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定义和特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探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 空气瓶、塑料袋、纸杯、蜡烛、打火机等实验用品。

2. 关于空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每天都呼吸着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我们能看到它吗?”以此来引入今天的主题——认识空气。

2. 讲解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空气的定义、特点以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但它却充满了我们的周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3. 实践环节(20分钟)(1)空气在哪里?让孩子们用塑料袋在空气中捕捉空气,让他们感受空气的存在。

(2)空气有重量吗?准备两个相同的空杯子,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不装水。

然后把两个杯子放在天平上比较,让孩子们发现空气是有重量的。

(3)空气能帮助燃烧吗?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放一个倒扣的玻璃杯,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帮助燃烧。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空气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空气,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物演示和实践活动,以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空气的一些特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空气的质量和压强。

3. 空气的特性。

教学准备:1. 讲解用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实验用的物品:蜡烛、玻璃杯、水、纸。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观察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们介绍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可以讲解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如: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我们呼吸空气就能生活、工作和玩耍。

2. 引导幼儿们思考:我们能看到空气吗?我们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怎么样的?实验操作:1. 准备一个蜡烛和一个玻璃杯。

2. 在桌子上放一个蜡烛,并点燃它。

3. 让幼儿们观察燃烧的蜡烛,然后讲解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

4. 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5. 解释玻璃杯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消耗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幼儿们回顾实验过程,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蜡烛会熄灭。

2. 引导幼儿们探讨:玻璃杯里的空气被蜡烛消耗完了,那么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不是也很重要?3. 给幼儿一些提示,提醒他们:我们呼吸空气就能活动、工作和玩耍。

进一步实践:1.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

2. 让小组的每个幼儿携带纸张,同行前往室外或教室的开放空间。

3. 让幼儿们尽量用各种方式让纸张飞起来,如:吹气、摇动、扔起等。

4. 引导幼儿们观察纸张的飞行情况,并让他们思考:纸张为什么会飞起来?它是不是被我们呼出的气体所推动呢?总结回顾:1. 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认识到的知识:空气是无形的、无味的,但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通过呼吸空气才能生存。

2. 引导幼儿们参与讨论:我们必须保持空气的质量好,以保证我们的生活环境健康。

3. 提醒幼儿们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放有害物质。

延伸活动:1. 给幼儿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绘画活动,如:画自然风景、画风筝飞翔等。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2)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认识到空气对生命和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空气的性质。

2、教学难点(1)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空气。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红磷、水、烧杯、玻璃导管、止水夹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空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但是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播放一段关于空气的视频,展示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呼吸、燃烧、飞行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空气的存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学生回答,如风吹在脸上、气球能鼓起来、扇子能扇风等。

(3)教师总结:空气无处不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2、空气的组成成分(1)教师介绍科学家对空气组成的研究历程,如拉瓦锡的实验。

(2)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3)通过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氮气、氧气等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通过实验,如木条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与空气有关。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气球、水盆、纸片等。

2. 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空气的动画或视频,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和兴趣。

(二)新授
1. 讲解空气的特性。

教师可以用实物展示空气的存在,并用语言描述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的特点。

2. 进行空气实验。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如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充满空气的气球、在水中不能燃烧的纸片等,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3.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空气,例如呼吸、火的燃烧、风的形成等。

(三)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空气,比如减少污染、种植树木等。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讨论环节中的发言,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
让幼儿回家找找看家里有哪些东西需要使用到空气,第二天来幼儿园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一年级下册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课下继续观察
1.说出空气是灰暗的,有臭味的,不再透明的。
2.知道自我防护的方法,养成个人卫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能比较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2.认识空气
观察: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做一做
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能流动的
教学反思
3.扇动空气闻气味
4.思考:不用嘴巴吹,怎么把气球吹起来?
5.操作,观察有什么现象。
6.操作,观察有什么现象。
7.复习回顾说出让塑料袋鼓起来和瘪下去的方法。
1.通过观察,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2.说出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3.能说出方法。
4.会操作,知道瓶子里的空气跑到气球里了。
5.知道空气跑到脸上了。
2.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举例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
3.环保和健康教育
三、拓展活动
1.观察几幅图(工厂废气,垃圾堆,汽车尾气),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2.怎么保护空气?
3.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教育学生勤洗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常通风。
布置作业:课下比较一下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
1.观察,回答。
2.回答。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认识空气》
课题
认识空气课型新授课Fra bibliotek设计说明
空气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但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却很少,本课主要借助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指导学生学会用感觉器官,用看、闻、听和做的方法来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点。使学生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意识和兴趣。根据空气的特点进行环保教育,了解空气的污染,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自我防护教育。
6.知道让塑料袋鼓起来和瘪下去的方法。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橙汁,醋,塑料杯,漏斗,气球,空气炮等。

一:趣味导入:我们在科学课上认识了许多物体,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认识这些新物体的呢,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帮帮忙?(学生回答:眼睛看物体形状,鼻子闻物体气味)那我们今天就用这些身体的部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空气二,新课讲授师;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可以有哪些方法可以观察空气呢?学生讨论。

师:想到了哪些好方法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汇报。

师:可以用塑料袋,还可以用杯子,有的同学说,杯子里明明什么都没有,验证杯子里空气的存在。

水槽里斜着放入杯子,有气泡冒出,证明杯子里有空气。

活动一、观察空气颜色我们用方法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大家做的都不错。

的确,空气就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它能钻进我们的衣服里,从我们的身体里溜进去,溜出来。

它时刻在我们周围。

下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橙汁,请大家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一杯橙汁和一杯空气的差别。

我们通过前面的活动,观察总结出来了一些特征,空气无色透明,我们来研究一下。

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在实验之前,现在小组里商量商量该怎样做,根据你设计的方案选择材料。

老师这还有醋,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空气的其他特点。

你们在小组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谁愿意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发现。

空气没有气味。

活动三、空气能流动师:普普通通的空气,同学们竟然有这么多的发现,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也想来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能。

下面老师就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老师不碰纸杯,就能把纸杯击倒(运用的空气炮),询问同学为什么,学生回答空气能流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篇1 设计意图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引出空气)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

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1)教师演示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2)幼儿操作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二课《认识空气》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认识空气》。

旨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方向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四、说学情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篇一: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 4】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活动目标:1、感知、发现空气的存在,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是空气。

2、学习使用生活中的简单工具来探索事物。

3、对实验、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袋人手一个,气球一个。

2、各种塑料袋、布袋、纸袋、塑料瓶、纸杯若干,2个大水盆,每个水盆装大半盆水。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

教师出示气球,并吹鼓气球。

教师: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气球里面有什么?你知道为什么气球里有空气?幼儿动手操作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来,使气吹拂自己的脸颊,感知有空气流出。

2、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请幼儿拿起塑料袋,在空中快速一兜,塑料袋鼓起来以后,用手捏紧袋口。

教师:塑料袋里装着什么?你怎么知道塑料袋里有空气?引导幼儿在室内外、桌子下、门后面、走廊里等地方收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空气,我们可以想办法感觉到空气。

3、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收集空气。

教师鼓励幼儿选择自己认为能捉到空气的工具收集空气。

教师可提示幼儿选用塑料瓶、纸杯等不同的工具收集空气,然后将他们的口向下按进水盆,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有关空气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符合中班学生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能够引导幼儿感知到空气无处不在。

如果下次再让我将这节课,我会让孩子在户外尝试那些东西能兜住空气,对动手有困难的幼儿指导其将兜住空气的袋口捏紧,使幼儿能感知到袋内有空气。

【篇二: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空气》】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空气》的反思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

我们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老师给以启发和帮助,使幼儿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科学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的乐趣存在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活动过程: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想不想来猜一猜。

(想)师: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3生:空气)你们的谜底也是空气吗?真聪明。

上节课我们一起找空气,你们都在哪里找到了空气?生:教室里,操场上,餐厅……),是的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它就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了,找到了空气,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空气吧。

板书课题《认识空气》,请同学们跟我读:认识空气。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师:我们怎样来认识空气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师引导,贴图片)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操作等方法来认识空气,这就是观察(板书:观察)。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观察的方法来认识空气的特点(板书:特点)活动一:空气没有颜色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一杯牛奶),这又是什么(空气)?请大家用眼睛仔细观察空气和牛奶的颜色,你有什么发现?(3生答:牛奶是白色的,空气是透明的)空气是透明的,同学们,来,跟老师一起做个动作,两手捧起空气,对,空气就在我们手中,观察一下,空气是什么颜色的,(2生:没有颜色)对,就像刚才说的,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板书)同学们跟我读: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这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空气的特点,空气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来观察。

活动二:空气没有气味空气是什么气味的呢?(生说,没有味)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气味呢?(生:用鼻子闻)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手轻轻煽动空气,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的?然后转动头部,闻一闻周围空气是什么气味的?(2生说一说。

若有同学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师:这是你的发现)谁愿意到前面来闻一闻,谁愿意到门口去闻闻,都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刚才大多数同学都发现空气是没有气味的,但是有的同学说闻到了空气的什么气味,这是为什么呢?不要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就能找到答案。

好了通过用鼻子闻发现空气是没有气味的(板书)请同学们跟我读: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描述气体的特征,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重要性。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电风扇、彩带、吸管、一盆水。

2.材料: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幼儿绘本等。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主题:“认识空气”。

2.发挥幼儿自身想象力,引导幼儿们讨论空气的存在与日常应用。

幼儿活动1.聆听教师介绍并发表自己对于空气的认知。

2.听教师与同伴的分享,加深对“空气”这个概念的理解。

2. 气球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拿出一只气球,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说说气球是用来做什么的。

2.引导幼儿挑战难度,教师要求孩子们吹气球。

幼儿活动1.孩子观察气球的外形及其特点。

2.按照教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尝试使用吹气的方法使气球变大。

3. 电风扇实验(3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电风扇,让孩子们用手感受到风的存在。

2.向幼儿讲解气体的特征,以及通过挥动手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幼儿活动1.孩子们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通过挥动手,能够体验空气的流动。

2.孩子们从实物中感知气体的特征,了解了空气的柔软和可压缩性。

4. 破纸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一张纸片,对幼儿讲解纸片在平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将其用于写字、画图等。

2.引导幼儿伸手轻轻将纸片放起来,观察纸片在空中的表现。

幼儿活动1.无论怎样把手动物纸片都不落地,孩子们逐渐明白在空气的作用下,纸片得以漂浮。

2.孩子们通过实验明确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总结(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问及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让孩子们自己z把握所学的知识点。

2.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学习让我了解了什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学习等等,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幼儿活动1.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对于空气的认识。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1、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反思一活动目的:1.通过探索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孩子绿化树木可以净化空气。

3.培养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够大胆实践,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准备:塑料袋、充气玩具、空玻璃瓶、两支蜡烛、火柴等。

三活动过程: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

(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总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总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就会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实验3)实验操作和探索活动。

1.体内的空气是以团的形式存在的。

让孩子将吸管插入水槽,用力吹气,感受体内空气的存在。

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下你所看到的。

2、土里的空气。

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将少量的泥土慢慢放入水槽中,观察会发生什么。

并在记录表上记录下你所看到的。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依次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提问:如果把瓶子这样扣入水槽,猜一猜,纸会湿吗?
2.学生分小组领取小烧杯、带双面胶的纸片,尝试。
3.交流:把瓶子扣入水槽,A4纸湿了吗?为什么纸没有变湿?
如果空气从瓶子中跑掉,纸会湿吗?怎样能让空气出来,让水进入?
4.演示:微微拧开瓶盖,气泡从瓶盖边缘冒出,水慢慢进入塑料瓶,纸变湿。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2.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占据空间;能操作实验,理解水无法进入瓶子、倒扣杯底纸不潮湿、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一盒装满的粉笔、2支粉笔;大半瓶水、半杯水。
学生:小口瓶、橡皮泥、塑料小楼都、半烧杯水(250ml)、滴灌、洗衣液稀释溶液;塑料瓶上半部分(带盖)、A4纸2张、水槽(水大半);套好口的气球、小口瓶;注射器、橡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一下空气。
演示:注射器抽红水、排红水。
2.出示注射器抽空气、排空气。要求同学们一起操作。
提问:像老师这样操作,注射器内的空气是怎样变化的?
(抽,空气进入注射器,占据的空间变大;推,空气被挤出注射器,占据的空间变小。)
3.出示橡皮,注射器抽气,注射器前端用力顶住橡皮,用力按压注射器推拉杆,再松开。
要求:像老师这样玩一玩,和同学们说一说。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运用等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

二、教学步骤
1.导入:以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空气现象,如呼吸、气温等,说说自己对空气的感受和认识。

2.新课讲解:先带领学生了解空气的产生、组成和性质,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

然后再讲解一些空气的作用,如风、氧气等。

最后,带领学生探究空气
的重要性,畅谈关于空气的一些环保知识。

3.展示实验: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和现象,可以准备一些实验。

例如放气球实验、吸空气实验、点燃蜡烛实验等。

4.小组探究:分小组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如采取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PM2.5等等。

5.文化课融合:借用语文、音乐、美术等文化课加强空气常识的印象和记忆。

6.总结:撰写学习笔记、回答指定问题等进行评价和总结。

7.巩固训练:适当的巩固训练是必须的。

可以安排一些相应的测试和作业。

三、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中,采用了导入法、讲解法、展示实验法、小组探究法、文化课融合法、总结法、巩固训练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
本次教学中,采用了课件、实物展示、视频、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
在评价上,采用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重评价方式,体现教学的活跃性、实效性和个性化特征。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空气》。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认识了空气的存在的基础上,针对空气的特点来学习的,重点是认识空气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本节内容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但对于空气的特点没有系统认识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以漂亮的风车为来导入情境,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速进入本课教学活动中,另外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捏一捏”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切实体会空气的特点,并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可以更大程度上调动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让整堂课都充满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技能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的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能列举出生活中能说明空气是能流动的例子。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空塑料杯 2个、酸奶、风车、空矿泉水瓶9个、气球9个、网上查阅的资料等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风车!师:要想让漂亮的风车转起来需要有什么?生:风!师:其实风的产生和空气的特点有关,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来认识空气的特点。

(板书:认识空气)二、探究过程(一)空气有没有颜色老师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透明的塑料杯,里面分别装了不同的物质(展示过后,学生猜测里面装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请几位同学来替大家尝一尝(学生品尝并说出答案-酸奶和空气)。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珍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难点:空气重要作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槽、玻璃管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空气有关。

2. 探究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3. 学习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

4. 空气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空气成分、性质和作用的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浪费空气资源的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

空气的重要作用:生物生存、气候调节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浪费空气资源的现象。

答案:吸烟、工厂排放废气、汽车尾气等。

2. 请谈谈你对保护空气资源的看法。

答案:保护空气资源,从自己做起,如减少吸烟、提倡绿色出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空气成分的记忆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案】第九节课:认识空气

【教案】第九节课:认识空气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中心完全小学黄蜜【理论指导】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简析】本课是河北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第4课《认识空气》。

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多种研究活动,在掌握用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形状等的特征。

【学情分析】经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水”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已经学会了对水的特征、物质溶解的描述,在本单元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二、教学准备:
塑料袋,气球,烧杯,报纸,水槽,吸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水。

同样还有一种东西是人们无法离开的,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它是什么?(空气)关于空气,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发言)
师:是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

那现在就请你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

(板书课题)
(二)活动1
师:我们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找空气的方法)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它们来试一试吧!
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都体验一次,别人体验时,你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找空气,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过程及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师:的确,空气就像是无处不在的小精灵,他能藏到我们的食物里,能钻进我们的衣服里,还可以从我们的身体里溜出来、溜进去。

它时刻在我们周围。

(三)活动2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师板书)
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透明液体
师:今天我们能不能用认识水的方法,找出空气的特征呢?
下面就动用你的各种感官来认识一下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吧!
学生观察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空气?
师:你觉得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四)活动3
师:看老师的杯子里有什么?一杯水(满满的)。

现在老师把这个石块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呢?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强调占据空间一词(板书:占据空间)
师: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那么,空气要占据空间吗?
学生猜测并回答
(出示杯子,纸团,水槽)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怎么做呢?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实验步骤
先把纸团塞到杯子的底部,压紧,使它掉不下来,然后杯口朝下,竖直、缓慢的把整个杯子压倒水中,最后竖直向上取出。

看看报纸是干的还是湿的?
师:老师有2点要求。

第一,每个同学做一次;第二,每次只能使用一个纸团。

能做到吗?
学生开始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纸团为什么没有湿?说明什么?
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教师补充实验:把杯口倾斜
纸团为什么湿啦?你是从哪儿看出空气跑出去的?(有气泡冒出)
师:空气出来了,水进去了,纸团就湿掉了。

现在我们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五)总结
师: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好不好?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它。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集体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学生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强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才能说明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亲自实践、体验。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个为什么,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后面,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的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

本节课,情景创设部分利用小实验把空气不容易被学生们发现和掌握的性质研究了出来,探究部分,让学生充分的动手研究,描述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