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部分-来自南开大学)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家要把握这么几点: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主义;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广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5.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的激化,频频爆发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激化了阶级矛盾,促成了未来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的发现、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是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19世纪上半叶的三大工人运动有:1831....年英国工人宪................1838....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章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2020/3/16
35
③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真理的绝对性:
一是任何真理都有其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二是指人类的认识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
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 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世界的 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2020/3/16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2、从认识到实践 ①怎样理解从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
实现认识的目的 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从认识到实践的条件
2020/3/16
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总规律
实践——认识——实践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34
②真理的具体性
(1)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 抽象地谈论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真理是全面的,是事物多方面本质规定的综合,片面 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真理是历史的,是一个过程,静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 上学观点。
(4)真理是具体的和真理是一元的是一个意思,即在同一 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 能有一个,不因人而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 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 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 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因此, 价值必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的 需要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性质、 性能。价值是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和 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 B实践论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 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B 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一、认识的产生(单选)哲学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它制约着哲学的认识论。

(单选)认识论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它的任务是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多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单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多选)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社会实践为认识不为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社会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单选)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多选)认识主体的结构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单选)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

(单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多选)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简答)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者的同一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单选)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单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单选)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理学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地原理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地原理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 章
contents
目录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 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0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可知性,即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0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0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和发展,促使人类不断探索和发现
新的知识和真理。
0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有真理
性。
04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真理的客观性及其在实践中的检验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决 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在同一条件下真 理只有一个,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异而改
变。
真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 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认识的正确与
实践的形式
01
02
03
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 实践活动,是满足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类在生产实 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实践活动,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人们运用科学 方法进行探索、验证的实 践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 的重要手段。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1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 感性 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二者 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 分开。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 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感觉和思维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唯物 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但有原则的区别。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1、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物都在 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 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 影像与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觉与事 物本身也是一致的。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什么?认识是主体在实 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 科学回答。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 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 上的不同观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要划清两条基本界限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 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录/Contents-0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02-实践是认访,展的动力-03-实践是认识的的-0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01-实践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0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表现-02-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

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说明了什么-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米-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客观事物只是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纸上得来终觉-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绝知此事要躬行。

-源于实践。

0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热力学-原子物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18世纪提高蒸-20世纪社会对-1世纪解决环-汽机的热效率-能源的需求的-境污染和生态-的实践-失衡的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给认-社会实践的发展给解决新问题-识提出新课题,规定了认-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使发展新-发展的方向,推动人们从事-的科学知识成为可能.任何认识问-新探索,形成新的理论.-题的解决,都依据大量的经验材料.-03-04-社会实践给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社会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们的思维能力.人们在改造客观-从而冲了人的感官的局限,扩大-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了人类的认识领域,拓展了人类的-观世界.会实践水平越高,人们-认识视角,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的认识能力就越强0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章——电⼦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书第⼆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本章引⾔:认识是⼈类的⼀种求知活动,认识论就是把⼈类认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类的认识既包括求知的过程。

也包括求知的结果,即知识。

从古到今,存在着各式各样关于认识的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第⼀次科学地揭⽰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命变⾰,它不仅科学地揭⽰了世界的本质及其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般规律,⽽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辩证法与认识论统⼀起来,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起来,克服了旧唯物论认识论的直观性、机械性和形⽽上学性,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命的反映论。

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节 认识的产⽣及本质⽣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列宁⾃从地球上出现⼈,便有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个⽅⾯:⼀是⼈改变外部世界,⼀是⼈认识外部世界。

⼈的认识活动与⼈的存在⼀样长久。

尽管如此,但对于什么是认识,认识是怎样产⽣的,什么是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轻易就能给出⼀个统⼀的、明确的答案。

千百年来,各家各派的哲学家们对此做了不间断的探索,然⽽并未使这个问题获得真正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第⼀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了认识产⽣的客观过程,论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分析了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从⽽深刻地揭⽰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的产⽣认识是指⼈所特有的⼀种能⼒和活动。

同⼈是怎样产⽣的是⼀个⾮常复杂的问题⼀样,作为⼈所特有的认识能⼒的产⽣也是⼀个⾮常复杂的问题。

1、认识的产⽣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的。

认识是⼈同外部世界的⼀种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的劳动实践的产⽣⽽产⽣,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发展,从⼈类产⽣起⼀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知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2、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源和流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论和唯心论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其基础。

第二,旧唯物主义不懂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①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片面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③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2)理性认识①理性认识是人脑借助抽象思维达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的认识。

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③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唯理论与经验论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2、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第一,材料要真实可靠。

第二,思维方法要科学。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复习重点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复习重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与认识在实践中发生是一致的。

如果没有实践这个桥梁,主体就无法达到客体,认识也就不会发生。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书本上的知识,仍然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研究谁在认识就是研究认识的主体,研究认识什么就是研究认识的客体。

近代欧洲哲学才把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凸显出来,由重点研究本体论的问题转向重点研究认识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把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使得对认识论的研究达到了真正科学的水平。

1、认识主体2、认识客体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精神客体是指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

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对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定性,彼此是相互区别的,上面我们已分别做了说明。

然而二者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工程项目管理自考本科试题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

实事求是
(2)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又是历史的,实践总是一 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实践是发展的,认识也要 随之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 度。 -认识运动过程总规律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牛顿:光 是“粒子 ”。 惠更斯: 光是波。
光的本性之争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人们具体认识 过程的反复性和 认识总过程的无限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即认识与 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一致。
试辨析以下两种观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真理一元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 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但同一 真理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反对真理多元论、实用主义真理观。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_

这是基础
B、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第谷
开普勒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5、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 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 的结果。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 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注意: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
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 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 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 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水果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合 乎逻辑地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 弈
概 念


判 断
鱼是用腮呼吸 的水生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 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推 理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伽利略的胜利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 B
a
C
毕达哥拉斯
c
b
A
2 2 2 a +b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最新版
包含。
–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 理的颗粒。
– 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只具有相对的 意义。
精品课件
一、真理及其属性
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 性 3.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 在一定条件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相互转化。
–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矛盾推动真理发 展。
– 真理发展是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并接近 绝对真理的过程。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精品课件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2 .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性
人的实践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是有意识的 自觉能动活动,有先期 理论认识的指导。
精品课件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3.认识的本质
⑴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不同派别
不可知论
先验论 可知论
反映论
被动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⑴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 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真 理就会变成谬误。
– 如果不顾客观实际的变化机械套用, 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 如果不顾真理体系的完整而实用主义 地肢解利用,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精品课件
一、真理及其属性
㈢真理和谬 误 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⑵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 检验主观和客观是否符合一致。 – 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连接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精品课件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1.为什么准真理的检验标准只能是实践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⑵实践的特点决定其能够承担检验的任务
实践既有客观实在性,又有主观能动 性,只有它才能将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加 以对照比较,从而断定它们是否相符一致, 是否是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