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是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题。

合欢树史铁生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 B B是明显的增加了文章内容从而改变了句意范围的错法。

回文定位可以找到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原文为“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

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

”可知选项中“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是正确的。

但是“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这句与原文相比,增加了“沉香就与”这几个字,扩大了合香主要原料的范围,因此错误。

2. D 错误在于改变了原文的内容,导致句意的改变。

回文定位到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到“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可见,选项中的“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为正确,但是“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焚香倒在其次”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

3. D错误在于强加了逻辑关系。

当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时,如果看到选项中存在着逻辑关联词,就一定要注意其逻辑的正确与否。

回文定位涉及“明清士人”和“仪式化”的内容分别位于第三自然段的“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奔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以及倒数第二自然段的“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

”两者并没有逻辑联系,只是分别叙述了“宋代人的清韵”以及“明清士人失去了清韵”这两个事实。

4. C “但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只是少数”分析错误。

根据材料二显示,认为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占其六成以上,这与多数人选择游学的目的相吻合。

故选C。

5. A B项“中国学生”范围错误。

“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对于高中和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小题3分)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 ① ) 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③)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③)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④)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1.下列汉字依次①—④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震毡zhān曳迤逦yǐ lǐB.振毡zhān拽迤逦yǐ lǐC.振毡zhān拽迤逦yí lǐ D.震毡zhēn曳迤逦yí lǐ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若只是拾人牙慧,因袭前人言论,而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的话,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B.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亲常常扮演“严父”的角色,他们对儿女耳提面命,言传身教。

儿女们对于父亲的教诲即使有不满,可却之不恭....,也只能洗耳恭听了。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 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并非杀鸡骇猴....的表面文章,而是廉政建设的大手笔。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词人内在的心声借助内在的气韵才能将它们糅合成一件艺术品,这件精品既是咏物词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标记,又是词人悲郁情怀的凝聚、物化。

B.建筑选址如果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保护性能。

C.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其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统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统一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修葺.(qì)联袂.(mèi)拘挛.(luán)萦.怀(yíng)B.阡.陌(qiān)拾掇.(duo)木屐.(jī)商贾.(gǔ)C.睿.智(ruì)静谧.(mì)茕茕.(qióng)挑衅.(xìn)D.悖.逆(bèi)遒.劲(qiú)后嗣.(sì)宽宥.(yǒu)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北京时间8月24日8时,第29届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虽然奥林匹克圣火缓缓熄灭,但精彩的奥运会闭幕式表演让北京奥运会更显得曲尽其妙....。

B.随着金融危机海啸般的扑来,昔日辉煌的日本股市也江河日下....,10月10日日经股指开盘十几分钟内即跌破9000点关口,创2003年6月3日以来新低。

C.8月2日,石家庄市政府就接到三鹿集团关于毒奶粉的情况报告,但政府采取大而化之....的做法,只作内部调查,未能及时上报,导致毒奶粉给群众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D.台湾特侦组追查机要费案,近日发现陈水扁海外账户金额疑超过新台币10亿元。

此爆料在岛内犹如石破天惊....,震惊朝野,甚至绿营人士也感到非常愤怒。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言志” 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从《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到屈原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到建安诗人的“梗概而多气”,从唐代诗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到宋代诗人的“以议论为诗”,可以看出,“诗言志” 传统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诗言志” 中的“志”,最初是指诗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后来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诗经》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等生活场景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在屈原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在汉乐府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建安诗人的作品中,“志” 表现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言志” 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最后,“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含答案)

卷(文含答案)卷(文含答案)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

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

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

无论从琴歌、琴诗,抑或从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

古人喜抚琴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

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能叙述故事,或能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例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有着深刻而动人的故事背景,反映了主人公高尚的气节、英勇的气概或内心丰富的感情。

而琴曲《潇湘水云》等,则是借景抒情,暗示南宋王朝政治飘摇,琴人满腹担忧。

艺术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渊源,从古琴艺术中,我们可以轻松领略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质所在。

中国文人所崇尚的意境美、神韵美、品格美在古琴的艺术表现中一一渗透。

古琴艺术写照天地万物、人生百态,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及意境,以学求悟重妙悟,追求“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

《鼓琴训论》中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这正是琴者的审美追求。

这与我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意境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回归、人格的纯净,注重意境之美,正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所遵从的审美心理。

(最新)高二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最新)高二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栖.息qī框.架kuāng 胚.胎pēi 粗糙.cāoB、龟.裂jūn 渣滓.zĭ哺.育bǔ悄.无声息qiāoC、怂.恿zòng 妊娠.zhēn 铜器作.zuō挣.揣zhèngD、谂.知 shĕn 氛.围 fēn 筵.席yán 愠.色yùn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盅惑余荫镌刻幅圆辽阔B、嗜好婆娑萌孽万籁有声C、湮没斑斓磨砺日薄西山D、茕茕独立缺撼栅栏蜗角虚名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B、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C、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

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也都无可非议....。

D、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日新月异....,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

B、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C、如果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D、我们虽然身处雪域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我们。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将来:明天B.推贤进士为务.务:事务,工作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明察D.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6.下列各组句于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见狱吏则头枪.地B.及罪至罔.加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C.则仆偿前辱之责.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思垂空文以自见.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而是..之人称焉 B.内外多小门,往往C.特以为..智穷罪极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8.下列各句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精品】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离地球最远的星系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个星系名叫8cL433+63,距地球大约150亿光年,是天文学家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群岛莫拉克亚天文台的凯克望远镜发现的。

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所需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

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从而否定了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做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亿年或更小的年龄。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地球有13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这些恒星在其光信号到达地球时,就已经年迈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目前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已经充分形成这一事实表明,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年。

这一结论与对靠近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龄的估计相符。

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

1.文中“年迈”一词的意思是(3分)( )A.年龄至少有150亿年B.年龄大于150亿年C.年龄至少有160亿年D.年龄大于160亿年2.不能作为“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这一推断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 ) A.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是错误的B.8cL433+63星系的光信号要历经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C.凯克望远镜发现“8cL433+63”星系距离地球大约150亿光年D.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 )A.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这一估计纠正了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的推测。

B.凯克望远镜发现的“8cL433+63”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C.海隆·斯客拉德教授是根据“8cL433+63”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而作出“宇宙的年龄有可能大于150亿年”这一推测的。

D.1991年,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距地球130亿光年,而1991年之后则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只有120亿光年或更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堪:忍受,禁得起B.素简贵,不私.事上官私:暗地里C.既绝州郡觐.谒觐:拜见D.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3分) ( )①征著作郎,不就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B.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

C.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D.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5分)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5分)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元·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8.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5分)9.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

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2)________ 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一个老人的问题[埃及]穆·阿里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

酒保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

看上去,他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满面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右手拄着一根看上去已伴随他二十多年的拐棍。

老人一屁股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打了个手势,请酒保过来,声音颤抖地问:“有人问起我吗?”酒保闹懵了,忙说:“没有啊!”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伤感地说:“那么,请给我倒杯酒来,先生!”老人喝着酒,叹着气,两只眼睛忧愁地望着门口,慢慢饮完酒。

随后,用拐棍支着地,哈着腰,低着头,好像寻找什么似的步出酒店。

酒保目送着他,觉得他既可怜又古怪。

十多天过去了,顾客不断光临酒店,酒保几乎忘了那可怜的老人。

但一天夜里,当酒店最后一个顾客走出门时,老人的面孔又出现在门口。

他一声不吭地挪进屋内,又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悲伤地问:“有人问起我吗?”酒保不安地答道:“没有!”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揩脸上的汗水,像受了伤似的喃喃地说:“那么,请给我倒两杯酒来,先生!”老人一口一口地抿着酒,两只眼睛呆呆地凝视着门口。

酒杯空了,老人用拐棍支着地,慢慢站起身,缓缓地挪动着步子,磨蹭着出了酒店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老人一直未再“光临”酒店。

一天夜里……“有人问起过我吗?”几年过去了,酒保的答复仍是那么几个字:“没有!”老人凄惨地说:“那么,请给我拿一瓶酒来,先生!”酒保同情地问老人:“一瓶酒?”老人点点头,抬眼看了看他,好像明白了他正在故意找话说。

酒拿来了,老人喝着,喝着,喝光了一瓶酒。

酒保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他的脸。

老人用拐棍吃力地撑起身,向酒店大门方向挪动着步子,但一个趔趄,拐棍滑出手,他一下子跌在地上。

他的两腿神经质地勾住一张桌子,颤颤巍巍地伸出右手,抓住桌子腿,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桌子倒了……酒保赶忙奔过来,两眼涌着泪水,哭着说:“最近好像有人问起过您,爸爸!”(1)小说开头人物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5分)(2)小说标题为《一个老人的问题》,所揭示的问题也就是老人要求找的东西。

作者用老人前后数次到酒店的问话:“有人问起过我吗?”来表现的,反复出现的这句话反映出老人怎样的心理状态?小说提出了什么问题?(6分)(3)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这样结尾的好处是什么?(6分)(4)从小说内容来看,酒保与老人是否是父子关系?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8分)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曾来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今年夏天,小提琴女演奏家俞丽娜也来哈尔滨演出,同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B.像《尤里西斯》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D.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和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B.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C.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⑤②⑥③①④C.⑤⑥②④③①D.②⑤⑥①④③15.请按例句句式,换一个话题(主语),仿写语句,字数要与例句大致相同。

(5分)罪恶玷污了校园的净土,混浊了城镇的空气,黯淡了乡村的蓝天,搅乱了善良人们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