳芳;欧阳文献;姜涛;唐莲;苏雨霞;李双杰【摘要】目的研究1例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肉活检及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7岁3月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血标本,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致病基因,腓肠肌穿刺活检明确肌肉病变情况.结果患儿肌肉活检电镜结果示肌纤维内大量脂滴沉积.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ET-FDH基因存在c.1773_1774 del AT p.(Cys592※)无义突变和c.389A>Tp.(Asp130Val)错义突变,考虑为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父母分别为携带者.结论临床上有转氨酶升高为主伴有心肌酶升高、运动障碍者,应尽早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查,有条件者行腓肠肌肌肉活检术,可以为患儿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7(009)005【总页数】4页(P456-458,封3)【关键词】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脂质沉积性肌病;ETFDH基因;儿童【作者】谭艳芳;欧阳文献;姜涛;唐莲;苏雨霞;李双杰【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e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是一种脂肪酸β氧化代谢障碍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表现高度异质,易被误诊,新生儿发病病情凶险,不易被早期发现,常可导致猝死,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儿童隐匿性肌病临床分析
转 氨 酶 即 氨 基 转 移 酶 ,是 一 组 催 化 氨基 酸 与 酮 酸之 间氨 基 转 移 反 应 的酶 类 临 床 L常检 测 的有 :丙氨 酸转 移酶 ( A L T ) 、天 冬 氨 酸 转 移 酶
一
发 现转 氨 酶 升 高 ; 3例 I 大 I 发热 、 咳嗽 , 于、 当地 医 院 就 诊 时发 现 m清 转 氨酶 增 高 。9例 患 儿 于 院外均 曾被 诊断 为病毒 性 肝 炎或 肝脏 受 损 ,而进 行 保 肝治 疗 , 转 氨酶 无 明显 下 降 。病 程 1 个 月 ~2年 不等 除 1
多, 提 示肌 源 性损 害 , 所 测 神经 感 觉 、 运 动 传 导速 度 未 见异常 。 2 . 4 组 织 病理 学 检查
肌 肉活 检 结果 : 9例 患儿 均
质 沉 积 性 肌 病 结 论 : 在 无 其 他 肝 损 伤 的迹 象 和 症 状 的 情 况 下 . 血 清 转 氨 酶 升 高 的 儿 童 可 能 有 隐 匿性 肌 肉疾 病 早 期 血 清肌 酸 激 酶 和 肌 肉病 理 检 查 有 助 于 肌 痛 的早 期 诊 断 关 键 词 肌 疾 病 : 转氧酶 : 骨 骼 肌 活检 : 肌 营 养 不 良症
院 9例 以转 氨 酶 升 高 诊 的 隐 匿性 肌病 患 儿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以提高 临 床 医生 对肌 病 是 转 氨酶 升 高 的潜 在原 之 一 的认 识
1 对 象 与方 法
酸 激酶 ( c K ) 1 1 0 0~3 3 9 9 1 U / L , 乳 酸脱 氢 酶 ( L D H) 、 羟 丁 酸脱 氢酶 ( H B D H) 亦 有 不 同程 度增 高 。肝 炎病
脏 超声 及 肌 电 图 : 所有 患儿 均 经 神经 肌 病科 行 骨 骼 肌 活检 、 酶组 织 化学 分 析和 超微 结 构 检查
自发KDM6A剪切位点突变致歌舞伎综合征合并性早熟和矮小一例
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 Clinical MedicineJanuary 2021Vol.41 No.12021年 1月 第41卷第1期文章编号:1001-6325 ( 2021 ) 01-0008-05研究论文自发KDM 6A 剪切位点突变致歌舞伎综合征合并性早熟和矮小一例赵亚玲,李淑颖,王曦,聂敏,伍学焱,茅江峰*收稿日期:2019-12-05 修回日期:2020-03-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905102, 2016YFA010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576,8197137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1-002 , 2017-I2M-3-007)*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 : maojiangfeng8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摘要:目的分析一例组蛋白特异性赖氨酸脱甲基酶(KDM 6A )基因自发突变导致歌舞伎综合征(KS)2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增加对疾病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
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 ,对全外显子基因进行测序。
结果1)患儿以真性性早熟、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
2)患者出现KS 典型的面部、骨骼、皮纹异常和智力偏低表现。
3)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全 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存在自发KDM 6A 基因剪切位点突变。
结论KDM 6A 基因突变可导致KS 。
本文报道了一例KS 合并性早熟和矮小的病例,而性早熟和矮小与KS 的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歌舞伎综合征;KDM 6A ;真性性早熟;剪切位点突变;身材矮小中图分类号:R585文献标志码:BA case of Kabuki syndrome with precocious pubertyand short stature due to novel KDM 6A splice-site mutationZHAO Ya-ling, LI Shu-ying, WANG Xi , NIE Min, WU Xue-yan , MAO Jiang-fe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Peking L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AMS & PLMC , Beijing 10073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gene mutation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2 Kabukisyndrome by analyzing a patient with novel splicing KDM 6A gene mutation.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s , laboratory data and radiologic manifestations were collected. The whole exon was sequenced . Results 1) Patient presentedwith typical facial , skeletal and dermatoglyphic abnormalities , and mild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2) The main clini cal manifestations were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and short stature. 3) Whole exon sequencing peripheral lympho cytes of the patient and of her parents identified a denovo splicing mutation in KDM 6A gene. Conclusions KDM 6Amutation may cause Kabuki syndrome ,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and dwarfism. This case expands the understand ing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gene mutation in Kabuki syndrome.Key words : Kabuki syndrome ; KDM 6A ;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 splicing mutation , dwarfism歌舞伎综合征(Kabuki syndrome , KS )是一种以 特殊面容、骨骼异常、皮纹异常、智力低下和生长缓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病[1]。
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分析(附2例报道)(1)
戊二酸尿症II型(glutaric aciduria II)又称多种酰基 辅酶A脱氢酶缺陷(multiple
acyl 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1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线粒体能 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重症者常于新生儿期、婴幼儿期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91.4 R746.9 [文章编号]1008—0678(2014)03—0269—07 [作者简介]吴娜,女(1983一),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琳,E—mail:lilin7505@126.com
U・L。(参考值:0-25U・L。),0c一羟丁酸脱氢酶
U・L。1(参考值:72-182 U・L。1),乳酸脱氢酶(LDH)491
u・L。1(参考值:106-21 1 U・L。1)。②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
597
U・L。1(参考值:0-75 U・L。1),天冬氨酸转氨酶1
083
u・L1(参考值:8-83 U・L。1)。⑧乳酸试验:运动前乳酸4.70 mmol・L。1(参考值:0.1-2.7 mmol・L。1),运动后0、5、10、 15、30rain分别为10.50 mmol‘L1、13.90 mmol‘L1、16.40
488 87
的2例戊二酸尿症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血酰基肉碱和尿有机酸分析方法采用MS—MS和 GC—MS技术对戊二酸尿症疑诊患者进行血酰基肉碱和尿 有机酸分析。①MS—MS检测酰基肉碱和氨基酸:按参 考文献[3]报道的方法进行,采集患者手指或静脉血,滴 于专用采血滤纸(S&S 903#)上晾干后送检。干血滤纸片
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儿童隐匿性肌病临床分析
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儿童隐匿性肌病临床分析苏俊彩;李雅静;耿秀超;陈晓青【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29)1【摘要】目的:拟通过对9例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隐匿性肌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肌病是转氨酶升高的潜在原因之一的认识,从而早期正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7月我院9例确诊为肌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儿(男4例,女5例)均为入托、入学或因其他疾病体检时偶然发现不明原因血清ALT、AST异常升高而就诊,经肌肉活检证实5例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例为脂质沉积性肌病.结论:在无其他肝损伤的迹象和症状的情况下,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儿童可能有隐匿性肌肉疾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和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肌病的早期诊断.【总页数】2页(P90-91)【作者】苏俊彩;李雅静;耿秀超;陈晓青【作者单位】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干部科;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CT复查在首诊为隐匿性肺挫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向前;王凌;孔德会;李全2.伊伐布雷定治疗首诊扩张型心肌病100例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J], 左伟3.首诊为结膜囊肿的儿童外伤性眼内炎1例 [J], 李春花; 田冰玉; 雷晓琴; 宋虎平; 许治国; 吕朋4.行为诱导技术对学龄前儿童牙科首诊合作程度影响的研究 [J], 杨祯5.儿童卵黄囊瘤16例首诊误诊因素分析 [J], 邓巍;曹明为;唐蔚;赖芳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婴儿致死性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病例报道
第21卷第2期2021年4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Vol.21No.2Apr.202]一例婴儿致死性型肥大型肌原纤维肌病病例报道黄云,姚炳华,张春红(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婴儿致死性肥大性肌原纤维肌病(Fatal infantile fattening myofibrillar myopathy)是肌原纤维肌病(Myo五brillar myopathy,MFM)的一种特殊亚型,是由于CRYAB基因突变引起的a-B-晶状体蛋白病。
该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在儿童中极其罕见,复习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已被报道的文献资料共4篇,共计20例病例,笔者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旨在综合分析致命性婴儿型肥大型肌原纤维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婴儿致死性肥大性肌原纤维肌病;CRYAB基因突变;a-B-晶状体蛋白中图分类号:R722.ll文献标志码:A 1病例资料患儿,女,3月27天,因“呻吟伴咳嗽2天,发热伴气促1天”于2020年3月9日23:00入院。
患儿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呻吟,偶有咳嗽,干咳为主,无咳痰,时有吐奶,无呛奶,伴少吃、少动,无声嘶,无鼻塞、流涕,无抽搐,无口吐白沫,无口唇或面色发青,无腹胀、腹泻, 1天来患儿出现发热,具体体温不详,伴气促,外院就诊,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正常。
血生化:谷丙转氨酶:97U/L;谷草转氨酶:116U/L;肌酸激酶:1403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8U/L;肾功能正常。
肝胆胰脾、腹腔B超未见异常。
予以“头抱他睫、甲强龙静滴”后无好转,予以转我院就诊。
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9kg, APGAR评分不详,否认出生后有窒息抢救史。
生后混合喂养,胃纳正常,无吸吮无力,无呛咳,2.5月左右竖头,生长发育正常。
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Bethlem肌病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Bethlem 肌病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报道一家系3例女性患者临床表型、肌电图、肌肉活检、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先证者于13岁发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血清学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学显示骨骼肌局灶坏死等非特异性肌源性损害。
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母、其妹存在相同基因突变,即COL6A3基因错义突变c.4270C>T 。
结论该家系Bethlem肌病患者为COL6A3基因突变致病,临床通过基因测序手段可提高诊断率,有助于产前诊断,减少遗传病发生率。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Bethlem 肌病;临床表现;Ⅳ型胶原蛋白;COL6A3基因【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110(2021)05-0402-06张琼哲吴世陶崔明张敏石伟伟刘恒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Analysis of clinical phenotype and gene mutation in a family of Bethlem myopathyZHANG Qiongzhe ,WU Shitao ,CUI Ming ,ZHANG Min ,SHI Weiwei ,LIU Hengfang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henotype and gene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thlem myopathy.MethodsThe clinical phenotype ,electromyography ,muscle biopsy ,muscle pathology ,and gene test results of 3female patients from a family were reported.ResultsThe protester developed at 13years old ,an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progressive proximal extrem ⁃ities weakness.Serological creatine kinas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MG showed myogenic damage.Musclepathology re ⁃vealed focal necrosis and regeneration of skeletal muscles ,partial loss of striated muscles and varying muscle fiber sizes.Genetic test ⁃ing showed that the proband ,his mother and his sister had the same gene mutation ,namely COL6A3missense mutation C.4270C>T.ConclusionThe disease of Bethlem myopathy is mostly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COL6A3gene.In clinical work ,gene sequenc ⁃ing can increase The diagnosis rate ,help prenatal diagnosi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enetic diseases.【Key words 】Genetic diseases ;Bethlem myopath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llagen type Ⅵ;COL6A3geneDOI :10.12083/SYSJ.2021.05.016·论著临床诊治·Bethlem 肌病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项目(编号:SB201901055)作者简介:张琼哲,Email :△通信作者:刘恒方,Email :Bethlem 肌病是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一种亚型,是由细胞外基质中Ⅵ型胶原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多数病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于较小年纪发病,主要表现有四肢近端逐渐出现的肌肉无力、抬腿或抬起手臂、蹲起动作困难,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及手指、腕、肘、踝关节的挛缩,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1-3]。
5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分析
新 生 儿 黄 疸 是 一 种 较 为 常 见 的 儿 科 临 床 病 症 。有 相 关 的
文 献 报 道 和 调 查 资 料 显 示 , 6 的足 月 出 生 新 生 儿在 出 生 有 O
理性黄疸患儿 5 4例 , 中男 3 其 o例 , 2 女 4例 , 月 产 4 足 6例 , 早 产 8例 , 为 3组 : 7d组 2 分 ≤ 3例 , 7 1 > ~ 5d组 1 8例 , 1 ~ > 5
参 考 文 献
吴 在 德 . 科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3 42 外 M] 北 人 2 0 :9 .
景 永 军 , 顺 昌 . 部 麻 醉 与 硬 膜 外 麻 醉 下 阑 尾 切 除 术 韩 局 30例 分 析 []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 ,0 7 1 ( ) 15 2 J. 2 0 ,6 3 :8 . 王 诚 , 汉 曼 .I期 手 术 切 除 治 疗 阑 尾 周 围 脓 肿 9 林 8例
技 术 公 司 提 供 , 用 国际 临床 化 学 学 会 推 荐 的 血 清 7G 测 定 采 -T
法 , 用 Au 60奥 林 巴 斯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测 定 。 ( ) 部 采 一4 2全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5型合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征象患者临床与遗传学特点
547
力袁无眼睑下垂袁无复视袁无腓肠肌肥大袁父亲野乙 肝小三阳冶袁父母非近亲结婚遥 弟弟半岁袁无眼睑下 垂尧无四肢无力尧无吞咽困难袁曾行产前检查未发 现相关致病基因遥 1.3 基因检测 运用二代测序渊NGS冤的方法对先证 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骨骼肌疾病相关基因外显子 捕获检测袁 发现其样本中 RRM 2B 基因外显子 1 上存在 c.132G> A 点突变渊p.W44X冤 杂合突变及DMD 基因外显子 6 上存在 c.431T>A 点突变渊p.V144 D冤 半合子变异遥 然后对其父母 c.132G>A 位点进行验 证发现袁母亲携带变异袁父亲未携带变异遥 C.431T> A 位点验证袁 父亲母亲均未携带有变异遥 其中 RRM2Bc.132G> A 为无义突变袁 临床意义未明 袁 DMDc.431T> A 为错义突变袁 为疑似致病性变异袁 两突变均不属于多态性位点袁尚没有文献报告袁为 新发现的变异遥 RRM2B尧DMD 基因分析结果如下院 1.4 家系图 结合基因分析袁得出家系图袁该家系 RRM 2B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袁DMD 为散发突变 渊图 3冤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 年 第 44 卷 第 9 期
片尧艾地苯醌等药物治疗 1 年袁症状无好转遥 辅助 检 查 院2006 年 肌 酶 院CK4332 U/L袁2007 年 CK 12196 U/L袁2012 年 CK 29485 U/L遥 2006 年新斯的 明试验渊-冤曰肌电图院肌源性损害活动期可能性大曰 肌活检渊右腓肠肌冤院送检肌肉组织正常结构存在袁 肌束中可见少量呈大圆形透明变性的肌纤维袁灶 性炎症细胞浸润及肌纤维再生袁 肌束间纤维结缔 组织和脂肪组织轻度增生袁PAS 染色未见异常物 质贮积袁Gomori 染色未见破碎红纤维遥 2017 年血 乳 酸 2.5 mmol/L渊正 常 0.7 耀2.0 mmol/L冤曰 心 脏 彩 超院心脏结构及瓣膜活动未见明显异常遥 1.2 先证者父母、弟弟资料 父母亲均无四肢无
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析
病例二
总结词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罕 见的神经肌肉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 无力、易疲劳,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 解。
VS
详细描述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在活动 后感到肌肉无力、疲劳,甚至出现肌肉萎 缩。休息后症状得到缓解,但重新活动会 再次引起肌肉无力的症状。这种疾病通常 在成年后缓慢起病,男性多见,可累及下 肢近端、上肢近端和躯干肌肉。
05
诊断分析与讨论
鉴别诊断
重症肌无力
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无力,活动后 加重,休息后减轻。与重症肌无 力不同的是,肌无力综合征的肌 肉无萎缩表现,且无晨轻暮重现
象。
神经肌肉病
如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神经炎 等,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感 觉异常等。肌无力综合征无这些
症状,且肌电图检查无异常。
精神性肌无力
表现为全身乏力、失眠、焦虑等 。肌无力综合征无这些症状,且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知和诊断水平,为患者提 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对于丰富医学知识、促进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02
肌无力综合征概述
定义及症状
定义
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 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析
2023-11-10
• 引言 • 肌无力综合征概述 • 临床诊断方法 • 诊断案例分析 • 诊断分析与讨论 • 研究展望与挑战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 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 力、萎缩和疼痛等症状。该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且具有家 族遗传倾向。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疾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深入研究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治疗 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儿童谷氨酸脱氢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 48 •
中 华 胰 腺 病 杂 志 2020 年 2 月第 20 卷第 1 期 Chin J Pancreatol, February 2020, Vol. 20, No. 1
carried c. 965C >T (p. R322H) GLUD1 gene mutation, and the remaining 5 cases carried c. 1388A > T ( p. N 463I), c. 1495C > A(p. G499C) , c. 1493C > T (p . S498L) , c. 1519G > A (p. H507Y) and c. 1388A >G (p . N463S), respectively. 9 cases (9 0 % ) had de novo mutations, and 1 case had paternal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8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in long term. One child had spontaneous remission in 8 years after being diagnosed, and seven patients required long-term oral diazoxide to maintain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two of whom had epilepsy. Conclusions The birth weight of children with GDH-HI in China was usually normal. A small number of GDH-HI children had normal serum ammonia levels. Most of the GLUD1 gene mutations in GDH-HI children in China were de novo mutations, among which the GDH p. R322H mutation was a hot spot mutation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GDH-HI. Most of GDH-HI children were diazoxideresponsive. As the disease progresses, some children may have epilepsy, and a few children have a tendency to relieve by themselves.
DMD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DMD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孙顺昌;樊绮诗
【期刊名称】《国际遗传学杂志》
【年(卷),期】2004(027)006
【摘要】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目前临床无有效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最具前景.近几年里,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表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因治疗手段,同时病毒载体的改进也使治疗基因的表达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些进展必将有助于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早日开展.
【总页数】4页(P364-367)
【作者】孙顺昌;樊绮诗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6.2
【相关文献】
1.基因治疗长期改善DMD模型小鼠的肌力 [J], 毛小飞
2.基因治疗长期改善DMD模型小鼠的肌力 [J], 毛小飞
3.DMD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J], 胡冬贵;华小云
4.电基因治疗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姜艳芳
5.基因治疗长期改善DMD模型小鼠的肌力 [J], 毛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张军付;王育新;沈徳新【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PMD)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例曾误诊为肝损害及心肌损害的小儿PM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年龄3岁9个月和3岁5个月,分别因咳嗽15 d以及乏力3个月,手脱皮1周,咳嗽3 d入院.查血清肌酶增高,诊断为肝损害及心肌损害等,给予相应治疗均无效,考虑PMD,行基因检测均确诊Duchenne型PMD.2例家属均要求出院,皆未给予治疗.结论小儿PM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提高对该病认识和警惕性、发散诊断思维、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和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可减少或避免PMD误诊误治.【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肌营养不良;儿童;误诊;肝损伤;心肌疾病【作者】张军付;王育新;沈徳新【作者单位】450052郑州,解放军153中心医院小儿科;450052郑州,解放军153中心医院小儿科;450052郑州,解放军153中心医院小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PMD)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其中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是由DMD基因缺陷所致,为最常见的X连锁遗传病之一,由法国神经病学家Duchenne首先发现、报道并命名,也是最多见的肌营养不良[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年发病率约为每3500个活产男婴中1个[2]。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也是由DMD基因缺陷所导致,临床表现出现较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晚,进展相对缓慢,18岁后还能独立行走,多可存活至40~50岁甚至更长寿命[3]。
由于PMD临床发病率较低,在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之前不易被发现,易误漏诊。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⑥ 药物,如苯妥英钠。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GGT
分布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胰、肝、脾、心、 脑及生精管等多种组织的细胞膜上。 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疾病。GGT 的临床价值在 于它有助于判断ALP 升高的组织来源,因为 GGT活性在骨病时并不升高。血清GGT水平升 高也见于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的患者, 以及酗酒或酒精性肝病,亦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后等疾病状态。
血清ALP和GGT
血清ALP升高程度与肝胆疾病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大约75% 长期胆汁淤积患者的血清ALP显著升高(≥4 X ULN)。
血清ALP轻度升高(≤3×ULN)对于判断胆汁淤积缺乏 特异性,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动态观察血清ALP活性有助于黄疸病情判断。如果血 清中ALP持续低值,则阻塞性黄疸的可能性很小;若 血清Bil逐渐升高,而ALP不断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3.在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急性肝损害中,划 分转氨酶升高程度,有利于缩小鉴别病因 诊断范围。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推荐意见:
4.对血清转氨酶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急 性肝损害病程观察和(或)病因鉴别。
5.AST/ALT比值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 病、判断肝损害严重程度及肝病进展情况。
6.依据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和选择性实验 室和(或)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出大多数 肝胆疾病或肝外疾病。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四)血清Alb和血浆PT:
Alb是血浆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脏是其惟一 的合成部位。血浆Alb半衰期较长,约为20 d,每天约4% 被降解。
低Alb血症通常反映肝损害严重、Alb合成减 少,常见于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患者,肝硬 化腹水时血清Alb浓度降低尚与此时分布容 积增大有关。低Alb血症尚可见于蛋白质丢 失(肾病综合征、烧伤、蛋白质丢失性肠病)、 Alb转化增加(分解代谢状态、糖皮质激素) 和蛋白质摄入减少(营养不良、极低蛋白饮 食)以及慢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消耗)。
儿童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家里有小孩的需要注意
儿童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家里有小孩的需要注意现今,人们对儿童健康越来越重视,定期参加体检的儿童日益增多。
在体检中发现健康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
其中,肝功能中的转氨酶升高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因此,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转氨酶为什么会升高呢?实际上谷丙转氨酶偏高仅仅反映肝脏出现了炎症反应,而真正的传染性的时期是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此时期无症状,肝脏也无炎症反应,谷丙转氨酶正常,一旦肝脏出现炎症反应,谷丙转氨酶偏高时,血中病毒滴度往往是很快下降,传染性明显减弱,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病毒的变化都有这种规律,所以认为谷丙转氨酶偏高即表示病人有传染性,完全是一种误解。
人体内有很多种转氨酶,参与物质代谢中的转氨基作用。
人们常说的转氨酶指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前者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
谷丙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脏器,位于细胞的胞浆中;谷草转氨酶则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位于细胞的更“深”处。
正常情况下,这些酶“安分”的呆在细胞中,血液中检测不到或值很低。
但是,当贮存这些酶的细胞受损时,其中的酶就会大量释放到血液里,血液中就能检测到大量的转氨酶,体现在检查报告单中,就是转氨酶数值升高。
转氨酶为什么升高,简而言之就是贮存这些酶的脏器细胞受损了。
其实,从转氨酶的来源可以看出,转氨酶存在于多种脏器中,肝脏只是其中常见的器官之一。
因此,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不仅仅是肝脏的疾病。
当发现转氨酶升高时,一定要同时检查心肌酶,因为转氨酶在肌肉中含量也非常丰富。
如果肌酶升高显著,那么引起转氨酶升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肌肉的疾患,而不是肝病。
这点非常重要,在临床中发现由于转氨酶升高而将肌病误诊为肝病,并长期按肝病治疗的病例并不缺乏;反之,如果肌酶正常,基本可以说明问题来源于肝脏。
有别于成人,对于儿童来说,常见的引起肝损害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类:第一,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是最为常见的,大量的数据表明,国内外药物性肝损害在病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肌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肌病如何诊断鉴别,肌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肌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清淀粉酶(AMS)、抗PM-1抗体、麦卡兹尼试验*一、检查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二、血清酶测定: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病人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
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
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检查基因免疫携带者阳性率为诊断。
②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诊断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着增高。
③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但正常人血清PK值随年龄增长而减低因此影像不同年龄组要用不同免疫标准值。
④其它酶:如醛缩酶 (ADL)、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等也可增高,但均非肌病的特异改变亦不敏感,但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无假阳性现象,故能与CPK和Mb的测定起相辅相成作用。
此外基础血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也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二、尿检查:尿肌酸排出增多肌酐减少。
三、肌电图:可见插入电位延长肌松弛时出现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波幅和平均进限均较正常为低,也可见短棘波多相电位强收缩时可见病理干扰相峰值电压小于μ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三、肌活检:可见如前述的病理改变,若有条件可应用会议X-CT或核磁共振检查技术,能发现肌肉变性的程度和范围,可为临床提供肌肉活检的优选部位。
*以上是对于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肌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肌病易混淆疾病。
*肌病如何鉴别?:*一、鉴别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根据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可对肌病与其他运动神经元疾病手术相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肌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肌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
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分析摘要】目的介绍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他汀类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不良反应。
方法结合临床实验,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效果,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在性别、年龄、原患病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以及引起其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上均呈现一定规律。
结论通过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研究分析,说明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及预防其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调脂药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1 前言1.1 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自20世纪80年代晚期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治疗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临床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减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2、抗肿瘤作用等。
1.2 不良反应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脏毒性和肌毒性。
在肝脏毒性方面,主要表现为用药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他汀性肌病是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为:皮肌炎、炎性肌痛、肌炎性偏头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的导致横纹肌溶解。
此外还有报道称,他汀类药物可引起阳痿[7]。
本实验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研究,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ADR)进行考察,来说明关注其临床安全性的重要性。
2 实验部分2.1 资料与方法2.1.1 一般资料进入我院资料库,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公开报道的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ADR)共计32例,分别对文献报道中涉及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原患疾病情况、ADR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
2.1.2 方法分别对入院患者给予药物治疗。
洛伐他汀速释片起始剂量为每次服20毫克,每日服1次。
维持剂量为每日服10~80毫克(最大剂量不可超过80毫克),分1~2次服用。
辛伐他汀起始剂量为每次服20~40毫克,每日服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3 年 第 29 卷 第 1 期
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儿童隐匿性肌病临床分析
苏俊彩 李雅静 耿秀超 陈晓青
摘要 目的:拟通过对 9 例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隐匿性肌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肌 病 是 转 氨 酶 升 高 的 潜 在 原 因 之 一 的 认 识 ,从 而 早 期 正 确 诊 断 、减 少 误 诊 和 漏 诊 。 方 法 :对 2007 年 2 月 至 2011 年 7 月我院 9 例确诊为肌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 9 例患儿(男 4 例, 女 5 例 )均 为 入 托 、入 学 或 因 其 他 疾 病 体 检 时 偶 然 发 现 不 明 原 因 血 清 ALT、AST 异 常 升 高 而 就 诊 ,经 肌 肉 活 检 证 实 5 例 为 Duchenne 型 肌 营 养 不 良 症 ,1 例 为 Becker 型 肌 营 养 不 良 症 ,1 例 为 肢 带 型 肌 营 养 不 良 ,2 例 为 脂 质沉积性肌病。 结论:在无其他肝损伤的迹象和症状的情况下,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儿童可能有隐匿性肌肉疾 病。 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和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肌病的早期诊断。
[3] Zamora S, Adams C, Butzner J D, et al. Elevated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as an ind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tion of muscular dystrophy: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Canad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996,10(6):389-393.
[7] 吉英杰,何卫平. 转氨酶升高的进行性肌营 养 不 良 61 例 [J]. 肝脏 ,2012,17(5):301-303
[8] 张 小 玲 ,刘 跃 梅 ,饶 兴 愉. 进 行 性 肌 营 养 不 良 20 例 临 床 分 析 [J].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2010,30(4):636-637.
在肌肉病中,转氨酶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 目 前大多认为与肌细胞膜缺陷、细胞通透性的改变有 关。 有很多试验证明,ATP 在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保 留细胞内酶蛋白方面有重要作用。 当缺氧、葡萄糖 消耗及高钾时可使 ATP 生成减少, 细胞膜 通 透 性 增加,酶从细胞内溢出进入体液和血液,使血液和 体液中酶的水平升高[9]。 有报道在肌营养不良症的 患 儿 中 ,ALT、AST 与 CK 呈 线 性 关 系 [6]。 这 3 种 酶 的 组 织 特 异 性 不 同 ,ALT 具 有 肝 脏 特 异 性 ,AST 缺 乏组织特异性,CK 具有肌肉特异性,肌营养不良症 患儿尚未出现症状时就有这些酶的改变,而 CK 显 著升高最具特异性,为肌病诊断中最有价值和最灵 敏的指标之一, 临床医师若遇到持续 ALT、AST 升 高而不能用肝病解释时,应想到肌病可能,查特异 性 CK 来 协 助 诊 断 ,做 肌 电 图 、肌 肉 活 检 进 一 步 确 诊。 4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肌疾病; 转氨酶; 骨骼肌活检; 肌营养不良症
转氨酶即氨基转移酶, 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 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临床上常检测 的 有 : 丙 氨 酸 转 移 酶 (ALT)、 天 冬 氨 酸 转 移 酶 (AST)[1]。ALT 主要集中在肝细胞质中,其他部位浓 度 较 低 。 AST 可 存 在 于 肝 脏 、心 脏 、骨 骼 肌 、肾 脏 、 脑、胰腺和肺组织 以 及 白 细 胞 和 红 细 胞 中 [2]。 在 临 床上, 持续的转氨酶升高常被认为是肝脏疾病所 致,而由于其他系统损伤所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却较 少引起重视,往往导致误诊、诊断时间推迟或进行 大量针对肝病甚至肝活检等侵入性的检查。 现对我 院 9 例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隐匿性肌病患儿进行 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肌病是转氨酶升高 的潜在原因之一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 究 对 象 2007 年 2 月 至 2011 年 7 月 , 因 “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来院就诊的患儿 9 例。其中 男 4 例 ,女 5 例 ,年 龄 1.5 ~ 12 岁 ,平 均 (6.4 ± 3.7) 岁。 无异常家族史和传染病接触史。 1.2 方 法 全 部 患 儿 来 院 后 均 经 过 详 细 询 问 病 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尿、 便常规;心肌酶、肝功能及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病 毒 标 志 ,CMV-DNA 、EBV-DNA , 血 清 铜 蓝 蛋 白 ; 肝 脏超声及肌电图;所有患儿均经神经肌病科行骨骼 肌活检、酶组织化学分析和超微结构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6 例患儿因入托、入学体检时偶然
doi:10.3969 / j.issn.1006-5725.2013.01.040 作 者 单 位 :050051 石 家 庄 市 ,河 北 医 科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干 部 科 (苏 俊 彩 ),儿 科 (耿 秀 超 ,陈 晓 青 );050051 石 家 庄 市 ,河 北 省 人 民 医院妇产科(李雅静) 通信作者 :陈晓青 E-mail:chxq125@126.com
发现转氨酶升高;3 例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医院就 诊时发现血清转氨酶增高。 9 例患儿于院外均曾被 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或肝脏受损, 而进行保肝治疗, 转氨酶无明显下降。 病程 1 个月 ~ 2 年不等。 除 1 例 2 岁患儿行走时偶尔摔跤外, 其余 8 例均无乏 力、厌食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运动功能障碍,皮 肤黏膜、巩膜无黄染,肝脾无肿大。 神经系统查体无 四肢肌力减弱、肌萎缩及肌肉压痛,腱反射正常存 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2.2 实验室检查 9 例患儿的血清酶学水平均升 高 ,ALT 99 ~ 454 U / L,AST 98 ~ 560 U / L, 血 清 肌 酸激酶(CK)1 100 ~ 33 991 U / L,乳酸脱氢酶(LDH)、 羟丁酸脱氢酶(HBDH)亦有不同程度增高。 肝炎病 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全部患儿除 HBsAb 阳性外,余 均 为 阴 性 , 除 外 常 见 嗜 肝 病 毒 感 染 ;CMV-DNA、 EBV-DNA 均为阴性, 也排除其他常见非嗜肝病毒 感染;血铜蓝蛋白正常,未见 K-F 环,除外肝豆状核 变性所致的肝功能异常。 2.3 辅助检查 9 例患儿肝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报告:被检肌动作电位窄、低,多相电位增 多,提示肌源性损害,所测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 未见异常。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肌肉活检结果:9 例患儿均 提示程度不同的肌损害表现: 肌组织结构紊乱,可 见变性、再生和坏死肌纤维,肌纤维内可见许多裂 隙状空泡,细胞色素 C 氧化酶活性减低或缺失;油 红 “O” 染 色 : 肌 纤 维 内 脂 滴 轻 - 中 度 增 多 ; 符 合 肌 病 病理改变。 其中 5 例抗 dystrophin-N,-C,-R 单克隆 抗 体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dystrophin 蛋 白 在 许 多 肌 纤维上减低或缺失,呈马赛克状分布。 抗肌聚蛋白β,-γ,-δ 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纤维膜 肌聚糖蛋白呈继发性减弱, 符合 Duchenne 型肌营
[9] 沈 定 国 . 神 经 病 学 [M]. 北 京 :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社 ,2007:101- 102. (收 稿 :2012-05-24 编 辑 :王 耀 东 )
[1] 胡亚美 ,江 载 芳. 诸 福 棠 实 用 儿 科 学 [M]. 7 版. 北 京 :人 民 卫生出版社 ,2005:1374-1375.
[2] Giboney P T. Mildly elevated liver transaminase levels in the asymptomatic patient [J]. Am Fam Physician,2005,71 (6): 1105-1110.
本组 9 例患儿均为入托、入学或因其他疾病体 检时偶然发现不明原因血清 ALT、AST 异常升高而 就诊,无明显神经、肌肉异常表现,经过数月至数年 不等的保肝治疗,无明显疗效。 来我院后,查肌电图 呈肌源性损害,最后经肌肉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 5 例为 DMD, 进一步证实了肌肉病是血清转氨酶水 平升高的一个潜在原因。
进 行 性 肌 营 养 不 良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 是一种原 发 于 骨 骼 肌 的 神 经 系 统 遗传病,多为幼年起病,有些患儿早期可出现血清 转氨酶升高,而无明显神经、肌肉异常表现。 既往报 道的以无症状的持续性转氨酶升高为主要表现的 肌肉病中肌营养不良最为常见,其次为炎性肌肉病 和代谢性肌肉病[2]。 McMillan 等[6]报道很多肌肉病 早期即可导致血清 ALT、AST 升高, 包括肌营养不 良 症 [DMD、Becker 型 肌 营 养 不 良 (BMD)、 肢 带 型 肌营养不良]、炎性肌肉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肌 病)和代谢性肌病等。 临床医生如果能快速识别血 清 ALT、AST 升高是肌病的一个表现, 不仅加快对 潜在隐匿性肌病的诊断, 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侵入性的和昂贵的检查。
[4] El-bohy A A, Wong B L. The diagnosis of muscular dystrophy [J]. Pediatry Ann,2005,34(7):525.
[5] 姚 春 虹 ,李 福 泰 ,巩 小 英 . 13 例 假 肥 大 型 进 行 性 肌 营 养 不 良 及 文 献 复 习 [J]. 吉 林 医 学 ,2010,31(16):2490-2492.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3 年 第 29 卷 第 1 期
91
养不良(DMD)。 余 4 例中,1 例为 BMD,1 例为肢带 型肌营养不良,2 例为脂质沉积性肌病。 3 讨论
生理情况下,ALT 和 AST 血清含 量 很 低 ,主 要 存在于细胞内,当某种原因引起细胞、组织损伤时, 即可释放到循环血液中使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 转 氨酶通常被认为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是检测肝细 胞损伤的灵敏指标,因此当血清转氨酶升高,尤其 是 ALT 升高为首要表现时, 临床医生往往把 重 心 放在肝病上而忽略了相对少见的其他疾病。 如此, 就会造成经过长期的、大量的有关肝脏疾病的检查 后, 仍不能解释病情, 明确诊断, 导致治疗延误。 Zamora 等 [3]提 出 在 没 有 其 他 肝 损 伤 的 迹 象 和 症 状 的情况下, 血清 ALT 升高的儿童可能有隐匿 性 肌 肉疾病,最常见的是肌营养不良症。 El-bohy 等[4]认 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早期转氨酶可明显升 高。 姚春虹等[5]认为转氨酶升高可考虑为骨骼肌损 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