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9.1 因数和倍数_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倍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倍数》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因数倍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加深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设备: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请问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引发学生对因数倍数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

关于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同学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同学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同学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同学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同学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九1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教学过程⊙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可以把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在班内交流推广。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3的倍数。
(3)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第【1】篇〗《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和它有关——“数”。
天天学数学都离不开数,对于数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先来认一认板书:0.6,3.7,……(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小数;,……(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分数;2、师:这些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都学习过,但是还有一类数是从我们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开始叫我们了,板书:0、1,、2、3、……学生读书,学生笑师:为什么笑?(太简单了)师:像这些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的数就是(自然数)。
谁来说一个自然数?师:自然数从谁开始的(0),到谁结束呢?(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认识了自然数,那非0自然数又是什么呢?(除0以外的自然数)师;这样的数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了,因此数学家取名为自然数。
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数研究的不断深入,大伙开始慢慢发现自然数一点都不简单,在他的数与数之间藏着许多奥秘,大伙想知道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非0自然数的奥秘;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认识倍数和因数1、师:古时候的战争离不开排兵布阵,我们今天就先帮汉朝大将军韩信来排兵布阵吧!(出示课件1)师:韩信要对这36名士兵进行对列排练,要求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孩子们可以先思考一下排几排,每排多少人,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排法,并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
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
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
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2会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数学知识呢?(2)那你们听说过因数和倍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有趣的知识。
2.理解概念(1)出示例题:12可以分成几个2的乘积?分别是哪些?(2)引导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因数就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数。
(3)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可以被这个数整除的数。
3.探究方法(1)出示例题:求24的因数和倍数。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练习巩固(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5.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问题:小明想买一本书,书店有两种优惠方式,一种是满30元减5元,另一种是打8折。
小明应该选择哪种优惠方式?(2)引导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2)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板书设计1.因数和倍数的定义2.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实际问题解答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全章教案(5课时)

倍数和因数教学目标: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后反思:倍数和因数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能够比较熟练的写出一个数倍数和因数。
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感。
教学过程:教后反思: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教学过程:教后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教后反思:2、5、3倍数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搞清2、5、3倍数的特征,并能把握好特征,熟练地确定所给的数能否是2、5、3的倍数。
2、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后反思: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来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倍数》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倍数》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因数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激发,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因数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以便进行教学。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码,引入因数倍数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衣服的尺码是2的倍数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因数倍数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解释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每组选定一个数,用纸条写下该数的因数和倍数,然后互相交流和比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因数与倍数》人教版

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案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教学单元第九单元、总复习总(4)课时课题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回顾单元最基本的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再把有关联的知识整理成一个图,使学生感受相互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点及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资源知识图、小黑板。
教学基本环节一、知识梳理。
1.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④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⑤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或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9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
所以,6和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二、复习讲授。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
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教学文章,介绍了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数学概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过程和建议。
文章在编排上精简了概念,突出了应用性,并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在内容上,文章首先引入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强调了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最后,文章提出了教学建议,包括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生:用三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用四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五个不同的长方形。
生1:用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78个不同的长方形。
生2:我发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不同。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面积不同的长方形都列出来,从小到大排列,这样的数列有什么特征呢?生3:我发现这些数列中有些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比如2、3、5、7、11、13……师:这些数叫做什么?生4:质数。
师:那么除了质数以外的数,有什么特征呢?生5:我发现这些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或更多质数的积,比如6=2×3、8=2×2×2、9=3×3……师:这些数叫做什么?生6:合数。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把只有1个和本身两个因数的数称为质数,其他数称为合数。
这样的分类是否合理呢?生7:合理。
二、判断质数和合数:1、师:那么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下面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4、7、9、13、15、21、23、27、29.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2、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生8:如果一个数不能被小于它的数整除,那么它就是质数。
生9:如果一个数能被小于它的数整除,那么它就是合数。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小于它的数整除呢?生10:用试除法。
师:试除法是什么?生11:从2开始,把这个数一直除以比它小的数,如果都不能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第【1】篇〗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一、疏通概念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与复习。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二、专项练习1、方程的复习⑴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等式方程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⑵与复习第2题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①3x=1.5(x=0.5x=2)②x-210=30(x=240x=180)③x÷5=120(x=24x=600)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米11.7平方米?米2.7米6.9米3.9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教师,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4和82和3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8和2415和602和3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三、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因数和倍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因数和倍数》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1因数和倍数》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除,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因数和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衣服的图案、房子的布局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这些规律是怎么来的?从而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定义,用PPT课件展示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一个数的因数是可以整除这个数的数,而一个数的倍数是这个数的整数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因数和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体会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经历构建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发现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体会数学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体会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学习例1。
(1)出示例1的9个算式,让学生给这些算式分类,说出分类依据。
(2)根据9个算式的分类,引出因数、倍数的概念。
(3)师: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吗?(生说一说)(4)说说第一类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5)阅读课本第5页,说说“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6)介绍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数的范围是自然数,但不包括0,因为0不能做除数。
(7)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除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使学生既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的意义,又能感悟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找一个数的因数(1)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生:列除法算式找:18÷1=18,18÷2=9,18÷3=6;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3×6=18。
(2)学生阅读课本例2,说说18的因数是怎样表示的?介绍列举法和集合圈表示法,强调两种表示法中标点符号的运用。
问: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适时练习:请你再找一找30和36的因数。
小结: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
(4)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小结: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元九1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课设计设计设计说明1、自主学习,建立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此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此刻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侧重指引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知识构造图,既培育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好的、系统的印象,在脑筋中形成清楚的思路。
2、要点复习,加强提升。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观点及2、5、3的倍数的特点。
而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有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联合学生的报告指引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最后经过练习稳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习题卡教课过程⊙回首整理,建构知识网络1、同学们回想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观点有什么?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整理,能够把有特点的整理方式在班内沟通推广。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沟通,展现学生作品。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2、5、3的倍数的特点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教师组织学生报告,指引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
(板书要点知识)设计企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观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要点复习,加强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 118页1题,学生独立达成后报告结果。
依据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的倍数”,能够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切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依据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能够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切合条件,它们都是 5的倍数。
(3)依据3的倍数的特点:“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5)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能够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切合条件,它们都是3的倍数。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设计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用正整数除法求解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教材: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具:纸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思考。
教师提问: - 请问1除以任何数都等于多少? - 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被另一个正整数整除,我们怎样称呼这两个数?学生回答: - 1除以任何数都等于1; - 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被另一个正整数整除,我们称呼它们为倍数和因数。
2. 学习新知(15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教师解释: - 因数是指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所有正整数; - 倍数是指某个数的所有整数倍。
教师示例:- 例如,数10的因数有1、2、5和10,它的倍数有0、10、20、30,依次类推。
3. 练习巩固(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练习题目: 1. 请列举出数8的所有因数和前6个倍数。
2. 雪瑞购买了12瓶饮料,她把饮料平均地分给了自己和朋友们,结果每人分得3瓶饮料。
请问雪瑞和她的朋友一共有几个人?学生答题: - 1. 数8的因数有1、2、4和8,前6个倍数分别为0、8、16、24、32、40; - 2. 雪瑞和她的朋友一共有4个人。
4. 拓展应用(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进行解答。
问题1:小明要把12本书平均地分给班上的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本书?问题2:一箱橙子共有30个,如果要将这些橙子分成每袋6个,能分成多少袋?学生解答: - 问题1:每个同学能分到12本书÷班上的同学数; - 问题2:能分成30个橙子÷每袋6个橙子。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因数和倍数(1)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数和倍数(2)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2、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2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练习课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_人教新课标《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并体会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通过探索、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特点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况的能力,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因数。
三、教学难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四、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五、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用品,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作业纸,请大家先写上自己的名字。
准备好了吗?好的。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非常喜欢。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火,叫《爸爸去哪儿》,你们看过吗?说一说,在这部电影中你最喜欢谁?(生自由说)认识他吗?(课件出示:林志颖)他呢?(课件出示:kimi)师:想一想,林志颖和kimi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生:父子关系)生2: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师: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副板书:关系?)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提出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研究。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心中有疑,才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的目标和达成度会更高,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关系。
1、比较,感知“整数除法”师:请看屏幕,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件出示)生1:都是除法算式。
师强调:是么?那这些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总复习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
高。
单元教学总述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
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单元内容简析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本单元是对本册书所学的图形的运动、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脉络。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一方面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图形的运动、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做到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通过数学活动和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模型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各种数的意义和性质。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选用恰当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
1.数与代数
课时1 因数和倍数
2.此题可以举例进行验证,也可以从意义上进行判断。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解答:1.× 2.D
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法。
分解质因数法等。
一般情
况下,两个数较小时,用
列举法就可以很快求出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数;而两个数较大
时,用短除法比较简单。
解答:12和18的最大公
因数是6,12和18的最
小公倍数是36。
样长的小段,每段要
尽可能长,且没有剩
余。
每段绳子长多少
米?一共能剪成多少
段?
6米15段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
结。
2.教师布置作业。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
计
倍数和因数
培优作业一堆苹果不到1500个,3个人分,5个人分,7个人分,13个人分都正好分完且无剩余,这堆苹果有多少个?
1365个
教学反思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