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七:奇偶性与单调性(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数列
复习建议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由于它既具有函数特征,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使得它既与高中数学其他部分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思想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数列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纵观江苏省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数列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形式出现,填空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具有“小、巧、活、新”的特点,解答题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甚至是压轴题.具有综合性强、变化多、难度较大特点,重点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内容为主,考查数列内在的本质的知识和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纲解读
2、考纲解读(1)考纲中对数列的有关概念要求为A级,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数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要求都为C级,2010年数学科考试说明中共列出八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占了其中两个,说明这两个基本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具体要求我们对这两个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需要有深刻的认识,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这也说明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题在高考中一定出现.
(3)由于数列这一章含有两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可以命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题,也可以命制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相融合的综合题,以及数列应用问题,着重考查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题启示1、考题分布
自2004年江苏省单独命题以来,对数列知识的考查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比重较大,具体统计如下:
2、考题启示(1)数列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重较大,分值约为13%左右,呈一大一小趋势,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考查,纵观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江苏考题与全国卷、其他省市卷数列题有很大区别,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对数列的考查不与其他知识综合,同时也回避了递推数列和不等式,主要揭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内在的本质性的知识,形成江苏卷的一大特色.因此复习中在递推数列方面,特别是利用递推数列求通项,要大胆取舍,不要深挖.(2)客观题主要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突出了“小、巧、活、新”的特点,属容易题或中档题.主观题年年都考,且以中等和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出现,常放在压轴题的位置.回顾江苏省单独命题以来,对数列的考查可以称得上到了极致.如2007年、2008年在倒数第二题,2005年、2006年在最后一题,2009年数列题前移到第17题,以中等题形式出现,这一显著地变化似乎一种信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3)数列题常考常新,每年命题很有新意,不落浴套,考生看到这样的考题,初看亲切、熟悉,但顺利解决很须动一番脑筋,需要有
扎实的数学功底,极强的推理运算和论证能力.这类试题对概念和思维的考查力度较大,对学生探索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以数列题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成为江苏考题的又一大特点.如2007年(20)题:
已知{a n}是等差数列,{b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1=b1,a2=b2≠a1,记S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
(1)若b k=a m(m,k是大于2的正整数),求证:S k-1=(m-1)a1;(2)若b3=a i(i是某一正整数),求证:q是整数,且数列{b n}中每一项都是数列{a n}中的项;
(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数q,使等比数列{b n}中有三项成等差数列?若存在,写出一个q的值,并加以说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2008年高考试题(19)题:
(Ⅰ)设a1,a2,…,a n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4),且公差d ≠0,若将此数列删去某一项得到的数列(按原来的顺序)是等比数列:
①当n=4时,求a1/d的数值;②求n的所有可能值;
(Ⅱ)求证:对于一个给定的正整数n(n≥4),存在一个各项及公差都不为零的等差数列b1,b2,…,b n,其中任意三项(按原来顺序)都不能组成等比数列.
如(17)设{a 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满足a22+a32=a42+a52,S7=7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 n.
(2)试求所有的正整数m,使得a m a m+1/a m+2为数列{a n}中的项.2008年考题是典型难题,作为压轴题,对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2009年是中等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但在第(2)问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复习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
(1)数列的概念
⏹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数列前n项和与第n项之间的关系:a n=S n-S n-1(n≥2),给出
与数列的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我们要能根据这一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够根据定义判定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推广形式为a n=a m+(n-m)d.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 n=n(a1+a n)/2=n a1+n(n-1)d/2,公式的推导方法为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表示为S n=A n2+B n的形式,它是{a 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掌握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
⏹在等差数列{a n}中,对于正整数m,n,p,q,若m+n=p+q,则
a m+a n=a p+a q.
特别地,2a n+1=a n+a n+2.
⏹在等差数列{a n}中,依次k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即S k,S2k-S k,S3k-S2k,…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 d.
⏹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d>0,{a n}为递增数列;d<0,{a n}为递减数列.(3)等比数列⏹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够根据定义判定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q n-1;推广形式为a n=a m q n-m.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S n=(a1-a n q)/1-q=a1(1-q n)/1-q,(q≠1),公式的推导方法为错位相减法.
特别地,当q=1时,S n=n a1.
⏹掌握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在等比数列{a n}中,对于正整数m,n,p,q,若m+n=p+q,则a m a n=a p a q.特别地,a n+12=a n a n+2.
⏹在等比数列{a n}中,若q≠-1,依次k项的和仍成等比数列,即S k,S2k-S k,S3k-S2k,…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k.2、掌握基本方法(1)基本量法:由于等差(等比)数列是由首项与公差(比)确定的,故称首项与公差(比)为等差(比)数列的基本量.因此,大凡涉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学问题,我们总希望通过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并结合条件去求出首项与公差(比)、或它们间关系,从而认
识数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等差(等比)数列特有的基本量方法.简言之,就是用基本量去统一条件与结论而达到解决等差(比)数列相关问题的方法.
基本量法常涉及“知三求二”题型,所谓“知三求二”就是等差(或等比)数列有五个参量:项数、通项、前n项和、首项、公差(比),只要已知这五个量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求出其余两个.对于“知三求二”的题型训练要适度,不要人为做那些太难、太繁题目,这样不仅增加学习负担,而且淡化数学本质.运用基本量法必须与等差(比)数列的性质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才能发挥无穷的活力.两个重要数列问题都可以运用基本量法解决,有人认为解题过程较繁,想寻找解题技巧.我们不能对计算追求表面上少一步,或不容易设想的计算技巧,而冲淡了对基本数列和基本量法的认识.(2)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求法:观察归纳法、累加消项法、累积消项法、迭代法等已知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时,通常用观察法,然后归纳猜想.我们有时未必能观察出它的通项公式,这时不妨尝试观察它们任意相邻两项间的相依关系,如对于数列:1,3,7,13,21,31,…,若不能直接发现a n=n(n-1)+1,则通过观察出递推关系a n-a n-1=2(n-1),再用迭加或迭代法便可求出通项公式.总之,观察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在数列学习中显得尤其重要珍贵.
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求a n,用公式法,即a n=S n-S n-1(n ≥2),具体解题时需看清问题的本质并注意分类讨论.(3)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公式法、拆项求和法、转化求和法、裂项求和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
如:求a+2a2+3a3+…+n a n用错位相减法;求等差数列相邻(或间隔)两项倒数和用裂项求和法;非等差(等比)数列问题可以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3、把握基本思想数列中涉及很多数学思想,在复习中需要同学们很好地把握以下几个数学思想.
(1)函数思想: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复习中在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
式,弄清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抓住等差数列的特征,掌握前n项和公式,弄清它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弄清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2)方程思想:运用数列基本量法解题就需根据题设条件,结合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构建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方程思想贯穿于数列学习和解题的始终.
(3)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等差(比)数列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研究首项和公差(比)问题;非等差、等比数列的问题常通过构造辅助数列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解;求和问题也是常见的题型,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和问题解决;有些数列应用题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问题解决.通过两个基本数列的学习,在化归与转化过程中可以认识更多的数列,是数列学习的隐性目标.
⏹(4)递推思想:递推是数列的本质性的内涵,是数列的一大特
色.我们这里讲递推,并不是要深入研究递推数列,教材中没有递推数列的概念和题型,课标和考试说明中都没有一提到递推数列,因此递推数列已经不是高考涉及的内容,近几年江苏高考一直回避这一问题.但是递推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涉及数列前n和S n与的a n关系问题,常采用递推思想来解决.
⏹一般地涉及数列前n和S n与的a n关系问题,常采用递推思想
来解决.
⏹如江苏05年(23)题:
设数列{a n}的前项和为S n,已知a1=1,a2=6,a3=11,
且(5n-8)S n+1-(5n+2)S n=A n+B,其中A,B为常数.
(Ⅰ)求A与B的值;
(Ⅱ)证明:数列{a n}为等差数列;
解决此题需要进行两次递推解决.
再如:已知数列{a n}满足2S n=3(a n-1),证明:数列{a n}为等比数列.利用递推思想解决.
(5)分类讨论思想:数列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如由S n求a n,要对n=1和n≠1讨论;在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若公比q没有明确给出,需要分q=1和q≠1讨论;在数列求和中有时需要进行奇偶分析讨论;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分段表示,解题过程需要讨论;在数列解题中有时根据过程需要进行讨论.
(6)特殊化思想:有些数列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解决思维受阻或者解决比较困难繁杂,这时我们可以把问题退到特殊情形,研究在特殊情况下的问题,从中寻找规律,或探求问题成立的条件,然后再将结果代到一般问题中去检验或验证,也可以借鉴研究特殊情形的方法去研究一般性问题.这种“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方法,在研究数列问题中很有效果.4、关注重点题型作为高考复习,适当强化题型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1)“知三求二”题
“知三求二”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重要题型,通常涉及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运用基本量法解决.要注意这两个重要数列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构成综合题.如子数列型、并列型、类比型、生成型、融合型.这类题型是数列复习的重点.(2)推理论证题
通过数列题考查思维能力,考查推理能力,是江苏高考题的一大特点,近几年江苏高考数列题都涉及这一问题.如2007年(19)题,2008年(19)题,即使2009年数列题难度有所降低,但是(14)题需要分析判断哪些项可以为等比数列中的项;(17)题第(2)小问也考查了思维和推理能力.(3)数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大致有三类:一是有关等差数列的应用题;二是有关等比数列的应用题;三是有关递推数列中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问题.通常涉及增长率、银行信贷利率、浓度匹配、养老保险、圆钢对垒等问题.解决数列应用题需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模型的类型,明确是求a n还是求S n?项数n是多少?数列应用题尽管在历年高考中考查较少,但由于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因此需要引起对这类题型的重视.
(4)情境创新题
研究全国或其它省市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数列试题丰富多彩,有时通过数阵形式给出,如三角数阵、正方形数阵等,2008年江苏卷第(10)题就是三角形数阵.有些数列问题是在几何背景给出的;有些是引入新概念定义新数列给出的,如周期数列、等和(积)数列、对称数列、等差比数列等.解决这类问题只要认真理解题意,信息迁移,根据题设条件解决就可以了.总之,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研究考纲,研究考题,注重双基,强化能力,重视通性通法的复习与训练是数列复习的重点.要突出两条主线:一条是基础知识主线,一条是思想方法主线.要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两个主干知识为载体,以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为主渠道,用好数列中基本量的关系,灵活运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将最基本的解题方法训练好,注重在两个重要数列内在的知识体系中挖潜,还数列的本来面目.重视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以及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和习题,加强数列与其他知识点结合的综合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算能力、思辨能力、转化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