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指长)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物体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3.准备教室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等物体,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不同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直尺、绳子)测量教室内的某个物体(如桌子、椅子)。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估计1米的长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米来回答这些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二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二套)目录: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课稿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③汇报量的结果3、量一量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分三组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一组量完可再找同学组成一组继续量.C、汇报量的结果.D、认识米的作用:(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2)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板书)三、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铅笔长约17()橡皮长约3()毛巾长约60()旗杆高约8()丝瓜长约35()房子高约3()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课桌高是70()李老师的身高是175()一棵大树高约15()2、计算:15厘米+8厘米=()厘米16厘米-9厘米=()厘米6米-5米=()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1米有多长1米=100厘米量短一些的物体我们一般用厘米量长一些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课稿二教材分析:《分物游戏》这节课出自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这节课就意在通过一系列的分物活动,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正式学习除法做铺垫.因为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只要求学生知道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均分并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语言“同样多、一样多”或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来表述对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因为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只要求学生知道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食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语言或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表述对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完成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是小猪的生日,他特地邀请好朋友来家做客.大家看都有些谁?(课件出示)小猴子、小兔、小狗.小猪非常热情,拿出来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招待.可是小猪在想什么呢?原来他在想该怎么给小动物分食物呢?我们来帮帮他吧.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 分桃子出示两只小猴子,4个桃子.大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生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课件出示平均分的结果)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让学生通过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活动二:分萝卜出示三只兔子,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根萝卜?(1)用学具摆一摆(用圆片代替兔子,小棒代替萝卜)(提示;先数数兔子萝卜各有几个,再进行分)(2)试着把你分得过程画出来,(选择你喜欢的图形代替兔子和萝卜)(3)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次分几个,几次分完,结果是什么?)根据学生表述进行板书小结:我们刚才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分萝卜,虽然分得过程不同,但最后三只都很满意,因为他们分得的萝卜一样多.课件演示分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感知分的多样性.活动三:分骨头.出示三只小狗,15根骨头.这些大骨头分给三只小狗,怎样分她们就都满意了?(平均分)你可以分吗?试一试,可以摆,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这些是小动物们记录的他们分骨头的过程(出示三种图示)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得吗?指名表述.着重演示第三种图.(课件演示圈一圈的分法)指导学生选择简便的方法去分.小结:三只小狗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都分得了5根大骨头,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收获幸福.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分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基本练习.(1)插花.(2)分铅笔.(3)分气球.(4)整理杯子.2、拓展练习.分桔子.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小结:小猪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你在这次宴会上学到了什么?(再次回到故事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平均分.)板书设计分物游戏平均分。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通过动物游乐园场景引出长度单位〃米〃存在的重要性,并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欲。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数学小故事〃我身体上漂亮的尺子〃。
师:哇,真没想到,我们身体上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测量单位呢?那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呢?生:厘米。
师: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谁可以来比划一下?老师用尺子比一比,评价每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长度……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纸条,想用它们量一量这个大讲台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可见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如果要量大讲台的长度或者其它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生:米(板书“米〃)【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1米有多长》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有的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 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 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画1米长。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 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 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 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 用字母“m”表示。
《 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1米有多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1米有多长》板书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 m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差异,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米尺,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赛跳远,如何判断谁跳得更远?”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有1米长?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长度概念,比如短、长、更长等,但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的长度。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两个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米的长度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量黑板上的线段长度,并告诉其他同学线段的长度。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米尺、课件、跳绳、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身高和跳绳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并引入米尺。
2. 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外观和刻度。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米尺上有刻度,1 米的长度有 100 个刻度。
教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的长度。
(2)1 米有多长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窗,课桌的长度等大约是 1 米。
教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学生用身体感受 1 米的长度,如张开双臂的长度、迈出一步的长度等。
(3)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厘米的概念,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厘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 1 米=100 厘米。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或厘米来表示。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米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但他们对1米有多长的具体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将长度单位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分享的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剪刀、线段、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米有多长。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并用米尺演示1米的长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并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臂长度等)来估计1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用纸笔记录。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4.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量具:尺子、卷尺、计时器;2.实物:钢尺、细线、毛巾、水杯等;3.教具:幻灯片、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首先,展示一张“米”的图片,询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米吗?”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2. 探究(1)学生自测请学生拿出细线,将其拉直,然后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出其长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把线拉直再测量它的长度?你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测量线的长度吗?(2)教师演示教师使用钢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介绍钢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然后,老师从容器里拿出一杯水,并让学生估算一下水杯有多高,然后再使用钢尺进行测量,并对比估算值和实际值的误差。
提示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3. 实践请学生带来一件自己喜欢的毛巾,老师将毛巾摊开,并请学生使用钢尺测量其长度和宽度,并记录。
提示孩子们思考:在实际测量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能够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因素?4. 总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米?2.钢尺有什么特点,如何使用?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4.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课后作业1.按老师所给的长度,使用钢尺或卷尺测量所在家庭或教室的长度,并写出测量结果;2.查询“千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3.收集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长度和高度的场景,并拍照上传至班级相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简单的拉直细线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探究了长度的测量及计量单位的概念。
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测量长度和高度,并且为此提供了方法和技巧。
此外,通过课堂实践,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测量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54页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认识1米有多长的必要性。
2、在游戏、竞赛、观察、测量等活动中感受1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1厘米的小棒,米尺,剪刀,红绳。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有好多游戏玩,你们想玩吗?好,下面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大家根据词语做出相反的动作或表情,你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坐下”、“低头”、“闭眼”、“大哭”、“起立”。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呀!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表现得更棒!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书上主题图,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游乐园对外开放了。
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游乐园玩。
可是,长颈鹿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长颈鹿要买票?(因为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1米有多长”。
(师相机板书课题)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说一说师:1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1米大约有多长?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接近1米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认识1米具体有多长?2、认一认,想一想(师出示1厘米的小棒,师演示)这些都是长1厘米的小棒。
如果把10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排,就是多少厘米?接下来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把小棒平均分给组员,使每人手里都有3根小棒。
请分好小棒的小组带上小棒在你小组的旁边排成一队,轮流把手里的小棒穿进铁丝,穿完的同学请上位坐好。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能够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
2.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1米的长度,通过实际测量得出一般物品的长度。
教学重点学习米作为长度单位,发现1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1米的长度,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粉笔、卷尺、尺子等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教师:什么是长度?我们为什么需要单位来表示长度呢?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然后,教师将米作为长度的单位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米是衡量长度的单位,通常用于测量长距离。
相信使用过电子衡器的小朋友都知道这个单位,它的缩写是“m”。
可以告诉老师,1米是多少米长?学生思考回答,可用卷尺或尺子进行参考测量。
教师:非常好,1米就是1千毫米长,或者100厘米长。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单位来衡量长度了。
2. 发现1米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自行测量,并将所测的长度写在黑板上。
教师: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测量出来不同物品的长度是不同的。
那么,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些物品中有哪一个的长度是1米呢?学生开始尝试测量,并逐渐发现其中有一项是1米,可以观察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与好奇。
3. 讨论1米的意义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发现1米之后,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请和你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诸如1米是场地长度的基本单位,不论大人小孩,都能够直观地理解1米是什么长度等。
4. 实际测量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卷尺等工具,在教室、校园等实际场景中进行测量。
教师:我们现在走进教室,看一下教室的长宽是多少?我们能够利用刚才发现的1米的长度,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宽?教师手持卷尺等工具引导学生实现测量,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1米的长度,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5. 总结回顾在完成实际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教师:你们通过实践发现1米之后,又在实际场景中运用了这个长度单位。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米有多长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米有多长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题《一米有多长》总课时 2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动手,观察,比较教具准备卷尺,一厘米的小棒,展示台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二、米的实际意义1、设问:1米有多长呢?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
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1、1米有多少厘米?个体教学方案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
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
(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作业设计门高2()黄瓜长约20()黄老师身高162()板书设计1米有多长1米=100厘米课后反思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表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题《一米有多长》总课时2 主备人柴文丽使用人2课时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说明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1米有多长”是一个必须要讲解的知识点,是数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前提。
因此,从本课开始,学生就需要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能够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3.学生能够将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卷尺的使用,让学生掌握1米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将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并转化为标准单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卷尺、玩具车、球、书、细线等物品2.学生准备:笔、纸五、教学流程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1米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于长度的认识和了解。
2.授课环节:教师拿出卷尺,向学生介绍1米的长度概念,并且让学生自行找出教室中长度接近或等于1米的物品。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细线,并引导学生把线拉开,探究一米的长度特点。
3.实践环节:教师分组让学生使用卷尺等物品,分别测量所带的物品长度,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然后观察记录结果,让学生将一米长的细线移动一下,用卷尺再次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4.练习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书、玩具车、球等物品,并要求学生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
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测量方法,将不同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并讨论出比较结果。
5.总结环节:教师向学生进行回顾,让学生得出1米多长的结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如:什么是1米?1米的长度与其他物品长度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用标准单位表示物品的长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卷尺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1米的长度,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中进行计算和转化,有效提高学生对长度的认知能力。
通过物品的比较与排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在后续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我会问他们:“你们是如何用米尺去度量物体长度的?”“你们在度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反思,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估测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会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环节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反思:“你们在合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吗?”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1.观察与触摸:学生行初步的估测。
2.实际操作:学生将使用米尺去度量不同的物体,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读取米尺上的刻度,并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3.小组合作: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并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准备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112 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1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122 教学难点: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 1 米的长度表象。
13 教学方法131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 1 米的长度。
13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4 教学准备141 米尺、软尺、绳子、多媒体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复习厘米的知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
创设情境,引出米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较长的物体,让学生思考用厘米测量不方便,从而引出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52 认识米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介绍米尺的刻度和长度。
让学生比划 1 米的长度,初步感受 1 米的大概长度。
请几位同学上台,用米尺测量他们的身高,让其他同学观察,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53 探究 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米尺,数一数 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厘米。
通过操作和比较,得出 1 米=100 厘米的结论。
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 1 米和 100 厘米的换算。
154 用米尺测量教师示范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窗户等。
交流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的经验和体会。
155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 1 米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练习,如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再用米尺进行测量,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15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米的概念、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米有多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们在作业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7.长度与角度的关系:长度与角度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与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有关。
8.长度的测量误差:在测量长度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仪器的精度、人为的读数误差等。了解和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对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然而,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耐心引导。
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思考和发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米
-一个圆的直径为1米
答案: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米* 4 = 8米
-一个圆的周长为3.14 * (1米/2) * 2 = 6.28米
-一个圆柱的体积为3.14 * (1米/2) * (1米/2) * 2米= 3.14立方米
例题9:
题目:请将下列长度单位转换为千米:
- 5000米
- 10000厘米
- 50000毫米
答案:
- 5000米= 5千米
- 10000厘米= 10千米
- 50000毫米= 5千米
例题10:
题目:请计算下列物体的周长: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长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长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能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长度测量能力发展的起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实际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剪刀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1米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绳子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度为1米和1米以下的物品,如20厘米、30厘米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长度为1米的绳子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长度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
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教学
内容
一米有多长
教材
分析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
目标
教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测量方法,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2.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 )做单位。
3.1 米=( )厘米
100 厘米=( )米
9 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设置动手操作的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板
书
设
计
一米有多长
知识点
教
学
反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
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
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长度有关的小故事,如“小兔子量身高”,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兔子是如何量自己的身高的?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量物体的长度?
5.学生的情感态度: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挑战。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1米的具体长度,能够准确地测量出1米。
2.运用长度单位“米”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案例可以包括:量课桌长度、测量步长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讨论如何用1米来量取该物体的长度。
-分组时要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均衡,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选取家中的一个物品,用1米直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同时写明测量过程和注意事项。
2.选做作业:
-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记录至少三个可以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场景或物品,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长度测量的家庭小项目,如测量家庭成员的步长、房间面积等,并将结果和过程整理成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
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米尺、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
桌的长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
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
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
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
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六、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认识“米”)
米尺上有:
短线——刻度线
数字——刻度(0-100或1-99)
1小格=1厘米
100厘米=1米或100cm=1m
七、作业设计
1、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2、找一找家里那些物体大约是1米,量一量,绘制成
表格
3、预习课本第56-57页
八、反思
1、说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孩子的兴趣一下
子被调动起来,有说桌子的,有说窗台的……,有些孩子说的比较准确,有的说的比较模糊,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慢慢培养说话的条理性,让学生进行观察,孩子们在相像、观察、比较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建立起1米的认识;
2、这一节课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数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课堂上的有效参与,这节课始终关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
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活动中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他们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克服厌倦沉闷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注意,促进学生课堂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