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合集下载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规》)成果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获首届南粤优秀出版人物奖

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获首届南粤优秀出版人物奖

龙源期刊网
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获首届南粤优秀出版人物奖
作者: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3年第02期
2013年1月14日上午,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举行首届南粤出版奖颁奖仪式。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庹震,副省长林少春,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及省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全省各地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颁奖仪式。

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获优秀出版人物奖。

南粤出版奖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分工方案)》的重要举措,是省内出版行业的最高奖项,分图书奖、期刊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和先进出版单位五个子项奖,每三年评选一次。

南粤出版奖的设置,有利于推出一批原创性和本土性兼具的作品,有利于广东本土出版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广东本土出版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公众关心、支持广东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刊记者)。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幸福文化研究”专场研讨会综述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幸福文化研究”专场研讨会综述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幸福文化研究”专场研讨会综述2011年11月12日上午,201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幸福文化研究”分会在广东商学院举行。

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魏安雄,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周华,广东商学院校长王华等领导以及省内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近两百人与会。

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征文116篇,其中87篇入选本次学术会议。

同时,会议还邀请了4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

近52位会议代表在分组讨论会中宣读了会议论文。

从学术报告和论文的内容看,此次会议大致可分为三个主题。

即幸福文化研究、幸福广东建设、幸福研究理论与方法。

幸福文化研究对于幸福文化的研究体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涉及主观的幸福价值观、传统的幸福理念、道德文化等方面,而且一些专家学者也从当下一些客观的社会现象方面深刻的剖析了当代社会的幸福文化的涵义,并从政府层面来探讨影响幸福文化的因素和实现手段。

在主观幸福价值观方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赵细康——提升广东幸福文化的几点思考,从人们对幸福的争议出发探讨了影响幸福文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机一部提出通过幸福制度、观念和器物三个方面来构建幸福文化,最后提出的关于幸福文化是否可以测量以及幸福的悖论等几点思考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主任赵银月从幸福对于人们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幸福与文化的关系两方面回答了何以要构建幸福文化,使幸福成为稳定而又权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从而给人们追求幸福以有益的启迪。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戴贞标则对幸福文化的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与其他嘉宾不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吴灿新教授则从宗教、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幸福文化本质上就是道德文化。

广东商学院经贸与统计学院刘禧通过对中西方幸福文化史的研究,然后站在现实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幸福文化作一简单的比较,从中得到关于幸福建设的一些启示。

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发〔2010〕6号各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中直、省直驻江门有关单位:现将《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8月23日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全面加快文化名市建设,推动江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江门文化建设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创新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进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大力提升我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战略定位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理顺党委政府、文化建设和文化市场发展三者的关系,加大投入推进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等,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形成全省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通过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并利用侨乡优势拓展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江门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

到2020年,把江门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侨乡特色、文化发展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并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的城市。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9•【字号】粤府办[2011]67号•【施行日期】201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的通知(粤府办[2011]6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切实贯彻落实《条例》,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性《条例》为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撑,标志着我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工作进入了法治轨道,对推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加快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条例》施行的良好契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认真落实《条例》,不断提升《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水平,推动《珠三角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认真落实《条例》各项规定(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强化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重点加大对一体化规划实施和经济圈建设的协调力度。

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要参照省的做法,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明确由市政府办公室(厅)承担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协调机构的具体工作,落实专门力量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

省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综合协调工作,并指定专门处室和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19.03.12•【字号】•【施行日期】2019.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2018年,我厅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广东省2018年全面依法治省工作要点》,进一步筑牢法治工作各项基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具体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领导干部和一般公职人员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为适应国家和公众更高的法治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推进简政放权,催生发展新动能一是进一步推进审批权限下移。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更好发挥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和深圳市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向广州市、深圳市文化文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实施省级行政许可事项8项,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实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备案)事项15项。

通过签订《行政许可委托书》或《行政许可(备案)委托书》,刻制委托实施专用印章,下发专用章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委托事项承接实施的通知等方式,推动委托事项办理规范化。

二是进一步扩大市场领域准入。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文旅市发〔2018〕21号)有关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其中中资控股或占主导权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演出经纪机构可以举办跨地区营业性演出活动,外商独资、控股或占主导权的演出经纪机构的服务范围扩大到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省、直辖市。

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關於貫徹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為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大力推動文化惠州建設,扎實推進文化惠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特製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以實施《綱要》為契機,大力弘揚“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精神,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手抓”,堅持政府投入和整合社會資源“兩到位”,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兩分開”,堅持促進繁榮與加強管理“兩結合”,大力推進“六個融合”,加快文化惠州建設步伐,推進文化惠民,讓人民群眾在更高標準上共用文化發展成果。

二、目標定位按照以上總體要求,全力推進文化惠州建設,力爭到2020年,達到與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水準,文化產業成為惠州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值占惠州生產總值的8%以上,努力形成文明程度高、文化事業強、文化產業強、文化隊伍強和文化輻射力影響力強的“一高四強”的文化建設格局,把惠州建設成為文化惠民先行區、文化產業新興區、文明城市建設示範區、廣東乃至粵港澳地區的重要文化區域。

三、重點任務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持貫徹大力推進文化建設與文明創建融合、文化建設與改善民生融合、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融合、文化建設與對外宣傳融合、文化建設與人才強市融合、文化建設與體制創新融合等“六個融合”的工作思路,不斷提升“五種能力”,即提升文明城市影響能力、提升文化惠民能力、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能力、提升文化傳播能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全力實施“十大文化工程”,進一步增強惠州文化軟實力和城市綜合競爭力。

(一)公民素質工程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主線,貫穿到公民素質教育的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現代文明程度。

国家人口计生委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国家人口计生委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国家人口计生委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3(021)001【总页数】3页(P5-7)【作者】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按照“两纲”目标责任分解书,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部署,落实“两纲”有关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全面实现“两纲”提出的人口计生工作相关目标。

二、工作目标(一)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5%以上,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率达到100%。

(二)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2020年,大、中城市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小城镇和农村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基本满足流动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四)推动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稳步下降,2015年末降至115以下,2020年末达到更低水平。

三、主要任务(一)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工作1.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原则,为育龄妇女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2.加强避孕实施普及,规范推进以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维护育龄妇女身心健康。

3.推进科技创新,研究推广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8%,广东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中心……今天上午,《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提交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勾画了宏伟蓝图!《纲要》编制,历时两个多月,六易其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调研,集纳社会各界包括网民意见。

未来十年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众多突破口在《纲要》中一一展现。

本报第一时间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对规划纲要进行详细的解读,揭示其中的亮点、深义。

看点壹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摘要: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

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大力培育文化消费。

完善政府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机制,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

培育网络消费等文化消费新模式,拓展教育培训、建设、旅游、休闲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

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消费的经济政策。

■解读财政单一补贴应向多元发展王炜(广东省演出业协会副会长)由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构成比较多元,需求水平和质量的不同,因此很难用一对一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对内容制作者、场所、内容运营者等中间环节的补贴来合理实现,这也是终端文化消费者的补贴机制。

文化消费品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决不能采用类似社保卡、医疗卡的方式来解决文化消费问题!政府的补贴应该通过权威、公平、公正的专业委员会或机构,补贴给相应的场所和内容产品者以及运营商,才能使文化产品通过适当的价格、满足受众需求。

花费上千万成本制作的、却千遍一律的某些大型晚会,文化内容作品的极度缺乏,只能带来浪费和受众的审美疲劳,以至于纷纷远离。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粤府办[2011]42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6.20【实施日期】2011.06.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1〕42号)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文化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文化厅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粤发〔2009〕10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粤发〔2010〕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提升珠三角地区文化软实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和企业主体的作用,优先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与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主体和产业门类,扶持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发展目标与布局。

以广州、深圳市为核心,珠三角地区其他7个地级市为支点,以若干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大项目为支撑,构建珠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带,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先进、集聚效应显著、经济效益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拉动全省、辐射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中国南方智库论坛简介

中国南方智库论坛简介

中国南方智库论坛简介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7年第17期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是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重要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文化建设领域的的重点项目和社科发展盛事。

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自2011 年12 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举广东省社科界之力,广邀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聚集羊城广州展开一年一度的专题讨论。

该论坛有志于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思维盛宴,经过四年的持续努力,初步形成了“新”(体现新起点、新趋势、新机制、新优势)、“特”(广东特色乃至中国特色)、“高”(理论高度、决策研究高度)的特点。

论坛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集的形式呈现,五年来累积汇集学术论文及专著300 余篇,内容涵盖宏观经济规划、产业政策制定、机构机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开放以及智库自身建设发展等多个领域。

论坛发展至今,已逐步建立起智库品牌公信力与影响力,成为政、商、学界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为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往届回顾中国南方智库论坛是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共同创办的高层次理论对话平台,致力于研究广东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是广东对外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并始终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智库”而努力耕耘。

2011 年至2015 年间,该论坛已成功举办四期,论坛主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变化,见证了广东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

(一)首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首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于2011 年12 月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广东转型升级之路”。

首届论坛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迟福林,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郭克莎,著名学者高尚全、宋晓梧以及美国克莱蒙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中美研究专家汤本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并作主题发言。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4.09.15•【字号】粤建规字[2004]135号•【施行日期】2004.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建规字[2004]135号)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规划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城管局(公用事业局、市政园林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粤发[2004]7号,以下简称《通知》),是我省推进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

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及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实现《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特作如下通知:一、认真组织学习,全面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目前,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

推进城镇化,是我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推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年初在广州召开了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

会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规划广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蓝图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和空间战略及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广东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全省建设系统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把握机遇期,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推进城镇化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2010年)

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2010年)

(2003—2010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实施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所指的文化,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广东人精神、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核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使我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文化经济繁荣,科学实力雄厚,拥有先进配套的文化设施、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拔尖的文化人才、一流的文化精品、强大的文化产业、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全国领先、文化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大省。

——公民素质显著提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在全社会更加牢固树立,民族精神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公民法制意识、道德规范普遍确立,知识水平、审美能力、健康素质等上新的台阶。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各类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人才众多。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广东省的调查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广东省的调查
化 强 省 。根据 《 珠江 三 角洲 地 区 改革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 1年 l 月 1 日中 国共 产 党 第 十 七 届 中 央委 员 0 0 8 1
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了 《 中共 中 央 关 于深 化 文 化 体制 改革 ,推 动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荣若 干 重
鉴 于此 ,课 题 组 成 员 采 用 任 意 随 机 抽样 方 式 , 对 广 东 省 农 村 相 关 区 域进 行 了 问卷 调 查 ,并将 调 查
按照 每 个 阅览 室配 备 I 台 电脑 、投 入 7 元左 右 的镇 文 化 站 建 立 公 共 电子 阅览 0个
室 。 ̄ 2 1 年 ,计 划 将扶 持 1 2 县级 图书馆 、文化 j I0 5 3个 馆 、博物 馆 ,6 0 乡镇 ( 道 )综 合文 化 站 ,5 9 0个 街 18 个行 政村 ( 区 )文化 室  ̄ 6 5 乡镇 综合 文 化站 公 社 I2个 ] 共 电子 阅览 室 ,基 本 实 现 市 、 县 、镇 、村 四级 公 共 文 化 设施 的全 覆 盖 计 划 。今 年 广 东将 完成 经 济 欠 发
资 料 审核 整 理 ,使 用 S S 统 计分 析 软件 进 行 描述 PS
统 计 及 交 叉 关 联 分析 , 反 映 出广 东 省 新 农 村文 化 建 设 中面 临 的 困境 , 以 期促 进 广 东 省 现 代 农业 文 化 制 度建 设 ,早 日实现 文化 强省 的 目标 。
二 、广 东 省 新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的 概 况
问 题 掾 讨
新 农村文化 建设 的 困境 与 对 策
基于广东 省的调查
韩晓 莉 于 明 霞
摘 要: “ 十二五”期间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 的一项重要任务,调查显示广 东省农村文化建 设 中存在着诸 多问题 ,要 改善 目 前的状 况,实现文化强省的 目标,就要加快城 乡统筹发展 ,加 大对农村文化 建设 的扶持力度 ,从资金 、基础设施 、人员等多方面加快农村的文化建设 ,提 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今后10年,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为此,特制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二)方针原则。

——坚持“双百”方针。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营造文化发展宽松环境,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各种学术观点、艺术流派和文化业态不断丰富发展,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坚持开放创新。

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勇于破除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

巩固提高党报党刊、广播电视、重点新闻网站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加快网络媒体和数字出版业发展,促进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建设国际性新闻传播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媒集团,建设传媒强省。

——广州、深圳市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影响东南亚的文化自主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名城。

——粤东西北地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与珠三角地区文化建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6•【字号】粤府[2012]74号•【施行日期】2012.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2〕74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旅游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六日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目录一、加快发展我省旅游业的重大意义(一)发展基础(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重要意义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定位(四)发展目标三、优化空间布局(一)一核(二)两带(三)三廊(四)五区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培育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加快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二)打造旅游产业集聚区(三)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四)优化提升传统旅游业(五)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五、实施旅游惠民战略,建设惠及全民的幸福旅游事业(一)全面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二)努力满足全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四)加大旅游扶贫开发力度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一)创新旅游管理模式(二)创新旅游商业模式(三)推行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四)创新旅游服务方式(五)创新粤港澳旅游合作模式(六)创新区域旅游联盟七、打造十大重点工程,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一)旅游品牌提升工程(二)“引客入粤”市场营销工程(三)旅游文化振兴工程(四)旅游名镇名村培育工程(五)绿道旅游开发工程(六)自驾游开发推广工程(七)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八)旅游人才培育工程(九)旅游信息化工程(十)旅游标准化工程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与规划(三)完善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五)优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环境附件1:各地级以上市旅游发展指引附件2:43个重大旅游建设项目一览表为加快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建设旅游强省和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粤发〔2008〕20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广东省实施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广东省实施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广东省实施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7—9年级)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粤发[2010]15号)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的要求,做好2012年秋季执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工作,现就我省语文(7-9年级)教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2011年版课程标准系统总结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做了有针对性的修订。

语文教师要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之作为自身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

(一)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并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点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牢牢把握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内容,突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辩证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尊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努力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而,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时间,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本纲要所指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社科理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新兴媒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

教育、科技、体育、旅游、卫生均已制定专项规划,不纳入本纲要规划之列。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文化发展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探索文化科学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形成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优势,为广东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方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切实改善文化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人的文明素质。

———坚持协调发展。

实现重点突破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区域、城乡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促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相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全民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强大合力。

———坚持“双百”方针。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营造文化发展宽松环境,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各种学术观点、艺术流派和文化业态不断丰富发展,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度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工作奖评奖结果的通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度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工作奖评奖结果的通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度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工作奖评奖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07•【字号】粤府办[2012]81号•【施行日期】2012.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度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工作奖评奖结果的通报(粤府办〔2012〕81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创新工作奖评奖。

评奖情况表明,2011年,省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先创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评定,并报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2011年度创新工作奖评奖结果通报如下:一、经济建设类一等奖(1项):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双转移”三年初见成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二等奖(2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产业500强并重,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在全国率先建成区域绿道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三等奖(3项):创新与产业两端突破,推动LED产业迅猛发展(省科技厅牵头)。

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省林业厅牵头)。

加快推动产业转移的综合性财政政策措施创新(省财政厅牵头)。

二、社会及综合管理类一等奖(1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

二等奖(2项):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区域环境监控网络,全国率先开展PM2.5监测和发布(省环境保护厅牵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发〔2010〕6号各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中直、省直驻江门有关单位:现将《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8月23日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全面加快文化名市建设,推动江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江门文化建设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创新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进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大力提升我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战略定位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理顺党委政府、文化建设和文化市场发展三者的关系,加大投入推进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等,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形成全省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通过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并利用侨乡优势拓展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江门文化产业的发展、升级。

到2020年,把江门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侨乡特色、文化发展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并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的城市。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侨乡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各项主要文化指标居全省前列,成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的诚信之城、礼仪之城和文明之城。

一是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现代人文精神,建设江门和谐文化和现代文明社会。

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力争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二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到2015年,城市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建成“十里文化圈”,建成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全市文化建设各项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城乡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

到2020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全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格局。

三是建立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力高端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印刷发行、文化旅游、传媒、动漫游戏、传统工艺、广告会展、文娱演艺等七大行业,力争到2015年新增1到2个产值上百亿元的行业,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大,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

今后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9%以上。

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江门侨乡文化形象(一)培育侨乡人文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爱乡、崇文乐善、开放兼容、和谐文明、创业拼搏”的侨乡文化精神,提升江门侨乡文化形象。

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重视对侨乡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传承创新侨乡人精神。

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大力宣传体现新时期侨乡人精神的时代人物。

加强现代公民教育,强化公民的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等现代价值理念。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提高全市公民的文明素质,倡导扶贫济困,弘扬人文关怀,共筑文明和谐家园。

大力加强青少年的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坚持办好“侨乡书香节”,培育全民读书之风,打造“书香江门”。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完善社科规划,围绕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课题攻关,每年推出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发挥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主力作用,推动侨乡文化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加强社科宣传普及,传承优秀文明成果。

(二)打造文艺精品进一步推进文艺创作和文艺繁荣,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实现全市文艺创作扶持和奖励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文艺创作扶持激励机制。

建立江门市重点文艺作品创作扶持机制和重点文艺作品签约制度,以及江门市优秀原创文艺作品推广机制,完善江门市白沙文学艺术奖和江门市“五个一工程”文学艺术精品奖评选机制。

健全《江门市文化精品、品牌文化项目和优秀文艺家奖励办法》,促进文学艺术与影视传媒结合,加强对优秀文艺作品、品牌和优秀文艺家的宣传推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的有机统一。

重点扶持和奖励突出江门地域特色、体现侨乡文化精神、提升江门知名度和形象以及反映江门重大题材、人文景观、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的文艺精品,积极培育陈白沙、梁启超、李铁夫、司徒美堂、陈宜禧、陈少白、冯如、陈享等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

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力争有一批文艺作品获省级、国家级奖项,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在全省文艺创作工作中处于先进行列。

(三)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国民艺术教育普及。

各机关、单位、企业和镇(街)、社区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文艺和各类民间文化活动,定期安排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观看文艺演出。

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和文艺创作辅导,提高群众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开展文艺活动,定期组织参观各类馆展,加强文化艺术熏陶。

依托五邑各地“曲艺之乡”、“摄影之乡”等深厚的文化传统,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外来工文化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全民文化活动的参与率。

(四)打造侨乡特色文化品牌以“中国第一侨乡”为统领,挖掘、整合、开发和利用江门侨乡优势文化资源,突出“侨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侨都”。

加大对江门华侨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力度,建设国内知名的华侨文化研究、展示和传播基地。

进一步打响“开平碉楼与村落”世遗品牌,提升侨乡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打响名人品牌,尤其要集中资源打响岭南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两张牌,确立江门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地位。

积极举办以江门籍名人、名家命名的全省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赛事和活动,如“白沙杯书法大赛”、“李铁夫杯油画大赛”、“沙飞杯摄影大赛”、“戴爱莲杯舞蹈大赛”、“红线女杯曲艺大赛”、“冯如杯”全国航模大赛等。

办好侨乡旅游节、“侨乡华人嘉年华”等活动。

以承办国家级和国际性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争取一批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文化项目落户江门,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努力打响明星品牌,充分发挥五邑籍影视明星和院士众多的文化优势,加强策划、包装和宣传,树立“影视明星之乡”、“院士之乡”的城市形象。

三、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惠民水平(一)实施基层文化设施覆盖工程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完善市、县、镇(街)、村(居委会)四级文化设施网络。

各市、区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

至2015年,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各项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到2015年,各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市80%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一级站标准;全市全部行政村和社区文化室实现“五个有”标准(即有一个综合活动室、有一个综合文体小广场、有一个文化宣传橱窗、有一批书报刊、有一批文体器材设备)。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含室外文化活动设施)1200平方米以上。

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和“农家书屋”覆盖到每个行政村。

(二)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化、高品位的重点文化设施,着力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在滨江新区规划建设文化中心区,力争到2015年建成新的市体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学馆、大剧院、报业大厦、购书中心等。

尽快完成华侨博物馆二期改造和升级工程,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华侨博物馆,并加快建设星光公园、迎宾广场、江门演艺中心、动漫主题公园等。

各市、区也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蓬江区的陈垣纪念馆、白沙茅龙书法公园,新会区的文化艺术中心,台山市的广东台风博物馆,开平市的谭逢敬艺术院、新博物馆、新图书馆和影视拍摄基地,鹤山市的新体育中心、新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恩平市的文化曲艺中心、新博物馆、展览馆等,要力争在3到5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立集展演、排练、培训等活动于一体的江门市文化艺术中心。

(三)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紧扣主旋律,突出多样化,创作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侨乡特色的精品力作,提高侨乡文化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

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组织公共文化产品生产,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委托生产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生产优质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要。

增加各级图书馆藏书量,到2015年人均公共藏书达到1.2册以上。

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5年,全市镇(街)、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快特色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和侨乡特色数据库建设,建立完善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和网上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