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8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2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空气的存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空气的性质:介绍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征。
3.空气的作用:阐述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如呼吸、燃烧等。
4.空气质量: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但对于空气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乐于动手实践。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培养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的特点。
3.空气的作用: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4.空气质量: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教材内容。
2.实验器材:准备气球、水杯等实验器材,进行现场演示。
3.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4.作业布置:提前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吹气球、喝水等,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特点。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大气与气候”,具体内容为第一节“认识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空气的组成、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2. 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演示仪、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空气成分演示仪,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举例说明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记录空气成分及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复述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混合物支持燃烧3. 空气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天然保护层气候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空气中的三种成分,并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答案参见课堂笔记和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加强课后学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3.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4. 课堂互动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空气成分演示仪时,教师应提前检查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篇一: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 4】中班科学教案:寻找空气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活动目标:1、感知、发现空气的存在,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是空气。
2、学习使用生活中的简单工具来探索事物。
3、对实验、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袋人手一个,气球一个。
2、各种塑料袋、布袋、纸袋、塑料瓶、纸杯若干,2个大水盆,每个水盆装大半盆水。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
教师出示气球,并吹鼓气球。
教师: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气球里面有什么?你知道为什么气球里有空气?幼儿动手操作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来,使气吹拂自己的脸颊,感知有空气流出。
2、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请幼儿拿起塑料袋,在空中快速一兜,塑料袋鼓起来以后,用手捏紧袋口。
教师:塑料袋里装着什么?你怎么知道塑料袋里有空气?引导幼儿在室内外、桌子下、门后面、走廊里等地方收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空气,我们可以想办法感觉到空气。
3、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收集空气。
教师鼓励幼儿选择自己认为能捉到空气的工具收集空气。
教师可提示幼儿选用塑料瓶、纸杯等不同的工具收集空气,然后将他们的口向下按进水盆,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有关空气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符合中班学生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能够引导幼儿感知到空气无处不在。
如果下次再让我将这节课,我会让孩子在户外尝试那些东西能兜住空气,对动手有困难的幼儿指导其将兜住空气的袋口捏紧,使幼儿能感知到袋内有空气。
【篇二: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空气》】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空气》的反思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
我们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老师给以启发和帮助,使幼儿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科学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的乐趣存在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描述气体的特征,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重要性。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电风扇、彩带、吸管、一盆水。
2.材料:课件、教案、实验指导书、幼儿绘本等。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主题:“认识空气”。
2.发挥幼儿自身想象力,引导幼儿们讨论空气的存在与日常应用。
幼儿活动1.聆听教师介绍并发表自己对于空气的认知。
2.听教师与同伴的分享,加深对“空气”这个概念的理解。
2. 气球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拿出一只气球,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说说气球是用来做什么的。
2.引导幼儿挑战难度,教师要求孩子们吹气球。
幼儿活动1.孩子观察气球的外形及其特点。
2.按照教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尝试使用吹气的方法使气球变大。
3. 电风扇实验(3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电风扇,让孩子们用手感受到风的存在。
2.向幼儿讲解气体的特征,以及通过挥动手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幼儿活动1.孩子们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通过挥动手,能够体验空气的流动。
2.孩子们从实物中感知气体的特征,了解了空气的柔软和可压缩性。
4. 破纸实验(20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一张纸片,对幼儿讲解纸片在平常生活中的用途,例如将其用于写字、画图等。
2.引导幼儿伸手轻轻将纸片放起来,观察纸片在空中的表现。
幼儿活动1.无论怎样把手动物纸片都不落地,孩子们逐渐明白在空气的作用下,纸片得以漂浮。
2.孩子们通过实验明确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总结(10分钟)教师活动1.向幼儿问及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让孩子们自己z把握所学的知识点。
2.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学习让我了解了什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学习等等,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幼儿活动1.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对于空气的认识。
《认识空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认识空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和责任感。
第一部分:导入
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闭上眼睛,深呼吸几口空气,感受一下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的组成是怎样的?空气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
第二部分:进修内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具有质量、体积和压力。
3. 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呼吸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活动,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让我们呼吸,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 空气污染:介绍空气污染的观点和风险,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减少空气污染的行为。
2. 环保行动:提倡学生从平时生活做起,勤俭能源,减少碳排放,珍爱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
第四部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培养了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和责任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空气,珍爱环境,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故里。
注:本导学案参考知乎文章格式,结合了空气知识的进修内容,通过引入话题、提出问题、进修内容、拓展延伸和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空气知识,培养环保认识。
“认识空气”教案设计
认识空气教案设计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让学生掌握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及其用途。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氧气和氮气的用途空气资源的保护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空气的组成。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氧气和氮气的用途。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保护空气资源的实际行动。
第二章:空气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和可压缩性。
让学生掌握空气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对空气性质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探究兴趣。
2.2 教学内容空气的密度、粘度和可压缩性空气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对空气性质的影响2.3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性质。
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温度对空气性质的影响。
设置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空气的性质。
第三章:空气的压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让学生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气压测量。
培养学生对空气压力的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及气压测量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使用气压计进行气压测量,并记录数据。
设置课后任务,让学生探究气压与海拔、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空气的质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其含义。
培养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其含义4.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学习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计算。
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保护空气质量的实际行动。
第五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来源及其危害。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2)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认识到空气对生命和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空气的性质。
2、教学难点(1)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空气。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红磷、水、烧杯、玻璃导管、止水夹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空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但是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播放一段关于空气的视频,展示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呼吸、燃烧、飞行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空气的存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学生回答,如风吹在脸上、气球能鼓起来、扇子能扇风等。
(3)教师总结:空气无处不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2、空气的组成成分(1)教师介绍科学家对空气组成的研究历程,如拉瓦锡的实验。
(2)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3)通过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氮气、氧气等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通过实验,如木条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
2.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形态。
3.理解空气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时长: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40分钟)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你们平时会想过空气的重要性吗?你们对空气有什么了解?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讲解,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空气是我们呼吸必需的。
-空气具有质轻、无色、无味等特点。
3.实验展示(2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空气的存在和压强对物体的影响:-准备一个空玻璃杯,用纸板完全封住杯口。
-快速倒置杯子,用手托住纸板,然后把手慢慢松开。
-观察杯子内外气体的运动情况。
4.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并作出记录。
第二课时: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形态(40分钟)1.复习(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复习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讲解,介绍空气的组成和形态:-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一些其他气体组成。
-空气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
3.实验探究(20分钟)设置几个小组,每组给出一定数量的小球(代表气体分子),要求学生模拟气体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情况,探究气体的形态。
4.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形态,并作出记录。
第三课时:理解空气的功能和作用(40分钟)1.复习(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复习前两课时学习的内容。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讲解,介绍空气的功能和作用:-空气可以提供动力,例如煤气能点燃灶火,空气能推动风车等。
-空气可以调节气候,例如风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例如我们可以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将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
3.实践应用(20分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空气的功能和作用,设计一个应用场景进行展示。
例如:设计一个场景,模拟风力发电的过程。
4.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功能和作用,并作出记录。
《认识空气》幼儿园教案
《认识空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奥秘》第三节《认识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特性、空气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玻璃杯、吸管、塑料瓶、花瓶、湿纸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吹气球,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气球里有什么?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2. 讲解空气的存在(1)教师展示空气泵,让幼儿观察空气泵工作原理。
(2)讲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
3. 探索空气的特性(1)让幼儿用吸管吹气,观察现象。
(2)分组讨论:空气有什么特性?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玻璃杯,里面装有水,提问:如何将水倒出来?(2)教师演示用吸管将水吸出,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压力作用。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塑料瓶、气球等材料,动手制作小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
6. 讲解空气的用途(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空气?7. 环保意识培养(1)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
(2)讨论:如何保护空气?(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存在2. 空气的特性3. 空气的用途4. 保护空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空气的画,并简单描述空气的特性和用途。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关注空气质量,学会保护环境。
《认识空气》幼儿园教案
《认识空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空气”。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探索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初步认识空气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气体,难以直观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瓶、风车、气球、塑料袋、吸管、图片、卡片等。
学具:空瓶、纸巾、彩笔、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一盆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会动?(2)引导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用塑料袋包住风车,让幼儿观察风车是否会转动。
2. 新知识讲解(1)介绍空气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无形。
(2)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呼吸、吹动风车、吹气球等。
3. 例题讲解(1)出示空气瓶,提问:瓶子里有什么?(2)请幼儿用纸巾摩擦吸管,观察吸管是否能吸起纸屑。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空瓶收集空气,观察瓶内的变化。
(2)请幼儿用彩笔在卡片上画出空气的作用。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2. 空气的作用:呼吸、吹动风车、吹气球等3. 空气污染:危害、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质量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空气质量的好坏,如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等。
2. 作业题目:说一说空气的作用答案:幼儿可结合课堂教学,说一说空气的作用,如呼吸、吹动风车、吹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及作用。
课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空气质量,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2.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2.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空气》这一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质量、空气的污染等方面,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其组成和性质了解不多。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初步了解空气的性质。
此外,学生对环保知识感兴趣,愿意参与有关环保的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空气的性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4.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水杯、玻璃片、吸管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图片等。
3.教学道具:空气净化器、口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如自然界中的空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用气球演示空气的压强,用吸管吹气演示空气的流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的性质。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加深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环保意识。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和流动性等物理性质;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成分和主要物理性质;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蜡烛、火柴、塑料袋、气球、注射器、天平、砝码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中美丽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空气。
(二)新课讲授1、空气的组成成分(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讲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 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2、空气的物理性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空气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讲解: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占据空间,具有质量和流动性。
(三)实验探究1、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1)“杯子倒扣水中”实验实验步骤:将杯子倒扣在水槽中,观察杯子中的水位变化。
实验现象:杯子中的水位没有上升。
实验结论:杯子中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空间,所以水无法进入杯子。
(2)“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步骤:将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点燃蜡烛,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认识空气》 学历案
《认识空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认识空气二、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空气的基本特征,如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等。
2、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和流动性。
3、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三、学习资源1、实验器材:水槽、玻璃杯、气球、塑料袋、天平、扇子等。
2、多媒体资料:关于空气的科普视频、图片。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物质的世界里。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物质——空气。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让你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呢?(二)空气的特征1、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并讨论空气有哪些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实验证明(1)“捕捉”空气给学生发放塑料袋,让他们在空中挥动塑料袋,然后扎紧袋口。
观察塑料袋鼓起来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2)感知空气的流动让学生用扇子扇风,感受风的流动,从而理解空气是会流动的。
(三)空气占据空间1、实验一:杯子倒扣入水将玻璃杯竖直倒扣入装满水的水槽中,观察杯子内的情况。
发现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水无法进入杯子。
2、实验二:气球在瓶子里的变化将气球放入瓶口较小的瓶子中,试着吹气球,发现气球很难被吹大。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气球无法膨胀。
(四)空气有质量1、简易天平实验在简易天平的一端挂上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另一端挂上一个等重的物品,使天平平衡。
然后刺破气球,观察天平的变化。
天平向另一端倾斜,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五)空气的用途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如呼吸、燃烧、飞行等。
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空气用途的理解。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特征、性质以及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空气环境。
幼儿园《认识空气》公开课教案
以下是加入空气环保教育内容后的幼儿园《认识空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征,认识空气环保的重要性。
2.难点:理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空气。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1.塑料袋、气球、吸管、杯子、水盆、扇子等材料。
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包括美丽的自然风景、空气污染的场景等。
3.一盆绿色植物。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风的作用。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主题“认识空气”。
2.感知空气的存在(10分钟)实验一:用塑料袋找空气。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
提问:“你装到空气了吗?怎么知道装到了空气呢?”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鼓起来的现象,感知空气的存在。
实验二:用气球找空气。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气球,让幼儿用气球去装空气。
提问:“气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变大的现象,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3.了解空气的特征(15分钟)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和形状。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装在塑料袋和气球里的空气,提问:“空气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气味?是什么形状的呢?”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
实验三:空气的流动性。
教师用扇子扇风,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
提问:“为什么会有风呢?风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幼儿理解空气的流动性。
实验四: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将杯子倒扣在水盆中,让幼儿观察杯子里是否有水。
提问:“杯子里为什么没有水呢?杯子里有什么呢?”引导幼儿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4.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人们呼吸、植物生长、风筝飞翔等,引导幼儿讨论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024年《认识空气》幼儿园教案
2024年《认识空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奥秘》第三节《认识空气》。
主要内容包括:空气的概念、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作用以及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的存在和组成。
2. 认识到空气对生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概念、成分和作用。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演示仪、实验器材(如瓶子、气球、水杯等)、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空气演示仪,让幼儿观察并感受空气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概念、成分和作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4.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如瓶子吹气球、水杯倒置等,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力量。
6. 课后实践(5分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空气》2. 内容:空气的概念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作用空气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但在讲解空气成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需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他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中感受空气的美妙。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探究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2.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幼儿保护环境意识的部分。
3. 作业设计中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与家长分享的互动。
2024年《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2024年《认识空气》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空气”,主要内容包括空气的成分、特性以及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涉及: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作用、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污染及其危害;保护空气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认识稀有气体的用途。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保护空气的意识。
3.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其特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污染及其危害,保护空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燃烧匙、火柴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实时数据,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讲解:介绍空气的组成,展示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中氧气的性质。
6. 互动环节: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七、作业设计(1)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举例说明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3)谈谈你对保护空气的看法,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2. 答案:(1)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2)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
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加强环保法规的实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空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并能够表达出来。
2.认识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3.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压力、体积等基本性质。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空气2.空气的重要性3.空气的特性和组成4.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实验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准备1.空气是什么的PPT2.实验器材:玻璃管、硬纸板、注射器、水、手柄球泵、气球、扩散演示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鼓励学生回答。
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空气的热情和渴望进一步了解。
2. 理论学习A、什么是空气通过PPT向学生阐述空气是一种气体,它自然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圈中,并构成了我们呼吸的空气。
B、空气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包括呼吸、飞行、运动等方面。
C、空气的特性和组成通过图示文字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包括味道、透明度、压强、湿度和成分等方面。
3. 实验环节A、探究空气的压力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玻璃管、硬纸板、注射器、水等,并带领学生完成空气压力的实验。
实验方法:1.将硬纸板插入管子中。
2.将管子倒转,插入水中。
3.通过注射器向管子中注入适量的空气。
4.看到硬纸板升上去或下降,通过实验观测便能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
B、探究空气的体积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扩散演示器等,并带领学生完成空气体积的实验。
实验方法:1.将水倒入演示器中。
2.把演示器压缩一下使得气泡升上去。
3.将演示器移动一下,学生观察到气泡变大或者缩小。
4. 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特别是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等方面,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对于空气的认知。
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第一篇: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事物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是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能体会到可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基本物理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四、教学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等五、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6-7分钟故做费力的从讲台下抬上个大纸箱。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大箱礼物要送同学们,要收到礼物大家高兴吗?在打开之前老师要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摸一摸这是什么礼物。
”让多名学生到讲台上摸礼物。
师:“你们这几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们在箱子里摸到什么礼物了吗?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呢。
”生:学生分别回答什么也没有,空的师:难道真的什么也没有吗?老师并不这么认为,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袋子里面的礼物。
猜迷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生:空气对,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空气,空气呢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2、找空气:15分钟师:刚才同学们看到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空气了吗?生: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然后将空气与水进行比较,把比较的结果填写在的表格中。各组开始吧!
师: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的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有生说不准的特征及方法,教师要提供必要地指导、提示共同探究)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点?
生可能答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
学生可能会说出空气的部分特点。
生谈自己的设想及可能出现的现象。
学生活动
生汇报
生:(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课题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2、能用不同的方法收集空气。
3、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感受到小组同学共同探究的好处,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并且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谈话:空气看不到。我们要观察空气首先要找到空气。你觉得哪有空气?你有什么办法找到空气呢?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材料。请一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想怎样用这些材料找到空气?
师:塑料袋,除了用吹的办法可以找到空气,还有别的方法吗?其他材料呢?还能怎样用?
师:大家的想法是否可行呢?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各小组。在做之前请看要求(生读)各小组的同学都要积极地想办法,提出好意见。如果通过了就要及时记录下来。想出几种办法就记几个,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想的和别人想的不一样。大家听明白了吗?
3、认识空气
交流对空气的认识及方法
回忆水的特征及观察水的方法。
运用类比方法
比较水与空气。
总结空气的特点
4、拓展:
小魔术:小球的沉浮
师讲游戏要求:用手捏紧你的鼻子,同时闭紧嘴巴,看看有什么感受?预备开始。
师: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些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师:大家想研究的问题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师:是的,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师:刚才的活动,我们找到了空气。你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开的另一物体?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
生:水是液体、看得见,空气是气体、看不见。
生:我们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没有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生谈。
生:有空气
激发学生对身边空气的探究欲望。
初步了解学生对空气的认识程度,确定概念的生长点。
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据学生情况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多种方法、一物多用来找空气。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发现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出更广的空间有空气,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空气。
教学过程教ຫໍສະໝຸດ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激趣引入
做捏鼻子闭嘴的游戏,感受空气。
关于空气进行交谈确定课题
2、找空气:
师生交谈设计方案
出示活动的规则:(1)充分调动你的眼、耳、鼻、手、皮肤等感官或借助其他材料来寻找空气,证明周围有空气。
(2)比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多。
(3)填写好记录表。
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后汇报交流
(5)把粉笔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粉笔里有空气。
生:在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生答: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生:水!。
生可能会说出眼看无色、鼻闻无气味、舌尝无味道等
生:水
生: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可能或不全)生:眼看、鼻闻、舌尝、手摸。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讨论。
生回答
生:无色、无味、无形、透明……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师:各组来说说都用了多少种办法找到空气?(表扬鼓励)哪个组先来跟大家说说你们用什么办法,看到什么或感受到什么,在哪儿找到空气?
师:大家真聪明,在塑料袋、注射器、小瓶、粉笔、教室里、连小石块中都找到空气了,真是太了不起了。操场上,马路上,有空气吗?用一句话说一说哪儿有空气?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的点?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师:今天这节课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多收获,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小魔术。(演示)小球为什么会这么听我的话?
师:空气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学生游戏并体会没有空气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说出:呼吸不顺畅、无法吸入空气,憋得慌……
再次了解学生确定新的生长点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方法,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记录,形成结论,鼓励学生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合作好处。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科学探究的终止,恰恰是亲历科学的开始。教师把问题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探究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