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诊疗规范完整版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腹股沟疝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腹股沟和 (或 )阴囊的可复性包块;
2、体格检查:包块光滑、整齐、稍有弹性,上界不清,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
二、辅助检查
1、腹股沟及阴囊彩超(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临床资
料中前两项;【术前
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胸部X线摄片;不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方法】腹股沟疝囊
高位结扎手术【术后处
置】
1、术后第 1 天: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必要的补液及观察病情变化;
2、术后第 2-3 天:主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情况;术后
对症治
疗;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观察及换药;
3、术后第 4 天:主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围手术期处理
1 一般处理 (1)术前除常规的术前检查外,对老年病人还需 了解并检查心、肺、肾功能和血糖水平。 (2)伴有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病人,应该在手术 前对其危险性加以评估,尤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 疾病人,需治疗和处理后再进行手术。
2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腹股沟疝手术是否常规预 防性应用抗生素目前尚有争论。有证据表明,对 高危人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复发
目前现有的各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仍 有复发的可能,总体手术复发率在1%-3%。 疝复发的原因可归纳为手术操作和病人自身 两个方面,如手术中疝囊分离不彻底,补片固定 不妥当,术后血肿、感染等均为复发的因素;病 人有胶原代谢障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及腹压增 高等也是复发的因素。
分型
是在疝分类的基础上对疝病情做 更为细致的划分。目前国内外已有10余种 腹股沟疝的分型,其标准是否恰当,仍缺 乏临床证据。所以,现有的分型系统仍不 完善,而且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现阶段仍 在使用的有CHARTS、Nyhus、Bendavid、 Stoppa、EHS等分型系统。 本次修订中认为:现有的分型系统可 以参照,但不作为标准推荐。
1.2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分类 可分为: (1)易复性疝。疝常在站立或活动时出现,平卧 休息后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 (2)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未 发生器质性病理改变。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 类型,因其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如盲肠)所 构成。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 纳,可有某些临床症状(如,腹痛和消化道梗阻的 表现)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4)绞窄性疝。嵌顿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 现了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腹股沟疝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
腹股沟疝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腹股沟疝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1)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于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摸到;而腹股沟斜疝来自于腹腔,在体外模不到上界。
鞘膜积液透光试验为阳性;而疝气不透光,其透光试验为阴性。
腹股沟疝时,可在肿块后方触摸到具有实质感的睾丸;而鞘膜积液时,睾丸在积液中间,故各方位均呈现囊性感,而不能触及具有实质感的睾丸。
(2)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鞘膜积液相似,但往往在起床数小时后才缓缓地出现并增大。
挤压肿块,因积液被挤入腹腔内,其体积可以减小。
(3)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的肿块位于睾丸上方,边缘较清楚,不能回纳到腹腔内,肿块较小,触之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肿块随之上下移动,阴囊透光试验阳性。
而腹股沟斜疝睾丸位于肿块后方,肿块边缘不清晰,阴囊透光试验阴性。
(4)睾丸下降不全:睾丸下降不全的肿块比较小,边界清晰,用手挤压肿块时,有一种比较特有的睾丸胀痛感。
同时,在同侧的阴囊内摸不到睾丸。
而腹股沟斜疝患者用手挤压肿块时,无睾丸胀痛感,同时在同侧阴囊内可触及到睾丸。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股沟疝(疾病编码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20年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于2014年初组织修订,反复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本“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1 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1)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3)腹壁局部薄弱。
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其他。
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对腹股沟疝进行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1)准确的描述病情;(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最新精选】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
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
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
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形伸入腹股沟管。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2)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中医辩证论治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2.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三)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临床诊疗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实用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打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小儿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技术操作规范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
腹股沟斜疝【适应证】1.手术治行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基本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在6个月内鞘状突仍有延迟闭合的机会,故腹股沟斜疝患儿一般宜于6个月后手术。
反复嵌顿者,不受时间限制,应积极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患有严重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疝带治疗。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疝带的位置,防止疝内容物在疝带下脱出而发生嵌顿。
注射疗法因并发症多而严重故不宜采用。
【禁忌证】1.患慢性咳嗽、腹腔肿瘤、腹水及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患儿,在外科治疗腹股沟疝之前应先行治疗原发病。
3.有严重先天性畸形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可考虑疝带治疗。
【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1)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
切口多采用平行腹横纹的腹股洵横切口。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上方分离疝囊,切开疝囊坯纳疝内容物,将精索与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部位。
小的疝囊可直接以丝线结扎后缝合;大疝囊横断并向内环游离后以丝线做内荷包缝合、腹内环扩大时可用丝线修补腹横筋膜裂孔2或3针,以减少复发机会。
(3)注意滑动性疝时勿损伤构成疝囊的脏器。
(4)将远端疝囊断端充分止血,将睾丸向下牵引复位,然后逐层缝合,不必做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的修补术。
(5卜婴幼儿腹股沟管较短,故可在皮下环外分离精索,找到疝囊向上剥离并行高位结扎而不切开皮下环,也同样可以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2.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⑴麻醉同前,切口可采用下腹部腹横纹横切口,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横行切开腹膜,在切口下方找到呈漏斗形的疝囊内口。
(2)将内环口后壁腹膜与腹膜切口上缘间断缝合,关闭腹腔,遂将内环置于腹膜外,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且可同时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或单侧疝囊高位结扎对侧探查术,已在国内小儿外科界逐步推广。
腹股沟疝
5□
4□
3□
1□
0□
术后连续3天须有参加手术的医师或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是否记录:
1.术后病情评估
2.确定是否有术后并发症
3.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4.术后治疗方案
5.补充、更改诊断分析和确定诊断分析
5□
4□
3□
1□
0□
住院第5~7天(出院日)
病程记录
住院医师查房记录
是否记录、分析:
3□
1□
0□
参加手术者术后即时完成
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
病程记录
住院医师查房记录
是否记录、分析如下内容:
1.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饮食恢复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2.切口情况、切口处沙袋加压情况、换药情况、拆线情况
3.核查辅助检查结果是否有异常
4.病情评估
5.调整治疗分析
6.上级医师意见执行情况
2.诊断过何种疾病
3.用过何种药物、用药时间、剂量、总量及效果如何
5□
4□
3□
1□0□既往史来自个人史家族史是否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记录,并重点记录:
1.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及烟酒嗜好
2.腹壁外伤史
3.慢性疾病史
4.家族中有无类似患者
5□
4□
3□
1□
0□
监控类别
住院时间
监控项目
监控要点
分数
减分理由
备注
麻醉知情同意书
是否记录:
1.一般项目
2.术前诊断
3.拟行手术方式
4.拟行麻醉方式
5.患者基础疾病及可能对麻醉产生影响的特殊情况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
1.易复性疝:疝常在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
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腔。 2.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无器 质性病理改变。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的一种,指腹 腔内脏(如盲肠、乙状结肠、膀胱等)构成疝囊的一 部分。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
Gilbert、Stoppa等修补术式。 4.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1)经腹膜外路径的 修补(TEP);(2)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TAPP);(3) 腹腔内的补片修补(IPOM)。 三、围手术期处理
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腹股沟区存在包块时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 肿大的淋巴结、动脉瘤、静脉曲张(大隐静脉)、软组 织肿瘤、脓肿、异位睾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腹股沟区局部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要鉴别的
(收稿13期:2012-09-20)
疝复发的原因可归纳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操
作两个方面:(1)手术中疝囊分离不彻底,补片固定
(本文编辑:杨子明)
.读者.作者.编者.
《中华外科杂志》“医学・人文"栏目征文启事
本刊编辑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方向转变,在医学临床工作中,人文理念愈加受到重视。为 了使杂志报道内容更加适应这种变化,为了进一步增进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交流,共同推动医学人文理念的普及与深化,本刊 自2012年起开设“医学・人文”栏目,面向外科临床、科研人员征集相关稿件。 对稿件内容的要求:(1)您对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一些现实问题的感悟与体会;(2)您对当前医患关系的看法、观 点与评论;(3)您对本刊发表的论文中涉及到医学伦理、人文内容的感想、评论及质疑;(4)结合您自身经历,对相关问题的一 些思考、感悟、随想。 对稿件体裁的要求:(1)采用议论文体裁,要求题目扼要、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观点明确,切忌空泛、空洞;(2)字数不作特 别限制,可以是千字以上的长篇论述,也可以是几百字的短篇随笔。 来稿请发至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夏爽编辑电子邮箱(xiashuang@cma.org.cn),联系电话:(010)85158570。我们将对来稿 内容进行必要审查后决定取舍,对于录用的稿件将提供修改指导,稿件刊出后酌致稿酬。 特别鼓励广大外科青年医师积极思考、踊跃投稿!
腹股沟疝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腹股沟疝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腹股沟疝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1)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于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摸到;而腹股沟斜疝来自于腹腔,在体外模不到上界。
鞘膜积液透光试验为阳性;而疝气不透光,其透光试验为阴性。
腹股沟疝时,可在肿块后方触摸到具有实质感的睾丸;而鞘膜积液时,睾丸在积液中间,故各方位均呈现囊性感,而不能触及具有实质感的睾丸。
(2)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鞘膜积液相似,但往往在起床数小时后才缓缓地出现并增大。
挤压肿块,因积液被挤入腹腔内,其体积可以减小。
(3)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的肿块位于睾丸上方,边缘较清楚,不能回纳到腹腔内,肿块较小,触之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肿块随之上下移动,阴囊透光试验阳性。
而腹股沟斜疝睾丸位于肿块后方,肿块边缘不清晰,阴囊透光试验阴性。
(4)睾丸下降不全:睾丸下降不全的肿块比较小,边界清晰,用手挤压肿块时,有一种比较特有的睾丸胀痛感。
同时,在同侧的阴囊内摸不到睾丸。
而腹股沟斜疝患者用手挤压肿块时,无睾丸胀痛感,同时在同侧阴囊内可触及到睾丸。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股沟疝(疾病编码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一)腹股沟斜疝1.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较大时可进人阴囊或大阴唇。
2.肿块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可还纳入腹腔,如肿块不能完全还纳,应考虑为难复性疝。
3.肿块柔软、有弹性。
腹股沟外环扩大、松弛。
压迫腹股沟内环,可阻止肿块出现。
4.疝嵌顿时,肿块变硬、不能还纳,除局部疼痛外,还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5.若嵌顿疝不能及时解除,由于肠管及系膜受压过久,导致血运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成为绞窄疝,可以导致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二)腹股沟直疝1.老年人、体弱和伴有腹压增高的患者多见。
2.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不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还纳肿块后压迫内环口,肿块可再出现,极少嵌顿。
【治疗原则】1.寻找并治疗发病诱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1岁以内婴儿除嵌顿疝外,有自愈可能,可以暂不用于术治疗。
3.年老体弱或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压迫腹股沟区以缓解症状和防止嵌顿。
4.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和绞窄性疝时,肠管坏死、局部感染严重的病例。
(2)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适用于斜疝或直疝。
其中Bassini法应用最多。
(3)疝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疝,尤其是巨大疝、复发疝、直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
以人工合成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方法较为理想。
(4)嵌顿疝的治疗①年老体弱、伴有各种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嵌顿时间短(一般不超过4~6小时)和估计无肠管坏死者,可试行手法复位还纳,还纳后应观察4~6小时,注意有无腹膜炎表现。
如出现腹膜炎应及时剖腹探查。
②除以上情况外,嵌顿疝应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判断有无肠管坏死,如肠管已坏死或局部感染严重时,应只行疝囊高位结扎,不宜作修补或成形术。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前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
为此,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2.1病因2.1.1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分类3.1.1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