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浙东学派与戏曲

合集下载

明清戏曲音乐、歌舞音乐

明清戏曲音乐、歌舞音乐
两大体系:豫东调和豫西调。
传统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拷红》《打金枝》《三哭殿》等;
新剧目的优秀代表作有:《阴阳沟》《李双双》等。
豫剧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为【慢板】4/4拍、【流水板】2/4拍或1/4拍、【二八板】2/4拍、【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
(十一)粤剧
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以及港澳等粤语地区。最早见于徐珂的《清书钞》。
明清戏曲音乐
主要内容
(一)传奇
承袭宋元南戏传统,又称明清传奇。
梁伯龙《浣纱记》、汤显祖《牡丹记》、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二)六大声腔
明“四大声腔”: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戈阳腔(江西)、昆山腔(江苏)。
海盐腔:最早出现,无曲谱传世;戈阳腔:流传最广,江西、安徽、福建、云南、贵州,粗狂豪放,一人唱众人和,伴奏只用打击乐器;余姚腔:形成于元末明初,明中遍及南北;昆山腔:也成昆腔、昆曲,明代戏曲声腔中成就极高、影响极广的一种。魏良辅等人将昆山土戏改为“水磨腔”,用新昆山腔演出了剧本《浣纱记》后才广为传播。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清末两大腔系:歌舞类型腔系和说唱类型腔系。
(三)花部乱弹
清代中叶对当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的泛称。
(四)梆子腔
又名秦腔。用枣木梆子伴奏,北方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多个剧种的总称,源于明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说唱。是戏曲音乐板腔体的首创剧种,创立了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
(五)皮黄腔
由“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而成。西皮起源于秦腔,经湖北襄阳及武汉一带的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二黄产生于江西、安徽一带,是在戈阳腔的传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明清戏曲史上,皮黄腔影响极大。1790年乾隆八十寿辰,诏令“四大徽班”进京贺寿,皮黄腔风靡京城,为京剧的产生奠定了一定基础。(京剧真正的诞生和创始时期是同治和光绪时代,湖北楚班进京,促成了徽汉合流,才开始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新பைடு நூலகம்种——京剧。京剧得名,是民国以后的事,因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黄”为“京戏”。)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
明清戏曲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明代戏曲发展和清代戏曲发展两个阶段。

明代戏曲发展阶段:
明代戏曲的发展得益于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大量的文化艺术人才涌现出来,这为戏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代的戏曲以南戏和北戏为主要流派。

1.南戏:南戏以杭州为中心,以“越剧”为代表。

越剧因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入微的表演技巧而著名。

2.北戏: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戏曲以“京剧”为代表。

京剧综合了元杂剧、明明杂剧和其他戏曲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唱腔、表演和化妆,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清代戏曲发展阶段:
清代戏曲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剧种。

1.南戏:越剧继续发展,并成为最为重要的南方戏曲剧种之一。

2.北戏:京剧在清朝得到国家的扶持和鼓励,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主要代表,演员进一步完善了唱腔、表演和化妆的技巧。

3.其他剧种:清代还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戏曲剧种,例如山东的豫剧、河北的晋剧、浙江的绍剧等,它们各具特色,对中国戏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过程是由于社会的繁荣和人才的涌现,各个剧种通过互相借鉴和学习,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为中国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游西湖戏曲简介

游西湖戏曲简介

游西湖戏曲简介
游西湖戏曲,又称“璇玑图”,是浙江省大港县的一种民间戏曲,起源于清末的庾萃圆的诗词作品《璇玑图》。

它以季白墨溪的古西湖
为形式背景,以两大表演体系——游西表演体系和游北表演体系为基础,由众多的艺术形式组成:有抑扬顿挫的唱腔、急促而婉转的和声、抒情清脆的箜篌声,还有细腻而优美的二胡演奏、婉转动人的笛音等等。

游西湖戏曲也是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学戏曲,它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是浙江大港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

它的故事
大多源于古代神话传说,而演员则趋向形象化,寓意深刻,并以生动
的舞台动作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游西湖戏曲采用了古典唱腔,穿插歌唱,歌腔源于传统唱法,随
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游西湖戏曲由于村中最新的编排,以及演员的
变化和新的演唱,使它变得更加丰富、新颖、而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格。

游西湖戏曲以其流行作为代表作品比如:《天长地久》、《古湖
春梦》、《哨浪留语》、《瑶台观春》,等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古
典文学的美感和浪漫的味道,可以让观众出入自然之中,隐喻出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游西湖戏曲也因其独特的文学性、浪漫而获得
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并成为了传统艺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明清时期的诗歌流派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晚明的“江左派”和清代的“浙西派”最为著名。

晚明的“江左派”是以杨慎、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代表作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清代的“浙西派”则是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袁枚的《世说新语·破幽梦》等。

2.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京剧”和清代的“评剧”最为著名。

明代的“京剧”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清代的“评剧”则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四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最为著名。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赏。

二、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文学流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范式。

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小说,都吸收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16 清初戏剧

16 清初戏剧

五,《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1,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
相当严密.李,杨爱情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金钗 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 2,在文字方面,曲词优美,具有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 浓郁的特点,尤其为人称道. 如《闻铃》一出借风声雨声铃声,衬托唐明皇心中的缠绵悱恻之 情: 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 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 了卿,负了卿!
四,《长生殿》的思想特色
1,作品思想内涵丰富,或说歌颂爱情,或说讽刺罪恶, 或说双重主题,众说纷纭. 2,作品主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笔下 的主角既是帝王妃子,又是在传说基础上创造出的理想人 物,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3,作品也揭露了唐王朝政治的腐败,这是全剧的一条 副线,是作为李,杨爱情的背景去描写的.朝政腐败一方 面是李,杨二人寄情声色造成的后果,一方面又是导致他 们二人悲剧的直接原因.
清初戏曲
第一节 清初戏曲概述
1,清初戏曲达到了清代戏剧的高峰. 2,传奇的数量少于杂剧,但艺术质量超过 了杂剧,清初的传奇代表清代戏曲的最高 水平.
第二节 清初戏曲创作三流派
(一)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作者身分和作品都具较强的市民色彩.
李玉(约1591—约1671)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名 "一笠庵主人". 生平事迹记载极少.在明末剧坛已有声望,是明末清初创作最多,影响较大 的戏曲家,所作传奇三十多种,今存十八种,曾编订《北词广正谱》,是研 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李玉的剧作大多剧情紧凑,冲突激烈,舞台演出的 效果较好. 代表作: 1,明亡前作品: 《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 《占花魁》,被称为"一人永占". 2,清初作品: 《清忠谱》 《万里圆》(又名《万里缘》)《千钟禄》(又名 《千忠戮》).作者力图以旧道德的重振来挽救"颓世" .《清忠谱》写苏 州市民反对魏忠贤党羽的真实事件.《千钟禄》写巨大的历史变动给人们带 来的失落感. 苏州派其他作家: 如朱素臣的《十五贯》,改编宋话本,广为流传.

南京大学文学院历年考博试题

南京大学文学院历年考博试题

古代文学专业试题98年(六题选五题)一、汉武帝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何在?请简述之。

(20)二、元稹《杜甫墓志铭》:"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

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请结合诗史,谈谈你对这段论述的看法。

(20)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请结合词史,谈谈对这段论述的看法。

(20)四、试比较董《西厢》和王《西厢》的成就和异同。

(20)五、清末小说非常繁荣,有讽刺小说、狎邪小说和侠义小说等,试对其盛况作一简述。

(20)六、明代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各有哪几种类型?略述其成就和特点。

(20)古代文学专业试题99年(七题任选五题,每题20分。

)一、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及"六义"之说。

二、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

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战国、两汉赋的发展以及赋不同于诗歌的艺术风貌。

三、西晋武帝太康至惠帝元康年间,文坛上出现一批作家,史称"太康之英"其,其中主要包括哪些诗人?略述其创作成就。

四、试述白居易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五、况周颐《惠风词话》:"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

"请结合词史,说明自己的看法。

六、试论关汉卿的杂剧创作成果及思想内涵。

七、清初至中叶长篇小说极为繁荣,有文言小说,有白话小说,试对其中文言小说盛况作一简述.2006年博士生入学考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西方文学批评史(5选4,25*4)1 评介柏拉图对西方文学批评的贡献2 评介阿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中文学因素与文学坐标的理论3 试比较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传统文论4 “美是生活”是谁提出的?予以简要介绍和评价5 评介“宏大叙事”理论欧美文学史(6选4,25*4)1 巴赫金对拉伯雷、塞万提斯的“狂欢化”解读与传统的对它们的现实主义评说有何区别?2 谈谈西方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的接受3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对后世的现代小说有何意义?4 宗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有何作用?5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与哈代小说中的宿命论有何相通之处?6 试根据你看过的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欧美文学史、国别体文学史等)中选择两部差别最大的,说出你的你的取舍及理由2000年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学术史1、孟荀异同论。

2.清代戏曲

2.清代戏曲

《秣陵春》中徐适与展娘同为前朝南唐名门要将
吴伟业的《秣陵春》被冒襄称之为:“字 字皆鲛之珠,先生寄托遥深”,他的剧作 “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 骚”。 《临春阁》与《通天台》,都是明末清初吴 梅村作,属于文人剧,其实文词极其隽美浏 亮,能俗能雅,它不能上场之故,估计还是 题材及抒发的感慨并不宜于世俗欣赏,并非 仅仅是杂剧这种体制已不行于世的缘故。 《临春阁》还是一本四折的体制,《通天台》 则只有两折,均是北曲。

尤侗(1618—
1704),长洲人。
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 “真才子”,康熙十 八年(1679年)举 博学鸿词科,列为二 等,官授翰林院检讨, 参修《明史》 作品:杂剧《读离 骚》、《桃花源》等; 传奇《钧天乐》。
《读离骚》,清尤侗作。作者科举蹉跎,仕途坎坷, 由于正直为上司所黜,郁郁不平,遂作杂剧以抒胸 臆。 《读离骚》隐括《楚辞》中数篇而成,写的是屈 原题壁作天问,又向太卜郑詹尹问卜,不得答而归, 在江滨为楚人作九歌祀神,与渔父问答后最终沉江 而死。第四折是宋玉作招魂,还插入了巫山神女的 故事,殊与全剧风格不叶。 这一篇剧作名副其实是文人案头剧,屈原作天 问一场,【混江龙】一曲约有千字,一气贯注,直 可当作小型赋来读,在场上却是绝对唱不得的。据 说尤侗曾因献此剧被康熙称为才子,那么剧中每多 逞才使气之处,也就是可以想见的了。剧中尚插有 不少民歌,颇有情趣。
2、文人的杂剧、传奇: (1)、唐英:戏曲集《古柏堂传奇》
十余种; 张坚:戏曲集《玉燕堂四种曲》:《怀 沙记》、《玉狮坠》、《梅花簪》和 《梦中缘》。除《怀沙记》写屈原自沉 汨罗江外,其他三种《玉狮坠》、《梅 花簪》、《梦中缘》皆写男女爱情故事, 时人合称为“梦梅怀玉”。张坚主要是 模拟风情喜剧旧套,追求场上效果,却 缺乏创造性,成就不大。

南洪北孔名词解释

南洪北孔名词解释

南洪北孔名词解释南洪北孔名词解释如下;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以《长生殿》和《桃花扇》名震剧坛。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昇(南方浙江杭州人)创作的《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是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两剧的作者都以其剧作肇祸,一个革除了监生资格,一个罢了官,而当时许多人还是对这两部剧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很高的赞赏。

金埴题诗说:“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

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题桃花扇传奇》)[1]清康乾时期,政治清明,商品经济发达,日趋至治,昆剧演出急管繁弦,盛极一时,而曲坛却流于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等艳情故事的渲染,老套新翻,传奇创作千篇一律,生气索然。

这时,"南洪北孔"犹如两颗慧星,划过长空,卓然而立,超迈群伦,成为登上传奇现实主义创作艺术巅峰的两个不朽的艺术典范。

人物生平孔尚任(1648~1718):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

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六十三代孙。

孔尚任为孔子后代,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

20岁前后,孔尚任考取县府学生员。

后来参加岁考,没有录取。

但孔尚任并没有放弃做官的念头,他典卖了家中田地,捐资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

31岁,他于县北石门山,读书著述,谈古论今。

在少年时代和读书石门山时期,孔尚任已对南明兴亡引起注意。

这期间,他曾从亲友处采取轶闻,又从诸家记载中撷取史实,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传奇。

这就是《桃花扇》创作的酝酿时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5),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玄烨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动作准备。

清朝的散文流派

清朝的散文流派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是“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从康熙时期一直绵延到清末;地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

桐城派的“载道”思想和“义法”理论,适应了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故得以常盛不衰。

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句佻且稚”(文字多而杂乱,句子轻佻且稚气。

)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

清代戏曲——清初戏曲和苏州派

清代戏曲——清初戏曲和苏州派

《临春阁》:演南朝陈代灭亡故事。人物 有陈后主、冼夫人、张丽华
《通天台》:演南朝梁尚书左丞沈炯凭吊 汉武帝通天台遗迹、梦中为武帝召用而力辞 出关故事
《秣陵春》、《临春阁》、《通天台》三 剧,曲辞优美,感情沉痛,为典型“写心剧”
2. 尤侗:
1618—1704,字展成,号悔庵、 艮堂、西堂老人,长洲人(今江苏境内) 人,明亡仕清为翰林院检讨
《西堂乐府》(五种杂剧):
1. 《吊琵琶》:演昭君和番、蔡琰吊青冢故事 2. 《读离骚》:演屈原遭谗放逐故事 3. 《桃花源》:演陶渊明辞官归隐、放桃源成仙故事 4. 《黑白卫》:取材于唐裴鉶《聂隐娘传》,演女剑
侠聂隐娘故事,抒发“人间斩尽奸雄首”的理想 5.派作家:朱佐朝(字良卿)、朱素臣、毕
魏(字万后)、张大复(字星期)、叶时章(字雉 斐)、丘园(字屿雪)等
张大复《如是观》(《倒精忠》)
“补恨传奇” 夏纶《南阳乐》
周乐清《补天石》:《宴金台》《定
中原》《河梁归》《琵琶语》《纫兰佩》《碎 金牌》
苏州派戏曲创作特色:崇尚本色, 改变了“十部传奇九相思”的传统, 大量写政治戏和时事戏
【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 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上、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 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长生殿》“弹词”一出中【南吕一枝花】李龟年唱词: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逻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 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 琵琶在……”
状元故事
《西堂乐府》五杂剧:抒写怀才不遇的悲愤,表 达对现实的不满,寄托自己的理想,为“写心剧” 王士禛:“元曲之本色当行者不必论,近如徐文 长《渔洋三弄》、《木兰从军》,沈君庸之《霸亭 秋》,梅村先生之《通天台》,尤悔庵之《黑白 卫》、《李白登科》,激昂慷慨,几使风云变色, 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不敢以小道目之”(《古夫 于亭杂录》卷四)

儒家书院学派:浙东学派

儒家书院学派:浙东学派

儒家书院学派:浙东学派浙东学派,指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研究经学兼史学的经史学派,因这些代表人物均系浙江东部故名。

清初浙江的学术研究异常繁荣,与江苏、安徽平分秋色。

清初浙江的学术以钱塘江为界,由浙东和浙西两部分组成。

杭嘉湖地区是浙西学者的主要活动地区,如桐乡张履祥、吕留良,钱塘应撝谦,平湖陆陇其,嘉兴朱彝尊等都是著名学者。

浙东学术主要以余姚、鄞县、绍兴、萧山等县为中心,如黄宗羲、朱之瑜、邵廷采、邵晋涵、全祖望、章学诚、毛奇龄等著名学者。

浙东、浙西学术同出明末刘宗周,以经世为目的。

但浙西学术主要表现为表彰朱烹学术,尊朱以经世;而浙东学术则偏重于史学研究,治史以经史。

章学诚把这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归纳为“浙西尚博雅,浙东贵专家”。

浙东的学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宋时的“永嘉学派”、“金华学派”,便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先驱。

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研究,论者每每肯定其研究史学的成就。

如现代学者蔡尚思认为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等清代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值得大书特书。

其实浙东学者是在研究经学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史料和以通经致用为治学宗旨的。

浙东学派的经学研究,由黄宗羲开其端。

黄宗羲强调经学研究的必要,对宋儒将“河图”、“洛书”、“先天”、“太极”等引入《易》学研究领域造成晦而不明进行了批评。

他所撰《易学象数论》便是批驳邵雍、朱熹先天《易》说的,它开启了毛奇龄、万斯大、姚际恒等人从哲学和考证方面的《易》学研究,对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极具启蒙意义。

又如黄宗羲的《授书随笔》虽因阎若璩之问而作,但实可视为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先导。

因此,江藩推黄宗羲为清学开山,与顾炎武并列。

钱穆则认为吴派惠栋对《周易》的研究,是黄宗羲《易》学的继续。

浙东学者中,专以经学见称的是万斯大。

万斯大师从黄宗羲,经学研究主张“非通谙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之失”。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概况。

戏曲在明清时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明代“传奇剧,这一曲牌的戏曲体制有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余姚腔”四大声腔产生重要影响。

1、海盐腔:时元代的南戏声腔与浙江海盐当地的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的,并很快盛及一时。

其音乐优雅抒情、伴奏用锣、鼓、白板等打击乐器。

2、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流行于江苏、安徽一带。

3、弋阳腔:元末江西弋阳的南戏声波在明代的在发展。

流传范围极广。

这种声腔属于弋阳牌体,与民间音乐结合紧密,演唱仍保持古老的“唱”“阳”特点,音调高亢、热情奔放放,并用打击乐来衬托,4、昆山腔: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声腔,这得益于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经过魏良辅等人的改革,昆山腔成为传奇剧最有代表的声腔,特点如下:(1)在旋律和节奏上,发展了南曲字少声多于轻柔婉折的特点,在慢板常加“赠版”使节奏放慢一倍。

(2)在唱腔风格上,注意音调的抑扬和表情的细腻,形成一种“转音若丝”的唱腔风格。

(3)在伴奏上,除笛主奏外,加入笙、琵琶、萧管、三弦、月琴和板鼓等多种乐器配合的新型伴奏乐队。

二、明末清初“乱弹”这种板腔体的戏曲体制,代表声腔时梆子腔和皮黄腔。

1、梆子腔:时明末继昆腔衰落之后兴起的规模较大的声腔。

它源于陕西、山西、个甘肃一带的古老剧种,又称西秦腔、乱弹、秦腔,后来发展成众多的地方梆子剧种。

梆子腔属于板腔体,唱腔在一个曲调之上发展变化,分华音和苦音,既可表现高亢激昂、悲壮粗狂之情,又可表达欢乐活泼、插科打诨之趣,很受群众欢迎。

木质梆子、拉弦乐器为主奏乐器。

2、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因常在一出戏中运用,故称为“皮黄腔‘西皮起于湖北,是秦腔与当地汉调相结合的产物,二黄生于安徽。

“皮”时湖北襄阳将陕西梆子与楚腔结合的襄阳腔。

“黄”是江西宜黄在弋阳腔的影响下形成的声腔。

(三)清代下半叶“京剧”“京剧”时在清代下半叶兴盛起来的,是皮黄系统剧种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剧种。

【史料及解析】浙东学派的主要代表

【史料及解析】浙东学派的主要代表

【史料及解析】浙东学派的主要代表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所以在古代中国书院多,学派也多,浙东学派就是很著名的一个学派。

黄宗羲(1610~1695)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

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为明御使黄尊素长子。

世居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今浙江余姚县梁弄区东乡,明末时余姚县属会稽郡)。

思想:黄宗羲师事刘宗周,刘宗周(1578~1645),明代山阴(今绍兴)人,人称蕺山先生,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南明福王政权覆亡,绝食殉节。

一生致力讲学和著述,先后在东林书院、首善书院、证人书院讲学,黄宗羲、陈确等都是他的高足。

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信奉王守仁心学,但又提倡气一元论,认为“盈天地间,一气而已矣”,万物从“即有即无”的气中化生。

承认宋儒所谓永存不灭的“理”;但认为“理即是气之理,离气无理”。

以心为主宰,用气贯通性、道、理。

主“慎独”说,力倡“诚敬”。

提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观点,但又说“静以宰动”。

痛恨封建专制的腐朽,怀疑凭一人的独断能治好国家。

其思想对黄宗羲颇有影响。

并对19世纪初日本阳明学派也有—定影响,著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黄宗羲师承刘宗周,从王学出发,进而修正王学,又将王守仁反对传统束缚的思想发展成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并从注重实际出发,否定有先于物的“理”或“心”的存在,摆脱“心学”。

史学上开创浙东史学有鄞县万斯同、全祖望等,绍兴邵廷采、章学诚等两大史学系,前者有学术史的创造,后者有新通史的主张。

浙东学派哲学理论基础是“气一元论”,政治思想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民本主义,源于孟子,又受邓牧等思想影响,主张治学“先穷经而后求证于史”,提出“六经皆史”命题,倡导“经世应务”通经致用的治学目的;既不泥古,也不弃古,贵在创新,注重理性思辨;重视历史文献、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尤重政治思想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着力表彰历史人物气节和实际功业;讲求真才实学、独立思考;“博学实证,质疑求信”、“明经通史,兼贯百科”为学派治学特点。

清《筠巢画像图》题跋释读

清《筠巢画像图》题跋释读

清《筠巢画像图》题跋释读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9期摘要:《筠巢画像图》原名《李之芳行乐图》,是明末清初著名人物画家谢彬创作的一幅人物画。

画中的主人公是清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李之芳的长子李钟麟。

在画的拖尾部分有11个人的题跋,钤印29个。

题跋者大多是清代康熙时期的官吏和文化名人,比如清代诗人兼书法家赵执信、戏曲家徐沁等。

他们的题跋和钤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资料价值,但阅读和辨识有一定困难,对题跋文进行释读、断句,对钤印进行辨认,对题跋者做逐一介绍,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此画,对研究和利用文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筠巢画像图》;题跋;钤印;简介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9.0020 引言《筠巢画像图》(图1、图2)原名《李之芳行乐图》,又名《阁老行乐图》,是明末清初著名人物画家谢彬创作的一幅人物画,现收藏于惠民县博物馆。

此画为绢本,长卷样式,由画心与拖尾部分的题跋两大部分组成。

画心纵42.5厘米、横238厘米;题跋纵42.5厘米、横300厘米;长卷总长804厘米。

画心部分描绘的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官吏的三个生活场面。

因该画是名家所画、名人题跋、名人画像,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1992年该画被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笔者曾对画中主人公、画作名称、创作年代进行过考证,得出此画中的主人公是清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山东武定人李之芳的长子李钟麟(字玉书,号筠巢),并不是李之芳本人;此画的创作年代是康熙十七年(1678);此画是画家谢彬78岁时的作品等结论。

这些都发表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总227期的《清〈李之芳行乐图〉考》一文中,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画的拖尾部分有11个人的题跋,都是画中主人的朋友或相识,大部分为当时的官员和文化名人。

他们分别是:清代戏曲家徐沁、浙东学派学者郑梁、兵部右侍郎孙光祀、内阁学士汪灏、内阁中书许曰琮、翰林院编修耿愿鲁、康熙进士曹延懿、佳山堂六子之一吴农祥、文化名人兼收藏家李书云、诗人兼书家周而衍、“性灵派”诗人兼书法家赵执信。

清代戏曲

清代戏曲
B 第一个明确意识到应当根据观众的水平 和需要写戏,强调戏剧的娱乐性
C 第一个自觉以戏剧式构思来创作传奇。
2、清代中后期戏剧
(1)中期的传奇杂剧作家:
蒋士铨:《藏园九种曲》 黄图:《雷峰塔》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
(2)花雅之争
即花部和雅部,乾隆年间的两种剧种,雅部指明 中期以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声腔----昆曲。花部指 地方戏的声腔。
地方戏四大声腔: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二、洪昇与《长生殿》
1.作者简介:
洪昇(1645—1704),浙江钱塘(今杭 州)人,出身于已趋中落的世宦之家。做了 二十来年的太学生,未获一官半职。康熙二 十八年(1689),因在佟皇后丧期内观演 《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学籍。
主要创作有传奇九种,仅存《长生殿》; 又有杂剧《四蝉娟》,体式略近于徐渭《四 声猿》,分别写谢道韫、卫夫人、李清照、 管夫人这四个历史上才女的故事。
2、题材与创作过程
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初名《沉香亭》,后更名《舞霓裳》,后
以《长生殿》题名。
3.主题
以安史之乱的社会政治为背景的爱情悲剧。
(1)爱情主题是主体
创作意图: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 底----借太真外传谱新调,情而已”(传 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重圆)
内容描写:A 人物塑造 B 情节安排 C 矛盾处理
(3)李玉及其创作
李玉作有传奇三十多种,今存二十馀种,是明清传奇作家 中写作剧本及存留剧本最多的作家。
前期剧作《一笠庵四种曲》,即“一、人、永、占”《一 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后期剧作:《千钟戮》(又名《千钟禄》《千忠会》)、 《清忠谱》 (与魏万后、叶时章、朱素臣合作)。

由情返理 以礼正情——论晚明到清代戏曲观之渐变

由情返理 以礼正情——论晚明到清代戏曲观之渐变

由情返理以礼正情——论晚明到清代戏曲观之渐变张晓兰【摘要】The drama idea passed a series of changes from late Mi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Drama idea in late Ming Dynasty was affected by Wang Yangming' s philosophy, and strong stressed "affe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along with the rise of the Song and Ming Nero Confucianism, ideas on drama was also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by "affection" to "reason" ; in QianLong and JiaQing era, advocating the "reason" with the essence of "loyalty, filial piety, chastity and righteousness" became the highest thrust of drama creation and criticism ;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propriety of ritual research, ideas on drama ac- cordingly emphasized ritual ' s regulating function on the " affection". The slow change of drama ideas from late Mi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fully shows the trend that the ideas on drama and academic thoughts parallel.%晚明到清代,戏曲观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清代作家

清代作家
、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 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孙文:字逸仙,号中山,我国民主革
命的伟大先行者。
吴茧人:字小允,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
李宝嘉:字伯云,号南亭亭长,《
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 一。
徐珂:字仲可,参编《辞源》《中国
人名大辞典》。
曾朴: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作《
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戊戌维
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
林觉民:字意洞,代表作《与妻书
》。
洪亮吉:字君直,号北江,清中叶
经学家、文学家,在经史、地理、音 韵方面成就很高。论文《治平篇》提 出了人口繁衍与社会经济力量存在矛 盾的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人口论学 说中的一个创见。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
想家、文学家。为“今文学派”主要 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
刘鹗:字铁云,清末小说家,通数家
全祖望:字绍衣,清代史学家。一
生潜于学术,史学成就最高。为后期 浙东学派代表人物。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
散文家。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
说家。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 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姚鼐:字姬传,人称惜抱先生。清代
散文家,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的“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 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 “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
任有“南洪北孔”之称,代表作《长 生殿》。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清代戏
曲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清代散文家
。论文提倡“义法”,即言之有物有 序,为桐城派创始人。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回答者:赵培文,北华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清初戏曲创作的三大流派分别指的是文人派、形式派、苏州派,其创作大抵都是受到了昆曲的影响。

昆曲作为中国最为中国较早的戏曲之一,发源地为苏州一带,而进入明代以后,昆曲的传播势头越发迅猛,在清初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在此基础上,清初的戏曲创作三大流派以昆曲等为创作基石,在故事情节、戏曲内容、观众观赏性以及文学艺术性上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苏州派,其创作代表人物为李玉,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约卒于康熙二十年间,字玄玉,号苏门啸吕,又号一笠庵主人,江苏苏州人。

以李玉为代表人物的苏州派在创作上较为注重贴近现实生活,而在选题上多和时事以及政治有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派戏曲家多处于明亡时期,该时期社会动荡和官员贪污横暴以及平民百姓为求生存而起义反抗。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仅给予这些戏曲创作者思想上的冲击,而且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苏州派在戏曲内容上结构精炼,其内容表现宏大,且与一般戏曲家不同的是,该派创作的戏曲多是能够通过舞台能表现出来的,而非天马行空之作。

与此同时,该派的戏曲带有十分强烈的封建说教色彩,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不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与抨击。

该派的代表作主要为《清忠谱》、《一捧雪》、《人兽关》、《三生果》、《太平钱》等。

形式派与苏州派不同的是,该派创作风格更加注重娱乐,即娱乐同写作技巧相结合。

选题创作上多为诙谐幽默。

形式派的代表人物为李渔,初名仙侣,后改为渔,字谪凡,号笠翁,为明末清初戏曲家。

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十分注重戏曲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正如其在《闲情偶寄·词曲·授曲》中提出的“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正是在他的推动下,一改前人在戏剧创作上过于注重词律的现象,而开始注重戏剧创作的结构。

由于李渔作品所呈现出的成熟、戏剧性和观赏性,其大量作品(如《肉蒲团》)被译为美、俄、法等多个国家语言。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元明清时期主要是元曲明清小说,相对于唐宋来说距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所以也写个作品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更容易学习。

虽然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没有唐宋时期的作品丰富多彩,作家也没有唐宋时期多。

但元曲四大家,四大名著,江南四大才子等。

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窦娥冤,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金瓶梅等也是这时期的作品。

经常在电视作品中看到的唐伯虎点秋香就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

元明清时期作家作品列表作者简介代表作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散曲主要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最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戏曲,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续一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杂剧代表作《汉宫秋》王实甫,一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

在元代杂剧中具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代表作《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君瑞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其中《送别》选入了课本白朴,字仁甫,后改太素,号兰谷先元朝时,几次有人荐他做官,他坚持不就。

放浪形骸,寄情他的杂剧剧作有16种,代表作现存的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生山水,与朋友以诗酒相娱。

元曲四大家之一张养浩,字希文元代散曲家曲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元代作家有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续二郑光祖,字德辉元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为人正直,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隐寺。

他的风格近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倩女离魂》,作者集中全力,描写倩女的形象与性格,在她身上,显示出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意志和积极精神高明,字则诚元末南戏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琵琶记》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