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庞彩花
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约3课时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八单元克与千克)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3() 500() 2() 150() 2() 1()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一头牛250()一袋盐500()一本书500()。
一把雨伞400()一袋大米50()一个足球200()一个西瓜重5()一个冬瓜重10()一颗糖果重3()一辆卡车可以装货5000()3个苹果重500()爸爸的体重是75()一只公鸡重2()一瓶酱油重500()3、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导学案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学案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的时候还不到1克。
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3.世界上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袋鼠大约重4千克。
4.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所以,克、千克、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二、认识克一瓶水大约500g,那么一克就是把一瓶水平均分成500份。
所以,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请举例说说,哪些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练习:一张白纸约重3(),一个鸡蛋重20()三、认识千克一瓶水大约500g,那么两瓶水就是1000g=1000克=1千克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练习:5000g=()kg3kg=()g四、认识吨吨是比千克还要大的单位,所以计算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kg。
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那40个小学生的体重应该是多少?【达标检测】一、填空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1名三年级学生重30(),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2.在()里填上>、<或=。
5kg()500g90g()1kg1000kg()10吨2吨()2000kg4000g()4吨15kg()1500g3.填空2kg=()g8kg=()g()吨=2000kg3000g=()kg6000kg=()吨()kg=5000克4.称量体重,一般用()作单位,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一般用()作单位。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导学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导学案)1. 课前自测1.1千克有多少克?2.2000克等于几千克?3.如果一个西瓜重2.5千克,它的重量变为2500克,它的重量有没有发生改变?2. 课堂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内容,简要复述一下。
接下来,我将引入今天的主题——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3. 知识讲解3.1 克和千克的概念克(g)是重量的基本单位之一,它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重量单位。
1克等于1000毫克,1千克等于1000克。
简单来说,千就是1000的意思,千克就是1000克。
3.2 克和千克的转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来将克和千克进行转换。
•克转千克:克÷1000=千克•千克转克:千克×1000=克例如:10000克可以转换为10千克,用公式表示为10000克÷1000=10千克。
3.3 实际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克和千克的单位,例如在市场买菜、称重食材、制作手工等等。
因此,了解克和千克的计算方法对我们学习生活都非常重要。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小明一次购买了6千克面粉,他将面粉分成了10份,每份的重量分别是多少克?•小红买了450克核桃,她想把核桃分成3份,每份有多重?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计算出答案。
4. 拓展练习1.小刚拿了一桶石头,他想把这些石头分成3份,每份重6千克,请问石头一共有多少千克?每份石头有多少克?2.一袋米有4千克,小丽用了2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拓展练习。
2.设计一道题目,练习克和千克的转换。
3.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其他重量单位的概念及转换规则。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关注重量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之克和千克导学案
《克和千克》导学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按排:第1课时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五、教具准备:弹簧秤、盘秤、盐、硬币、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情感目标:1、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八、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导入。
师:大家喜欢吃水果吗?我们买水果一般去哪里买呢?挑好水果后又应该干什么呢?(要先知道水果有多重)2、出示问题,师:要知道物体的轻重,该怎么办呢?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秤。
师: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采用秤称的方法。
)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秤,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磅秤、电子秤、弹簧秤、盘秤、杆秤、天平)2、认识“克”(1)怎样表示物品有多重呢?生自由说后师小结:“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除了斤和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2)了解克与千克的来历。
师介绍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3)掂一掂,建立“克”的观念。
1克有多重呢?出示一枚2分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让学生说说感觉怎样?(很轻)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就是1克重。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单位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克和千克的单位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展示质量的直观感受。
2. 准备克和千克的重量标签,用于贴在实物上。
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用来表示质量的单位。
3. 演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克等于1000克。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用克和千克的重量标签进行标注,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克和千克换算题目。
八、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设计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注重设计有效的活动,关心学生建立质量观念。
克与千克尽管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并经常显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但关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可能只是一种生活现象。
因此,本设计注重应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关心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
通过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物体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关心学生建立质量观念。
2.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体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感悟克与千克。
依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本设计注重出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从现实生活动身,选取周围的事例,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个鸡蛋的质量、家人的体重,收集包装袋等到课堂上一起交流。
然后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质量单位,不仅使学生明白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把握知识,深入感悟克与千克。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学生预备:2分硬币橡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6分钟)1.展现两袋糖,请同学们猜哪一袋重一些,哪一袋轻一些。
2.请刚才作出判定的学生上来亲自用手掂一掂。
3.引导学生质疑:如何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呢?4.组织学生读出从超市里买来的物品的包装袋上标注的净含量,交流发觉。
5.请学生汇报昨天调查的家人的体重和一个鸡蛋的质量。
6.揭示课题。
1.认真观看,仅凭想象汇报。
(结果千差万别)2.分别掂一掂,然后说出自己的判定结果。
3.同桌间交流后汇报:(1)能够用手掂一掂;(2)能够直截了当看看物品的包装袋上所标注的净含量。
克和千克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导学案镇康县外经贸希望小学——李芳【导学内容】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85.86页)【学情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导学目的】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导学重、难点】1、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2、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
【导学准备】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学生带两袋食盐。
2、2分硬币,蚕豆,天平。
3、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学案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活动掂一掂:分别掂一下一粒蚕豆和两袋食盐的重量。
称一称:用天平称一个二分硬币、一粒蚕豆、两袋食盐各重多少克?3、探索克和千克的关系,说给同学听一听。
导案一、激趣导入,进一步建立“轻”“重”的观念1、背一背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名同学,观察:从这一游戏当中,你看出了什么?(一轻一重)2、想一想飞行员和小蚂蚁同时从飞机上飞下来,飞行员安然无恙,小蚂蚁为什么死了?(小蚂蚁很轻)二、认识克和千克及他们的关系。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出示课件)(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克和千克用来表示什么?2、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回答:(1)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2)什么时候用克表示,什么时候用千克表示?(3)1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多少?(4)1000克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该怎么表示呢?3、师生小结:(1)表示物品用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课时 克和千克-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克和千克课型:复习课课时:第6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建构。
学法: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35()。
一个鸡蛋重50()。
一袋盐重500()。
一头猪大约重130()。
一个苹果重150()。
小明的妈体重是50()。
一支铅笔长约16(),重约()。
2、判断。
(1)10千克铁比10千克棉花重。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3)小明今年7岁约重2千克。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复习克和千克1、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2、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克或1千克?1块口香糖重1克,一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4、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为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克和千克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从而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能够简单地进行克和千克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粉笔、小型秤。
2.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3.教学辅助工具:图表、实物比较物品等。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单位换算。
2. 学习(15分钟)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探究。
3. 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巩固克和千克单位的换算关系。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到克和千克单位的情境,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解答问题的活动,以检测学生对克和千克概念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八、延伸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克和千克的含义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克和千克的认识,换算关系的掌握。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物(如水果、蔬菜等)3. 称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称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克和千克。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称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和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讲解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
2. 选择题:1千克等于______克。
A. 1000克B. 100克C. 10克3. 应用题:小明有200克的水果,他想知道这相当于多少千克?______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1.1.1 细节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熟悉的物品的重量,如书包、苹果等,引起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兴趣。
1.1.2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不同重量单位的图片,如克、千克、斤等,使学生对这些单位有直观的认识。
1.1.3 细节说明:通过让学生自己称量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作为重量单位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1.1 细节说明:通过示例和图片,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如1千克等于1000克。
2.1.2 细节说明:讲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物品的重量标注。
2.1.3 细节说明: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3.1 称量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称量物品,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3.1.1 细节说明: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如苹果、书本等,让学生用电子秤进行称量。
3.1.2 细节说明:记录每个物品的重量,并让学生将重量用克和千克表示出来。
3.1.3 细节说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称量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电子秤进行称量。
4.1.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1.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秤进行称量,并准确记录重量。
4.1.3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将称量的结果用克和千克表示出来。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换算能力的培养。
5.1.1 细节说明: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5.1.2 细节说明: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
5.1.3 细节说明: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由于教案内容较多,这里仅提供了五个章节的编写。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 (2)一、知识点本节课主要学习千克和克的概念。
千克是质量单位,符号为“kg”,表示一千克。
克是质量单位,符号为“g”,表示千克的克。
二、学习目标1.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2.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三、学习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四、学习难点千克和克的换算。
五、学习过程(一)导入新知识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千克和克的概念。
你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二)新课讲解1.归纳千克和克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在白板上绘制相应图示。
2.千克和克的换算千克和克是用于计量重量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换算表,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千克(kg)克(g)千克11000克0.00113.实际运用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妈妈买了两袋面粉,每袋分别是 2 kg 和 500 g,共有多少克?(2)小明要向同学们分享一包吃的,重量为 300 g,换算成千克是多少?4.练习题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完成 P47-P48 的练习。
(三)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千克和克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2)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换算关系?(3)换算 2.5 kg 相当于多少克?(4)换算 1500 g 相当于多少千克?2.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 P49-P50。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归纳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规律,让学生对千克和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并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同时,在课堂上布置了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质量的物品(如水果、文具等)。
3. 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标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购物、烹饪等,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是质量的单位。
3. 教学互动: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各种质量的物品,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
4. 换算关系讲解: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等。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练习,如将100克换算成千克,将2千克换算成克等。
6. 应用: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水果的总质量,计量物品的重量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如测量家庭物品的质量,了解不同物品的质量差异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活动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单位和数据比较的能力。
3. 通过课后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对质量单位的使用情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调查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质量单位在日常购物、烹饪等方面的应用,增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11)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 (11)一、导学目标1.掌握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2.了解千克与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二、学习重点1.千克与克的定义;2.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3.千克与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千克与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在学习本课前,先了解以下内容:1.什么是质量?如何用称量器称量物体的质量?2.观察一下身边的食物包装袋和食品标签中的单位,了解一下什么是千克、克。
五、概念解释1.千克:国际制计量单位,符号为“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之一,1千克等于1000克。
2.克:国际制计量单位,符号为“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之一,在千克的基础上,1克等于1/1000千克。
六、学习内容1.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千克和克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需要学会两者之间的换算方法。
•同义转换法1千克 = 1000克1000克 = 1千克相当于1元等同于100分,或1米等同于100厘米。
•数量关系法例如:1千克,换算成克,可以用下面的方法:1×1000=1000(克)类似地,如果要将400克换算成千克,可以用下面的方法:400÷1000=0.4(千克)2.千克与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千克和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量化食物的质量:在我们购买食物或做饭烹饪时,通常需要使用称量器来量化食物的质量。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千克和克。
•量化药品的剂量:在我们服用药品时,医生会给我们开具药品的剂量。
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使用称量器来量化药品的剂量,通常是以克为单位。
•量化购物商品的重量:在我们购买物品时,商家通常会用称量器称量商品的重量,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使用千克和克来量化商品的重量。
七、课堂练习1.请计算:500克等于多少千克?(0.5千克)2.请计算:8千克等于多少克?(8000克)3.请计算:1500克等于多少千克?(1.5千克)4.请计算:1.2千克等于多少克?(1200克)八、课后作业1.请计算:300克等于多少千克?2.请计算:10千克等于多少克?3.请计算:2500克等于多少千克?4.请计算:2.5千克等于多少克?九、小结在学习本节课程之后,我们掌握了千克与克的换算方法,了解了千克和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5)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 (5)一、概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与理解计量单位的含义与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导学案主要围绕着千克与克这两个计量单位展开,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概念与互换方式来达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与运算水平的目的。
二、知识点1.初步认识千克和克;2.学习千克与克的相互转换方式;3.掌握数学运算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课程介绍本节课程的主题及总体内容,并引入上一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例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千克和克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中的例题,让他们体会千克和克这两个计量单位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和比例大小,以此认识千克和克。
•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是表示1千克物品的质量等于1000克物品的质量。
•克是质量的单位,表示1克物品的质量等于0.001千克物品的质量。
3. 千克与克的相互转换方式通过例子来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相互转换方法。
首先,让学生记忆以下公式:•1千克 = 1000克;•1克 = 0.001千克。
然后,通过以下例题来实践千克和克的转换:•把 5000 克转换成千克;•把 3.6 千克转换成克。
4. 数学运算接下来,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和计算方法,来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能。
•问题1:小春买了1.5千克的西瓜,小明买了400克的西瓜,他们两个买的西瓜总质量是多少千克?–解法:小春与小明买的西瓜总质量 = 1.5千克 + 0.4千克 = 1.9千克。
•问题2:小华做蛋糕需要400克面粉,现在已经用了250克,还需多少克面粉?–解法:小华还需面粉的质量 = 400克 - 250克 = 150克。
5. 探索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千克和克分别代表什么,应该如何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运算,例如:•当我们去买食物时如何判断其质量和数量?•当我们做饭时,如何计算各种食材的质量?6. 总结回顾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总结千克与克的概念和相互转换方式,以及数学运算技巧,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年级 克 千克 教案
二年级克千克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2. 学生能够将物体的重量进行比较和排序。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重量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正确使用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2. 进行重量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小石块、小秤、千克和克的卡片、图片或实物等。
2. 教学资源:教学PPT、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复习相关的量词。
2. 出示千克和克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Step 2: 认识克和千克1. 出示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材质等特点,判断其重量是用克还是千克来表示。
3. 引导学生用小秤称量一些小石块,并将称量结果用克和千克进行表示和比较。
Step 3: 比较和排序1. 出示一组不同重量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用克和千克进行比较和排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这些物体的重量,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3.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排序。
Step 4: 解决问题1. 出示一些简单的重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用图表、图示等方式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 总结和拓展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强调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更多关于重量单位的知识。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练习题,评估他们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克和千克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度量衡意识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克和千克的实物示例,如一袋面粉和一块砖头。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活动,以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
3. 准备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个袋子,并告诉学生里面装有一些物品。
请学生猜一猜袋子里面的物品有多重。
2. 学生进行猜测后,教师打开袋子,展示其中的物品,并向学生解释这些物品的重量是用克或千克来表示的。
概念讲解:1. 教师向学生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克是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千克是更大的重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2. 教师通过示例,如拿起一个面粉袋子(1千克)和一个砖头(2千克),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的物品,并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知识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用克或千克来表示。
2. 学生进行猜测后,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并帮助学生理解答案的原因。
3.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转换计算,并检查他们的答案。
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称重游戏,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物品并估计它们的重量,然后用克或千克来表示。
2. 学生们可以互相检查并比较自己的答案,看谁的估计更准确。
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克和千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学生可以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或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掌握程度。
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检查他们完成的练习题和作业来评估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
开二小学庞彩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生活中的认识
生活中你看到物体都有多重?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克与千克的认识
(1)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2)将一个2分硬币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硬币重多少?
(3)“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二、认识1千克
1.出示两包食盐和一个称砣重。
猜一猜哪个重?
生1:两包盐重
生2:一个称砣重
师:有不同意见了,单靠眼睛看,能判断正确吗?该怎么办?
生:用秤称
师:好!(出示盆秤),这是……?
生:盆秤
师:称量物体时,当指针指到称面上的刻度“1”时,就表示该物体重1千克,指针指到数字2就表示2千克,但称物体时,千万不能用手压,要轻拿轻放,听明白了吗?
2.称一称
师:下面,老师称一称两包盐这两样东西,认真观察指针变化,记住它们的质量。
生2:两包盐重也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们发现这两包东西的轻、重关系是怎样的?
生:一个称砣和两包盐一样重。
师:同学们,两包盐和一个秤砣大小不一样,但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师板书1千克),也可以用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这个符号在我们盆秤的称面上也有,那3kg表示多重?
3.感受1千克
师:下面,请每位同学拿起两包盐,把两包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量一下,静静地感受1千克有多重,把它记在脑子里。
(全体学生静静掂量两包盐)
4.理解1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找到每袋盐上面写了重500克,两袋盐是多少克?所以千克与克有什么关系?板书
1千克=1000克
师:老师这里有几样东西,你们来掂一掂,估测一下,有没有1千克?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还是刚刚1千克?
5.感受几千克
(1)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掂一掂自己带来的书包,看看和掂量1千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汇报,并验证。
(2)找一个比较重的书包称一称、背一背
4.练习89页第5题在括号内填上“〉”、“〈”或“=”。
2千克()2000克800克()1千克
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
四、巩固训练
1.估测一本数学书的重有没有1千克,表示它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请一同学上讲台称出1千克数学书,看看重1千克数学书大约需要几本?
3.请2号同学上来提苹果下去,先请各小组估测一下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称一称。
4.关于信的练习
(1)一封平信不能超过20克,小明向爷爷写了一封信,同时寄了几张照片,大家看看这样封信重约多少克?(30克)
(2)这封信能收到吗?为什么?这封信要使爷爷收到,该怎么办?
(3)后来爷爷收到了这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外公:
您好!我已经10岁,身体长得特别健康,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2个,250克的豆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4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外孙:小明
小结:今天我们在活动中解决了很多问题,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后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巩固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