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5篇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5篇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5篇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1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关于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到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学案(精品)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学案(精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1)(2)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打包36套)(新版)新人教版25(美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打包36套)(新版)新人教版25(美教案)

实验活动焚烧的条件【学习目标】.加深对焚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灭火的原理。

.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

【学习要点】经过物质焚烧条件的研究,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研究实验,说明研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比较实验进行物质焚烧条件的研究。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复习:什么叫焚烧?焚烧条件有哪些?今日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研究。

.明的确验目标,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实验用品:镊子、烧杯、坩埚钳、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酒精灯、水。

焚烧条件的实验研究)学生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并掌握以下内容.实验: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晌。

上述实验中我们能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焚烧需要什么条件?假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蘸酒精的棉花焚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焚烧,说明焚烧需要有可燃物。

假如加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蘸水的棉花也会焚烧。

.按以下列图所示进行实验:我们能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焚烧需要什么条件?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焚烧,说明两者都是可燃物。

放在铜片双侧给它们加热后可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焚烧,说明焚烧需要温度抵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你能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余用品)设计一个简单实考证明焚烧需要氧气(空气)吗?答: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而后在一支蜡烛上扣住一只杯子,看到被杯子扣住的蜡烛一会儿会熄灭,说明焚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概括】焚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温度抵达着火点,三者缺一不行。

设计实验考证每一个条件时,需注意确立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没关变量。

如要研究焚烧需要氧气这一条件,就要选用相同的可燃物,温度都抵达着火点,而后经过对比有氧气和没有氧气时焚烧能否会发生,进而确立氧气对焚烧的影响。

【拓展】假如将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了然什么?答:木屑先焚烧而煤粉后焚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一册学案(新版)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一册学案(新版)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学习过程引入:“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知识点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举出你所知道的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的实例。

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文字表达式:现象:知识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铁丝生锈实验。

4.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

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6.青霉素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

基础巩固1.学习化学能在三大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1)化学帮助我们;(2)化学指导人类;(3)化学促进。

2.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固体物质,试管口有大量,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

3.如右上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小烧杯中加入2mL~3mL浅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上面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下方的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含硫火柴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拓展提高1.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内容
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 元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方式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
- 酸、碱和盐的特性及反应
- 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及其周期表上的特征
- 阶段表和阶段规律
- 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速度控制因素
- 平衡反应和平衡常数
-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 燃烧和腐蚀的化学反应
- 聚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示范实验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 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 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估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课堂参与和表现
- 作业和实验报告
- 小组合作和讨论贡献
- 综合测试和考试
参考资源
- 《化学全册》(人教版)
-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2 化学变化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定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3.2 糖类和脂肪教学目标: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内容:糖类和脂肪的结构,糖类和脂肪的性质。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4.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目标: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目标:学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巧。

第五章: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保护5.1 空气污染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5.2 水污染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第六章:金属和金属材料6.1 金属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6.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应用。

第七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7.1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

开学导学 化学用语一、基本用语(一)元素符号1、1~20号元素(按顺序)的名称及符号:氢 H 氦He 锂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Ne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Ar 钾 K 钙 Ca 【注意】:元素符号必须是大写字母,如果有两个字母的,则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氢H ,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 3、其它重要元素:钡 Ba 锰 Mn 碘 I 。

(一)化合价部分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 1K + 1N a + 1A g +钙镁钡锌正二价 2Ca + 2M g + 2Ba + 2Zn + 通常氧硫负二价 2O - 2S -铜、汞二,铁二、三 2Cu + 2H g + 2Fe + 3Fe + 氟、氯负一铝为三 1F - 1C l - 3A l + (二)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磷酸根3PO -4 铵根1NH +4硫酸根24SO - 亚硫酸根23SO - 碳酸根23C O - 锰酸根 24M nO - 氢氧根1O H - 硝酸根13NO - 氯酸根13C lO - 高锰酸根 14M nO -①“原子团”一般是两种原子按一定方式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组合(原子集团),又叫“根”它是构成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常见的这十种原子团里有8种是酸根,形成为XO 4或XO 3,一般来说X 是某元素就代表是某酸根,如“PO 4”叫磷酸根,“NO 3”是特例,叫硝酸根。

难点是记熟酸根中氧的脚码是3或4。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二)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作业:1、熟记并书写第1页上化学基本用语2、按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氧化铵硫化铵(3)硫酸铜碳酸镁磷酸铵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硝酸汞亚硫酸铵硫酸锌硝酸铜硫酸钡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钾(5)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硫化铁氯化钙硫化铵3、过关检测(要求:在掌握已学知识情况下用考试的要求来完成)第一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硫化钾氧化亚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硫酸铜氯化铁碳酸镁磷酸铵氯酸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氟化铜碳酸氯化锌硝酸汞第二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钾锰酸亚硫酸铵硫酸铝氟化铵磷酸氯化铝硝酸铜硫化铝硫化亚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氢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高锰酸铵氢氧化铝硝酸银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2页第二段。

最新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讲解学习

最新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讲解学习

开学导学化学用语一、基本用语(一)元素符号1、1~20号元素(按顺序)的名称及符号:氢 H 氦He 锂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Ne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Ar 钾 K 钙 Ca 【注意】:元素符号必须是大写字母,如果有两个字母的,则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锌Zn 铁Fe 锡Sn 铅Pb 氢H,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3、其它重要元素:钡 Ba 锰 Mn 碘 I 。

(一)化合价部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1K+1Na+1Ag+钙镁钡锌正二价2Ca+2Mg+2Ba+2Zn+通常氧硫负二价2O-2S-铜、汞二,铁二、三2Cu+2Hg+2Fe+3Fe+氟、氯负一铝为三1F-1Cl-3Al+(二)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磷酸根3PO-4铵根1NH+4硫酸根24SO-亚硫酸根23SO-碳酸根23CO-锰酸根24MnO-氢氧根1OH-硝酸根13NO-氯酸根13ClO-高锰酸根14MnO-①“原子团”一般是两种原子按一定方式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组合(原子集团),又叫“根”它是构成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常见的这十种原子团里有8种是酸根,形成为XO4或XO3,一般来说X是某元素就代表是某酸根,如“PO4”叫磷酸根,“NO3”是特例,叫硝酸根。

难点是记熟酸根中氧的脚码是3或4。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二)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常见的化合物有四种读法,不论是哪一种读法,从化合价角度看,都只有正价和负价两部分,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作业:1、熟记并书写第1页上化学基本用语2、按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氧化铵硫化铵(3)硫酸铜碳酸镁磷酸铵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硝酸汞亚硫酸铵硫酸锌硝酸铜硫酸钡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钾(5)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硫化铁氯化钙硫化铵3、过关检测(要求:在掌握已学知识情况下用考试的要求来完成)第一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硫化钾氧化亚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硫酸铜氯化铁碳酸镁磷酸铵氯酸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氟化铜碳酸氯化锌硝酸汞第二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钾锰酸亚硫酸铵硫酸铝氟化铵磷酸氯化铝硝酸铜硫化铝硫化亚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氢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高锰酸铵氢氧化铝硝酸银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2页第二段。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精品学案 (全书完整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精品学案 (全书完整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精品学案汇总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探究总结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了解怎样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以及在化学课的学习中怎样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难点】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自主探究】1.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1页~6页内容,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间关系,思考化学课的任务及学习内容知道化学常用的方法是实验.2.应知应会:(1)了解和探究物质的、和,及其对的影响,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2)化学学习的内容及科学探究的方法:人类的生活与各具特性的化学物品和现象息息相关,化学课的学习内容包括:①②③④(3)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是.【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我们身边的化学1.想一想我们的衣、食、住中那些物品与化学有关(至少例举5类)?2.你知道我们出行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化学?3.试举例说明化学与环境、健康探究二化学课学习的内容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跟踪训练】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质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2.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氟利昂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A.①②B.①②④C.①D.①②③④【达标检测】1.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利用克隆技术进行器官移植B.应用电脑程序控制垃圾分类收集C.在铁路交通网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D.使废旧的塑料变成燃料2.下列家庭用品中不属于塑料制品的是( ) A.牙刷B.肥皂盒C.铝合金门窗D.电线外皮3.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 A.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B.化肥、农药、合成药物C.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D.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4.请列举下面各类人员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且能作为化学研究对象的物质.(1)建筑工人(2)农民(3)学生【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1.2化学实验室之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实验室规则,认识部分常见仪器,了解药品的存放规则.2.初步学会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功能;药品的取用方法.【难点】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化学课学习的内容.2.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8~9页内容,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2)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内容,学习药品的取用及称量.3)认真阅读教材7页、12页内容,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及安全知识.3.应知应会:(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认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①试管的主要用途是,使用时应注意: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后不能,防止.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的方法: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夹在试管的,先将试管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利用酒精灯的加热.②玻璃棒的作用通常有:、、.③胶头滴管主要用于,使用后应立即,再. 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能,用后可直接放回.④锥形瓶是用于的反应器,在或使用. 注意加热时应放在,使受热均匀.⑤量筒用来,不能,不能.⑥称量物质的质量常用,它能称准到0.1克.⑦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不能,不要,特别注意不得. 用剩的药品应该,不要,也不要,更不能.【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操作要领是:2)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操作要领是: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法的操作要点:2)滴加法的操作要点:3)量取法的操作要点:探究二固体物质的称取联系教材112页托盘天平的使用,总结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的主要步骤:【跟踪训练】教材13页1.2习题1、4、5.【达标检测】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3. 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量筒⑤玻璃棒⑥镊子⑦集气瓶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可用作反应容器的是;取用6.8mL某溶液用到的仪器.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下的试剂应倒回原瓶B.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C.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D.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用手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1.3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产生的现象,学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两种变化的关系,初步学会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酒精灯的使用及怎样给物质加热.2.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14页~19页内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真阅读教材19页内容,了解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3.应知应会:物理变化:.举例:.化学变化:.举例:.本质区别:.【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物理变化观察【变化1—4】,完成教材15-16页相关内容.分析: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生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和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即.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探究二:化学变化1.概念:教师演示【实验1-5】、【实验1-5】,认真观察,完成17页相关内容,分析总结:(1)物质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其特征是.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思考: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某一现象出现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探究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是什么?以蜡烛燃烧为例进行说明.【跟踪训练】教材19页1.3习题1、2、3、4、5、6【达标检测】1.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蜡炬成灰D.铁杵磨成针2.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⑤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生成其他物质C.颜色状体变化D.有气体逸出4.下列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用花生榨油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钢铁生锈5.书写镁带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1.4物质性质的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正确判断物质的性质. 正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以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为例,知道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掌握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判断.【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判断.【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2.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2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哪些?2)认真阅读教材2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化学性质,例举化学性质.3)认真阅读教材20页内容,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测定的方法.4)认真阅读教材20页~24页内容,了解金属铜化学性质探究的方法.3.应知应会:(1)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等.(2)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可或用去测定,而化学性质要通过去观察和确定. (4)科学探究的步骤:、、、、、. 其中,是中心环节.提示:1.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而用途体现其性质.【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方法:(注意积累)(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有的由感觉器官感知或有仪器测定得出,如颜色、熔点等,有的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玻璃易碎等;而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纸可以燃烧等.(2)请尝试总结出至少5个方面的物理性质、、、、;尝试总结出至少3个方面的化学性质:、、.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探究二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完成教材21页~23页探究活动,讨论怎样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铜的化学性质?【跟踪训练】教材25页1.4习题1、2、3、4【达标检测】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2.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C.氧气能供给呼吸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在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炭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3)将一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看到烧杯的内壁有水雾产生;把烧杯立即倒过来,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和. (注: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能变浑浊.【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铁Fe:、、.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知道空气成分,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误差分析【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书写镁带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2.自学导航:阅读课教材30—33页,将空气的成分、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在课本上勾画出来.3.应知应会:①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在空气中约占%,氧气约占%,二氧化碳约占%,约占体积0.94%的是,其他成分占%.②氮气的性质,用途.③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右图所示)1.观察实验填写教材31页表格中的空白. 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原理:小组内讨论交流所依据的原理:3.误差分析:若实验中发现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子容积的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 探究二:空气的成分你能用符号、数字表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吗?(组内讨论交流完成)空气成分氮气()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0.03% 0.03%探究三: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阅读教材31页内容完成填空)1.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在低、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利用该性质氮气可以用来做、. 在高温条件下可,利用该性质氮气可以用来做、、.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 稀有气体是等气体的总称.(2)说说稀有气体的用途有哪些?【跟踪练习】教材39页2.1习题第3、5、7题1.成年人每分钟需要氧气约为8升,则实际需要空气的量约为()A.8升B.40升C.20升D.50升2.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 A.填充空气B.填充氮气C.填充二氧化碳D.抽成真空【达标检测】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是()A.1∶4 B.1∶5 C.4∶1 D.5∶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B.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3.若使10L空气中氧气全部除去,则余下气体的体积与以下哪个数值最接近()A.2L B.2.1L C.7.8L D.7.9L4.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水H2O:、,氧气O2:、,红磷P:、,镁Mg:、,氧化铜CuO:、,氦气He:、,铁Fe:、.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3.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特性.【难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空气的成分.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0—44页,了解什么是分子及分子的特性.3.应知应会:1)分子是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温馨提示:①分子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②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③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是真实存在的;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③分子总是;④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因此气体易被压缩,如轮胎充气等.⑤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例如不管何地的饮用水都可以解渴.【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分子是什么?1.观察【实验2-3】、【实验2-4】,填写教材中相关空白.2.讨论: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41页的表格中3.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分子是分子是.探究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结合【实验2-3】、【实验2-4】、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电解的视频进行分析,归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改变,生成.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探究三:分子的特性1.观察实验【2-5】、【2-6】、【2-7】,填写教材中相关空白.2.阅读教材43页“知识视窗”3.归纳总结:分子的特性有:.【跟踪练习】1.教材43页“讨论与交流”.2.教材2.2习题第3、4、5、6.【达标检测】1.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等2.“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运动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①花香四溢;②水的三态变化;③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④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里,清水很快变红了,主要因为;⑤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因为.【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的特征,知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重点】原子概念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难点】原子概念理解.【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分子的概念和特性.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5—47页,了解原子的概念和特性,思考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 3.应知应会:原子的概念和特征(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温馨提示:分子、原子表示的是微观概念,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氮气等;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属铁、金属镁等.(2)原子的特征:(提示:与分子相似)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②原子总是;③原子之间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原子是什么1.画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2.讨论:1)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氧原子和汞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反应生成的物质—氧气和汞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3.分析总结:1)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原子分子,原子也物质.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只是,所以原子是. 探究二:原子的特性:让学生回忆分子的特性,然后讨论交流,了解原子的特性,并尝试举例说明.探究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本质区别联系【跟踪练习】1.教材47页检查站.2.根据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谈谈你对原子、分子、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电解水时一个水分子分解为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每个氢原子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氧原子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氧气. 所以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变化,而原子本身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检测】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有的物质可由原子构成. 例如,金属汞是由直接构成的. 原子构成分子,例如氧化汞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原子本身,只是构成新的物质.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氦气C.金刚石D.铁3.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二者的正确认识是()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化4.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氧气C.二氧化碳D.水【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2.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什么叫原子?有何特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8—52页,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3.应知应会:1)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中不可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一般由和两种微粒构成.2)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但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是由质子决定的,所以: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4)以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个这个标准相所得的数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注意点: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所以单位为“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原子结构1.讨论与交流,阅读教材48页“原子内部的奥秘”从中得出原子的结构和相关的规律.2.分析教材P49“讨论与交流”表格,比较各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二: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1.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2. 算一算,根据教材52页的数据,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教材53页“知识视窗”了解张青莲院士的贡献.【跟踪练习】1.教材52页检查站2.教材2.3习题1、2、5、6、7【达标检测】1.在原子里质量数一定等于()A.核内中子数B.核外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露大量发射性物质. 福岛核电站使用的燃料有效成分为铀. 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A.146 B.92 C.136 D.2384.已知某原子的质量为3.81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值)【化学用语天天练】画出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重点】1.离子的形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2. 常见离子符号的书写,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难点】离子的形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原子内部有怎样的结构?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50页、53---54页,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初步认识得失电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3.应知应会: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原子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原子一般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原子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原子结构示意图1.回忆原子内部有那些微粒以及构成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98%。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伴有、、、、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

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4.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碳C 氢H 氧O 氮N 氯Cl 硫S 磷P 钾K 钙Ca 钠Na镁Mg 铝Al 锌Zn 铁Fe学习研讨:一、物质的变化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㈠、物理变化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二、物质的性质㈠、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简介本教案是为九年级学生设计的化学教学大纲,全书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涵盖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各种化学现象和实验,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学会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化学键和化学式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和反应速率-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3. 化学实验与实验技巧- 基础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实验安全与实验守则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研究:- 讲授:通过讲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通过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提问:通过提问学生,促使他们思考和思考问题。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案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笔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研究态度。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教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通过本教案指定的教材,学生可以详细研究化学知识;- 实验器材:为了进行化学实验,教案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清单;- 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案提供适用于每个单元的PPT演示文稿,以辅助讲授;- 活动和实验指导手册:提供具体的活动和实验指导,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趣。

结束语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课时1 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呈现: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实践:安排简单的实验,观察一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

- 拓展:通过讲解物质分离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

- 归纳:总结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强化学生的记忆。

- 练: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时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做到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过程:-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呈现: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等。

- 实践:讲解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 拓展: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归纳: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 练:布置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依此类推,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编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6.1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6.2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6.36.3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元素(第一课时)2.4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空气的成分4.2物质组成的表示4.3氧气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化学反应的表示熄灭与灭火(第二课时)化石燃料的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成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把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分歧。

【讲授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分歧。

【研究课时】一课时【研究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研究《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如何才干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讲义P2-6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熄灭;(4)瓷碗破裂;(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全册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基本概念》:介绍化学的基本定义、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知识;2. 《化学实验与技术》:介绍常见的化学实验和基本的实验室操作技术;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如元素、化合物等;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5. 《酸碱与盐》:介绍酸碱和盐的基本性质和应用;6. 《化学能与化学变化》:介绍化学能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7. 《氧化与还原》:介绍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8. 《金属与非金属》: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应用;9.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3.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合作能力;5. 综合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估;3.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4. 研究反馈: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全册教材;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课件展示;4. 实验室: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实验室环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什么;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导入新课: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小结:化学的作用: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讨论交流:小结: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共99页)

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共99页)

D.氮气没故煤气()()()()()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氮气难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6.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A.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只有状态改变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7.下列各组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铜棒抽成丝,泥沙静置后澄清B.高粱酿酒,敞口放置的白酒气味变淡C.食物腐败,铁矿石粉碎D.石蜡熔化,铁生锈8.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钢铁生锈B.冰雪熔化C.光合作用D.砂糖炭化9.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1)酒精和水_________ _______ (2)蔗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 (3)铁和铜______________ _____ (4)面粉和碱面(碳酸钠)_________ 10.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率互溶 d、酒精易燃烧e、常用作燃烧,是一种绿色能源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f中属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属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__ ___属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 __属酒精用途的是观察: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首先,实验观察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源泉;其次,实验观察是获得化学实验事实的有效方法。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利用五种感官----视.听.味.嗅.触来进行观察,观察的范围一般有如下几点:a、反应物的颜色.状态b、反应过程的伴生现象:放热.发光.溶解.爆炸c、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以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为主。

化学史知识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和烧瓷器。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制造出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铜。

我国酿造有悠久的历史,上古时期的夏代,我国已有了酿酒工艺,醋的发明等。

我国是最早用人工方法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国家。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打包36套)(新版)新人教版13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打包36套)(新版)新人教版13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学案(打包36套)(新版)新人教版13第课时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出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语: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让学生回答)第三个选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碳+氧气二氧化碳③+.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阅读课本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以木炭燃烧为例)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反应物为和,生成物为,反应条件为“点燃”。

()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某∶+某∶∶即每份质量的碳与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对于+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计算过程如下:+某∶某某∶(某+某)某∶∶+↑++↑+下列三种方式都可以表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简捷地记录和描述这一反应?∶∶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

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以磷燃烧为例:()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微观读法:每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学导学 化学用语一、基本用语(一)元素符号1、1~20号元素(按顺序)的名称及符号:氢 H 氦He 锂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Ne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Ar 钾 K 钙 Ca【注意】:元素符号必须是大写字母,如果有两个字母的,则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 钙Ca 钠Na 镁Mg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氢H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3、其它重要元素:钡 Ba 锰 Mn 碘 I 。

(一)化合价部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 1K + 1Na + 1Ag +钙镁钡锌正二价 2Ca + 2Mg + 2Ba + 2Zn +通常氧硫负二价 2O - 2S -铜、汞二,铁二、三 2Cu + 2Hg + 2Fe + 3Fe +氟、氯负一铝为三 1F - 1Cl - 3Al +(二)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磷酸根3PO -4 铵根1NH +4硫酸根24SO - 亚硫酸根23SO - 碳酸根23CO - 锰酸根 24MnO -氢氧根1OH - 硝酸根13NO - 氯酸根13ClO - 高锰酸根 14MnO -①“原子团”一般是两种原子按一定方式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组合(原子集团),又叫“根”它是构成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常见的这十种原子团里有8种是酸根,形成为XO 4或XO 3,一般来说X 是某元素就代表是某酸根,如“PO 4”叫磷酸根,“NO 3”是特例,叫硝酸根。

难点是记熟酸根中氧的脚码是3或4。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二)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作业:1、熟记并书写第1页上化学基本用语2、按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氧化铵硫化铵(2)氢氧化银氢氧化钡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钾(3)硫酸铜碳酸镁磷酸铵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硝酸汞亚硫酸铵硫酸锌硝酸铜硫酸钡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钾(5)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硫化铁氯化钙硫化铵3、过关检测(要求:在掌握已学知识情况下用考试的要求来完成)第一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硫化钾氧化亚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硫酸铜氯化铁碳酸镁磷酸铵氯酸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氟化铜碳酸氯化锌硝酸汞第二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化钾锰酸亚硫酸铵硫酸铝氟化铵磷酸氯化铝硝酸铜硫化铝硫化亚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氢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高锰酸铵氢氧化铝硝酸银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2页第二段。

思考下列问题:化学是学习什么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什么是化学?一、化学:是研究、、以及的科学。

1、化学就是研究,不仅要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

2、在我国四大发明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阅读:课本第2页到本课结束。

思考并填写下列问题:二、化学的发展:1、近代化学的基础是因为和提出了和。

在这个理论中认为:物质都是由和构成的,和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

2、物质是由组成的。

3、1869年,俄国科学家发现了并编写出,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的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4、我们现在正研究使用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考: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由什么组成的?2、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完成实验1-1、1-2、1-3、1-4,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加热,将一冷的玻璃片放在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1-2:把蓝色胆矾固体放在研钵中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1-3:将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1-4: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将气体引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分析:实验1、2与3、4在变化前后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吗?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实验1-5:分别取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放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中,观察燃烧情况的变化。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阅读:课本11页。

了解到第一个使用定量分析实验的科学家是。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①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②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1)排水法: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有气泡逸出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注:收集较纯的气体应采用排水法,收集干燥气体使用排气法;气体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应采用排水法;若气体有毒有害于环境时尽可能选用排水法,气体与空气中物质(例如氧气)反应时只能选用排水法。

四.探究实验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可燃性和其它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包括形态、外观、能量、爆炸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应学会观察:a.反应前物质的形态、外观,b.反应中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及其有关现象,c.观察生成物的形态、外观、气味等。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固体药品: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药匙 (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倒着放,标签向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倾倒法和滴加法;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慢慢倾倒;滴加法:使用滴管,先排气后吸液,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腐蚀橡胶头)。

在容器口正上方逐滴滴加,用过后余下药品挤到废液缺中,在用水清洗。

(其中滴瓶中的滴管不需将剩余试液挤出也不能用水清洗。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使用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取一定量液体时,应先倾倒液体接近需要体积时,改用滴管滴加,在实际使用中,俯视的读数大于实际体积,而仰视的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④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⑤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试管与桌面成约45度角;④加热前预热;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受热均匀后再用外焰对准放药品部位固定加热。

3.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1)连接装置时遵循左大右小的原则。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后,先将导管口的一端浸在水中,再将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逸出,则气密性良好。

(问题:若手温与试管温差不大怎么办?其它装置的气密性怎么检查?)4.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水均匀附着,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5.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称量时:M物=M码+M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右物左码,称量时:M物=M码-M游码;实际使用中只需考虑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加上游码的示数就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阅读:课本第26页第1、2自然段,然后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1、拉瓦锡在给密闭容器加热时,汞为什么变成红色粉末?空气体积为什么减少?2、在实验后拉瓦锡将红色粉末收集起来,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与实验时空气减少的体积相同,性质也一样,为什么?3、如果是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论:实验2-1: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并分析。

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分析:拓展:实验中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实验是否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燃烧匙伸入的时候速度如何?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3、弹簧夹为什么要先夹紧?末夹或末夹紧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4、使用的红磷为什么要足量?量不足有什么后果?5、水进入1/5能得到什么结论?6、观察进入的水的体积是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7、水进入容器的体积若少于1/5或大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8、余下的气体可能有什么性质?9、已知碳、硫也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能否代替红磷?空气的成份(体积分数):二、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常见的混合物:思考:混合物中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各物质还能保持原来的性质吗?混合物有没有固定的性质?固定的组成?2、纯净物:常见的纯净物:分析: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