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空气对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1.2.热空气和冷空气》word教案(2)
热空气和冷空气一、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三、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四、教学过程教学安排教学措施(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 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二)自主学习1.风的形成(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体验板书流动的空气风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2.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③冷空气是下沉的板书热空气演示P6实验二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适当点拨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上升板书猜想答案(下沉)3.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展示把观察结果写在P72(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4.热空气的用途(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画流动图板书热气球孔明灯(三)课外拓展制作热气球、孔明灯(四)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气球孔明灯。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案总计第3课时)授课班级:四(1)(2)班授课时刻:2011-9泰州九龙实验学校唐大松教学目标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淌规律。
2、明白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淌规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预备: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大小相同的小纸袋两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觉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在平常的情形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淌。
但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如何样流淌呢?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依旧错误的,假如空气是流淌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如何流淌的。
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探究。
1.空气的流淌(1)研究热空气的上升原理。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淌②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受热空气在哪里。
③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淌呢?④学生回答。
⑤提问: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淌吗?⑥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⑦实验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⑧学生实验。
⑨学生汇报。
(纸蛇转动)⑩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呢?实验说明了什么?⑾学生讨论、回答。
⑿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淌,热空气上升。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觉了什么?(2)探究热空气上升的缘故①谈话:空气受热什么缘故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
学生推测,交流。
②实验3: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稳;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个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什么缘故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⑤学生回答。
⑥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3. 能够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4. 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太阳升起时温度逐渐升高等。
2. 学习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是指温度高的空气,它比冷空气轻,上升而形成气流等。
3. 学习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同样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是指温度低的空气,它比热空气重,下沉使地面变冷等。
4. 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不同温度层次,解释造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展示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过程。
5.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与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关的活动,如热气球的原理、暖气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检查学生在实验和应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较为顺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首先,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的细节讲解。
最后,在应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入思考。
初中空气对流实验教案
初中空气对流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对流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空气对流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空气对流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热水、冷水、彩纸、尺子、计时器。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空气对流现象,如风、气温变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一个烧杯,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3. 将彩纸放在烧杯口,观察彩纸的飘动情况。
4. 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三、分析与解释(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对流的原理。
2. 讲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空气对流的原理?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风扇等。
3.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生活中的一些空气对流现象,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解释,让学生了解了空气对流的概念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并进行讨论。
通过思考和探究,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冷热空气对流实验教学设计
《冷热空气对流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细心观察冷热空气对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能将实验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及自己的真情实感。
2、通过动手实验,帮助学生摄取习作素材,获得快乐体验,轻松习作。
3、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前准备:准备四只同样的小玻璃杯、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两张硬纸片、少许高锰酸钾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上一堂作文课,不知咱们班的同学喜不喜欢写作文,喜欢的请举一下手。
老师最想听真心话,要实事求是,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关系,我们再表决一次,喜欢的请举手。
2、其实有很多同学从心底里是不喜欢写作文的。
那如果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做实验,大家喜欢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出示课题)二、观察实验过程,摄取写作素材1、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介绍器材板书实验器材)看到这些东西,你们的小脑袋里是不是冒出了一些小问号呢?(1)指名说说自己的疑问(2)你们现在的心情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出示成语、俗语):满腹疑团疑惑不解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百思不得其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脑袋上画问号——一脸疑惑自由读一读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2、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在这两个瓶子里放好高锰酸钾(也可以放其他一些颜料),这两个瓶子是空的,在放高锰酸钾的瓶子里先灌上热水,把热水倒进去,然后在另外两个瓶子里灌上冷水,下面我们就可以来做实验了。
在做实验之前,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冷水瓶和热水瓶的口都对在一起,使它们的水面接触,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那我们就来看一下结果。
我们先把没有颜色的冷水倒扣在有颜色的热水瓶上,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罩在冷水瓶上,这样倒扣过来的话水也不会跑掉了,然后把它倒扣在热水瓶上,抽出这张纸,两个水面就相互接触了,这和我们预想的结果是一样的。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创造热气球升空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从前我们都是如何把气球吹起来的?为什么我们吹进去的气能够让气球升上天空?2. 概念导入(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热空气会升起来,而冷空气会下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3. 学习任务(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 - 一个空气球、两个塑料袋和一杯温水。
教师请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气球上,并放置在教室中央。
步骤2:用另一个塑料袋装一杯冷水,然后迅速倒入温水。
步骤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步骤4: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并提出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现象的理由。
4. 知识解释(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图示或者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原因。
教师让学生了解到,当空气受到加热时,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变得更活跃,空气的密度减小,使得热空气上升;而当空气被冷却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变得不活跃,空气的密度增大,使得冷空气下沉。
5.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热空气上升?问题2:为什么冷空气下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回答问题。
冷空气和热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冷空气和热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篇一】教育理念指导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 、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空气是会流动的吗》教学方法:讨论、教师演示、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学情分析:学生自三年级学习《科学》以来,初步学习了一些科学常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是本册四年级的科学学习将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较差。
教学目标:1 、探究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②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②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③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②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巩固提问: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2、进行猜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板书课题《空气是流动的吗》3、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畅销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解析
本文将介绍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教案设计及解析。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区别和特点。
3.能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冷空气和热空气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冷空气和热空气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2.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区别和特点。
四、教学策略1.采用讲解结合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温度变化的过程。
2.画图、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理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到过的不同地方,询问当时的天气状况,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兴趣。
2.知识讲解 (30分钟)a.针对学生关注的现象,介绍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b.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演示、实验示范等方式,详细解析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c.将学生日常经验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给予简单的科学解释。
3.实验体验 (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体验环境温度的变化过程,理解不同气温对生命的影响。
4.情景演练 (15分钟)a.以课文中故事为背景,设计小组活动,在模拟场景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测等方式应用所学内容,亲身体验冷空气和热空气的作用和影响。
b.分组展示活动结果。
5.课后作业 (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上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冷空气、热空气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六、教学后记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课内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展示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发扬自主探究精神,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纸杯、线香、有关风形成的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刮风的视频)谈话:你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谈话:你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
(板书:热空气)要研究热空气首先要制得热空气,在我们现在的这间教室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我手里有支蜡烛)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两侧,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测。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热空气在哪里?5.学生回答。
6.小结:热空气在蜡烛火焰上方。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1.我们知道空气具有流动性,那热空气又是如何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接着研究。
2.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实验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4、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1.吹灭蜡烛,观察烟的流向。
实验3:再次验证热空气向上流动2.谈话:你可能会觉得蜡烛是直立放着的,烟,也就是热空气它往上流动是理所当然的,换种玩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换根线香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详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和掌握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了解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
2.难点:(1)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报告天气预报等方式,引入话题“空气的温度变化会影响什么”。
2.讲授环节(1)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定义及区别,并引导学生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对天气的影响。
(2)衣服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的作用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何种衣服适合穿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中,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3)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对人体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3.练习环节(1)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杯子上的水珠。
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下,应该如何进行保护,如何避免生病等。
4.拓展环节(1)参观天文馆或气象局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或气象局,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天气和气象学的知识。
(2)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观察、思考,写出在冷空气和热空气下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1.情境式教学策略: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视觉呈现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冷空气和热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2.合作式学习策略: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渗透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引言: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本次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天气现象。
3.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纸张、铅笔、温度计。
3. 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壶、冰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地图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们重新回想起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气候特点。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比较热,而有些地方比较冷呢?”请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答案。
2. 学习概念(15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解释热空气是指温度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的空气,冷空气则相反。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验探究(25分钟)a) 实验1: 热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们坐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热水壶。
请学生们用热水壶中的热气把气球吹起来,然后观察气球内部的变化。
鼓励学生们描述气球的状态变化,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热空气充满并浮起来。
b) 实验2: 冷空气的性质再次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块冰块和一张纸。
请学生们将纸张放在冰块上,并观察纸张上的变化。
帮助学生们发现冰块会使纸张变冷,然后纸张会吸附周围的水汽,最终水汽聚集形成云雾。
解释冰块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下降,导致水汽凝结形成云雾。
4. 总结(1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帮助学生们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并解释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天气现象,如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等。
小学科学第10课热对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0课热对流(教学设计)引言:热对流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们理解大气环流和天气形成的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第10课热对流为基础,设计一堂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热对流的概念和运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对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热对流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演示用的大玻璃容器、水、风扇等。
2. 学生实验材料:小水杯、饮管、彩色纸条等。
3. 活动准备:将教室分成若干小组,准备好演示用的装置,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实验材料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天气形成原理的思考。
比如,问:“为什么一些地方会比较热,而另一些地方则比较凉爽呢?”或者是:“你有没有观察过在夏天,炎热的空气似乎总是往上升腾?”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热对流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和演示(10分钟)通过投影或者黑板板书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讲解热对流的概念和运作原理。
并且通过教师演示的方式,展示热对流的现象。
例如,将一瓶水放在一个大玻璃容器里,加热水瓶底部,然后观察容器中的水流动情况。
这样,学生将会直观地感受到热对流的现象。
3. 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15分钟)将教室分组,每个小组围绕着热对流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热对流的存在。
例如,每个小组可以使用小水杯和饮管,将饮管的一端放入水杯底部,另一端用彩色纸条固定在饮管出口处。
然后,用手或者风扇轻轻吹在水杯旁边,观察纸条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4. 组织实验和观察(10分钟)请每个小组按照上一步骤中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纸条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察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思考。
5. 结果分析和总结(10分钟)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空气的密度降低,从而会上升,相对凉爽的空气则会下沉。
童心探秘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
童心探秘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设计科学是一门让人兴奋不已的学科,它赋予我们探索世界的能力。
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这一知识点。
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实验,它将让我们了解气体的温度是如何影响它们的状态和行为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探索这个知识点。
第一步:引入课题教师可以用一张图片或短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像来展示两种对流的方式: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从高温冷空气到低温热空气,热气体会被冷气体包围而上升,形成一个循环流。
强制对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较强的外部力量。
比如展示一个电风扇在引入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使用这些图像或视频来生动地解释“冷空气和热空气”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将一个热气球和一个凉快的气球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什么?第二步:让学生探索在学生了解了这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温度的气体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环境对气体流动的影响。
让学生亲身感受由高温气体向低温气体的自然对流和高温气体通过外部力的强制对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实验内容。
实验一:自然对流需要准备的材料:高粘度流体,小塑料球,水杯,冷水和热水步骤:1.将高粘度流体倒入热水中,然后将小塑料球倒入其中。
2.搅拌一会儿,直至球均匀分布在整个水杯中3.在热水的一旁加入一碗冷水4.观察小塑料球的运动方向解释:这项实验展示了自然对流。
热水里的塑料球受到热气的影响,会随着水流而上升,然后凉爽的气息会在水杯上形成一种冷空气,使塑料球降下来。
学生可以在观察实验时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实验二:强制对流需要准备的材料:电风扇,烛台和木柴步骤:1.在烛台上点燃一根木柴,并把烛台放到电扇前。
2.打开电风扇,调整一下风扇的角度和速度。
3.学生在烛台熄灭之前安全靠近电风扇解释:这项实验展示了强制对流。
《热空气和冷空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热空气和冷空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观点,能够区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
3. 热空气和冷空气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2. 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合作进修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气象预报图和天气变化视频,引发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兴趣。
2. 观点讲解: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定义、特点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热空气和冷空气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小组展示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气象预报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判: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判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评判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认识。
3. 安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或绘图的形式,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器械:温度计、热水瓶、冷水瓶等。
2. 教学资料:气象预报图、天气变化视频等。
3. 实验记录表、总结归纳表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2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3《热空气和冷空气》认知目标: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技能目标: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情感目标:感觉到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难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五、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教学课件、铁架台、纸蛇、蜡烛、火柴(打火机);蜡烛(或蒸发皿、酒精)、火柴、湿抹布、垃圾袋式自制“热气球”学生实验:广口保温杯2个,分别放冰水、热水,集气瓶、玻璃片2片、线香、火柴(打火机);去底塑料瓶、短蜡烛、垫片;六、教学过程(一)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动。
1.出示热气球图片。
提问:同学们看见过热气球吗?热气球为什么会飞?2.出示“垃圾袋热气球”。
提问: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热气球,它也会飞。
演示:手持“垃圾袋热气球”。
提问:怎样让塑料袋热气球飞起来?(需要蜡烛,点燃才能飞)出示蜡烛,打火机点燃。
放于热气球旁边。
提问:蜡烛点燃了,为什么热气球还是没有飞?要怎样才能飞起来?将垃圾袋悬于蜡烛上方,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热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学生观察后交流:塑料袋热气球先鼓起来,然后上升。
追问:垃圾袋为什么会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空气)演示,垃圾袋兜满空气,提问:我这个热气球也充满空气了,它怎么没有飞起来?追问:为什么热气球飞起来,最后又落下来了?小结:热气球的气囊、塑料袋中充满热空气,气球就能飞起来。
没有热空气它们都无法飞起来。
板书:热空气【意图解析】平时学生见过热气球,也有部分学生玩过孔明灯,对热气球的结构也有大致的了解,但为什么热要放在热气球的正下方?热空气使怎样使热气球飞起来的,这些学生都没有亲身感知过,但由于该实验分组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用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看到飞,更要明确关注到怎样飞起来地。
这样学生对于热空气向上流动就会有强烈地体会。
苏教小学科学四上《12.热空气和冷空气》word教案3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空气对流教学设计
空气对流教学设计一、引言空气对流是物质运动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对于学生理解天气、春夏秋冬等气象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对流的原理和表现形式。
通过此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对流的基本定义和原理。
2. 观察、记录和描述空气对流现象。
3. 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空气对流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4.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知识1. 教师通过简单解释和示意图介绍空气对流的概念和发生机制。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哪些空气对流现象?步骤二:观察和记录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空气对流现象,例如烟囱冒烟、水沸腾时的水蒸气上升等。
2. 每个小组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用文字形式描述观察到的过程。
步骤三:实验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流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是什么?2.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对流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例如,可以探究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对流速度、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空气对流等。
3.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对流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3. 学生将实验结果和总结写入实验报告,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2. 分析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估他们对空气对流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空气对流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概念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堂实践性的教学设计,学生得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
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入了解了空气对流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空气对流的教学设计
石灰小学:罗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教具:檀香2支,蜡烛1支,大冰糕1支,火机1个
问题: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的?
假设是相互补充的,
实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
3、完成实验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实验过程:
1、将檀香点燃。
2、将蜡烛点燃,轻轻地移动到檀香的附近。
发现……….
3、将蜡烛换成大冰糕,发现………
实验结果:
1,蜡烛点燃时使空气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