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以明清两代为背景,描绘了许多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生活。

本课节选的是《儒林外史》中较为精彩的片段,通过讽刺的手法,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科举制度的腐朽、士人的虚伪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的讽刺手法和创作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古代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儒林外史》的特殊题材和讽刺手法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并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儒林外史》的背景和创作特色。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儒林外史》的背景和创作特色。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背景和创作特色。

2.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讽刺手法。

3.讨论法:学生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相关文献、评论、解读等。

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3.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儒林外史》的封面、作者简介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讽刺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自己的见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及反思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透露出的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注重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人物介绍参考示例: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之结构,理解当时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

3.参阅相关资料,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力量。

【重难点】1.梳理重要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重要人物进行分类。

2.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叙事艺术,欣赏讽刺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借助阅读卡,用4周时间完成《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

《儒林外史》阅读卡序号回目回目主要出场人物阅读日期1第一回2第二回——第四回3第五回——第六回4第七回——第九回5第十回——第十二回6第十三回——第十四回7第十五回——第十六回8第十七回——第十八回9第十九回——第二十回10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11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12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13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14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15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16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17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18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19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20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21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22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23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24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25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26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27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2.分析书中人物性格特点,画思维导图给书中人物进行分类。

示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解读题目出示《儒林外史》书籍的图片。

设问“儒林”是指什么?外史又是指什么?明确:儒林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衍传》中,描述了当时儒家学者王衍的学术荣誉。

后来,儒林逐渐成为儒家学派的代称,并且在宋代以后,逐渐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

简而言之就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外史”意思是非正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通过阅读选段,体会作品的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对讽刺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绘了明代末年及清代初年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士人阶层的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2. 作品特点:小说以写实主义手法,生动描绘了众多士人形象,通过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人才的摧残。

3. 讽刺手法:作品主要运用夸张、对比、讽刺等手法,对士人阶层的虚伪、贪婪、腐化进行深刻揭露。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的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选段: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独立阅读,体会作品的讽刺手法。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4.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讽刺手法和艺术魅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儒林外史》原著或改编教材。

2. 相关论文、评论、鉴赏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魅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批判精神。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2)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及其艺术特色;(3)解读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儒林外史》;(2)学会欣赏讽刺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认识讽刺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儒林外史》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2)讽刺手法及其艺术特色;(3)典型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1)讽刺手法的运用和理解;(2)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吴敬梓及《儒林外史》;(2)阐述讽刺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儒林外史》的基本情况;(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讽刺等;(2)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范进、周进等;(3)阐述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5. 练习与拓展:(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儒林外史》的基本情况了解程度;2. 学生对作品讽刺手法及其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理解程度;4. 学生阅读心得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儒林外史》;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文章、评论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等。

六、教学内容1. 回顾《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及其艺术特色;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胡屠户、王秀才等;3. 探讨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叙州区育才中学校韦小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赏析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讲述《儒林外史》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下阅读《儒林外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赏析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学过的《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谈话导入《儒林外史》阅读作品的阅读。

二、走进《儒林外史》
专题一:故事会
方法指导:
1.梳理你想讲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
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
现出来。

专题二:初探名著
方法指导:
1.作家生平——吴敬梓;
2.了解写作背景;
3.思考评价。

专题三:讽刺作品的阅读
1.看微课,了解讽刺艺术。

2.讽刺作品的阅读方法指导: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3.小组选择阅读。

4.交流展示。

课堂练习:请结合《儒林外史》内容及特色对出下联。

上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下联:
三、推荐阅读
钱钟书《围城》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14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学习《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

3、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教学重难点: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二、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4、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5、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

三、师生探究1、创作背景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2、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3、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阅读选段,体会作品讽刺的手法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讽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科举制度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2. 选段阅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阅读,如王冕画荷、马二先生游西湖等。

3. 讽刺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夸张、对比、讽刺等手法,如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对人物性格的讽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学生自读选段,感受作品风格。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段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讽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3. 学生能够思考讽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五、教学资源1. 《儒林外史》原著或选读本。

2. 相关的研究资料或评论文章。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2. 角色扮演:选取一段情节,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儒林外史》的选段,让学生掌握作品的讽刺手法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讽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八、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作者及背景,阅读选段,感受作品风格。

2. 第3-4课时:分析选段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3. 第5-6课时:讨论讽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 第7-8课时:进行角色扮演和写作练习。

九、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16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16

选读典型情节精读赏析人物——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选读典型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精读赏析人物形象。

2、掌握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赏析人物、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选读典型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精读赏析人物形象。

(重点)2、掌握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赏析人物、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活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儒林外史》作者、作品简介等资料。

2、学生预习第一~三回。

注意重点人物周进、范进、胡屠户等人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注重周进、范进的异同对比,范进中举其他人的前后变化对比。

3、学生预习第十五~二十回,重点预习第十六、二十回。

关注匡超人的人生际遇和蜕变,关注他的语言、他的处世之道,赏析人物的前后变化,品味细节描写。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趣导入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就是封建科举的一个个真实的缩影。

然而,有一个读书人,他中举了,却“谈涌上来,迷了心窍”,欢喜疯了。

这一经典人物范进,选自于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赏析、探究这一经典讽刺小说。

(教师板书标题)师:既然是探究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

我们首先来简单来了解一下封建科举下,读书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我们看下表:二、作品抢读,再激趣以学生预习,课前收集资料为主。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以PPT展示,加以补充。

1、作者知多少参考答案:吴敬梓(1701- -1754),字敏轩,号粒民,又自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出身于科举世家,曾祖辈有兄弟四人中进士,祖父辈,族祖父吴昺(bǐng)、吴晟(sh èng)是榜眼、探花。

父亲吴霖起是个清贫的学官,他13岁即随父亲到赣榆县教谕任上读书。

他生性聪颖、尤其善长忆诵,并且精通《文选》,弱冠之年考中秀才,23岁时父亲因罢官抑郁而死,父亲死后,族人相互勾结侵夺财产,本人又挥霍放荡,致使二万余金家产被消耗殆尽,受到众人非议,乡里以为戒。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_10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_10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已学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梳理《儒林外史》使用的主要讽刺手法。

2.通过深入阅读与交流讨论,深入品析小说中的讽刺意味。

3.通过分析讽刺手法和深入品读讽刺意味,带动学生对于整本书的深入阅读以及对同类型作品的阅读。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一、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读《儒林外史》这本书,之前还布置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梳理自己所读的内容。

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大家对这部小说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对这部小说的了解。

(学生回答)谈到《儒林外史》,就不得不谈到它的讽刺艺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中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可见《儒林外史》在我国小说的讽刺艺术方面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对这部小说讽刺手法的分析和文本的深入阅读来体会《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二、回顾旧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文章。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些片段,回顾一下他们分别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讽刺意味。

(学生简要分析,教师板书)1.《皇帝的新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皇帝爱慕虚荣、昏庸腐败。

(板书:夸张)2.《我的叔叔于勒》运用了(对比/语言描写)的手法,菲利普夫人因于勒财富的变化,对于勒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板书:对比/人物描写)3.《孔乙己》运用语言描写,讽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板书:人物描写)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将军的信》运用了反语,辛辣的揭露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强盗本质。

(反语)三、阅读品析《儒林外史》主要讽刺手法阅读手中的材料,用笔勾画出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并作批注,分析其运用了怎样的讽刺手法,如何表现讽刺意味的。

【材料一】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

2020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2020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一、导入新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透露出的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注重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人物介绍参考示例: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

《文学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文学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文学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文学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引言
本教案将介绍《儒林外史》一书中的讽刺元素,并提供阅读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作品概述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儒学为背景,通过讽刺手法揭示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

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刻画了当时官场上的种种荒诞现象和人物形象,使人感受到一种痛快的解压。

讽刺手法分析
儒学是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作者运用讽刺手法来批评儒学的应试教育和封建礼教。

他通过夸张、对比和讽刺角色的描写,将儒学中的虚伪和偏见暴露无遗。

阅读指导
1.熟悉儒学背景:了解当时的儒学教育体系、礼教的传统观念以及官场上的权力斗争等背景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讽刺元素。

2.注意讽刺细节:关注作品中描述的人物、场景和对话,寻找其中的讽刺元素,思考作者的用意和批判目标。

3.对比现实情境:将作品中的讽刺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对比,思考作品的时代意义和对社会的启示。

总结
《儒林外史》是一部富有讽刺意味的作品,通过幽默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

本教案提供了阅读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并理解其中的讽刺元素。

以上为本文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案编写提供帮助。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优质教案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优质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一、导入新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透露出的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要注重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主要人物介绍参考示例: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把握阅读经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3.了解讽刺小说的基本特点并学会欣赏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掌握讽刺小说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1.试着初读《儒林外史》,写下自己的阅读初感和疑惑。

2.请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你初读的成果。

(可以从作者资料、创作背景、主要人物、主题思考、作品风格等角度入手)教学过程一、初读体验交流1.了解学情师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名著导读课,这本名著叫——《儒林外史》。

之前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同学们可以说是初次裸读,不知道同学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接下来我来了解一下。

这本书全部读完的举手?读了一半的举手?请同学说说,你读不完的困难在哪里?(了解基本学情,学生对大部头名著有阅读的心理障碍)学生回答。

(可能有:文字障碍、人物关系理不清楚……)师:恩,可能这些问题的确是阻碍我们读懂的一个障碍(板书:读懂)看看,其他同学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传授给这些有困惑的同学?生阅读经验分享(板书:多读、回读、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师:这些方法的确能帮助我们读完读懂名著,不过读懂名著字面的意思,还只是最浅层的阅读,也许只需要我们多读一遍,回读几遍,或者耐心一些把人物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楚就好了。

不过,如果读名著,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行的。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初读障碍入手,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阅读困难,达到指导阅读的目的。

并且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进行深入阅读。

)2.初读成果分享师:之前要求同学们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了初读成果,我发现我们班还是挺有人才的,你看!(PPT:出示学生手抄报作品)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那么,我想问一下,你读完这本小说,发现这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学生回答。

出示PPT:《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中学初中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标要求
名著导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
课型
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2.阅读前三十回,初步感受《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的一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2.走近作者
作为全椒人,你们了解吴敬梓吗?
(请学生介绍吴敬梓,教师作适当补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二、内容梗概
1.书名探究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2.品味儒林众相
学生细读故事,划出故事中最好笑的地方,说说好笑在哪里?
片段赏析,欣赏讽刺笔法:夸张、对比、冷峻的白描、传神的细节等
板书:讽刺笔法
3.颁发儒林之最
要求:(1)候选人范围仅限于“儒林”人
(2)当选理由50字左右
当选理由示例:最热衷功名的人-----范进
“家中一贫如洗,不顾老母、妻子死活,念念不忘科举;耗尽毕生精力,一朝高中,竟喜极而疯,出尽丑相。”
学情分析
通过九上《范进中举》的学习,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学生对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不大,缺少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具
准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书籍
教学方法
讲解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2.全书结构
《儒林外史》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让我们先看看它的结构: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作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五十六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思想意义
1.主旨探究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而讽刺小说是以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所谓“嬉笑怒骂,顿成佳作。真善美丑,深入人心。
探究吴敬梓通过《儒林外史》,到底想表达什么 ?
2.现实意义
清末《儒林外史》评点家天目山樵“好做茶寮,人或疑之。曰:‘吾温《儒林外史》也。’”
这部书里的那些人物,老是使我怀念着,记挂着。他们于我太亲切了。只要一记起他们,就不免联想到我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熟人……
------张天翼
五、读法归纳
今天通过阅读《儒林外史》前30回,认识了儒林众人,掌握了讽刺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讽刺性作品阅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要领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现实。
图片导入
激发兴趣
通过探究书名,浏览目录,了解书的梗概
速读故事,了解人物
细读、批注,欣赏讽刺笔法
评选人物,加深印象
领会批判精神
总结归纳
布置
作业
1.为其中某一人物续写故事
2.继续阅读《儒林外史》
板书
设计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方法:讽刺笔法批判精神联系现实
教学
反思
二、走进“儒林”
吴敬梓笔下的儒林众人各有特点,现在“第四中学九(2)班儒林外史研究会”决定开展一次“儒林之最”评选活动,请同学们合作完成。
1.讲述儒林故事
刚刚我带领同学们通过目录了解了全书的结构,同学们最想了解谁的故事呢,从前三十回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走进他的生活,说说他的故事。
学生依据回目标题速读,叙述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
这幅图同学们熟悉吗?在哪见过?知道这个匾额说的是谁吗?你还知道哪些“儒林”故事?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了两部古典小说巅峰巨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当代诗人臧克家曾赞:“一部外史说儒林,从此全椒属敬梓。”《儒林外史》成就了全椒“千年儒乡”的美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去认识“儒林”众人,体会吴敬梓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