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审理准备期限
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
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一、立案阶段:1.提交起诉状:当事人对涉及自己权益的争议事实提起诉讼,并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起诉状。
2.签收起诉状: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核实无误后,在起诉状上签收,并给原告一份签收回执。
3.确认受理:法院根据立案条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案件进入受理环节。
4.缴纳案件受理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缴纳案件受理费,并提供缴纳证明。
二、审前准备阶段:1.审前调解:法院根据案件性质,会通知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可以达成协议解决争议。
2.制定诉讼方案:若调解失败,法院会要求双方当事人制定诉讼方案,包括提出证据、列明事实、陈述理由等。
3.确定证人、鉴定人:如果案件需要证人证言或鉴定意见,法院会通知当事人提供证人或申请鉴定。
4.公示送达:法院将诉讼材料送达给被告,被告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状。
三、开庭审理阶段:1.开庭通知:法院会给当事人发出开庭通知,告知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
2.庭前准备:开庭前,法院会组织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案卷材料、准备调查取证工具等。
3.开庭宣告:法院宣布庭审开始,并宣读案号、当事人身份、案件基本事实等。
4.原告陈述:原告通过口头陈述或书面陈述,详细阐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5.被告答辩:被告进行口头或书面答辩,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6.证人出庭并作证:当事人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法院会对证人进行询问,当事人也可以提问证人。
7.鉴定人出庭:如果需要鉴定人出庭提供意见,法院会对鉴定人进行询问,当事人也可以提问鉴定人。
8.议论:法庭允许双方当事人和律师就案件争议进行辩论,法院也会向双方进行追问。
9.陈述结束:当事人对自己的陈述和辩论观点做最后总结,法庭宣布陈述结束。
四、判决阶段:1.审判:法庭搜集并审查相关证据,法官根据法律法规对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2.宣判:法庭根据审判情况,宣布对案件作出决定,并公正公开地宣布判决结果。
3.判决书的送达:法院制作判决书,并将判决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并告知上诉期限。
各类案件审限规定(含执行案件)
各类案件审限规定(含执行案件)一、案件审理、审查和执行的期限(简称审限)(一)刑事案件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用延长的,经本院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3、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二十日。
(二)民事案件4、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需要延长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需要再次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5、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6、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十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但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
7、对罚款、拘留民事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审理期限为五日。
8、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的规定,不受上述案件审理期限的限制。
9、审理涉港、澳、台的民事案件的期限,参照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规定办理。
(三)行政案件10、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四)申诉、申请再审和再审案件11、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审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12、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刑事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审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五)执行案件13、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和受托执行、恢复执行案件应当在六个月内执结;执行协调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办结;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应当在两个月内办结。
开庭后判决书最迟多久能下来?
If you can't beat your opponents, join them.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开庭后判决书最迟多久能下来?导读:没有一定的时间。
法律规定的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一般六个月,简易审理程序一般是三个月。
民事案件一般较为简单,两个月左右就会出判决书了。
但是刑事案件会更慢一些,一般四五个月内。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说多次退回,那么可能要一两年后才拿到判决书。
一、开庭后判决书最迟多久能下来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即由法官一个人独任审判的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为三个月,即自立案至审结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但只是法院的法官的审结期限,不是判决书送达时限,存在案件已经审结,但判决书还没有及时送达的情况。
而如果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即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的民事案件,法律规定的案件审理期限一般六个月,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期六个月,如果仍然不能审结需要延期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二、有关庭审时长的法律法规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五十七条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第一百五十八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一百五十九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第一百六十条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民事诉讼流程
民事诉讼流程一、立案阶段(一)起诉1. 起诉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及管辖。
2. 起诉材料:起诉状、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等。
3. 递交法院:将上述材料递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二)受理1. 审查:法院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的,应告知原告不予受理的理由。
2. 通知:立案后,法院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其提交答辩状。
二、审理前准备(一)答辩1. 答辩期限:被告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 答辩内容: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进行反驳或承认。
(二)举证与交换证据1. 举证期限:当事人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
2.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相互交换已收集到的证据材料。
(三)庭前会议1. 目的:明确争议焦点,促进和解或为庭审做准备。
2. 内容:讨论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
三、开庭审理(一)宣布开庭1. 核对身份:确认到庭人员身份。
2. 宣布纪律:宣读法庭规则。
(二)法庭调查1. 原告陈述: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
2. 被告答辩:被告进行答辩。
3. 举证质证:双方出示证据并互相质询。
(三)法庭辩论1. 顺序:先由原告发表意见,再由被告反驳,依次循环。
2. 重点:围绕争议焦点展开。
(四)最后陈述1. 原告:总结陈述,强调诉求。
2. 被告:总结陈述,反驳或承认。
四、宣判与执行(一)宣判1. 时间: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
2. 形式:口头宣告判决结果或发送书面判决书。
(二)上诉1. 权利: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
2. 程序:向上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及相关材料。
(三)执行1. 自动履行:判决生效后,义务人主动履行判决内容。
2. 申请执行:义务人未履行时,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从起诉到开庭需要多长时间?
Efforts may not be able to succeed, but giving up is definitely a failur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从起诉到开庭需要多长时间?导读:从起诉到开庭需要多长时间在法律上并未明确规定,但明确规定了审理的最长期限一般在6个月,具体的开庭时间是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的审查情况来进行认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进行认定。
一、从起诉到开庭需要多长时间?从起诉到开庭需要多长时间在法律上未作明确规定,起诉要多久开庭审理,但规定了审限,即审理的最长期限,简易程序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
一般从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会开庭。
一般经过立案、送达、组成合议庭、送达开庭传票通知等几个程序。
1、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民法诉讼法》对于开庭的规定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三十七条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一百三十八条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四)宣读鉴定意见;(五)宣读勘验笔录。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规定
(法[2001]164号2001年10月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95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目录一、本院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二、立案、结案时间及审理期限的计算三、案件延长审理期限的报批四、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管理为了严格执行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本院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第一条审理刑事上诉、抗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二条审理对民事判决的上诉案件,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审理对民事裁定的上诉案件,期限为一个月。
第三条审理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民事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期限为五日。
第四条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第五条审理赔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第六条办理刑事复核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办理再审刑事复核案件的期限为四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第七条对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或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再审改判的各类申诉或申请再审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完毕,作出决定或裁定,至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八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视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裁定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根据再审适用的不同程序,分别执行第一审或第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
第九条办理下级人民法院按规定向我院请示的各类适用法律的特殊案件,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第十条涉外、涉港、澳、台民事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三个月内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第十一条办理管辖争议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民事经济纠纷开庭流程
汇报人:XX
2024-01-24
目录
CONTENTS
• 庭前准备 • 开庭审理 • 休庭评议 • 宣判与执行 •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答 •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01 庭前准备
CHAPTER
受理案件并立案
01
原告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及证据材 料,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 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 知当事人。
法庭调查
当事人陈述
原告宣读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和理由;被告宣读答辩状,提出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意见 和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 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 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提交证据材料?
答:原告和被告需在庭审前将证据材料提交给法院,并在庭审中出示原件或复印件。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在庭审前提交证据材 料,需向法院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后在庭审中补交。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答:如需证人出庭作证,需在庭审前 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证人的姓 名、联系方式和作证内容。法院将根 据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证人出庭作证。
当庭宣判
在庭审结束后,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官可以当庭作出判决。当庭宣 判时,法官会宣读判决书,并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等相关事项。
择期宣判
对于案情复杂、需要合议庭评议或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法官可以选择择 期宣判。择期宣判时,法官会在庭审结束后告知当事人宣判的时间和地点,当事 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庭听取宣判。
、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如果调解成功,法院将制作调解 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如果调解 不成功,则进入开庭审理程序。
法庭庭审的基本流程
法庭庭审的基本流程法庭庭审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是法庭上的一个正式程序,通过互相询问、质证、辩论等方式,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调查和探讨。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庭庭审的基本流程。
1.准备阶段:在庭审开始之前,法庭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法庭必须确认所有相关当事人的身份和出席情况,以确保庭审可以顺利进行。
其次,法庭要求原告和被告提供诉状和答辩状,以明确双方的诉求和答辩理由。
另外,法庭还需准备好法庭记录员、法警等相关人员,并检查庭审所需的文件和证据是否齐备。
2.开庭宣告: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法庭宣布正式开庭。
通常,庭审开始时,法官会称呼案件的名称和案号,并宣布本案的开庭时间、地点以及出庭人员等信息。
3.询问阶段:在开庭宣告后,法官会首先进行询问。
他们会对原告和被告进行一系列的询问,以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当事人的主张。
同时,原告和被告也可以向法官提问或交流意见。
法官的询问主要目的是收集证据和了解当事人的意见,为后续的证据和辩论阶段做准备。
4.证据阶段:在询问阶段结束后,法官会要求当事人出示证据。
原告和被告需要根据案件事实,出示相关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法庭会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核,并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法庭也会接受当事人和律师的质证请求,其中律师的质证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5.辩论阶段:在证据阶段后,法庭会进入辩论阶段。
原告和被告及其律师可以对已出示的证据进行评述和争论,以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辩论主要包括陈述事实、解释法律规定、分析证据以及反驳对方的观点等。
律师在此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可以提出观点、引用法律依据,并试图说服法庭支持自己的主张。
6.法庭判决:在辩论阶段后,法官会对案件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最后的裁决或判决。
法官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判断谁有理,并在判决中规定相关的权益保护措施或责任追究方式。
法庭判决是法官根据法律和案件实际情况做出的权威决定,被视为公正和合法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1.11.05•【文号】法[2001]164号•【施行日期】2002.01.01•【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判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规定(2001年11月5日法[2001]164号)为了严格执行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期限的规定,提高审判工作效率,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本院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第一条审理刑事上诉、抗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二条审理对民事判决的上诉案件,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审理对民事裁定的上诉案件,期限为一个月。
第三条审理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民事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期限为五日。
第四条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第五条审理赔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第六条办理刑事复核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办理再审刑事复核案件的期限为四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第七条对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或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再审改判的各类申诉或申请再审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查完毕,作出决定或裁定,至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八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视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裁定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根据再审适用的不同程序,分别执行第一审或第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
第九条办理下级人民法院按规定向我院请示的各类适用法律的特殊案件,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第十条涉外、涉港、澳、台民事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三个月内结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
诉讼案件基本流程及时限
诉讼案件基本流程及时限诉讼案件是指当事人因民事纠纷、行政争议或刑事犯罪被起诉等原因,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权益保护的法律程序。
下面是诉讼案件基本流程及时限的详细介绍。
一、立案阶段诉讼案件的立案阶段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是指将起诉的请求提交给法院,并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立案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起诉:起诉是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起诉状,详细表述诉讼事实和请求,并提交相关证据。
起诉书必须明确指出被告、原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事实要件,并加盖律师事务所的印章(如有委托律师)。
2.预审:法院根据起诉状的内容进行预审,包括判断起诉状的形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等。
如果起诉状符合法定要求,法院将受理案件;如果不符合要求,法院则会要求当事人补正或者重新起诉。
3.立案:预审通过后,法院会根据起诉状的内容立案,出具立案决定书,并通知原告将起诉状送达给被告。
二、庭前准备阶段庭前准备阶段是指在庭审开始之前,法院与当事人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以确保庭审的公正、公平。
庭前准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被告答辩:根据法院的通知,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答辩状,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回应,并提出辩护意见。
2.庭前交换证据:原告和被告在法院指定的时间内可以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提交给法院,并向对方告知,以保证双方能够事先准备好辩论的证据。
3.案件调解:在庭前准备阶段,法院可以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争议。
如果调解成功,双方可以达成和解协议,案件将被撤诉,否则继续进行庭审。
三、庭审阶段庭审阶段是指法院对诉讼案件进行审理、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裁定的过程。
庭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开庭:在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法院主持庭审,宣布庭审开始。
2.听证:法院会对原告和被告进行询问,双方可以就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陈述、答辩和质证等。
3.证人证言:如果有证人作证,法院会要求其出庭作证,双方可以质证、辩论证人的证言。
4.律师辩论:如果当事人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律师可以进行代理词辩论,提出相关法律观点和证据。
检察院移交到法院多长时间开庭
检察院移交到法院多长时间开庭
案件本来是在检察院调查的,后来检察院调查完了将案件移交到法院审理的话,法院就会选择相应的时间开庭审理。
对于案件的当事⼈来说,只有法院审理了才能给⾃⼰⼀个具体的审判的结果。
今天由店铺⼩编为你仔细讲解。
⼀、检察院移交到法院多长时间开庭
检察院移交后,开庭的时间不会太长的。
因为审限有规定,最长不能超过三个⽉。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百七⼗⼆条⼈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个⽉以内作出决定,重⼤、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五⽇;犯罪嫌疑⼈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条件的,应当在⼗⽇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年的,可以延长⾄⼗五⽇。
⼈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第⼆百零⼋条⼈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个⽉以内宣判,⾄迟不得超过三个⽉。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百五⼗⼋条规定情形之⼀的,经上⼀级⼈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民法院批准。
⼈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民法院收到案件之⽇起计算审理期限。
⼈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民法院后,⼈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检察院将案件移交到法院之后,法院是会按照相关的规定的时间来选择开庭审理案件,这时候也进⼊到了案件⾮常关键的阶段了。
检察院移交到法院开庭时间或开庭前做什么样的准备,应该要在线咨询店铺律师提供好的意见。
庭审期间包括哪些环节
庭审期间包括哪些环节庭审是指开庭审理的阶段,很多⼈对于诉讼的庭审只是存在字⾯上的认识,对于实际的内容其实了解的不多,所以压根不知道关于庭审的环节⽅⾯的内容,也不知道它的过程,那么,庭审期间包括哪些环节?店铺⼩编详细告诉你有关知识。
庭审期间包括哪些环节1.开庭前准备阶段。
准备事项主要有:(1)召开合议庭准备会议。
(2)传唤、通知当事⼈和其他诉讼参与⼈。
(3)公告。
2.出庭情况审查阶段。
审查的内容是:(1)查明当事⼈和其他诉讼参与⼈是否到庭。
(2)由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
(3)书记员宣布:请诉讼参加⼈和其他诉讼参与⼈⼊席;请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席。
向审判长报告诉讼参与⼈到庭情况,说明法庭准备⼯作就绪,请审判长正式宣布开庭。
(4)审判长宣布开庭。
(5)宣布案由、告知当事⼈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审判长宣布开庭后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以⼝头或者书⾯形式作出决定。
申请⼈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次。
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员不停⽌参与本案的⼯作。
对申请⼈的复议申请,⼈民法院应当在3⽇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
3.法庭调查阶段。
法庭调查的内容是:(1)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宣读答辩状。
(2)当事⼈陈述和询问当事⼈。
(3)询问证⼈、审查证⼈证⾔材料。
(4)询问鉴定⼈、勘验⼈,审查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5)审查书证、物证及视听资料。
当事⼈在法庭上有权提出新的证据,还可以要求重新鉴定、调查或者勘验,是否准许,由⼈民法院决定。
如果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审判长即可宣布法庭调查结束,进⼊辩论阶段。
4.法庭辩论阶段。
法庭辩论的顺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发⾔,再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答辩,然后双⽅相互辩论。
第三⼈参加诉讼的,应在原被告发⾔后再发⾔。
法庭辩论由审判长主持。
当审判长认为应该查明的事实已辩论清楚,即可宣布结束辩论。
审判长在按顺序征询原、被告的最后的意见后,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评议。
开庭流程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开庭流程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文将对开庭流程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开庭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并将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2. 准备证据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交下列证据:(1)起诉状;(2)有关证据材料;(3)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及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3. 准备法庭布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再审申请书一般多久开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也就是说,从提交再审申请书到法院决定是否立案,通常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一旦法院决定立案再审,审理期限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简易程序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
对于再审案件,审理期限也可以适当延长。
具体到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的时间,法律并未明确规定。
但一般来说,法院会在立案后的一到两个月内安排开庭审理。
这是因为,法院在立案后需要对案件进行审查,包括对再审申请是否符合条件、案件事实、证据等进行审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在再审案件开庭前,当事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再审申请书,确保其内容完整、准确,符合法律规定。
2. 准备好参加庭审所需的证据材料,如证人证言、鉴定意见、书证等。
3. 提前了解庭审程序,做好庭审准备。
4. 遵守法庭纪律,尊重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5. 积极参与庭审,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总之,再审申请书提交后,从立案到开庭审理,通常需要三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
在等待过程中,当事人应保持耐心,关注案件进展,并做好相关准备。
一起来学习开庭前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一起来学习开庭前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开庭前的基本流程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在案件确定受理后,法庭将会根据排期情况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并将通知发送给相关方。
二、准备开庭材料1.起诉方:起诉方需要准备好与案件有关的所有证据材料,例如合同、票据、相关证件等。
此外,起诉方还需提前准备好起诉状、证据目录、证据清单等开庭文件,用于提交法庭备案。
2.被诉方:被诉方在收到起诉状后,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辩护材料,例如辩护意见书、证明文件等。
三、开庭通知法庭通常会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开庭通知,通知开庭时间、地点和庭审内容。
四、诉讼参与人到庭1.法官:开庭前,法官会提前赶到法庭,并对庭审过程进行准备。
2.原告和被告:根据开庭通知,原告和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庭,以便参加庭审。
五、开庭前会议开庭前会议是安排在庭审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的,旨在向当事人说明庭审程序、权利和义务,并解答相关问题。
六、开庭程序1.庭审准备:双方当事人到庭后,法官会宣布庭审开始,并对庭审程序进行简要说明。
同时,法官会确认案件当事人和律师的身份,并带领双方当事人进行宣誓。
2.当事人陈述:原告先陈述案情和诉讼请求,然后由被告进行辩论。
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陈述案情和辩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证据调查: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法庭会对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调查和核实,包括传唤证人、鉴定物证等。
4.质证:在证据调查阶段,双方会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法庭会对质证过程进行记录。
5.辩论:证据调查和质证完成后,法庭会给双方当事人一个阐述自己观点和辩论的机会。
辩论过程中,双方可以就案件争点进行辩论,法庭会记录双方的辩论观点和论据。
6.结案陈述:法庭会宣布庭审即将结束,并给双方当事人一个总结陈述的机会,用于概述自己的论点和请求。
七、宣判与庭后程序1.宣判:法庭在庭审结束后,会通知当事人宣判时间。
在宣判时,法官会对案件进行总结,并公之于众。
【重要知识点】2017-2018年司法考试民诉法知识点:简易程序开庭审理
【重要知识点】2017-2018年司法考试民诉法知识点:简易程序开庭审理2017-2018年司法考试民诉法知识:简易程序开庭审理。
司法考试的资料庞杂样,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司法考试有关民事诉讼法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助您成功通过司法考试。
(一)传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简易程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传唤方式通知当事人及证人出庭,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双方当事人、证人。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述方式发送的开庭通知,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作为按撤诉处理和缺席判决的根据。
(二)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告知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在简易程序中,开庭前已经书面或者口头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当事人各方均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审判人员除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外,可以不再告知当事人其他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没有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当事人,审判人员应当对回避、自认、举证责任等相关内容向其做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并在庭审过程中适当提示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指导当事人进行正常的诉讼活动。
(三)法庭调查和辩论依照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审理程序比较简便。
在开庭审理时,审判人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归纳出争议焦点,经当事人确认后,由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举证、质证和辩论。
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法院在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时,可以不按法定顺序进行。
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无争议的,审判人员可以在听取当事人就适用法律方面的辩论意见后径行判决、裁定。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一次开庭审结,但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开庭的除外。
(四)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不得延长。
结语:司考大致的时间轴:3月份感性认识司考——4月份开始备考——5月份公布大纲——6月份网上报名——7月份现场确认——8月份打印准考证副证——9月考试。
民事纠纷开庭审理流程是什么-
To be successful, go crazy first and move forward with a simple min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民事纠纷开庭审理流程是什么?导读:首先,法院会对案件进行案件之前的庭审准备,做完庭审准备之后,会对案件进行法庭调查。
在法庭调查的时候,双方可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最终法院会对案件进行相应的判决。
(一)庭审准备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张贴,巡回审理的可以在案发地或其他相关的地点张贴。
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
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
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法庭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当事人陈述。
二是出示证据和质证。
1、当事人陈述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
被告提出反诉的,应陈述反诉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有诉讼第三人的,先由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陈述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再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针对原、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者否认的答辩意见。
开庭审理前和举证期届满前的区别
开庭审理前和举证期届满前的区别在民事诉讼中,时间是很重要的,随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举证期限作出了新的规定,当事⼈要提交证据的,需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那么,开庭审理前和举证期届满前的区别是怎样的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开庭审理前和举证期届满前的区别开庭审理前,是指法院在传票中载明的开庭时间之前。
举证期限届满前,是指法院在举证通知书中规定的,当事⼈向法院提供证据的期限到期之前。
区别在于:开庭时间是法院确定的,当事⼈⽆权选择;举证期限可以由法院确定,也可以由当事⼈协商确定并经法院准许。
庭前准备阶段举证期限缩短《解释》第九⼗九条⼈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的举证期限。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协商,并经⼈民法院准许。
⼈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五⽇,当事⼈提供新的证据的第⼆审案件不得少于⼗⽇。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的瑕疵进⾏补正的,⼈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解释》规定⼈民法院确定⼀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五⽇,第⼆审案件提供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修改了此前⼈民法院确定⼀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审案件没有举证期限,若提供新证据,除不开庭应当在⼈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以外,其他应在开庭前或开庭审理时提出的旧规定。
同时《解释》规定在缩短庭审前准备阶段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的同时,⼜给当事⼈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的机会;改变了以往“⼀⼑切”的⽅式——简单规定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更符合民事诉讼实践要求。
细化逾期举证后果《解释》第⼀百零⼀条当事⼈逾期提供证据的,⼈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当事⼈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当事⼈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开庭一次需要多久时间
开庭⼀次需要多久时间对于诉讼案件在进⾏开庭审理的时候,肯定需要⼀定的时间。
那么对于开庭⼀次需要多久时间呢?⼤家对于这⽅⾯的情况没有仔细的了解,但是法律在开庭⼀次的时间上并没有规定,不过对于案件的审理期限是有规定的。
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开庭⼀次需要多久时间1、我国法院的庭审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只要在审限内审结案件就可以。
但是,按照实际情况,⼀般来说⼀次庭审的时间需要1到2个⼩时左右。
如果案件权利关系简单,通常⼀个⼩时左右可以审理完毕,要是有⼀定复杂程度的,需要1个多⼩时到2⼩时,或者2⼩时以上不等。
2、法律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百三⼗六条⼈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前通知当事⼈和其他诉讼参与⼈。
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开庭的流程是怎样的1、开庭时,法官会先看双⽅当事⼈的⾝份证件,然后宣读⼀系列法庭审理规则,询问双⽅是否要求法庭⽅⾯的⼈员需要回避等等,⼀般情况不需回避。
2、法官要求原告陈述⾃⼰的诉讼请求和理由,并出⽰证据(有时候法官为了节省时间,⼀般会⽤⼀句话带过,说被告已看过起诉内容,则此步可以省略)。
除⾮原告有新的陈述,可以补充表达出来。
3、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事实和理由作出反驳,并出⽰证据。
4、法官分别询问原告和被告关于案件的证据,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或反驳——这叫质证,还会询问涉及案件的具体细节。
如果需要对证据进⾏进⼀步的鉴定“是否属实”的,此时应该提出“司法鉴定”的申请。
5、原告和被告在法官的主持下,互相辩论。
6、辩论完毕,法官会向双⽅询问是否愿意调解解决纠纷,如果双⽅愿意调解并能调解成功的,法官会出具调解书,双⽅签名之后⽣效;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则法官不再调解。
当然,如果在开庭⼏天后,双⽅可以再调解,并能达成⼀致意愿的,可以告诉法官,按调解成功来解决,由法院出具“具有法律效⼒”的调解书。
7、整个庭审过程,有书记员记录双⽅各⾃的发⾔。
中院立案到开庭要多少时间中级法院立案多久开庭
中院立案到开庭要多少时间中级法院立案多久开庭中院立案到开庭要多少时间你好一般案件:1、民事案件,自二审法院收到卷宗立案开始,3个月内审结;2、民事案件,二审不正式开庭,只是通知当事人双方到场予以调查,此后书面审查;3、刑事案件,自二审法院收到卷宗立案开始,1个半月内审结;4、刑事案件,除涉及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二审不开庭,一律书面审查。
法院立案后多久开庭各法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开庭时间,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只规定了什么时候结案请教:中级法院行政二审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当好一名排长法院立案后多久开庭你好按照法律规定,简易程序审理的(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立案后5天内必须送达对方当事人,给对方当事人15日答辩期,期满后即可开庭,3个月内结案;普通程序审理的(案情较为复杂,争议较大或者案件争议标的较大、案件影响较广的)立案后5天内必须送达对方当事人,给对方当事人15日答辩期,30日的举证期限(15日答辩期可以覆盖),举证期满后即可开庭,6个月内结案,案情特别复杂的,可向本院院长申请延长6个月,在不能审结的,再向上级法院申请延长6个月,期内必须审结。
如上所述,合法一审期限内都是可以的,一般案件立案后,一个月左右就分到具体承办法官手中,你可以向其咨询了解。
多了解,多催问,会快些的。
法院受理后需要多久才能开庭法院受理你的案件,肯定会开庭审理的。
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二十二条人民稜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庭审理准备期限
《刑诉解释》119条四项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五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身份、住址、通讯处明确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及不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和拟当庭宣读、出示的证据复印件、照片;
《刑诉法》151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一)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二)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授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四)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五)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记忆点:被提十五三三三
被——被告人(起诉书副本前十日送达)
提——被告人、辩护人5日前提供证人名单和证据复印件
三——开庭时间、地点3日前通知检察院
三——3日前通知书送达其他出庭的人
三——公开审的3日前公布案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