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力 力与运动(一)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6专题运动和力测试题含答案
七下科学专题检测6-运动和力请同窗们注意: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 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2.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科学书,与科学书受到的重力彼此平衡的力是······( )A.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 书对桌面的压力C. 桌子的重力D. 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3.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进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对伞的拉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B. 人和伞受的合力为零C. 人对伞的拉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D. 人和伞受的合力方向向下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若是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数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当即停止运动C. 速度愈来愈快D. 速度愈来愈慢5.在学习牛顿第必然律的时候,咱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第六讲:万有引力及应用解析版
第六讲:万有引力及应用一、开普勒三定律1.内容定律内容图示或公式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a3T2=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通常按圆轨道处理.(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天体,例如月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3).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k中,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不同的中心天体k值不同.但该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体的两星体之间.二、万有引力定律1、表达式:F=G m1m2r2例题、下列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短C.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与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小时速度小,距离大时速度大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例题、如图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r0,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质量分别为m1、m2,半径分别为r1、r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2、适用条件(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三、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1、考虑天体自转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 表现为两个效果:一是重力mg ,二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向.(1)在赤道上:G MmR 2=mg +mω2R .(2)在两极上:G MmR2=mg .(3)在一般位置:万有引力G MmR 2等于重力mg 与向心力F 向的矢量和. 2、不考虑天体自转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小,所需的向心力较小,常认为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MmR 2=mg .3、星体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1)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不考虑地球自转): mg =G mM R 2,得g =GM R2.(2)在地球上空距离地心r =R +h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 mg ′=GMm (R +h )2,得g ′=GM(R +h )2 所以g g ′=(R +h )2R 2例题、万有引力定律能够很好地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球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的内在一致性统一起来.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质量为m 的小物体的重力,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 0=G MmR2B.在赤道地面称量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 1=G Mm R2C.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 2=G Mm (R +h )2D.在赤道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时,弹Mm四、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 (1)由G Mm R 2=mg ,得天体质量M =gR 2G .(2)天体密度ρ=M V =M 43πR 3=3g4πGR.2.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测出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 (1)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M =4π2r 3GT 2.(2)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 ,则天体的密度 ρ=M V =M 43πR 3=3πr 3GT 2R 3.(3)若卫星绕天体表面运行时,可认为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GT 2.故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针对训练题型1:开普勒定律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例题、美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曾在2018年11月降落到火星表面.假设该探测器在着陆火星前贴近火星表面运行一周用时为T ,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 1,地球的半径为R 2,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则火星的质量为( ) A.4π2R 13M gR 22T 2 B.gR 22T 2M 4π2R 13 B.C.gR 12G D.gR 22G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解答】解:A、第一定律的内容为: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021年春沪科版物理中考考点过关——力与运动(Word版附答案)
力与运动教材原型题1.(HK八P129“图7-6”改编)如图所示,把硬纸片放在水杯上面,再把一枚硬币放在硬纸片上,用手使劲弹一下硬纸片,硬纸片飞了出去,则硬币()A.和硬纸片一起飞出去B.落入杯中C.飞出去,落在硬纸片前面D.向后飞出去2.(HK八P129“图7-9”改编)行驶的车辆突然刹车时如图所示,人向前倾的原因是()A.车辆对人施加一个向前的力B.车辆具有惯性C.人受到向前推的力D.人具有惯性3.(HK八P130“作业”改编)如图,小华滑旱冰时,只需用脚在地面上向后轻微蹬一下,就会滑行很远,不会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因为人具有;小华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又是因为受到。
4.(HK八P140“本章练习”改编)桌上放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中间有一个气泡,如图所示。
用手推一下瓶子,气泡将向前动,如果使瓶子在桌面上时,气泡将相对瓶子不动。
(第4题图)(第5题图) 5.(HK八P140图片改编)如图所示,在较光滑桌面上铺有光滑的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水的底部光滑的两个杯子。
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选填“会”或“几乎不会”)随之运动,这表明杯子(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高频考点专练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理解例1(2020·贵港中考)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例2(2017·百色中考)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汽车行驶时有惯性,停车后没有惯性C.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1.羽毛球因为简单易学、老少皆宜,从而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下列有关羽毛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发球时,球拍对羽毛球的力大于羽毛球对球拍的力B.如果羽毛球的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羽毛球将静止C.羽毛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D.羽毛球在接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2019·百色中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行驶时具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B.汽车变速时具有惯性,匀速行驶时没有惯性C.汽车转弯时须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乘员的惯性平衡力的辨别、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3(2020·邵阳中考)教室里水平讲台上放有一个静止的黑板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讲台受到的重力和讲台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讲台对黑板刷的支持力和黑板刷对讲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讲台对黑板刷的支持力和黑板刷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讲台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讲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例4(2020·龙东中考)如图,甲物重25 N,乙物重15 N,甲、乙均静止,不计测力计自重,测力计示数是()A.35 NB.10 NC.15 ND.25 N例5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 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为上(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力和运动 试卷1(解析版)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运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平昌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 米决赛中,我国选手武大靖以创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赛事首枚金牌,也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夺得奥运首金。
如图是此次比赛中,武大靖在弯道滑行的精彩瞬间。
那么关于此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此时处于平衡状态B.武大靖此时的速度一定比其他选手快C.武大靖弯着腰,有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的功能D.武大靖在比赛过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激发了同学们对篮球有关问题的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篮球从空中下落,速度逐渐加快,其重力越来越大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受到了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接球时手感到有点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篮球被篮板弹回,是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3.下列实例中,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推讲台桌,讲台桌仍静止是因为摩擦力大于推力B.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C.在水平路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合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D.脚踢足球,足球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9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5.将标有“6V3W”字样的灯泡L 和滑动变阻器R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电压不变。
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 置于最右端,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6V 和0.3A;移动滑片P 至某一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V 和0.5A。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ΩB.电电压为7VC.滑片P 在最右端时,闭合开关,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08WD.电流表示数为0.5A 时,灯泡和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为6∶16.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投影的幕布上7.如图运动员从蹦床上弹起.当他弹到最高点时,下列表示运动员此时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表示运动员)A.B.C.D.8.下列事例中,是利用惯性的是()A.手接篮球时,顺势收手接球B.把锤柄往地上敲,锤头紧了C.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D.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B.推土机推土的时候对土施力,土对推土机没有施力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摩擦力总是充当阻力D.用水平力推教室地面上的讲桌,但未推动,因为推力等于讲桌与地面间的摩擦力1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阻力小于重力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D.在t2~t3内,伞兵没有受到阻力1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B.列车减速进站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甲重5 N,物体乙重3N,甲、乙两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的测力计的自重,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B.甲物受合力为零C.甲物对地面压力为2N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二、填空题13.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________的;足球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足球滚动的越来越慢是因为足球受________ 作用.14.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教案 沪科版
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二节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二、重点与难点:1.合力的理解。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展示: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个的因素,即:力的、和。
(二)、抛砖引玉:三国时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曹冲称象”:有人向曹操献了一头大象,曹操与众人一同观赏,因为大象生长在南方,北方人见了感觉希奇。
曹操问身边的人,这头象有多重呢?有人说,找杆秤称一称就知晓了。
但是上哪儿找能称大象的秤与提起大象的人呢!又有人建议说,把大象杀了,分成数块就可以称了。
但是,这样虽可以知道大象的重,但活大象却不存在了。
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他向众人说明了他的办法,受到了称赞。
于是,他指挥众人将大象牵到船上,在船上刻下水面所到的位置,再将大象牵出,在船上放石块,直到船沉到原来所作的标记处为止,然后称出船上每一块石头的重,合起来就是大象的重了。
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学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等效思维法(也叫等效替代法),简称等效法。
众多的石块“将船沉到原来所作的标记处”,说明,这些石块对船的作用效果与一头大象对船的作用效果,也就是大象的重力与船上石块的重力。
第六章以前我们已经使用过一种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
(三)、合作探究探究1 :合力与分力1、观察分析课本P106“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讨论。
①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那么,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②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树叶的作用效果与对树叶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2021_2022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牛顿用他的三个定律对这一类问题作出了精确的解决.牛顿由此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三定律成为力学乃至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三定律确定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遵循的规律.动力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体运动情况;另一部分是物体与周围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牛顿第二定律恰好为这两部分的链接提供了桥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高中阶段最为常见的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要解决这两类问题,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前提,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关键环节,因为它是运动与力联系的桥梁.教学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教学难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求解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2)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掌握分析受力情况的一般方法,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解题规律的能力.(2)会利用正交分解法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3)掌握用数学工具表达、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谐号”列车高速前进等录像资料.如图甲、乙所示.引导: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升空、变轨,列车的再一次大提速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这一切都得益于人们对力和运动的研究.我们现在还不能研究如此复杂的课题,就让我们从类似较为简单的问题入手,看一下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推进新课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的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它在天体运动的研究、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我们知识的局限,这里只通过一些最简单的例子作介绍.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4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 N,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发生的位移.分析:这个问题是已知物体受的力,求它的速度和位移,即它的运动情况.教师设疑:1.物体受到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2.这个题目要求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而我们目前只能解决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师生讨论交流: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物体受力的图示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G ,方向竖直向下;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 ,竖直向上;拉力F 1,水平向右;摩擦力F 2,水平向左.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所以重力G 和支持力F 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物体所受合力等于水平方向的拉力F 1与摩擦力F 2的合力.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合力:F =F 1-F 2=2.2 N ,方向水平向右.2.物体原来静止,初速度为0,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F 2=maa =F 1-F 2ma =2.22m/s 2=1.1 m/s 2 求出了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出4 s 末的速度和4 s 内发生的位移v =at =1.1×4 m/s=4.4 m/sx =12at 2=12×1.1×16 m=8.8 m.讨论交流:(1)从以上解题过程中,总结一下运用牛顿定律解决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2)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链接点是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运用牛顿定律解决由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大致分为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3)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F x =ma x ,F y =ma y .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应用运动学的公式求解物体的运动学量.3.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以避免“添力”或“漏力”.一般是先场力,再接触力,最后是其他力.即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再者每一个力都会独立地产生一个加速度.但是解题过程中往往应用的是合外力所产生的合加速度.再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是一矢量定律,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和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课堂训练(课件展示)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程度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小球接触弹簧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其中重力为恒力.在接触开始阶段,弹簧形变较小,重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向下,故加速度方向也向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因而小球做加速运动.随着弹簧形变量的增加,弹力不断增大,向下的合力逐渐减小,小球加速度也逐渐减小.当弹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小球加速度等于0.由于小球具有向下的速度,仍向下运动.小球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方向变为竖直向上,小球加速度也向上且逐渐增大,与速度方向相反.小球速度减小,一直到将弹簧压缩到最大形变量,速度变为0.答案:C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与第一种情况过程相反,若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这是力学所要解决的又一方面的问题.例2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50 kg,以v0=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倾角θ=30°,在t=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 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合作探讨:这个题目是已知人的运动情况,求人所受的力.应该注意三个问题:滑雪人受到的力1.分析人的受力情况,作出受力示意图.然后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滑雪的人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各沿什么方向?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的,哪个力实际上是已知的?2.根据运动学的关系得到下滑加速度,求出对应的合力,再由合力求出人受的阻力.3.适当选取坐标系.坐标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选择时一般根据以下要求选取:(1)运动正好沿着坐标轴的方向.(2)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如有可能,待求的未知力尽量落在坐标轴上,不去分解.解析:如图,受力分析建立如图坐标系,把重力G 沿x 轴和y 轴的方向分解,得到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G x =mg ·sin θG y =mg ·cos θ与山坡垂直方向,物体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所以G y 与支持力F 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力F 等于G x 与阻力F 阻的合力.由于沿山坡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合力F =G x -F 阻,合力的方向沿山坡向下,使滑雪的人产生沿山坡向下的加速度.滑雪人的加速度可以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求得:x =v 0t +12at 2 a =2(x -v 0t )t 2 a =4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G x -F 阻=maF 阻=G x -maF 阻=mg ·sin θ-ma 代入数值后,得F 阻=67.5 N.答案:67.5 N结合两种类型中两个例题的解题过程,总结出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并用隔离法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2.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并作出其受力图.3.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定正方向,正交分解.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列出方程.5.把已知量代入方程求解,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一个物体的质量m =0.4 kg ,以初速度v 0=30 m/s 竖直向上抛出,经过t =2.5 s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已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是多少?解析:设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因为v t =v 0-a t ,v t =0所以a =0v t=12 m/s 2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f =m (a -g )=0.4×(12-9.8)N=0.88 N.答案:0.88 N2.如图所示,光滑地面上,水平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小车的质量为M ,木块的质量为m .设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μmg B.ma C.mM+mF D.F-ma解析:这是一道根据物体运动状态求物体受力情况的典型习题.题中涉及两个物体,题干中的已知量又比较多,对此类题目,要注意选取好研究对象.两者无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只能是静摩擦力.因而滑动摩擦力公式f=μmg就不再适用.A选项错误.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则静摩擦力产生其运动的加速度F合=f=ma,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选项正确.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f=Ma,f=F-Ma,D选项也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则a=FM+m,再代入f=ma可得f=mFM+m.故C选项也正确.答案:BCD教学建议:1.授课过程中,教师提示分析思路之后.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先由学生完成,教师则将解题过程完整写出,以便总结规律、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2.运算过程中,物理量尽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将所求量以公式形式代出,最后再将已知量代入,求出结果.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动力学中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情况.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决过程,总结出这两类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和一般解题步骤.布置作业教材第87页“问题与练习”1、2、3、4题.板书设计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例1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例2总结:加速度是连接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活动与探究课题: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牛顿运动定律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定律,但它也有自己适用的条件.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完整地掌握这个规律,并且为相对论的提出打好基础.习题详解1.解答:如图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 =87 Na =F m =872m/s 2=43.5 m/s 2 v =at =43.5×3 m/s=131 m/sx =12at 2=12×43.5×32 m =196 m. 2.解答:电车的加速度为:a =v -v 0t =0-1510m/s 2=-1.5 m/s 2. 电车所受阻力为:F =ma =-6.0×103 N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解答: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a =mg sin θ-F m =g sin θ-F m =(10×3.24.0-24060) m/s 2=4.0 m/s 2 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 =2ax =2×4.0×4.0 m/s =5.7 m/s.4.解答: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m =μmg m=μg =7 m/s 2 根据运动学公式:v 0=2ax =2×7×7.6 m/s =10.3 m/s≈37.1 km/h>30 km/h 所以,该车超速.设计点评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在高中阶段的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方法的总结,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发展思路.过程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备课资料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17世纪以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切不仅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甚至使有些科学家认为经典力学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由力学来加以说明,过分地夸大了经典力学的作用.但是,实践表明,牛顿运动定律和所有的物理定律一样,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1905年,著名的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提出了研究匀速相对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巨大革命.他指出,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并不是直接从观察和实验中得出的.实际上,时间、空间和观察者是相对的.根据相对论原理,物体的质量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1916年爱因斯坦又发表了研究加速相对运动的广义相对论.运用这些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和实验观察基本一致.这表明:对于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的问题,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必须由相对论力学来研究.经典力学可以看做是相对论力学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的特例.从20世纪初以来,原子物理学发展很快,发现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如光子、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说明.后来,在普朗克(1858—1947)、海森堡(1901—1976)、薛定谔(1887—1961)、狄拉克(1902—1984)等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创立了量子力学,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经典力学可以看做是量子力学在宏观现象中的极限情况.总之,“宏观”“低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用整体法与局部法巧解动力学问题在实际问题中,还常常碰到几个物体连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的共同运动,称为连接体的运动.在分析和求解物理连接体问题时,首先遇到的关键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其方法有两种: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所谓隔离(体)法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物体、状态和某些过程,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能回避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力,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例1 用力F 推M ,使M 和m 两物体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时,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解析:如图所示,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隔离m ,m 受外力的合力为M 对m 的推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N =ma ,解得:N =m M +m F . 答案:mM +m F 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a =12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解析:解法一:(隔离法)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用隔离法解决如下.取小球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摩擦力F f ,如图,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f =ma ①取木箱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地面支持力F N 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 f ′,如图.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F N -F f ′-Mg =0②且F f =F f ′③由①②③式得F N =2M +m 2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 N ′=F N =2M +m 2g . 解法二:(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 +Mg )-F N =ma +M ×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 N =2M +m 2g .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F N ′=F N =2M +m 2g . 答案:2M +m 2g 例3 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解析:当加速度a 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 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 =10 m/s 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 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mg cot θ=ma 0,所以a 0=g cot θ=7.5 m/s 2因为a =10 m/s 2>a 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N =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则T cos α=mg ,所以T =(ma )2+(mg )2=2.83 N ,N =0.答案:2.83 N 0例4 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斜面的倾角为α,绳的质量不计,所有接触面光滑.当m 1沿斜面下滑时,要求斜面体静止,则对斜面体应施加多大的水平力F?解析:对m 1、m 2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 1g sin α-m 2g =(m 1+m 2)a ①对m 1、m 2和M 构成的整个系统就水平方向而言,若施力使斜面体静止,只有m 1具有水平方向向右的加速度分量a 1,且有a 1=a cos α②所以,对斜面体必须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 ,如图,则对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m 1a 1③解①②③得:F =m 1g (m 1sin α-m 2)cos αm 1+m 2. 答案:m 1g (m 1sin α-m 2)cos αm 1+m 2这种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只研究了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动力学行为即达目的,既回避了物体运动的多维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又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在某一方向上的独立性.。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 掌握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4. 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力的概念和关系。
2.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运动与力的定义。
2. 运动与力的关系。
3.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与力。
2. 新知讲解运动与力的定义: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a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练习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运动?3)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有何影响?4) 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如何计算物体所受合力?4.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运动与力的关系,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运动与力的应用,如汽车开始和停止运动、游泳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关系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运动与力相关的练习题,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测试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四节超重与失重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超重与失重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
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在神州十号飞船中由女航天员王亚平执教,在太空中王亚平演示了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右图所示就是王亚平在太空仓中演示的悬浮的水滴.关于悬浮的水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滴处于失重状态B. 水滴处于平衡状态C。
水滴处于超重状态D。
环绕地球运行时的线速度一定大于7。
9km/s2。
若在“神舟二号”无人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物理实验,下列实验仪器①密度计②物理天平③电子秤④摆钟⑤水银气压计⑥水银温度计⑦多用电表仍可以使用的是( )A。
②③④⑤ B.①②⑦ C. ⑥⑦D. ①③⑥⑦3.关于超重、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重是物体重力增加B. 失重是物体重力减小C。
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不受重力D。
不论超重、失重,物体的重力均不变4.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
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使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 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 “神舟”六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5。
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小木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固定在轻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当整个系统自由下落达到稳定时,弹簧的长度将(不计空气阻力)()A。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8讲力、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牛顿第一定律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使用 及 读数
易错
测量时: (1)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 擦; (2)用手拉住弹簧测力计上端的拉环,不能触碰刻度盘; (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分 度值。如上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2.6 N 记录时:既要记录数值,又要明确单位 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才会与它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若超出此范围,会失准或被破坏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点2:弹力 1.弹力
弹性
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 质(如弹簧、橡皮筋等都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弹力 易错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常见的弹力有拉力、 支持力、压力等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 大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处 影响因素:a.弹性形变程度;b.材料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杆一端受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 沿杆的方向
物理
甘肃专版
7.(人教八下P8习题改编)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是 1.8 N,该物体的 质量为 0.18 kg。(g取10 N/kg)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点3:重力
定义
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2025版
第6讲力与运动(1)辅导教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6讲力与运动(1)辅导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在设计这节《力与运动(1)》的物理课程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和实践中,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中,感受力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滑轮组、阻力板、弹簧秤。
2. 学具: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演示一个实验:将一个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施加一个向前的力,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现象。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小车、滑轮组、阻力板和弹簧秤。
2. 学生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3. 学生观察到,当施加的力大于阻力时,小车会向前运动;当施加的力小于阻力时,小车会减速或停止;当施加的力等于阻力时,小车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应用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为什么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深化对力的作用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重点: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力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但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时,部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思考。
力与运动教学反思7篇
力与运动教学反思7篇力与运动教学反思篇1第一次上课由于学生活动量多,导致最后一个活动“动手设计表演队列”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达不到此次活动的目的。
组内老师认为应该把学生动手笔答小卷子的活动放到最后,这样可以机动处理,在第二次课上,我进行得很顺利,同时也能够留有充足的时间处理前面的问题,不像第一次讲课那么急促了。
综合这两次课,虽然同上一个内容,但每次课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在教学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1、两次课注意了以前讲课罗嗦、重复学生的话的毛病。
以前讲课,对于学生刚刚回答的问题,我总是再重复讲一遍,目的上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际上助长了学生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的毛病。
在本组老师的再三指正下,我在这两次课上,尽力克制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就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解决,采用简单的语言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发现没有老师的重复,学生能够听懂,这样节省出了很多时间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
我充分认识到了数学课教师语言应该注意简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继续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课堂上注意了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及时给予一定的反馈。
以前自己急于进行教学进度,对于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问题或想法,我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并给予合适的'反馈,这样错过了认识学生在某方面知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这两次课上,我注意了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发现在简单的问题中学生也容易出错,这需要老师及时指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给予学生反馈不只表现在课堂纠错上,还要及时捕捉学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等,对于复习课,更要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选择。
在这节课上,学生在根据体育用品统计表提问题时,有的学生提出了“参加比赛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问了学生是怎么计算的,目的是在计算连加运算式时要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凑十法”。
在处理智慧老人的挑战选择合适的体育用品这个问题中,有的学生购买了多个同样的体育用品,采用的是连加的计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导学生用更为简便的乘法来计算,这样培养学生进行算法优化的意识。
第6讲 力学中三大观点综合应用(学生版)
教学辅导教案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 ,杆上的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下方,距离A 的高度为d .现将环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到达B 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 =d2B .环到达B 点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2C .环从A 点到B 点,环减少的机械能大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D .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4d32.如图所示,x 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O 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 =8 m ,匀速运动的速度v 0=5 m/s.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x P =2 m 的P 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 点后冲上光滑斜面且刚好到达N 点(小物块到达N 点后被收集,不再滑下).若小物块经过Q 处无机械能损失,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N点的纵坐标;(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的热量;(3)若将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最终均能沿光滑斜面越过纵坐标y M=0.5 m的M点,求这些位置的横坐标范围.考点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是否守恒——从两个角度判断(1)若只有物体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则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2)若系统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如摩擦热等,则系统机械能守恒.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光滑的水平轴O,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2m的小球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由图示位置释放后,当小球转动到水平轴正下方时轻绳的中点正好在水平轴O点,且此时物块B的速度刚好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B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小球A从图示位置运动到水平轴正下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小球A运动到水平轴正下方时的速度大于gLD.小球A从图示位置运动到水平轴正下方的过程中,小球A与物块B组成的系统机考点二能量守恒定律涉及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的解题方法1.分清是什么力做功,并且分析该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根据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判定能的转化形式,确定能量之间的转化情况.2.当涉及摩擦力做功时,机械能不守恒,一般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特别注意摩擦产生的内能Q=F f x相对,x相对为相对滑动的两物体间相对滑动路径的总长度.3.解题时,首先确定初、末状态,然后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在转化,再分析状态变化过程中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求出减少的能量总和ΔE减和增加的能量总和ΔE增,最后由ΔE减=ΔE增列式求解.[例4](常见功能关系)滑沙是人们喜爱的游乐活动,如图是滑沙场地的一段斜面,其倾角为30°,设参加活动的人和滑车总质量为m,人和滑车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顶端A 沿滑道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0.4g,人和滑车可视为质点,则从顶端向下滑到底端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如图所示,半径R=0.4 m的光滑圆弧轨道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上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下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粗糙水平面相切于C点,一根轻质弹簧的右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质量m=0.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2 m/s的速度被水平抛出,恰好从B点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经过C点后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至D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C、D两点间的水平距离L=1.2 m,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求:(1)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B点时的速度大小v B;(2)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在上述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 pm.2-2.如图甲所示,质量M=1.0 kg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0 kg的小铁块B,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对铁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F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4 s时撤去拉力.可认为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0~1 s内,A、B的加速度大小a A、a B;(2)B相对A滑行的最大距离x;(3)0~4 s内,拉力做的功W;(4)0~4 s内系统产生的摩擦热Q.考点三:传送带模型1、模型特点:“皮带传输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分水平和倾斜两种.分析应注意:(1)物体和传送带等速时刻是摩擦力的大小、方向、运动性质变化的分界点.(2)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是以传送带为参考系;计算摩擦力的功时,应用物体对地的位移,计算系统产生的内能时,应用物体对传送带的路程,只有当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时才产生内能,大小Q=F f·s相对;应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的相关物理量时,应以地面为参考系.2、分析传送带问题“三步走”3-1.(限时10分钟)如图所示,长为L=10.5 m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0°角,传送带向上做加速度为a0=1 m/s2的匀加速运动,当其速度为v0=3 m/s时,在其底端轻放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2,在物块由底端上升到顶端的过程中.求:(1)此过程所需时间;(2)传送带对物块所做的功;(3)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3-2.(限时15分钟)某电视娱乐节目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与水平传送带平滑接触,传送带BC长L=6 m,始终以v0=6 m/s的速度顺时针运动.将一个质量m=1 kg的物块由距斜面底端高度h1=5.4 m的A点静止滑下,物块通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物块与斜面、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μ2=0.2,传送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5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物块由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2)若把物块从距斜面底端高度h2=2.4 m处静止释放,求物块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3)求物块距斜面底端高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将物块静止释放均落到地面上的同—点D.1.(多选)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粗糙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BCD在B点相切,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圆心O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C点为圆弧轨道最低点,∠COB=θ=30°,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D点由静止释放,则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①守恒的观点:E k1+E p1=E k2+E p2.②转化的观点:ΔE p=-ΔE k.③转移的观点:E A增=E B减.(2)常见的力学中功能关系.①合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W合=ΔE k.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 G=-ΔE p.③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W弹=-ΔE p.④除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与机械能的关系:W其他=ΔE机.⑤滑动摩擦力做功与内能的关系:F f l相对=ΔE内.1.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1)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时,木板对铁块以及铁块对木板所做的功;(2)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时,木板和铁块之间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1.(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竖直杆运动到B点,已知OA长度小于OB长度,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A、B两点间的距离为h.在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火炮发射动力学概论第6讲-2010
(1) 1
3q
(2) tg time( N p ), pg pp( N p )
3 2
(3) g
Slg
, cg
kpg
g
k 1 2 cg (4) k k 1 v0
(6) Pg 1 1 1 Spg 2q
2
真空消失前
0
K 22 2 s 2 2 K 22 a f a02 K 42 A fj A fj a f
2
思考:为什么有负号?
真空消失后
Afj Afj a f
2
复进节制器流液孔面积
Aof Aof as
第四章
基于ADAMS的火炮发射过程仿真
4.1
ADAMS软件概述
Automatic Dynamics Analysis for Mechanical System
ADAMS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有权威性的机械系统动
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工程师、设计人员利用ADAMS软件能够建
立和测试虚拟样机,在计算机上仿真分析复杂机械系统的运动
(5)
(q ) 1 T (q 0.5) ( 0.5)
( 0.5)v0 (7) b Pg
(8) tk t g b ln
pg 180000
t tk
t tg
调入时间t
tg t tk
利用插值函数FCN(pp,time,t,p)获得p
1 1 Ppt 1 Sp 2 q
学和动力学性能。 (1)利用ADAMS软件,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创建完全参 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既可在ADAMS软件中直接建造,也 可从其他CAD软件中转换过来(造型更加逼真)。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6版)(上册)(课后习题详解 力和运动)
1.2 课后习题详解一、复习思考题§1-1 质点运动的描述1-1-1 回答下列问题:(1)一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为零,是否可能?(2)一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是否可能?(3)一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是否可能?(4)一物体具有沿O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而又有沿Ox轴负方向的速度,是否可能?(5)一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而其速度的方向改变,是否可能?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为矢量,是位矢r的时间变化率;速率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为标量,是路程s对时间的的变化率;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是速度v的时间变化率.(1)可能.如:①竖直上抛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刻,具有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为零;②弹簧振子在水平面上振动时,在位移达到最大值时,加速度不为零,而速度为零.(2)可能.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率是速度的大小.如,物体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即速率)不变,但其方向不断变化着,因而其速度一直变化.(3)不可能.因为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即速率)和方向,当速率变化时,速度必将改变,不可能恒定.(4)可能.如:物体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5)可能.如:①物体作抛体运动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恒定保持不变,而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却时刻变化着;②物体作匀速率圆周运动,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但其速度的方向时刻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即速度的方向在改变着.1-1-2 回答下列问题:(1)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两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并不相等?(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两者的量值相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怎样的?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怎样的?答:(1)①位移和路程的区别a .位移是矢量,是以质点在△t 时间内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b .路程是标量,是在△t 时间内质点实际路径的长度.在图1-1中,是位移,是路程.图1-1-1②两者量值相等和不相等时的情况a .两者相等的情况:在直线运动中,如运动方向不变,则质点的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曲线运动中,在△t 趋近于0的极限情况下,位移与轨迹重合,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b.两者不相等的情况:一般的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r|与路程并不相等,只有在△t很短的情况下,质点的位移和运动轨迹近似地看作重合.(2)①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a.平均速度定义为,它是矢量.b.平均速率定义为,它是标量.②两者量值相等时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内|△r|≠△s,所以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并不相等.只有在运动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在量值上才和平均速率相等.③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与区别a.二者的关系瞬时速度是时间△t趋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b.二者的区别第一,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矢量.一般情况下,二者大小和方向都不相同.平均速度的方向是△t时间内位移△r的方向,而瞬时速度的方向是△t→0时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第二,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才相等.④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a.二者的关系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它们都是标量.b.二者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它们不相等,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率才等于平均速率.1-1-3 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也越大”,你认为对不对?(2)有人说:“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前进时,如果物体向前的加速度减小,物体前进的速度也就减小”,你认为对不对?(3)有人说:“物体加速度的值很大,而物体速度的值可以不变,是不可能的”,你认为如何?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很大,只说明物体运动速度在变,且变化地很大,并不是运动的速度很大.如,弹簧振子在位移最大处,其加速度的值最大,而速度却等于零.(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物体作直线运动时,若向前运动的加速度减小,表明向前运动的速度的变化率在减小,但速度还是因有加速度继续增大,只是增大得平缓些.即使加速度减到零,物体仍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减小.(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但速度的方向可改变.如,物体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如v的值很大,那么可得到很大的加速度,但是速度大小却保持不变.1-1-4 设质点的运动学方程x=x(t),y=y=(t),,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然后根据及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及你认为哪一种正确?两者差别何在?答:(1)在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时,前一种方法有错误,后面一个方法是正确的.(2)二者的差别:①前面一个计算方法错误在于忽视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求出的只是速度v和加速度a的径向分量.②质点的速度按定义是,而不是.|d r|是位矢增量d r的大小,而dr是位矢r2和r1大小的差值,即r2-r1的极值,按速度定义应为速度的大小为同样,加速度的大小应为用平面极坐标表示时,设位置矢量r的大小为极径r,方向用极角θ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v和加速度a也都可表示为沿径向的和垂直于径向的两个分量的叠加,即和其中所以,前者求出的只是速度v和加速度a的径向分量.§1-2 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1-2-1 试回答下列问题:(1)匀加速运动是否一定是直线运动?为什么?(2)在圆周运动中,加速度方向是否一定指向圆心?为什么?答:(1)不一定.如抛体运动,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然而速度v的方向总是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时刻变化,不是直线运动.(2)不一定.如在变速率圆周运动中,质点既有向心(法向)加速度,又有切向加速度,合加速度就不指向圆心.1-2-2 对于物体的曲线运动有下面两种说法:(1)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必有加速度,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一定不等于零.(2)物体作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等于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等于零.试判断上述两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讨论物体作曲线运动时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及其关系.答:(1)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第二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对于说法(1),因为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它的速度方向一直在变化,因而一定存在法向加速度.②对于说法(2),法向加速度反映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变化.(2)物体作曲线运动时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及其关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1节 行星的运动 含答案
6.1 行星的运动1.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推论出下列结论中,哪个是错误的( ) A.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同一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C.不同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不同轨道上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同一卫星绕不同行星运动,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运转周期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长轴比是( )A. 3:1B. 9:1C. 27:1D. 1:9 3.下列说法中符合开普勒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描述是( )A.所有的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行星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速率逐渐增大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 5.两个质量分别是m 1和m 2的行星,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等于,则它们运行周期的比等于( )A .3/221R R ⎛⎫ ⎪⎝⎭B. 3/212R R ⎛⎫ ⎪⎝⎭C.12m m D. 21m m 6. 我国的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有近地点和远地点,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卫星在远地点运动速率比近地点运动的速率小,如果近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 1,远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 2,则该卫星在远地点运动速率和近地点运动的速率之比为( ) A .12R R B. 21RR 12R R 21R R 7.下面关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察所记录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数据在测量记录时误差相当大B .这些数据说明太阳绕地球运动C .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D .这些数据与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8.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1~4天之间B.4~8天之间 C.8~16天之间 D.16~20天之间9.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10.太阳系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 ) A.越长 B.越短 C.相等 D.无法判断11.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公式32Rk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长轴为R,周期为T,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半长轴为R1,周期为T1,则331221RRT T=。
高中物理精品试题:专题6 力与运动3A)
专题6 力与运动31.一光滑斜劈,在力F 推动下向左匀加速运动,且斜劈上有一木块恰好与斜劈保持相对静止,如下图所示,则木块所受合力的方向为( )A .水平向左B .水平向右C .沿斜面向下D .沿斜面向上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倾角为θ,长方体木块A 质量为M ,其PQ 面上钉着一枚小钉子,质量为m 的小球B 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小球B 与PQ 面接触,且细线与PQ 面平行,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B .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mg cos θC .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D .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μmg cos θ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2kg 、m 2=1kg 的物体并排放在一起,现以水平力F 1=14N ,F 2=2N 分别作用于m 1和m 2上,则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应为( )A .16 NB .12 NC .6 ND .24 N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 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212()m F L m m k++ B .21m F L m k+ C .112()m F L m m k-+ D .12m F L m k -5.AB 是固定在空中的光滑水平横杆,一质量为M 的物块穿在杆AB 上,物块通过细线悬吊着一质量为m 的小球.现用沿杆的恒力F 拉物块使物块、小球一起(保持相对静止)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杆对物块的支持力为MgB .细线上的拉力为sin mg θC .()tan F M m g θ=+D .物块和小球的加速度为sin g θ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但长木板保持静止不动.已知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1Mg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2(m +M )gC .只要拉力F 增大到足够大,长木板一定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D .无论拉力F 增加到多大,长木板都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7.如图所示,绷紧的长为6m 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恒定速率v 1=2m/s 运行。
力运动和力教学反思6篇
力运动和力教学反思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力运动和力教学反思6篇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有进步,写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以认真诚恳的态度所写的教学反思才会让自己有进步的空间,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力运动和力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6讲:自由落体运动(教师版)
自由落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的概念和判定;2.学会两种运动的公式、图像以及计算要点;3.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历史;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特点:①初速v 0=0②只受一个力,即重力作用。
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gt v t = ②位移公式:221gt s =③速度位移关系:gs v t 22=④平均速度公式:2tv v =⑤△s=gT 2二、重力加速度:1.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体的轻重无关。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度有关。
赤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越离地面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地面附近通常取g=9.8m/s 2,粗略计算时,可取10m/s 2。
3.月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6一、二、末速度公式:⇒-=v v a t 0at v v t +=0 三、平均速度公式四、位移公式:(1(2)将v t =v 0+at 代入t v v s t20=(3)a v v t at v v t t 00-=⇒+=将上式代入公式t v v t v s t20+==可得位移公式a v v s t 2/)(202-=证明:如图1202t a v v t ⋅+=……①22t a v v t t ⋅+=……② 联立①②可得202v v v t t +=又因为20v v v t +=所以有:v v v v tt =+=202六、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 )①【1T 末、2T 末、3T 末……的速度比为1∶2∶3∶4……】证明:由速度公式得:1T 末的速度v 1=aT ;2T 末的速度v 2=a·2T=2aT ;3T 末的速度为v 3=a·3T=3aT ……∴v 1∶v 2∶v 3∶……=aT ∶2aT ∶3aT ∶……=1∶2∶3∶……②【前1T 、前2T 、前3T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16……】证明:如图4所示,前1T 的位移T a s 2121=前2T 的位移T a T a s 222214)2(21⨯==前3T 的位移T a T a s 223219)3(21⨯==……∴前1T 、前2T 、前3T ……内的位移之比s 1∶s 2∶s 3∶……=1∶4∶9∶16…… ③【第1个T 、第2个T 、第3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证明:如图4所示,第1个T 、第2个T 、第3个T ……内的位移分别是s Ⅰ、s Ⅱ、s Ⅲ……则第一个T 的位移s Ⅰ=T a s 2121=第二个T 的位移s Ⅱ=s 2-s 1=-)2(212T a T a 221T a 2213⨯=第三个T 的位移s Ⅲ=s 3-s 2)3(212T a =T a T a 22215)2(21⨯=-……∴第1个T 、第2个T 、第3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④【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v t v 0· ·· v t2图1 2t 2t图4类型一:关于物理学史1.(2018培黎学校高一上期末)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A .伽利略B .牛顿C .开普勒D .胡克解析:在比萨斜塔上,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错误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所以选A 。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检测 第6章力和运动 6.2弹力弹簧测力计(含答案)
6.2弹力弹簧测力计课堂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的重力是_________N。
2.小欣给爸爸拿图中所示的茶杯,不小心失手,茶杯盖和茶杯同时掉落地上。
若忽略空气阻力,茶杯盖和茶杯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过程中,二者之间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弹力,理由是_____。
3.由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撑杆,是决定撑杆跳高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制造撑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好的____性.如图所示,运动员刘飞亮压杆腾空时撑杆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4.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N,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___ N。
5.如图,把重物放在平直的塑料板上,塑料板变弯曲,这个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6.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
7.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笔芯会弯曲,这个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二、单选题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橡皮筋进行探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度高B.将本实验中两根橡皮筋并列起来一起用,能够测的力最大值为25NC.将本实验中两根橡皮筋串接起来一起用,能够测的力最大值为10ND.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8cm9.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10.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左右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测力计静止时示数为4N,若不计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测力计的拉力是4NB.乙对测力计的拉力是8NC.乙对测力计的拉力比甲对测力计的拉力大4ND.甲对测力计的拉力比乙对测力计的拉力大4N1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范围和分度值12.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
第6讲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么运动(新课)
毛纸板
最大
短
快
棉布
较大
较长
较慢
木板
小
最长
最慢
实验结论: 水平表面越_光___滑__,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__越__小__ ,通 过的距离__越__长__,运动时间_越___长__,速度减小得_越__慢__。
推理: ①阻力很小很小,运动距离_很__长__很___长___,速
度改变__很__慢__很___慢__。 ②阻力为0(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运动速
【例6-1】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 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 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 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 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 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1 如图所示的标志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C )
2 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的__。 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 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__惯__性___会继续前进而撞上前 面的同学,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1 知识小结
1. 惯性: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
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2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静__止___ 状态或___匀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 顿第一定律。
1 知识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 1.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实验方法:理想实验法,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基于可靠的事实,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过 程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抽象分析及合理的推理,从而揭示出自 然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力运动和力(一)
中考考点归纳
考点一力
1、力的定义
例1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 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 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例2小铁钉放到大磁铁附近,关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之间不接触,没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铁钉,把铁钉吸过去,而铁钉太小不能吸引磁铁.
(C)磁铁吸引铁钉,铁钉也吸引磁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概括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必须有以上的物体。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②相互接触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如: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
③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铁钉、电荷间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拿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而石头没破,这是因为( )
A鸡蛋比石头受到的力大 B鸡蛋受到了力,而石头没有受到力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以上都不正确
3、力的作用效果
例1:下列四个力中,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是()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手拉长弹簧的力
B 人站在跳板上的压力
C 手对弓的拉力
D 踢足球的力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及时练习:下列情况中,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空中加速下落的足球 B正在转弯的汽车
C沿平直铁路正进站的火车 D静止在地面的木块
4、力三个要素以及力的示意图
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
(1)一个小孩只能搬起一个小石块,而大人可以搬起大石块,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有关;(2)向东推车,车向东运动,向西推车,车向西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3)用同样的力在距离门轴较远的位置推门比在距离门轴较近的位置推门要容易些,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有关.
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图示作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要画出标准,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在下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力表示出来:已知A 物体受到向右的50N 的推力;B 物
体受到向上的100N 的举力;C 物体受到向左的150N 的拉力.
5、常考力的常识
一个中学生的重量约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N ;一本物理课本的重量约2N ;一个苹果的重量约1.5N-2N ;一个篮球的重量约5N 。
考点二弹力 重力 摩擦力
1、弹力
典型例题
(1)如果一物体吊在弹簧测力计拉环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则物体
的重力0.4N (填>或=、〈)
(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
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N
B .2N
C .4N
D .8N
(3)“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舱外行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航
天梦想。
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
是( )(多选)
A .用天平测矿石样品的质量
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4)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原长为5CM,当弹簧受到2N 拉力时,弹簧伸长
0.5CM ,当弹簧受拉力后变为7CM 时,则此时所用的拉力为( )
A.14N
B.10N
C.8N
D.4N
2、重力 弹
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压力、拉力、推力、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或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②测量时,要使弹簧测量计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 。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
注意:弹簧测力计在太空中(月球)可以测量力
(不可以测量重力)
典型例题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 /m 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3、摩擦力 重力 定
义 (1)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地面上的一切物体。
三要
素 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G=mg ,
其中,g =9.8N/kg ,粗略计算g =10N/kg ,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注意:(1)g 与地理纬度有关,同一物体的重力在不同地点将发生变
化,一般在地球两极重力最大,在赤道上重力最小。
(2)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它所在的星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不同星球对同一物体的吸引强弱不同,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天体上所受重力大小不同。
例如月球的引力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约为地球的1/6。
则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重力大小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
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注意: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例子:分析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物体的压
力方向
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__。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
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注意:(1)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重心越低,物体稳定性越高。
实测
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G /m (N /kg) 比值G /m 的平均值 (N /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2:两物体间有压力。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者相对运动
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分类:摩擦;摩擦;摩擦。
(2)滑动摩擦力
(3)静摩擦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典型例题
例1: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如下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____________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____________(相等/不等)。
第一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木块放在铺上毛巾的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
/N
1 20 4.0
2 30 5.0
3 20 7.0
(1)请你帮助他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影响因素 与和有关。
注意:只要“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两因素都不改变,不论物体运动快慢怎变则摩擦力大小都不会改变。
(与拉力、速度、接
触面积无关)
增大摩擦
的方法
(1) 如:握紧瓶子、抓紧栏杆、绷紧传送带、用力刹车等 (2) 鞋子底部的花纹,轮胎的花纹等 减少摩擦
的方法 (1)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动轴承) (2)使接触面分离(如:加润滑油或形成气垫) (3)减小压力
(4)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长沙市某中学的小刚和小明两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
按图甲实验时,小刚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A ,读出弹簧铡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问的滑动摩擦力: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B ,木块B 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小明拖动长术扳,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B 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①请你画出木块A 、B 所受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
②你认为谁的实验设计更好,为什么?
【练:1】2013年,“嫦娥三号”将把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送上月球。
“中华牌”月球车装有六个车轮,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是为了( )
A .增大摩擦
B .减小摩擦
C .增大压力
D .减小压力
【练习2】如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给车轴加 润滑油
B .自行车脚踏 板上有花纹
C .给木箱 装上轮子 D. 磁悬浮列车 悬浮行驶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