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素质的培养

合集下载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新课改较以往课程改革呈现出新的特点,对高校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说明了高校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现状,指出高校师范生的职业素养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学校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以使其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师范生职业素养一、新课改对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师资素质要求有重要的变化,这是由新课改课程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在于:首先,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突出加强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纲要》规定:“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①其次,课程结构呈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培养全面、均衡且富有个性的人。

再次,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最后,学习方法与课程评价创新。

新课改体现学习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的现状,发挥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倡导建构以人为本、多元、开放、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对师范生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在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斯腾豪斯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②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提出了的新的素质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而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深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追求,更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以及思想影响三个方面来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指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提高个人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科学的眼镜,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现象。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立足点,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个人素质。

二、实践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仅要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不能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要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我们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思想影响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思想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将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具备正确的思想导向,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自律能力和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潜移默化,使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和思想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一种习惯和信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和思想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和趋势,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引言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变化,新课程标准正逐渐在各地实施。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自身素养的提升对于实施新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教师的素养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素养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只有深入理解所教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不断扩充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教学的能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变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与同事交流和合作、阅读教育专业书籍等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者和实施者。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师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和关爱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五、持续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革新教学 走进新课程 新课标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革新教学 走进新课程 新课标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
理念之三
理念之四
革新教学,走进新课程
南京市教学研室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基本内容: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一、研究教学,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
1、新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理念之一
呈现方式
在行为目标陈述的句式中,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 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 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
高校: 学科体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 理论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阐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阐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阐述新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变革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建设、教师角色、基础教育、发展阶段教育目标均有新的定位。

新课改旨在改变教师在传统的单一的国家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中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的角色,转变成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由自己的教育哲学决定的。

学校教育哲学是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它的结构包括使命、核心价值和愿景。

学校教育哲学作为学校活动的灵魂,是学校行为的先导,深刻影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

由于学校内外环境均是动态的,当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之后,原初的学校教育哲学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更有可能阻碍学校的发展。

学校依据环境改变的程度与学校领导者对于环境的认知与判断,就有可能调整学校发展规划,也可能重新制订新的学校教育哲学。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的变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哲学的建设首先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同时又要着眼于每所学校不同的历史、地理的环境和人文积淀。

一、新课程的教育思想理念新课程是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设计的,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要求教师认同和内化其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观念。

一般说来,实施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这个意义说,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

学校应引导教师在理论学习和教改实践中,注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新学力观(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统一),个性化的观念,综合化的观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观念,发展性评价观(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以及大课程观(区别于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观。

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摘要 】 要上好新教材 , 教师应该积极提 高自身素质, 努力使 自己的教 学水平达到新的要求。唯有如此 , 政 治课才能真正闪烁 出它
独特的光芒。
【 关键词】 新课 改 政治教师 自 身素质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对人才培养的要 求。教育体制在不断改 革和深化。 学校教育的新课程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 的教师教 学提 出了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 大学或走向社会之间接受教 育 的 关键 时期 , 新课 改赋 予这 个 阶段 鲜 明的 教 育教 学 目标 。传 统 的思想政 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它应该达到的理想要求。 政治 既是现行 高考制度的必考 内容. 也担 负着培养学生的政 治素养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 中要不断探 索,
效果
) 全 面拓 宽知 识 面
“ 教, 上所施 , 下所效也” , 教 育不能搞 替代 , 不 能发号施令 。 以往的课 堂教 学中, 教师是课 堂的主宰 。 灌入式的将知识灌输给 学生。 学生以教师为中心, 服从 于教师, 被牵着走 , 学习被动。 学生 长期接 受这种教育 . 教育的僵化就是一种必然。教 学让学生过分 依赖教师 , 缺乏探究思考的能力, 影响 了学生的智力开发。 教 师围 绕考试 内容。 让学生死记硬背, 搞题海战术 , 是停留在 了浅层的教 学。 这种以教代 学的方法, 使学生一旦 离开教师的引导, 就不会学
( 二) 具 备较 强 的 业务 能 力

教师是课 堂教学的实施者 .新 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 的旧有观 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传统的观 念是 束 缚 前进 的枷 锁 , 要 真 正 贯彻 落 实新 课 改 内容 . 必 须抛 弃 头 脑中的一些传统、 陈旧、 落后 的教育观念。因为 , 只有具备 了先进 的教育观念 , 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 传统的教 学属于应试教育 , 以智育为主 , 片面强调知识的 实用性、 够用性和专业性 。 考试分数 评判教 育的标准忽略 了学生情感、 学习过程和价值观的培养等人 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结果是造成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 不和谐。 这种人才培养模 式完全不适应 2 1 世 纪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新课程 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 , 重视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结 合 学科教 学特点 。 力争全方位地 落实科 学素。 就应从过去的 “ 应试教 育” 转 向“ 素质教育” 。 使 学生不仅要 掌握知识 , 而且要发 展 各 种 能力 。 不仅 要 增 长知 识 和发 展 能 力 , 而且 要 学会 做 人 。 二、 教 师 要转 变 角 色

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龙塘初级中学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当前教育事业新课改的推行实施,提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并相应地论述了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高素质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①”。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新课改以来,教师队伍的每一个成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应采取哪些方法与措施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时,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围绕这些内容,本文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在目前的教改中应具备哪些素质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日子已经来临,世界正向“地球村”迈进。

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知识经济是利用知识来创造财富,利用科学技术去创造和提高生产力,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网络和平台等,都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出现的新事物,它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知识经济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对教育事业方面而言,它的威力并不亚于当年日本广岛上空的原子弹。

面对这一经济时代的到来,身处于新课改之风的教育工作者,既有措手不及,应接不暇的紧迫感;又有迎接挑战,尽快适应的现实要求。

那么,新课改出现后,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综合而言,教师在目前的教改中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并体现在工作中。

首先是政治理论素质: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党性修养,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能够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在师生是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加深理论修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其次是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言行一致,公道正派,团结合作,尊重同事,谦虚谨慎,不计名利,乐于奉献,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不忘“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精神,要处理好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群众关系,诚恳待人,踏实工作,虚心学习。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发展,乃至终身的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也就自然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政治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些要求呢?笔者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新课程改革的更大背景是社会的大发展,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也就带来了思想的多元化。

那么政治老师的这种特殊地位也就要求政治老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一素质要求政治教师不仅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优良的思想作风。

同时要具备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关怀信任、平等待人、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道德素质。

这种素质无形中就渗入了教育行为:使学生形成坚定的社会社会主义信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学习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形成优良的风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精神。

这也从一方面坚定了学生的政治立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二是要有过强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具有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知识;首先,思想政治老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就是学科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些和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因为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很好的掌握教材,把握住教学的基本方向。

在教学中学生准确把握知识,认知教学方向。

其次政治经济学,行政学生,社会保障学,法学,逻辑学,社会学,伦理学,中外哲学史这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也是政治教师必须掌握的。

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触类旁通,轻松的应对一些生成性问题,这样,学生也能从当中学习到一些其他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第三,当然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还必须具备在政治教学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

新课改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人际交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风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新课改的背景新课改是指新世纪以来,由我国教育部组织编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方案。

这些方案旨在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适应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日益凸显。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体,他们不仅要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够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二、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教师具备了优秀的师德师风,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来说,师德师风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尊重学生等。

2.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同事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良好的心态和行动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4.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承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引导教师正确履行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要求

浅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要求

学质量起着重要 的作用。有 的学者将 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分为 两类 : 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思想 品德教师也不例外。
1 理 论 性知 识 。专 业 的 理 论性 知 识 是 教 师 知识 结 构 的核 心 . 部分 , 也是教师教学 的核心 内容。它包 括思想 品德学科内容、 思
想 品德学科教学法 、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 教育学 、 心理学 和教 育管理方面 的知识等。 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有多元 的知识结构。 方面 , 现代 的社会 是多元文化 的社会 ; 另一 方面 , 思想 品德 学 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 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 系、 是 相互渗透
准实 施 的 主体 , 师 素质 的高 低 将 直接 影 响 到新 课 改 的成 败 。 教 这 就决定 了教师的素质在新课 程实施 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力 学习、 奋发上进的精神动力 。 再次 , 教师要具有社 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程 的追求是“ 帮
助学生做负责任 的公 民, 过积极健康 的生活” 。教师不仅要关心 自己的学生和教学 , 还应该关心他人 、 国家 、 社会 , 以至全人类所
首先 , 教师必须热爱 自己的职业 。对 于一名教 师来说 , 热爱 教育事业 , 是他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点 。教书育人 , 尤其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 , 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劳动 , 更需要 教师热爱 自己 的职业。第一 , 它是一种深人学生内心深处的 、 界难 以直接监 外 督 的自觉 劳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不仅要 “ 耳” 而且 入 , 要“ 人脑” 因而其 内容 、 , 形式 、 方法 、 手段 、 途径和时机 , 都是 复杂 多样的 , 教师能否从学生的具体思想认识 的特点出发 , 结合教学 内容进行生动活泼而富有成效的教育 ,完全要依靠其高度 的工 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 第二 , 它是一种极 为细致复杂和反复进行 的 劳动 。 学生在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的形成过程 中, 到家庭 、 受 社会 、

新课改理念及师德标准【考试实用】

新课改理念及师德标准【考试实用】

新课改理念及师德标准【考试实用】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2、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

3.重视以学定教。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政治教师基本要求

政治教师基本要求

新课改条件下,当好一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有:1.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要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使教育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

同时,还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要时政及其背景,紧紧把握时代脉博,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不断的充实新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由于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常常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和交叉发展的。

教师广闻博记,涉猎各科知识,不断积聚相关学科的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挥洒自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

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与教育管理知识,研究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就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新课改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新课改条件下,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以下9种基本能力:1.正确的导向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政治课堂教学生学,关键是引导得当,导向是纲,其余是目。

导向有学习方法引导,知识内容迁移,导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学知识和用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政治觉悟。

相反地,如果导引不当,会使教学走向误区。

2.角色转换的能力。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确立少教精讲,实现“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通过启发诱导,引桥标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充分实现。

3.较强的教学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的策略
关键 词 : 课 改 思想 品 德课 教 师 素 质 新 三 、 化 知 识 结构 优
每 教地 职 天
薪 改 背 景 .理 离 迢想 品 谴 教 师 素 质 曲 策略 I :
( ) 一 理论性知识 专业 的理论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 , 包括思想 品 心理学和教 育管理方面的知识等。 合格 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具有多元的知

只有具 备广博 的知识 , 才能给学生 以丰富的知识 , 满足学生 的求 知欲 , 给他们带来无 限的学习乐趣 。
( ) 二 实践 l知 识 生
实践性知识包括教 师在教学 实践 中实 际使用或表现 出来 的 显性的或隐性 的知识。具体包括教师 的专业信念 ; 教师 的 自我意 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 ; 教师 的策略知识 ; 社会实践活动知识 ; 现代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知识 ; 教师 的反思知识等 。如在 教《 情绪—— 奇妙 的窗 口》 , 时 我先给学生展示情绪的各种形态的 幻灯片 , 让学生模仿表演 , 再结合教学情境 , 让学生谈谈 隋绪的多 种表现并归类 , 最后小结“ 情绪 ” 的概念 。 在这堂课上 , 我依靠丰富 坚 定 的政 治 信 念 的实践性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跃 ,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了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是思想性强 ,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 成 良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 四 、 升 能 力 素质 提 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 素质 , 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 ( ) 学 能 力 一 教 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思想 品德课教师要有坚定 的共产主义信 1 . 设 计 与教 学 实 施 能力 教学 念,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拥护党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 , 相信社会 历史 发 展 的必 然 趋势 , 定 不 移地 坚 持 社会 主义 方 向 。 坚 教师要掌握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体系并准确地把握 其深广 二 高 思想 道 德 素 质 提 度, 分析教材的思 想性 、 系统性和科学 性 , 定教学 的重 、 点 , 确 难 ( ) 一 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综合起来形成 自己的教学思想 , 而组 织教材 , 从 设计教学程 序 , 思想 品德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指导学 并制定 出优化 的教学方 案。教师应具有将 优化 的教学方案实施 生理解 、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 提高学生 的思想认 于课 堂的能力 , 根据课堂反馈信息 , 及时调控教学 , 以保证 良好 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德育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德育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德育素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一个人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德育教师①应在加强学生德育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并积极抓住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与各科教学融合起来,“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科教学以德育为核心。

非专业德育教师②则应在各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蕴藏于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和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强化其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促进其道德行为的养成。

只有二者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育人目标。

一、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片面重视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道德养成,使道德教育流于表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下,非专业德育教师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职责仅限于学科教学方面的育人即智育、美育和体育,德育是专职德育教师或班主任的分内职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不少非专业德育教师的“尚方宝剑”。

于是,教育仅限于学科教学,德育则被剥离出去。

另外,以往对于教师的评价仅限于学生的学科成绩,“道德教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成为一句空话。

结果,德育力度不够、渗透性不强,使德育脱离了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联系而变得枯燥无味,脱离了现实生活,难以让学生接受。

专业德育教师则将德育囿于道德认知的狭小范围,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则成了德育课的副产品。

2.教师责任意识薄弱教育具有两种价值维度: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

但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为善,使人成为人”,其工具价值只是达成人的幸福的一种手段。

赫尔巴特曾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新时期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期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 时 期 新 课 改 对 教 师 的 新 要 求
刘 丽红
( 岛农业 大学 人 文 学院 , 东 青 岛 2 60 ) 青 山 6 19
摘 要: 教育部对马克思主 义理论课程 改革的方案 陆续在 高等学校 实施 , 新课改的一 个重 大变化是 在 高校 开设“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 程 。 新课 程 囊括 了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原 理 、 治 经 济 学 原 理 和 科 学社 会 主 义 三部 分 内容 , 教 师提 课 政 对
1 新 课 程 内容 对 教 师 的新 要 求
1 1 新 课 程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马克 思 主 义 的理 . 论 体 系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资本主 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 揭示 了剩余价值剥削 的秘密 , 论证 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 主义私有制之 问的矛盾 , 从而 , 指明 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 主义 的必然性。有 了唯物史观和剩 余价值理论两大基石 , 社会主义便有了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现
实 条件 。在 此 基础 上 , 克 思 、 格 斯 阐明 了无 产 阶 级 的 历 马 恩
新课程囊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 、 政治经济学理论 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这就要求主讲教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整体出发 , 给学生讲清“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为什么坚持 马
克思 主 义 、 样坚 持 马克思 主义 ” 马克 思 主义 的基本 原理 、 怎 的 立 场和 方法 。新 课 程 一 改 以往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三 个组 成部 分
在不同的课程中讲授的安排 ,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 的过程中
既要 注 意 突 出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 不 能 仅 仅 把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 .创 新 教 学 内容

长。
二、新课改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 果 1 .课 程 设 置 日益 科 学 新课改使 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 日益科学 。 首先 , 了使课程设置变得更为合理化 ,新课 改将 “ 为 马克思主义哲 学原理 ”和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原理 ”这两 门课 程合并 为 “ 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 门课程。这样不仅将学习内容得 到简化 ,更加突 出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更有利于大学生从 整体上对马克 思 主 义 理论 进 行 把 握 。 其次 ,新课 改将原 来 的 “ 毛泽 东思 想概论 ” “ 、 邓小 平 理论 ”和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合并为一门 “ 毛泽东思想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 ,同时增设 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 门课程 。这样 的课程设置更能够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同实际国情相结合 。 再次 ,新课 改将原 来的 “ 思想道德修 养” 和 “ 法律基 础” 合并为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 程 ,这样不仅减少 了课程量 ,利于开设 其他课程 ,更好地将道德教育 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
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 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 的发展不 断丰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严格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进 行 ,而且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时期 ,各种社会 问 题凸显 , 师可 以通过在课堂上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来 与课 本理 教 论知识相结合 。让学生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不 仅利 于 理 论 知识 的学 习 ,更 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 实 践 能力 和思 维 能 力 。 3 加 大 师 资 队伍 建 设 . 教师队伍 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效果 的好 坏。在新课 改的背景下 ,培养一 支优秀 的教师 队伍十分 必要 。教 师是教 学的 实施 者 ,直接影响教学改革能够落 实到实处。教师 队伍 建设是教育 的关键 , 所 以必须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教师自身素质、学院与学校的支持、教学和科研实践等方面进行浅析,探讨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他们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

高校青年教师首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攻关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学科造诣。

通过这些努力,高校青年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院与学校的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还需要学院与学校的支持。

学院与学校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他们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举措,为高校青年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供支持。

学院与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师资培养体系,设立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院与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机会。

学院与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学术团队和专家委员会,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学院与学校的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可以更加顺利和有效。

教师青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青马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培训。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在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青马工程培训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加系统的学习。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信仰,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培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这些技能的掌握将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青马工程培训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和实践,这使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团队中,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青马工程培训还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

在培训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最后,青马工程培训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社会实践等方面。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总之,这次青马工程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试论如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试论如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试论如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发布时间:2021-12-28T08:56:03.4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第22期作者:陈军[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陈军廊坊市第二中学河北廊坊 065000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从政治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生成长;思想政治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引导方法引言: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思维的魔力和意志的塑造,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要尤为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引导价值。

一、从哲学整体角度出发哲学部分是高中政治课的重要组成元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重要派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哲学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哲学的内涵和本质,探究其中的人文科学精神,由此来激发出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理解。

教师需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遇到与哲学相关的问题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拥有各自的见解和看法,部分哲学的研究者也被怀疑的观念所困扰,这种疑惑也根源于他们对哲学学科的怀疑,如果这种怀疑已经上升到公立的层次,那么学习哲学的精神就已经荡然无存。

也就是说,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经常在街头巷尾与人聊天,很多年轻人也在谈话的过程中增添了许多智慧的闪光点,勇于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在融洽的环境中各抒己见,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也被赋予了逻辑的光辉,柏拉图就是其中尤为著名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 . 键 是 每 个 教 师 都要 积 极 、 动 地 学 习 和掌 握 马克 关 主

要 充分 认识 学 习马 克 思主 义哲 学 的重 要意 义 , 增
强学 习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 的积 极性 、 主动 性 和 自觉 性
马克思 主 义 哲 学是 关 于 自然 、 会 和 思 维发 展 的普 社 遍 规 律 的科 学 , 是无 产 阶级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论 , 马 克 是
着 知 识经 济 时 代 的到 来 . 随着 素 质教 育 和 基 础 教育 改 革
的推 进 . 立 一 支高 素 质 的教 师 队伍 已成 为 时 代 的 呼 唤 建
代 的挑 战 . 必须 培 养和 提 高教 师 的马 克思 主义 哲学 素 质 。
现 在有 许 多教 师 对 马克 思 主 义哲 学 不 了解 , 了解 或 不多、 深 、 不 不透 , 素 质 教育 与 基 础 教育 改 革 认识 不清 对
思 主 义哲 学 , 中汲 取智 慧 的 营 养 。 从 当然 学 习不 能 只停
留 在表 面现 象 的描 述 上 , 空 洞地 记 忆 个 别 词 句 , 能 或 不 浮光 掠 影 , 不能 满 足 于 只 言片 语 , 而必 须 认 真 阅读 、 于 勤 思 考 、 苦钻 研 , 彻 领会 原理 的 精 神 实 质 以及 方 法 论 刻 透 要求 , 即分 析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的 立场 、 点 和 方法 , 而 观 从
和 社 会 的 要 求 。 者认 为 , 高教 师 队 伍 的 马 克 思 主义 笔 提
哲 学 素质 是 提 高教 师 素 质 的核 心 和关 键 , 时 期必 须 努 新 力 提 高教 师 队伍 的 马克 思 主义哲 学 素 质 。

楚 . 形 势 的严 峻与 任 务 的艰 巨意 识 不 到 , 对 因此 , 有一 没 种 紧 迫感 , 者有 了 紧 迫感 也 不 知 所 措 。 对 现 实 怎 么 或 面
马克 思 主 义哲 学 是 理论 的东 西 , 论 的 意 义在 于 指 理
学 家 ” 誉 称号 的 钱 学森 同志 非 常重 视 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荣
的学 习 。 在给 一 位朋 友 的信 中说 : 我 近二 十年 来 一 直 他 “
在学 习马 克思 主 义 哲学 , 总 是试 图用 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 并 指导 我 的工 作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是 智慧 的 源 泉! ” 纵 观 中 国革命 和建 设 的发 展 历 史 , 毛泽 东 同志 之 所 以 能 够领 导 中 围人 民取 得 新 民主 主义 革 命 和社 会 主 义
No 4 P 一P8 .2 79 0
新课改下教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素质的培养
何 佐 伟
摘 要 : 着知 识 经 济时代 的 到 来 , 质教 育 和基 础教 育 改革 的推 进 , 立一 支高素 质 的教 师 队伍 已成 为 随 素 建 时代 的 呼唤和 社会 的要 求 。 高教 师 的马克 思主 义哲 学素 质是提 高教 师素质 的核 心和 关键 。 提
思 主 义 全部 学 说 的理 论 基 础 。 同时 ,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又 马
是 时代 精 神 的精 华 , 为人 类 提 出 了认 识世 界 和改 造 世 它
界 的强 大 思想 武 器 . 为人 们 观 察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提 供 了
最 基 本 的立 场 、 点 和方 法 。 数 取 得 重 大 成 就 的 人 无 观 无
活中, 无数 取 得 重 大成 就 的人 也 无 不是 遵 循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思 想 的 。
英 国 B C广播 公 司 曾 在 因 特 网 上 做 了 一项 千 年世 B 界 最伟 大 的思想 家 的调 查 , 果是 马克 思 得票 第一 。 足 结 这 以说 明 . 马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并 没 有 过 时 , 是 随着 时代 和 而 社 会 的 发展 , 越来 越 具 有 旺盛 的生命 力 。 数 事 实证 明 , 无
革 命 的 伟 大 胜 利 . 小 平 同 志 之 所 以 能 够 领 导 中 国 人 民 邓
导实践 , 理论 只 有用 来 指导 实践 才 能发 挥其 价值 和作 用 , 同时 . 运用 的过 程 中进 一 步加深 对 理论 的领 会 和 掌握 , 在
如 果 不 同实 际结 合 . 么 这 种 理论 学 得 再 好 也是 没 有 意 那 义 的 。 以 , 定 要 以马 克 思 主义 的态 度 和 方 法 对 待 马 所 一 克 思 主义 哲 学 的学 习 , 努力 做 到 理论 联 系 实际 。 要

真 正 掌 握 马克 思 主 义哲 学 原 理 , 其 成 为 自己 实 际行 动 使
的 向导 。
不 是 以 马 克思 主义 哲 学 为 指 导 的 。 得 “ 家 杰 出 科 获 国
二 、 马 克 思主 义 哲 学基 本 理 论 同 自身 实 际紧 密 结 把
合 起 来 , 到 学 以致 用 , 活 运用 做 灵
第 3卷 第 2 4期
(0 9年 ) 20 第 7 — 0页 98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学 研 究 教
S c day S ho riulm a hig‘ a hi s a c e on r c olCu rc u Co c n Te c ng Re e r h
V l3 (0 9 o . 2 0 )
取得 社 会 主义 改 革 开放 的伟 大成 就 , 一个 根 本 的原 因 就
1 要把 马克 思 主义哲 学 同加 强 自身思 想 道德 修养 结 .
合起 来 “ 高 人 之 师 , 正 人 之 范 ” 作 为人 类 灵魂 的 工 程 学 身 ,
是对 马 克思 主 义 哲学 的灵 活运 用 和 高度 发 展 。 实 际 生 在
关键 词 : 育 ; 教 教师 ; 素质
中图分 类号 : 6 51 G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9 2 7 1(0 92 - 0 9 0 1 9 — 7 1 0 )4 0 7 - 2 2
振 兴 民族 的希 望在 教育 , 振兴 教育 的 希望 在教 师 。 随
之 , 会使工作受阻 . 效不大或者失败 。 就 成 因此 , 对 时 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