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散文传统在当代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台湾传播中华文化例子(一)

台湾传播中华文化例子(一)

- 传统节日的传承台湾作为华人社会的一部分,传承了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在台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庆祝,人们通过举办游行、祭拜、赏花灯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台湾传统手工艺在当地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例如台湾的剪纸、陶艺、织锦等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台湾本地得到传播,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 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演出台湾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作品、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等。

这些作品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等形式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 传统舞蹈和音乐的传承台湾的传统舞蹈和音乐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台湾京剧、歌仔戏、民间舞蹈等。

这些形式通过演出、比赛等活动得到传播,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士前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 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广台湾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传播地之一,许多中医师在台湾开设诊所,向台湾及国际患者传授中医知识和技术。

通过推广中医传统医学,台湾为中华文化在医学领域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中华文化的教育推广台湾的教育系统将中华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推广,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也定期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和社会大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 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台湾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文化节、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台湾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和游客前来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以上是一些台湾传播中华文化的例子,可以看出,台湾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希望台湾继续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阶段 , 但 始终 以 中华 文 化 为 其 文 化构 成 主轴 , 台湾 文 化也 因此成 为 中华 文 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在 台湾 的 十 几天 里 , 我 们深 切感 受到 中华传 统 文化 对 台湾社 会 影 响 之广泛 深 远 。 从 语 言文 字来 看 , 台湾 依 然 沿 用 中 国 的 繁体 字 ,
台湾 社会 仍保 留着传 统 的 中国 习俗 。例 如 , 在 民 俗节 气方 面 , 台湾 重 要 的节 日有 春 节 、 元宵 、 清 明、 端 午、 七夕 、 中秋 、 重 阳、 冬至 、 送灶和除夕等 ; 节 日习俗
受过教育的民众都能说一 口字正腔 圆的国语 。国语 和汉 字是 中华 文 化 最 鲜 明 的标 志 。台湾 在 四十 年 代 中后 期 积极 开展 全 面 性 的 国语 推 行 工作 。1 9 4 6年 4 月 台湾 省 国语 推 行 委 员 会 成 立 , 这使 台 湾 “ 国语 ” 迅
中图分类号 : D 6 1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0 5 1 9 ( 2 0 1 3 ) 0 3— 0 0 2 6— 0 4
2 0 1 2年 1 1月 2 2 日至 1 2月 1日, 我 随 中华 文化 学 院“ 印象 台湾 ” 参 访 团赴 宝 岛 台湾 参 观 访 问 、 学 习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5—1 2
作者简介 : 李仁质 , 男, 《 中央社会 主义学 院学报》 执行主编 , 编审。
2 0 1 3年 3期
李仁质 : 中华 文化在 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27
儒 学在 台湾社 会各 个 阶层传 播 , 以儒学 为 主体 的 中 国 传统 文化 对 台湾人 民濡染 至 深 , 并 且透 过教 育 与 民俗 等 文化形 式 表 现在 台湾 社 会 生 活 的每 个 层 面 。 台湾 至今 保存 有不 少 孔 庙 , 每 年 孔子 诞 辰 纪 念 日, 台湾 各 地都 举行 祭孔 典 礼 。儒 家 学 说 的 精神 在 台湾 随 处 可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任何有意味的现代都不可能离开传统凭空而生,传统是现代无法挣脱的基因。

正如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经典之作《尤利西斯》采取了与古希腊史诗《奧德赛》情节相平行的结构那样,京派小说家也是借中国文学艺术传统,向着现代性屈而求伸地开展“对话”。

他们的现代意识之所以独特,正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活..。

京派小说家的现代意识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上,这与他们的家学渊源和身世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

他们在审美上更契合传统文化中的“情志合一”的观念。

京派小说中的许多段落,总让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画,颇能使人体味出幽邃清远的境界以及作家的蕴藉风流。

如废名《桃园》中的这段描写:城垛子,直排,立刻可以伸起来,故意缩着那么矮,而又使劲的白,是衙门的墙;簇簇的瓦,成了乌云,黑不了青天。

这简直就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联结手法,又是一幅淡抹的水墨画。

京派小说家对宗族社会下的田园生活进行追怀,虽然离开了时代汹涌澎湃的主潮,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诗风相衔接,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诗意风格。

与“五四”先贤不同,京派小说家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分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有着清醒的估计。

在追求自由、感悟生命与直视焦虑上,他们进行了长足的探讨与试验,力图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从而在新的维度和向度上再现自己的现代意识。

从古至今,人们对自由的呼唤从未停止过。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台湾文学流派

台湾文学流派

希望能帮助到您
台湾文学流派
本文是关于台湾文学流派,感谢您的阅读!
“乡土文学”兴起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乎与反帝反封建的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同步,在现代台湾文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派的作家主张,文学应该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的语言来描写现实,反映社会人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现代派文学”是在50年代初期兴起,以现代诗的出现为标志,60年代在台湾达到顶峰,以现代小说的流行为象征。

现代派作家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时代精神”,“抛弃传统”,进行“横的移植”,就是要向西方文学学习,以描写“人性”,探索心灵为主,寻找“自我”。

在创作手法上讲究技巧,不拘一格,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目的。

它所表现出的“全盘西化”、虚无主义和艺术至上的倾向,一开始就受到了批评,70年代后影响力逐渐减弱。

“流行派文学”是指内容能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表现手法简单,具有休息娱乐性的文学作品,包括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

言情小说主要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武侠小说则主要描写充满神奇色彩的武林豪杰的故事,琼瑶、金庸和古龙者是流行派有代表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一)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一)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一)20世纪的中国,在不断地追寻自己的民族国家文学的现代完型中,将要走完这100年。

这种文学的形成,因为一直是与中国的革命运动相生相伴的,激进的左翼文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受到相当的重视,成为研究界的焦点。

同样,这样写成的文学史,其包容量却越来越显得狭小,最后甚至仅仅成了左翼文学单线索发展的简单化叙述,使得“现代民族文学”的丰富概念名不符实。

进入改革开放的这20年,一方面是受到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刺激,一方面是经济的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现代文学研究在对左翼文学的过分政治化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思索,而对其他非左翼文学也开始投入大量的关注。

文学研究的广度、深度都有了相当的扩展。

这种格局,目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动。

我认为,对以往左翼文学的深入认识,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因为学术界认识到,全部中国的现代文学历史应在新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其中包括对在现代文坛曾经保持活跃状态的三种文学: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应当做一合论。

包括考察它们是如何共同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独特风貌的,探究它们的成因、业绩、影响面,以及对峙和相互渗透的程度。

这种新的综合已具备条件,应当逐步进行。

而且这种综合并非是消除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为了在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加深对它们各自的认识。

研究历史的文学,是为了今天的文学。

我们时时都能从中国大陆当前的改革文学中依然感受到茅盾文学模式的存在。

我们也能从汪曾祺的复出(注:汪曾祺(1920-1997),40年代京派最后一位作家。

1948年出版的《邂逅集》收他具沈从文风的小说。

到1980年后连续发表《受戒》、《大淖记事》等属于京派风格的作品,被认为是京派的复出。

),从寻根文化小说的一度盛行,感觉到京派文学生命的存在。

而商业文学市场的冲击,通俗文学对纯文学的压力,又一再地提醒我们,海派就在身边。

历史每一日都在新的条件下做现实的出演,并一定会延续到新的世纪。

京派小说详细介绍

京派小说详细介绍

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京派小说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编辑本段文化背景京派产生于30年代,这时“五四”的高潮已经过去,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都已经转移到了上海,留在北京等地的作家便处于一个“文化边缘”的地位。

这种地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为文化边缘的北京虽然比较沉闷,但北京毕竟是文化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浓重的文化氛围为那些志趣相投的作家重新集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京派小说第二,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时代的中心,加上这里的作家大多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较少沾染上商业和党别的味道,所以,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态。

此外,这些知名高校里的著名学者教授,大多拥有雍容高贵的气质,喜尚扎实稳健的文风,因此,在对时代和社会的态度上也大多趋于保守。

福师大2018年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mooc单元测验答案

福师大2018年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mooc单元测验答案

第一周自测返回本次得分为: 20.00/20.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 2018-09-21,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单选 (2 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把文学散文称为“美文”的是()A.周作人2.00/2.00B.刘半农C.胡梦华D.王统照2单选 (2 分)五四时期最先开辟“随感录”专栏的报刊是()A.《晨报副刊》B.《每周评论》C.《语丝》D.《新青年》2.00/2.003单选 (2 分)1932 年接编并改革《申报·自由谈》的散文家是()A.鲁迅B.聂绀弩C.茅盾D.黎烈文2.00/2.004单选 (2 分)40 年代持续最久、影响最大的杂文刊物是()A.《鲁迅风》B.《野草》2.00/2.00C.《野火》D.《杂文丛刊》5单选 (2 分)《饿乡历程》与《赤都心史》的作者是()A.郁达夫B.朱自清C.孙伏园D.瞿秋白2.00/2.006判断 (2 分)钱玄同把那些死抱古文不放的旧文人斥为“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

√7判断 (2 分)胡适在《新青年》上首先提出“文学散文”的概念。

×8判断 (2 分)现代文学史上,1934 年被称为“小品文年”。

×9判断 (2 分)抗战时期,通讯报告特别发达,拥有最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成了战时文艺的主流”。

√10判断 (2 分)作为抗日根据地报告文学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周立波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周测试返回已经超过规定的测试次数或提交截止时间已过。

你可以作为自我学习进行测验,但提交的结果将无法获得学分。

1单选 (2 分)鲁迅的《野草》写于1924 年 9 月至 1926 年 4 月,连载于()A.《语丝》B.《新青年》C.《小说月报》D.《申报·自由谈》A2单选 (2 分)鲁迅在他的著译书目中称《朝花夕拾》是()A.散文诗B.回忆文C.报告文学D.杂文B3单选 (2 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出自()A.《记念刘和珍君》B.《忆刘半农君》C.《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D.《现代史》A4单选 (2 分)鲁迅杂文()针对儒家“三纲五常”节与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展开猛烈的批判。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欢迎大家的阅读。

散文的基本特点一、流转生动的语言美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读者和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它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无从谈起,汪曾祺尤其重视语言美,他对语言的见解也很精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要求语言要气韵生动。

他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语言像水,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里,他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同时他也强调文章语言中流动的韵味,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他的散文语言都有这样的韵味,在平和简约的语言里,或透出一种柔情,或低吟一分悲悯,或活泼着几许幽默机智,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

如在回忆金岳霖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

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这段文字不长,却行云流水般,气韵流转,寥寥数笔,一个“怪”教授,跃然纸上。

在这里,作者写出了金教授那“治学精深”的品质,同时也不无幽默地道出了金教授憨厚、朴实和有趣的性格,他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学者!湖南的评论家凌宇曾说过:“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这应该是对汪曾祺散文气韵生动的如水语言美的肯定。

另外,这里的“平常”,讲的是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平民化特征。

这种特征在汪曾祺谈吃食,谈花草虫鱼的文章中表现尤为突出。

汪曾祺是位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平凡享受者,他爱美食,爱忆旧,喜游历,所到之处,必开怀享受。

他吃遍大江南北,如他谈在内蒙古吃羊贝子:……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则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

浅谈京派乡土文学——以沈从文为例

浅谈京派乡土文学——以沈从文为例

浅谈京派乡土文学——以沈从文为例摘要:京派文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北方城市作家群,以沈从文、废名等人为代表的,区别于当时主流左翼文学,主张脱离政治和社会,回归田园乡村,以小说和散文创作为主,后经汪曾祺等人继续发扬,与乡土文学实现融合,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元素。

21世纪以来,文学界风气日趋宽松,对于京派文学的认识观点也在不断发生转型,学术界由传统的政治视角转向文本、作家群,研究领域日趋多元化。

本文分三部分对京派文学进行分析,并以沈从文这一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散文《湘行散记》为视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京派、沈从文、乡土文学一、关于京派“京派”是30年代活跃的文学流派,是远离当时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在北方京津一带进行文化创作的作家,又称为“北方作家群”,开辟出与当时左翼文学和海派文学相对的一条文学之路,以小说创作为主,以《骆驼》《水星》为主要创作阵地,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

“京派”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主张创作纯粹的、自由的文学,他们远离政治斗争和商业场、官场,去除文学的功利化,追求“纯粹的文学趣味”和“和谐、节制与恰当”的审美趣味,收敛情绪,抑制情感的过分宣泄。

京派文学不事雕琢,主张纯粹、自然的生活描写,还原本真,因此小说中对于乡间生活的描写与现实生活十分相似,没有过度的艺术加工,给人亲切之感。

京派是对五四时期国民性发掘的回归,作者针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沦丧,在小说中寄予对美好的希冀,呼唤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复归。

创作者秉持自由主义创作思想,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盛行的文学思潮,强调文艺创作的独立性和非功利性,反对将文艺工作与政治革命联系起来,强调对个体意识和自由创作的追求,在小说、散文、文学理论各方面都有反映。

京派主张文学净化心灵,改造民族灵魂,是对五四时期文学“改造国民性”的继承,但在政治革命已成为中心的时代,将时代的症结归结为人心不古,是对现实革命的逃避,为旧制度的残喘提供了借口。

简述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的四大特点

简述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的四大特点

简述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的四大特点
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发展迅速,经历了这十数年如风一般时代的变迁,台湾散文也
结出了诸多精彩的果实。

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有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台湾散文以和谐为主旨。

20世纪80年代,客家语言出现大量的无意义的散文活动,在客家语的环境中,由於当时的社会混乱,台湾人渴望一种和谐的社会,故台湾散文充满
了温暖而和谐的气息。

文章的情感表达突出,深沉真实,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第二,台湾散文崇尚自然。

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人类对自然开发
践踏了自然,台湾散文恢弘大气,对自然崇尚抒情而独特的表现形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第三,台湾散文强调责任感。

在台湾,以政治视角凝聚公众的普及的责任感,以及自然环
境的保护、文化传承等话题,也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中最受欢迎的主题。

文章除了
必要的抒情外,还强调了爱护自然,为后代着想的负责任感。

第四,台湾散文多样化。

在台湾写散文,没有固定的作家,充分体现了自由艺术形式,可
以根据不同主题和形式进行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使散文多样化。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的四大特点是,和谐、自然、责任感以及多样化。


流淌的客家文字到纷繁复杂的散文塑造,台湾散文以其特有的风格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及爱
好者。

这是台湾知名散文作家以及散文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也引领着台湾散文
的发展走向。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文学奖视野下的当代台湾散文观察

文学奖视野下的当代台湾散文观察

文学奖视野下的当代台湾散文观察刘秀珍摘要:当代台湾散文的发展脉络与各类文学奖的设立与变迁密切相关。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抒情文体定位,到九十年代末地方文学奖推动新乡土散文兴起,乃至21世纪以来文学奖被诟病为散文虚构盛行的推手与“试炼人心”的竞技场,并由此引发持续争议,从中可窥见台湾散文与文学奖之间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O关键词:文学奖;台湾散文;散文虚构中图分类号:1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21)1-0033-10台湾文学奖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后初期。

1950年3月,国民党当局成立“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简称“文奖会”),前后仅存七年(1950年-1956年)。

由于奖项较少竞争激烈,得奖者后来几乎皆成为知名作家,如潘人木、繁露、孟瑶、王蓝、尹雪曼、彭歌、柏杨、廖清秀、钟理和等。

1954年设立“军中文艺奖金”,包含散文、歌曲、戏剧等五大类。

“’国军'文艺金像奖”从1965年开始举办,为台湾文学奖中历史最久的征文奖。

这个奖的发起单位是“国防部总政治部”,本质是基于“政治”考虑,意在军中的思想统一和文宣需求,由此也引发军中文艺创作风潮。

这些军中作家,后多成为报刊媒体主编及文艺机构的负责人,如羊令野、症弦、朱西宁、司马中原、段彩华、吴东权等,他们对台湾文坛的影响不言而喻。

1976年,《联合报》设立“联合报小说奖”;1978年,《“中国”时报》举办“时报文学奖”;1981年,以青年学生为对象的文学杂志《明道文艺》,也创办了“全国学生文学奖”。

自此“两报”文学奖正式登台o而必须提出的是,最初设立的联合报文学奖并无散文奖,其自1994年起持续设立“散文奖”。

基本上,以“文学奖”命名的奖项都有相应的散文奖,此外还有专门的“吴鲁芹散文奖”“梁实秋文学奖(散文与翻译)”“余光中散文奖”“九歌散文奖”等。

皆是以文学奖鼓舞散文创作,期望形成某种文学风气或文化思潮的传统,而当代台湾散文的发展脉络也因此与各类文学奖的设立与变迁密切相关。

京派散文名词解释

京派散文名词解释

京派散文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京派散文不?这可不是什么平平无奇的东西呀!京派散
文就像是文学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星星!
京派散文啊,它主要是指活跃于 20 世纪 30 年代北平的一群作家所
创作的散文。

比如说像沈从文、废名、何其芳他们,这些人可都是京
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呢!就好比沈从文的散文,那文字就像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带着你走进一个个美妙的世界。

京派散文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它有着一种宁静、淡远的韵味,就好像在一个安静的午后,你坐在老树下,听着微风的声音,感受着
那种平和。

它不追求那种轰轰烈烈的情节,而是在平淡中展现出生活
的真谛。

这就像一杯清茶,看似普通,却有着回味无穷的滋味。

而且啊,京派散文很注重对人性的挖掘和对自然的描绘。

它让你看
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这不就
跟我们欣赏美丽的风景一样吗,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京派散文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呢!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文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出了一片片茂密的森林。

所以说呀,京派散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忽视的,它是文学宝库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难道不想去深入了解一下它吗?。

京派散文_走向塔尖

京派散文_走向塔尖

京派散文_走向塔尖走向塔尖北京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散文创作资源和传统。

因此,京派散文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

散文作为一种抒发个人感情与思想的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创作技巧,能够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考方式。

而京派散文则在传承了传统文学的精髓的同时,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念,创造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风格。

走向塔尖,是京派散文的一种写作风格,突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折射出城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人们在纷繁的城市生活中,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挣扎,而这些散文作品正是以塔尖的象征性意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激情澎湃的文字,将读者引入一种富有张力和张扬个性的艺术境界。

京派散文中的走向塔尖,有时是对于名利权势的追逐,以展现作者的野心和努力。

我曾读到这样一篇散文《追逐梦想的起点》,作者以自己年轻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写实主义手法展示了一个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在北京创业的艰辛历程。

文章以轻快生动的笔调,描述了作者在名利追逐中不断攀爬的过程,巧妙地融入了爱情、友情和冷暖人生等多重情感,使人动容。

另一种走向塔尖,是指个体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超越。

人们常常在努力追求物质和名利的同时,也在内心深处渴望一种精神力量和心灵寄托。

在京派散文中,这种塔尖的追求常常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和人生等深刻主题的思考和咀嚼来实现。

举例来说,曾有一位散文家在《塔尖上的哲思》中,以塔尖的高度作为自我追求的象征,通过对塔尖的探索和反思,表达了对历史文化传承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种思考引导着读者在他的笔下迈向精神层面的高度,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个体的价值。

走向塔尖的京派散文,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摹和对城市生活的思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散文家们通常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将自己与读者贴近,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以此吸引人们与之共鸣。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一、本文概述“京派”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一流派的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北京背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老舍,作为“京派”文学的重要代表,其创作的文化品格更是充分体现了“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老舍的创作入手,深入探讨“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概述“京派”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以明确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接着,将重点分析老舍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品格,探讨其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北京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生活,展现“京派”文学的独特魅力。

本文还将对老舍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京派”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批判。

通过对老舍创作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全面揭示“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动对“京派”文学的研究和理解。

也希望借此引发对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老舍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满族家庭。

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这种经历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背景,使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同情,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视角。

老舍的创作背景深受北京文化的影响。

他熟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了解北京人的语言、习俗,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京味,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他的笔下,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精神寄托。

同时,老舍的创作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传统价值,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承传统文化,而是试图通过文学创作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以期达到文化更新的目的。

老舍的创作还受到了现代文学的影响。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界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老舍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转变的影响。

张秀亚:从“大龙河畔”出发的京派传人

张秀亚:从“大龙河畔”出发的京派传人

张秀亚:从“大龙河畔”出发的京派传人
刘秀珍
【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1)2
【摘要】作为1940年代的京派文学“新秀”,张秀亚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方面传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传统,创作与批评成就斐然。

京派传承对张秀亚在台湾地区的“美文”传统开拓及民族散文范式建构实践同样影响深远。

张秀亚的文学经验及成就为以流派视角审视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两岸文学互动提供了典型样本。

【总页数】9页(P74-81)
【作者】刘秀珍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6
【相关文献】
1.京派文学的当代传人--张中行对周作人的接受
2.渠江河畔新大龙
3.“写出民族自己的感受”--张秀亚创作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4.南宋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从真德秀与张忠恕的冲突与“和解”出发
5.论张秀亚中西文化间的自然书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 人 、 何其 芳 、 沈 从 文等京 派散 文 家 的较 多影 响 , 更 多倾 向于京 派特 质 的散 文 写作 , 对 后来 的一 批散
n i qu e
纵观 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 其散文创作无
论就 质还 是量 而 言 , 都 是极 为 引 人 瞩 目的。而 台湾
散文 的发 展 , 既 有西 方 文 学 思 潮 的 影 响 , 更 主 要 得
环 境 和社会 经济 状况 , 京 派散 文在 台湾 的承 继 中 已
然 呈 现 出独 特 的历 史 风 貌 , 无 论 在 题材 、 风 格 或 审
v e l o p me n t .Th e y i n h e it r e d a n d d e v e l o p e d t h e c r e a t i o n t h e me s ,a e s t h e t i c c ha r a c t e r s a n d a r t i s t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t h e
L I U Xi u z h e n
( A n h u i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B e n g b u , A n h u i 2 3 3 0 3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E s s a y s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a i w a n w e r e p r o f o u n d l y a f f e c t e d b y B e i j i n g S t y l e P r o s e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t s d e -
T h e S u c c e s s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B e i j i n g S t y l e P r o s e i n C o n t e mp o r a r y T a i wa n
第2 0 卷 第1 期
湖南 工业 大 学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V o l ・ 2 0 N o ・ 1
2 0 1 5年 2月 J OURNAL OF HUNAN UNI VERS I TY OF TECHNOLOGY SOCI AL S CI ENCE EDI TI ON F e b .2 0 1 5
B e i j i n g S t y l e P r o s e .H o w e v e r ,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i me s a n d c u l t u r a l t h o u g h t s , t h e w i r t i n g s t y l e o f c o n t e m p o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1 1 7 X. 2 0 1 5 . 0 1 . 0 2 1
京 派 散 文传 统 在 当代 台湾 的传 承 与发 展
刘 秀珍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 ,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 要] 当代 台湾散 文受到京派散 文的深刻影响 , 其创作传承和发展 了京派散 文的创作 主题 、 审 美品格和 艺术手 法, 但 随着
美 取 向方 面都有 了一定 的变化 。
益 于两个 基 本 源 头 的滋 养 , 一 是 中 国古 典 散 文 传
统, 另一个则 是随五 四新文学 而来 的现代散文传 统。台湾散文的发展 , 与五四以来 的现代散文传统
是密 切相 关 的 。无 论作 家本 人 是否 承认 , 他( 她) 都 会在 学 习与 写 作 的 过 程 中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接 受 五
时代 环境和文化思潮 的变迁, 其书写模式较传统京派散 文又有 了诸 多变化 , 融入 了新 的质 素。
[ 关键பைடு நூலகம்词 ] 京 派散 文 ; 台湾当代散 文; 创作主题 ; 审美品格 ; 艺术手 法 [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一l 1 7 X( 2 0 1 5 ) O 1— 0 1 0 5— 0 4
京 派作 为一 个文 学流 派 的存 在 , 早 已得 到 学 界
的认 可并 写入 了文 学 史 , 关 于 其 文 学创 作 理 念 、 审
美 特征 等方 面 的论 述 亦 成 果 丰 硕 。而京 派 散 文作
四散文传统 的影 响。以梁实秋 、 林语堂 、 张秀亚等 人为代表 的散文大家 , 承接五 四文学余绪 , 受到了
r a y r Ta i wa n e s s a y s a l s o c h a ng e d a l o t a n d f u s e d s o me ne w qu li a t i e s .
K e y wo r d s : B e i j i n g S t y l e P r o s e ; e s s a y s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a i w a n ; c r e a t i o n t h e me ; 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 a r t i s t i c t e c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