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个体基本心理特征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P 8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P 12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对人进行管理的思想是一直发展的。

但是从科学管理到 X、Y理论,都受着19世纪哲学上决定论思想的支配,其出发点都认为处理管理问题,可以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

在人力资源学派成长的过程中,权变理论逐渐进入管理领域,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组织行为学认为,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

3、案例分析的方法 P19案例分析是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

第二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1、了解社会知觉的定义 P29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特征:①、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②、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③、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

④、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⑤、社会知觉具有选择性。

2、知觉错误的五种类型(PPT)找不到。

3、归因的定义 P 30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就叫做归因。

组织行为学 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 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心理特征》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复杂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组织文化、组织运作、组织结构、组织系统等不同因素影响行为,增强整体组织的凝聚力,从而达到单位的效率最大化。

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一是影响人际关系,如建立有效沟通,以便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理解;二是促进组织团队建设,如增强组织的整体团队凝聚力,促进成员的工作意识;三是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建立,如提升工作环境质量,促进工作成果的积极共享。

二、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组织成员心理特征,包括对组织文化、激励机制、目标定位、职权认定等方面的认同;二是组织结构特征,包括决策权分配、权威性、小组结构、决策形式;三是组织系统特征,包括职位角色、流程管控、信息通信、社会环境等。

根据组织目标的不同,会对不同的心理特征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满足组织的不同需求。

三、组织行为的个体心理影响
组织行为的个体心理影响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组织内部成员的影响,如工作技能提升、行为规范熟练、激励机制优化;二是对组织成员自身心理的影响,如提高工作动力,增强责任感和信心,加强耐力和勇气,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
以其不断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发掘组织成员潜在的心理潜能,并通过组织运行来促进心理上的躁动与平衡,使组织的活动更加高效有序。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四章 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一节 个体心理特征与个体差异
1.个体心理特征的内容 气质: 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能力: 是人们是否能够做某件事 人格: 是指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行为
2.个体心理特征的特点 1) 相对稳定性 2)差异性 3)社会性 3个体心理特征在组织中的作用 1)行为理解和预测 2)工作匹配 4、影响个体心理特征的因素 1)遗传 2)教育 3)环境
谢谢大家!
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 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你具有成功智力吗?
3)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沙洛维和梅耶提出情绪智力概念 高尔曼(D.Goleman) 发展完善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社会意识 (4)社会技能
智商使你获得工作,情商使你获得提升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1月下 午4时49 分20.1 1.1516:49November 1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月1 5日星 期日4时 49分39 秒16:4 9:3915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4 时49分 39秒下 午4时4 9分16:49:3920 .11.15
成某种活动,解决某个问题所 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工作中的能力因素 1)职业能力倾向
能力倾 向 言语理 解 数量关 系 逻辑推 理
知觉速 度
空间知 觉 综合分 析
动作协 调 手指灵 巧性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和思考的能 力
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理解和 判断的能力,对数字的敏感性
根据已有的信息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 关系,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昀教授jlu9></a>0755@1633></a>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63第一节个体感知第二节个体心理系统第三节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个体感知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般按刺激的来源分类外部感觉:眼、耳、鼻、舌、皮肤(触、痛、冷、温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性、疼痛)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各种感觉都能属发生适应的现象,但只有痛觉不能适应。

明(光)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温度适应:冷水浴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视觉暂留余音绕梁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种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它感觉的现象。

暖色调-红冷色调-蓝月光如水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视觉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光波)紫外线:小于380纳米红外线:大于780纳米看不见颜色视觉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

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外祖父色盲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色盲测试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听觉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空气振动(声波次声波:小于20赫兹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皮肤感觉触、痛、冷、温觉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的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却会有差别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1、行为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

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

2、组织是指具有共同的特定目标、资源以及结构的人群集合体,并且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3、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组织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综合性科学。

有三个特性:综合性,双重性,实用性。

4、个体心理特征所谓个体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心理活动中经常、稳定的表现出来的特征。

有两个特点:1,、个体心理特征对同一个个体来说是相对稳定的;2、个体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

5、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靠爱好或兴趣自然联系起来、自发产生的,无正式规定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的群体。

特点是:(一)有较强的凝聚力(二)群体规范性(三)有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四)信息沟通灵敏(五)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六)群体效率高。

6、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

是指对群体成员施加各种影响,使之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全部力量的总和,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其表现在1、作为该群体成员的尊严感。

2、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喜欢。

3、群体对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实现的助动力。

特点:1、沟通交往频繁。

2、友善的言语及非言语沟通。

3、归属感强。

4、责任感强。

7、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所确定的规范化观念和行为准则;群体规范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群体规范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群体规范所规定的人们行为变化的范围各不相同;对于违反规范给予制裁的严格程序也各不相同。

8、从众效应/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体与群体中多数成员意见和行动不一致时,常不自觉地感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一、引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和预测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二、个体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个体心理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个体的态度、动机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其次,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其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最后,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领导方式。

三、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会对组织的绩效和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主动的个体往往能够带动团队不断进步,提升整体绩效;而消极抱怨的个体可能会破坏团队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个体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例如情绪低落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而积极心态的员工则更容易展现出高效的工作表现。

同时,个体的行为会反过来影响其心理状态,形成一个循环。

五、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的人格特质、生活经历、组织文化等。

人格特质对个体心理与行为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外向性的员工更善于与人交往,而开放性的员工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生活经历也会塑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如曾遭遇挫折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

六、如何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激励团队协作。

其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

最后,注重员工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关怀,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七、结论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和引导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认识个体心理与行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组织管理和个体发展提供参考。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一、分类
1、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每个个体完成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共同能力,包括思维力、观察力、语言力、想象 力、记忆力和操作力。即智力,IQ,智力的核心 是抽象概括能力,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特殊能力即专门能力,是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必 须的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能力。如教学能力、 管理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音乐能力等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进行组织管理活动
1.根据人的气质来调动积极性,合理用人 多血质适合社交性工作,胆汁质适合开拓性突击 性工作,黏液质适合一些监督核算职能工作,抑 郁质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合理调 整不同气质的人员,形成气质互补的组织克服气 质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增加团队战斗 力。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注意不同 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耐接受 程度的不同。
第二节 气质与行为
一、概述 一般人们称之为“性情、脾气” 在心理学上,把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的、 表现在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 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性方面个性心理特征, 称之为人的气质。 人的气质受个体的生物组织制约,具有先天性, 所以稳定性较强,但在强烈的刺激下可能改变
2、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是人的能力发 展的关键条件。
社会环境:外在条件,提供了肥沃土壤。
教育:主导作用。 3、社会实践因素。 决定性意义。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4.其他因素。包括营养、疾病和药物、个人 的爱好兴趣等。
三、能力对人行为的影响
1、活动进行的效率(不仅是意志特征) (职业能力测试)(最初工业心理学中的研 究,一个人适合做什么事、一件事情选择 谁来做) 2、劝说的方式(A、受影响方式 B、情还 是理) 3、不同的能力说明了不同的爱好(人愿意 做自己拿手的事),从而有不同的选择。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组织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点一、组织行为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因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

通常,把组织行为分为三个层次。

※1、个体第一层次,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

2、群体第二层次,重在分析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的相互影响。

3、组织第三层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1、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力;2、重视研究个人需要,并把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达到组织的目标相协调;3、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4、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调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5、重视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研究。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2.实验法;3.现场研究法;4.案例比较法四、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实验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2)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韦伯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为学——个性⼼理特征第四章个性⼼理特征第⼀节⽓质⼀、对⽓质的理解⽓质是指⼈的⼼理活动的动⼒特点。

即⼈在进⾏⼼理活动时,或是在⾏为⽅式上,表现于情感和活动发⽣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的⼼理特征1.强度主要包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的程度、耐受⼒的⼤⼩2.速度主要包括感知觉的速度,语⾔思维的快慢;3.灵活性主要包括兴奋与抑制转变的快慢,注意转移的难易;4.稳定性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稳定程度;5.指向性主要包括倾向于体察外部事物,还要倾向于内⼼活动等。

⼆、⽓质类型1.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2.多⾎质。

⾼度的灵活性,有朝⽓,善于适应变化的⽣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3.粘液质。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不⾜。

4.抑郁质。

情感单调,情绪体验强烈,并经久不息;敏感,认真细致、会感到很痛苦,孤僻。

三、⽓质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1.⽓质类型⽆好坏之分。

“天⽣我材必有⽤”2.⽓质不能决定⼀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低3.⽓质可以影响⼈的活动效率。

4.⽓质可以影响⼈的情感和⾏动。

四、⽓质差异理论的应⽤1.应⽤范围(1)⼈机关系。

不同⽓质类型的⼈适合于不同的⼯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这也是现代化⼤⽣产对⽓质的要求。

(2)⼈际关系。

组织、群体内⼈际关系的状况是影响⼯作效率与⼯作成绩⼤⼩的⼀个重要因素。

不同⽓质类型的⼈在处理⼈际关系时表现不同。

(3)思想教育。

要想掌握思想政治⼯作的主动权,使⼯作做得更有效,就应该了解⼈的⽓质特征,针对不同⽓质类型的⼈和不同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法。

2.应⽤的原则(1)⽓质绝对原则。

某些特殊的⼯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质特征。

(2)⽓质互补原则。

同类⽓质的⼈在⼀起⼯作效能反⽽低,必须是具有不同⽓质类型的⼈有机地组合在⼀起,形成⽓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的效率。

(3)⽓质发展原则。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差异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差异
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且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言谈 举止受情绪影响很大,处理问题喜欢感情用事。
意志型: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意志坚定,能自觉支配 自己的行动,做事积极主动并能持久,常有始有终。
⒊独立-顺从说
按照个体思想行为的独立性来划分性格类 型,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 (A.Adler,1870-1937)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 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 独立型:独立性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 有个人坚定的信念,能自主解决问题,但常常 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 易盲从、随波逐流,遇到困难或重大事件常惊 惶失措,逃避现实。
D型:为人活泼开朗,积极乐观,感情外向,善于交际,具 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但粗犷豪放,做事缺乏计划性。
E型:勤于思考,感情丰富,情绪较为消极,常常逃避现实, 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遇事常悲观失望,且不善于与 人沟通。
(三)性格与行为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贯
穿于人的全部行为之中,既表现出人的态度,
➢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性格构成。 这三个部分分别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着影响。
一、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含义
气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⒈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某些特点与生
俱来,受制于生理因素。 ⒉其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 特点。 ⒊气质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使得每个人增添了独特的 个人色彩。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要在实践中注意 气质与工作的搭配,扬长避短。 ⒋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第三,从生理和心理区分的角度可以把人的能 力划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
第四,按照能力的指向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 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

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1.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 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兴趣和能力、气质、 性 格。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组织行为学人格特征

组织行为学人格特征

组织行为学人格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格特征及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1. 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个体对自己命运和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

具有内部控制点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部控制
点的人则认为自己的命运受到外部因素的控制。

2. 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指个体在追求个人利益时
不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的倾向。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人可能更善于操
纵他人和利用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高自尊的人
通常更自信、更有信心,而低自尊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4. 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情绪波动的程度。

情绪稳定
的人通常更冷静、更理智,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的
影响。

5.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经验和新想法的接受程度。

开放
性高的人通常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开放性低的人可能更倾向于传
统和保守。

这些人格特征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了解员工
的控制点和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了解员工的自尊和情绪稳定性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员工的情绪和行为;
了解员工的开放性可以帮助组织创新和适应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来改变。

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来帮助员工发展积极的人格特征,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 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第二篇个体行为一、个体行为规律的几种解释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了“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几乎所有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

新华生主义:刺激—思维加工过程—反应这个思维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勒温:新行为主义--靳温的群体动力理论B=f(P•E)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二、气质的概念:气质的概念及其特征气质是人们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所具有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气质的类型及特点多血质(活泼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

胆汁质(兴奋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

黏液质(安静型)、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抑郁质(抑制型)、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具有极其鲜明的内倾性。

四、气质的管理:气质发展原则、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五、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六、三种经营价值观(企业管理的三种模式)的内容最大利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企业追逐的发展是利润而不是员工,领导方式专制、粗鲁(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模式:企业的员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谋求利润的同时会兼顾社会道德(企业价值最大化)生活质量管理模式:估计整个社会利益。

人被看成组织发展的目标。

提倡人性化管理,员工参与。

管理者和员工彼此信任,共同努力(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七、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所特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经常的本质、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包括两个部分:(1)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2.角色: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任何时候,员工都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群体调整他们的角色行为,(或完成任务,或维持群体成员的满意感)。

角色:①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④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3.认知失调: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减少这种不一致或不舒服。

换句话说,个体寻求的是一种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4.标杆比较:是从竞争者和非竞争者中寻找导致他们成功的最佳实践。

作为一种监控和管理组织绩效的工具,标杆比较用来确定具体的绩效差距和潜在的需要提高的领域。

5.组织绩效:绩效是从活动中得到的所有结果。

组织绩效是所有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

6.二、简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a.当一种需要满足时,就不会有激励作用,下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b.个体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要求管理者激励员工时,就必须了解其所处的需要层次,并重点满足该层需要。

(2)上诉五种需要划分为高和低两级。

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2.路径——目标模型假定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1)罗伯特.豪斯——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她们的目标,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2)领导行为是可接受的:如果下属在某种程度上将领导者的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或是获得未来满足的手段时(3)领导行为具有激励作用的条件:它使得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它提供了获得有效业绩所必需的辅助、指导、支持和奖励(4)四种领导行为①指示性领导者——让下属知道对他的期望,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令②支持型领导者——他们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各种需要的关怀③参与型领导者——他们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④成就取向型领导者——他们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维度:多样化、强度、频率和持久性
④创造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用已知信息,通过思维想 象,产生新颖想法、新奇设计或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Amabile的研究发现,个体创造力主要需要三个因素:专业知识、创造性 的思维技能和内在的任务动机,三项中任一项水平越高,创造力也越高。 创造思维的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特点): 思维的流畅性: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想法 思维的灵活性:能够灵活变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独特性: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不受成见影响 思维的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范围宽,不易受到束缚和限制
③情绪智力 区分三个概念:情感、情绪(特定对象)、心境(无特定对象) 情绪感受:个体的实际情绪 情绪表达:组织要求的并被视为符合特定工作的情绪。 情绪智力:情商,是指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能力,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感受和影响他人的情感等。是一种非认知的技能、潜能和素质范畴, 它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功地面对环境的要求和压力。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认识。 自我管理:个体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应环境的能力。 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 识别他人情绪:个体正确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社会技能:个体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或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
第二节 人格与人格特质理论
一、人格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人格:个性,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 方式的总和,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 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性格 气质
2.人格特点 个性和共性 整体性和层次性 稳定性 可塑性
3.人格的决定因素 遗传 环境 情境
二、人格特质理论 1.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第三章 个体的基本心理特征
第一节 能力
一、概念及分类 1.能力:是人们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 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注:能力必须借助外在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但 并不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所有个性心理特征 都是能力。
2.两个层次:实际能力、潜在能力 实际能力:也叫成就,是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 现有成就水平,是先天遗传因素加上后天环境 中努力学习的结果。 潜在能力:是一种能力倾向,是个体将来有机 会学习时,有可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2.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3.大五人格模型 (1)责任心 外倾性 随和性 情绪稳定性 对经验的开放性
(2)大五特质与组织中绩效各维度的关系
4.主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控制点 马基雅维里主义 自尊 自我监控 成就动机 实现人格的能力: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 同能力,是完成任何一种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 Eg: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是只有的特定的活动领域内所需要 的能力。Eg:分析音色的能力,色彩辨别力等。
(2)第二种分类 ①心理能力:智力,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 能力,是个体所拥有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整合。 P45 ②体质能力:是从事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P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