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评课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评课稿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突出重点的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同时在能力目标上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最后在情感目标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这些目标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备课时的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的接触教学重点,在重难点内容上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再到让学生上讲台示范,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整节课完全遵从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减内容、降难度”这一要求。本节课内容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李老师这节课主要是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既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三圈环流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因此李老师对于该节课的知识内容的传授较为明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过程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李老师的整节课在于注重学生的学,将三圈环流的知识、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等难度较大的内容采取分四步走——由仅考虑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到叠加地球自转要素到叠加地球公转要素再到叠加海陆差异要素层
层递进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予以分解,层次分明,逻辑缜密,留有余味。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上述要素叠加导致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变换,整个过程围绕着由立体向平面转换的思路层次分明,难度适中,沿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渐次推进,将难点化解掉,使学生感觉不到在啃一块硬骨头而是逐渐生成新知,认知深度在动手联系中得以达成。
2.从课堂成果上看: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和动手的过程有5次,从老师演示到学生绘制,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同时整节课环环相扣,带领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和感悟,注重课堂生成,没有压力,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自然生成,实现了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有效的达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讲解单圈环流的时候李老师在黑板上边
讲解边画图示意,同时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在教室里示范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师生同时互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李老师认为以分析北半球低纬环流作为解疑释难的突破口,关键不是靠老师讲得青春,而是在于如何的去指导学生边画图、边理解。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互相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
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或许应该成为历史,但是熟练适时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既利用了黑板,又利用多媒体教学及数字星球多媒体,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板书设计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三圈环流的成因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层层递进,条理性强,不仅是画图形象快速,字迹也工整美观。
2.教态:李老师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教师了,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举止端庄,有热情,有激情。
3.语言:生动形象,在讲解三圈环流的时候不仅讲解生动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同时李老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语速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六、整节课的优点及特色
1、大胆实践图示教学法,利用体态语言加强直观性教学。
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形为教学手段,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方法。由于图示教学法把教材的重点高度概括,浓缩到一幅地图上,其结果是把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概括、化分散为集中、化感性为理性、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因此,整节课李老师利用自己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画示意图,同时又在PPT上设计动画,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体态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回归主体。
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读图”、“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等活动项目,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通过调动学生眼、脑、手、口多感官积极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开发了学生的智能。通过自学教材、读图、指图、填图、启发提问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种地理能力,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3、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力。
首先在倒入新课的时候利用新闻导入,然后简单的复习了“热力环流的知识”,在回顾重点的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材中蕴含的情境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知识;在李老师用体态语言法示范了单圈环流后,又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去指挥大家演示三圈环流,有效增强教学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智力。
4、改变教法、注意师生共同活动。
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都是边讲边指图、边提问、边板图、边演示,紧扣学生思路进行教学,将体态演示法、读图法、引导法、共同探究法、绘图法和讨论法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师生感情交流比较融洽,双边活动协调、自然。
5、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