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国近现代史)

《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内容的变化修订后的《课标》,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突出了时序,改专题叙述近现代史的思路为以编年为思路叙述近现代史的思路。

从内容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有增加的内容也有删减的内容,有些则是表述上的变化,而表述的变化又体现出一些对课程价值的基本定位,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些变化呢?我们把这些变化简要地归成删去、增加和变化三大类。

先从删去的内容说起。

中国近代史删除的内容包括5点:1.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4.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5.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现代史删除的内容包括5点:1.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5.“863计划的制定”删去这些内容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首先,我想应该是重点突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即“救亡图存”的同时兼顾现代化。

在坚持时序的基础上,点线结合,精选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为了进一步解决“繁难偏旧”的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此为原则,那么比如“黄埔军校的创建”;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詹天佑、侯德榜的主要成就等内容都不是重点内容,可以删去并不影响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课标》在中国近代史部分修订版中新增加的内容与其他板块相比较多,有10个小点。

分别是: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

2.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4.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5.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6.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一、引言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作为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标志,对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课程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二、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内涵1. 历史背景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是一个紧扣时代脉搏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全面、权威的教材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我国近现代史。

2. 课程内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覆盖了从鸦片战争到当代我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学生将通过这一课程,全面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观念。

3. 学习目标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历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我发现这一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

我也发现这一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我国近现代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历史文化,拓展历史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我们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历史教育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一历史教育改革,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课《中国近代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掌握分析和评价中国近代史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2.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外国侵略、民族觉醒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总结近代中国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4.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进行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对每个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第三课时: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1. 导入:通过引用一些中国近代史的名言名句,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如国家独立、民主思想传播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近代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并准备小组展示。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5. 总结: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未来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图片和视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历史线索和重要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以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具体包括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两部分,其中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

3.课程要求:学生应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探究历史的深层原因和发展规律。

4.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可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02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

【202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

【202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
前言
历史课程标准是指导历史教育教学的基本文件。

为适应新时代
历史教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知识的广泛传播,历史教育也
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我们制定了【202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

基本原则
本次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坚持以下原则:
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注重系统性、连续性、跨学科性。

3. 强感教育,凸显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

4. 注重实践与研究,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5. 关注时代特点与学生特点的统一,呈现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
历史课程。

课程设置
本课程标准分为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具体设置如下:
初中历史课程
1. 上古史与古代史
2. 中世纪史和近代史
3. 现代史
高中历史课程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近现代史
3. 世界史
教学要求
本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基本认识和基本内容,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价值观、人文情怀等。

2.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形成合理的观点、价值、行为方式。

3. 了解历史文化对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4. 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树立基本历史观念。

结语
历史是了解人类文明、认识人类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启智慧之门,铭刻灵魂的纪念碑。

让我们在【2023年版】历史课程的指引下,共同学习历史、感知历史、传承历史、发展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适应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所属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Essential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二)基本原则1.1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资本一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斗过程,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进程及其必然性;帮助大学生正确总结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使之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本课程教学基本原则3.2.1适用性原则。

本课程教学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基本经验。

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热点、难点,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

4.2. 2应用性原则。

改革创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注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操,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历史教育专业政史系《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专科)一、课程的性质:中国近代史是历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向历史学专业二年级学生讲授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如何由封建的、独立主权国家,一步步演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掌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线索、史学理论和学习方法,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及对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为历史教育领域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分期、基本线索、内容特点和目前的研究概况等基本问题,明确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

三、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课堂讨论,交叉进行;课上做课堂笔记,课外阅读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著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72)第一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共11学时)一、基本要求:通过本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意义;林则徐禁烟抗英斗争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一基本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2、鸦片战争的意义及其影响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四、讲授内容: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3学时)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明清之际中国的领土、人口、耕地面积。

2、明清之际中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特点及文化特色与成就。

二、鸦片战争前的西方1、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新世界体系的逐步建立。

2、东西方社会发展势差的转变。

近代欧洲各国人口。

三、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本章重点)1.第一阶段:1500年以前。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版)(1)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版)(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9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课程性质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案

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案

标题:大学中国近代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明确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段历史的特点。

2.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斗争的历史,理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时间范围、社会性质。

2. 鸦片战争:原因、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洋务运动: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 戊戌变法:背景、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6.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7. 北洋政府时期:主要政治事件、军阀割据局面。

8. 国民政府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分析重要历史事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中国近代史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4.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社会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分析运动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讲解洋务运动:分析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 讲解戊戌变法:分析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6. 讲解辛亥革命:分析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81150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时一、课程性质《中国近代史》课程是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如何由封建的、独立主权国家,一步步演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掌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线索、史学理论和学习方法,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及对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为历史教育领域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共分十章,在对中国近代史学科基本内容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等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由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了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社会变化又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的过程。

2.理解近代中国所要解决的是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两大主题,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3.掌握以下四个方面问题,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变化b.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c.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d.“向西方学习”是贯穿中国近代历史进步潮流。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章的基本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本章教学中的基本知识要点;掌握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方法,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2.能力、技能培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特点有基本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基本学术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与基本线索问题是本导言的重点[教学内容]一、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和分期问题二、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三、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四、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概况五、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第一章鸦片战争(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章的基本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本章教学中的基本知识要点;掌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等的基本史实,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深刻认识战争的起因、失败原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该课程主要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件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二、基本内容
1. 清朝崩溃和两次鸦片战争:探讨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和与外国的交往,以及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和危机。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该运动的起因、特点、目标和失败原因,并探讨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 甲午战争和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起源、推进和挫折,以及思想家们的思想和贡献。

4.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目标、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在当时的变革中,以及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影响。

6. 国共合作与军阀混战:探讨国共两党在野外和战争中的角色,以及民族团结、抗日战争和内战的交替。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建设: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重大事件,以及建立新中国的道路、经验和成果。

三、教材与参考资料
1.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范文澜)
2. 《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主编:梁启超)
3. 《近代中国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主编:黄仁宇)
4. 《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华书局,主编:郑振铎)
5. 《现代文学与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主编:钱钟书)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等,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和自主学习。

评估方式包括考试、论文和讨论等,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近代史(上)课程目标

中国近代史(上)课程目标

中国近代史(上)课程目标
中国近代史(上)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实和主要历史事件,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
及其规律。

2.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和贡献,认识他们对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变革,认
识这些成就和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4.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5.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认识现实问题,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
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以上课程目标,学生可以对中国近代史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质,同时也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
(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 近代化的起步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六) 经济和社会生活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