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王安石素材鲁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课件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课件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
11
纳兰词风: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
他的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况周颐 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这都 指出了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真—— 情真景真,意境天成。这首小令充分体现 了这一特点,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 柔婉的乡思之情,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 绘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
12
13
山水、榆关 —— 不舍
千帐灯 —— 孤独
风雪
—— 故园不安
10
思想升华: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
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 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 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 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 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 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小学复习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课件鲁教 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
长相思
——纳兰性德
2Hale Waihona Puke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 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 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 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 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 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
7
【翻译】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
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 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 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8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99
词人用镜头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种种 景物并蕴含了层层感情: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纳兰性德素材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纳兰性德素材鲁教版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资料王安石简介(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资料王安石简介(精品)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

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江南东路(在今江浙一带)刑狱。

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拓展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素材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拓展阅读王安石推敲的故事素材鲁教版

王安石“推敲”的故事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却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

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决心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

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只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

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加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

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特别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

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

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1。

《古诗词三首》有关资料

《古诗词三首》有关资料

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王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同时又公然提出“祖宗不足法”,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司马温公传家集.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目》)。

在变法过程中,他更设置专局,使子芳及门人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对新政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与阐发,并通过政府力量作为学校诵习的定本,被称为“新学”,直接或间接为推行新法服务。

上述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陆丰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课文教材分析鲁教版

陆丰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课文教材分析鲁教版
长相思
1.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词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1.课文简说。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4.要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5.要切实提高古诗词背诵积累的质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认真保质地默写下来.
6.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诵读积累有关乡思的诗词或诗词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歌曲,唱一唱。
四、教学案例: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资料《泊船瓜洲》写作背景(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资料《泊船瓜洲》写作背景(精品)

《泊船瓜洲》写作背景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的坏话。

三年后,他被逼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钟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进京。

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

这一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

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他又回到了南京。

1。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课件鲁教版四年级语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课件鲁教版四年级语文
c.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 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 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
d.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zhěn)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 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hàn),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tà)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 必须对自己负责。
e.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xiàn)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 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a.15
1.休息时间到啦
1.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 们休息一下眼睛,
2.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 坐对身体不好哦~
⑫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 的,你摸摸看。” ⑬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 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⑭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 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1.17.生命 生命
a.14
a.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b.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sāo )扰(rǎo)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 用力,它就不能动弹[tán]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 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我忍不住放了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名优教案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名优教案鲁教版
3、.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4.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诗人在想什么?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教学
后记
针对四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的情况,我用现代媒体手段来展现江苏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来了解三地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诗意
1、整体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2、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措施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张籍素材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张籍素材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张籍素材
鲁教版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

40岁前为早期。

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

50岁后为晚期。

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

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

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

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

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

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

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

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洪泽县四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

洪泽县四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

“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王安石素材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王安石素材鲁教版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王安石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

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

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
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拓展学习虞美人李煜素材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拓展学习虞美人李煜素材鲁教版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
了:了结,完结。

小楼:作者被关押在汴京的寓所。

东风:春风
故国:旧国,此指南唐。

不堪:不胜。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应该还。

朱颜改:指自身原本红润的容颜,由于被囚禁而无限忧郁而大变,亦即顿然显得老态了。

君:作者借以第三者的口吻来问自己。

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鲁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鲁教版
还: 回家。
西
长 江

jiàn 瓜洲 间

钟山 南
京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 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 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 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 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想要写封家信却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 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 情景。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 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 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 么没写。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 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 的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2
9
“泊”: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江岸上。
间 : 间隔,隔开。 只隔: 只,仅仅;仅仅隔着。 数重山:几重山。
又: 再一次。
绿: 吹绿,染绿。 何时: 什么时候。
泊 船 瓜 洲
王 安 石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晚号半 山,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21岁中进士, 当过十多年地方官,曾 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 行变法改革,是北宋著 名有名的政治家、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21泊船瓜洲1鲁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课件21泊船瓜洲1鲁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里。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 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
明月何时照我还?
•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 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 照着我回到家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汴京
京 杭 大 运 河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桃花又---江南岸 ------又---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任宰 相期间,积极推行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守旧派反对改革,制 造谣言诬蔑他,设计陷害他,王安石被逼辞 去宰相之职。一年后宋神宗深感变法少不了 王安石,于是王安石又被恢复了相位,但仕 途的坎坷,官场的黑暗,前途的迷茫,让王 安石很不情愿去复职,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 之职,但宋神宗都不准。1075年春,迫于 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 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王安石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

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

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