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学习《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
3、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教学重难点: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边出示边指出作家作品及人物,都出示完,提问这些图片上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可笑可鄙的人物,都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讽刺的人物。
今天我们通过《儒林外史》节选部分《匡超人》的学习,来体会其讽刺艺术。
二、《儒林外史》作品介绍
1、介绍《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明确:《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以当代发生的事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作者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辩和批判的特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对黑暗现实的揭露颇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写得更光彩照人。《金瓶梅》对于社会现实展现和暴露多于批判。而《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说中是次要的,也并不动人,而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却活跃其中,成为光彩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不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2、介绍《儒林外史》的主题
明确:《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
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对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中讽刺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三、分析《儒林外史》的客观写实的讽刺笔法
1、提问:同学知道的文学作品中讽刺性的情节,语言,人物性格的片段。
答案略
2、(教师总结)在中国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产生是很早的,甚至可以说有了文学,也就有了讽刺文学的产生。如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先秦的寓言《庄子》,魏晋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如唐传奇,元明戏曲(唐代传奇《枕中记》,宋元话本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等,都有讽刺作品或带有讽刺意味的描写。明以来的小说,讽刺文学有了很大发展。《金瓶梅》、《西游记》里有很多幽默和讽刺的描写。《西游补》、《斩鬼传》、《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更有不少讽刺的佳作。但是,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作为以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而讽刺的手法和运用又非常娴熟巧妙的当首推《儒林外史》。鲁迅说:"迨《儒林外史》出,于是说部之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很中肯的评论。
3提问:如何理解讽刺呢?
明确:讽刺不是谩骂,不是诅咒,它是一种艺术。
所谓讽刺是对假、丑、恶的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恶。
4、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
作为讽刺艺术的典范,《儒林外史》的高明之处主要在于用真实而典型的故
事情节来体现讽刺的意味,那么《匡超人》一文中有哪些真实而典型的具有讽刺性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文中画线,并作以旁批)
答案略
5、这种客观真实的笔法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以《匡超人》中最具讽刺性的一个片段和另一部现代讽刺小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片段进行比较。
(事先准备好题签,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明确答案)
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围城》)
匡超人吹嘘自己有学术一段
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不瞒二位先生说,此处读书的人,家里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乎?"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匡超人》)
比较《围城》节选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的不同
《围城》(节选)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直接讽刺。
《儒林外史》作者自己不站出来说话,而是冷静地客观地白描描写,让人物的行为自己说话。尖刻的讽刺寄托在不动声色的、几乎是无动于衷的描写之中,含蓄的间接讽刺。这种写法被称作"皮里阳秋"(口头上不作评论,心里却有所褒贬)。
6、《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作品中冷眼旁观,那些可鄙可笑的人物就一个个纷至沓来,登场做了淋漓尽致的表演。吴敬梓描写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吴敬梓笔下的人物或许没有实实在在的存在过,但是那些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儒林外史》30多万字,共写了三百多个人物,这众多人物个性鲜明,所以当时就有人评述:十有八九有原型。那么作者何以能够做到这样的呢?
明确: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找同学把预习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