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经历的危机和泡沫

合集下载

联想集团的领导案例描述与分析

联想集团的领导案例描述与分析

联想集团的领导案例描述与分析案例描述:细数联想集团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都与一个名字有关,这个人就是柳传志。

从1984年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到11年正式卸任,联想的发展史很大部分的笔墨都与他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

其中,2009年5月,联想集团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业绩亏损高达2.64亿美元,65岁的柳传志重新挂帅,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大大提振了联想集团迎战危机的信心。

如果问中国人代表中国的企业家是谁,十之八九应该会选择柳传志或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这二人。

毫无疑问他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拓荒者、思想家。

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他让联想从一家国有小型作坊变成一家具有清晰产权体系、具有卓越品牌价值的伟大公司。

关于领导的艺术,他有自己的“管理三要素”理论,就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他认为,领导最重要的要素是,“首先要懂得树立目标。

我说的是非常明确的目标。

我觉得只有描绘出未来蓝图,才能引领公司上下一同向前走。

第二是具备道德和品行。

第三是感性。

用大胸襟包容人们,才能让人们团结,形成良好的沟通。

当然知识能力也很必要,领导要善于学习。

”采访过他的媒体人根据对柳传志创业经历和行思言论的深入剖析,总结出柳传志团队建设和管理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即培育人才思想、斯巴达克方阵思想、乌龟学习思想和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思想。

案例分析:首先,《管理心理学》将领导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

权力性影响主要有职位因素、传统因素和资历因素。

在这一点上,柳传志白手起家创立了联想品牌,即使在他卸任后也没有人能否定他对联想集团久远的影响。

非权力因素有品德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

这一点就非常可以谈的地方了。

外界将柳传志誉为中国IT企业的“教父”,认为他具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意志和遇事冷静、不怕竞争的挑战精神,是有根据的。

在处创业之初,柳传志碰到困难重重,最有名的就是在87年的时候被骗了300万元,那是他创业最艰难的时候。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由此翻开中国企业史传奇的一页。

作为一个早已跨越千亿门槛的企业,我们追寻它最初出发的脚步。

柳传志主导的联想,如何在中关村密密麻麻倒下的高科技企业中勇敢站起来?观察的维度有很多种,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写就企业历及传记。

1999年,柳传志在联想15周年的时候将这2019年划分为5个战略发展阶段:1984~1988年、1988~1994年、1994~1997年、1997~1999年、1999年之后。

对于联想这个“巨无霸”,我们主要观察1988年~1994年,联想从一个亿到十个亿的发展历程。

40岁创业:历经艰苦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于上海,他的祖籍江苏镇江。

美国《商业周刊》说他是“衔着红色银勺子出生”(bornwithared-silverspooninhismouth),意即他出身富贵,其家庭又富有革命传统。

1984年11月,柳传志和11个同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万元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公司由王树和任总经理,柳传志、张祖祥任副总经理。

1986年7月柳传志正式接任总经理。

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

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柳传志非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2019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

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柳传志读后感

柳传志读后感

柳传志读后感柳传志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他的一生经历饱经风雨,创立了中国最成功的电子信息企业之一——联想集团。

柳传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成功经验和智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读完柳传志的传记,我深受启发,对他的一生和成功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柳传志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不平,他在创业之初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他曾说过,“只要坚持,总会有一天成功。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让我明白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柳传志的创业经历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他在创业之初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在成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不畏艰难,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柳传志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他在创业之初所坚持的“做大做强”的信念,以及在企业发展中所坚持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都让我深受启发。

柳传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也只有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柳传志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成功之路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他的成功经验和智慧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

柳传志的一生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柳传志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验访谈柳传志谈创业孤胆英雄死熬拼命地坚持

经验访谈柳传志谈创业孤胆英雄死熬拼命地坚持

柳传志谈创业孤胆英雄,死熬拼命地坚持去年"创业戈壁行"徒步活动第三日,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突然出现在营地,参加各队的总结会、迎接晚归的戈友,一直待到深夜。

那天他很激动,讲起自己在联想,和老战友们创业的经历,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原本都已是久违的话题。

他这一代的企业家,总是把自己、公司和中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许柳传志老了,但他看到这些年轻人从戈壁荒漠上慢慢走近,直至相遇和拥抱,便又会想起自己几十年一路上经历的困苦和激昂,气力又充沛起来。

他说:创业不仅要有团队上的"群胆",更要有自我的"孤胆"。

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创业者一定要坚持甚至死熬,像战旗一样杵在那里,团队自然就会跟上来。

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其实真的是不确定的,这需要人们去努力、去创造,未来才会变得更好。

我曾经说过,人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奔日子的,一种是过日子的。

过日子的人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享受人生和家庭之乐,这是人之常情。

奔日子的人却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是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现它,不仅改变自己的人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带动社会向前发展,他们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失败,但是这样的人越多,中国的未来就越有希望。

创业者就是奔日子的人,这几天,看到大家在戈壁上徒步,我很感动,为了你们的坚持、对信念的追求深深地感动。

你们给自己设定这样的目标:用四天时间,在戈壁上的艰苦环境中,走完108公里的路程。

很多人脚上打了血泡,晚上累得休息不好,但是第二天一早,一声令下,继续出发。

你们是创业者,要带好团队、做好企业,没有这种精神能做得下去吗?做不下去的。

我们创办联想的过程之中,也经历过这样的环境。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刚起步不久,计划经济制度慢慢改变,市场经济的道路随之确立,政策、法律还不明朗,社会环境也对做企业没有足够的支持。

我们总是在政策红线上游走,又加上没有经验,碰到过无数的困难,这个时候没有别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目标,死熬!这些年来,改革放缓,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不少,作为创业者,你们是怨天尤人、放弃自己的目标,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等待机会?这是摆在你们面前的重要选择。

柳传志读后感

柳传志读后感

柳传志读后感柳传志是中国知名企业家,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柳传志的传记《柳传志传》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和人生感悟,让人深受启发。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柳传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他的人生哲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柳传志是一个充满坚韧和毅力的人。

在他创业初期,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最终成功地创建了联想集团,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家。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柳传志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有着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

在他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他在工作之余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的成功并不是孤立的,他有着优秀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他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善于团队合作的人,他懂得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优秀的团队,他才能够成功地创建了联想集团。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

柳传志的成功并不是止步于商业上的成功,他还有着丰富的人生感悟。

在他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有着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人,他不仅关注自己的事业,还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员工的福祉。

他深知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

通过阅读柳传志的传记,我对柳传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他的人生哲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柳传志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优秀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柳传志,中国IT业巨头,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将联想从一家小型计算机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科技企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柳传志的创业历程和他在中国IT行业上的贡献。

一、初创时期的艰辛柳传志于1984年联合12名同事创办了联想公司,当时的计算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柳传志率先意识到计算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柳传志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艰辛,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

然而,柳传志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积极拓展市场柳传志在初创时期就意识到了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他敢于面对竞争对手,以低价策略和高质量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让联想的产品进入更多的家庭,从而拉动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同时,柳传志也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合作和拓展,将公司的产品推向全球。

通过积极的市场拓展,联想逐渐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

三、创新的引领力柳传志对创新的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带领联想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并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他坚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始终将创新放在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

四、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战略柳传志具有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眼光,他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趋势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积极推动联想与全球领先科技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使得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合作伙伴和市场。

柳传志的开放思维和全球化战略让联想在中国IT业崛起的同时也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象征。

五、社会责任的履行柳传志深知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柳传志的演讲报告

柳传志的演讲报告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演讲报告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一场大的流感来了,是一个危机,但是对一个强壮的人来说,那可能就什么事没有。

因此,如果一个企业面对未来有各种各样危机出现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自己的身体练的更强壮,这就是我今天主要想说的话。

当然再怎么强壮,真的碰到了大的天灾人祸,我们谁也没辙,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企业可以做的事。

今天举的例子是我们联想的例子,联想集团在1984年的时候,是由我和另外十个人在中科院传达室里办起来的,然后再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去年有一千多亿的营业额,三万多人,六百多亿的总资产。

王石先生是一个我非常羡慕的企业家,一边登山,一边还把企业不小心做了那么大。

他刚才讲话的时候脑门还挺发亮,我是属于另外一种,属于土拨鼠那样的,一天到晚忙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就从这个角度谈谈我这样的企业是怎么应对危机的。

一个企业怎么才算健康呢?企业管理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运作层面,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做制造业的,或者是做服务业的,都有它自己的行业规律。

比如,我们做制造业的,你要研发、采购,你要生产、制造、销售,有供应链、财务等等,这有一套规律,这个里面包含了管理的内容。

另外一个层次是管理基础层面,这个管理基础里面什么含义呢?是机制体。

另外,有一套我们自己的说法,叫管理三要素,你这个企业有没有一个好的班子,会不会制定战略,能不能带队伍,我下面讲这之间的关系。

首先,一个企业真的应对危机,还是先把自己本行业的事做好,自己干什么,是不是对自己这个行业真的有清醒地了解,这个当然是第一重要的,我就举我们自己联想的故事说明问题。

94年的时候,对于联想是一个槛。

因为在咱们国家,在90年以前,国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对电脑领域是对外封闭的,国外电脑进入中国的话需要批文,同时关税非常高。

用这样的方法,国家的原意是保护民族工业,让自己国家的电脑厂商正常发展,当然主要指的是计划内,国家计划里面的电脑厂商。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中年奇迹(二)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中年奇迹(二)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中年奇迹(二)柳传志的创业团队故事:中年奇迹(二)柳传志的创业团队故事:中年奇迹(二)讲奉献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高尚情操是能够成功能够的第三个原因。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实际很难实现。

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什么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

”柳传志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自己境况的清醒认识。

“像我,如果完全没有计算所的背景,没有计算所赋予的各种不是营养,联想的发展会有很多困难。

联想是国有的,这一条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说我们贷款靠信誉,但如果我们不是国有的,光靠信誉行吗?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战略,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就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俄罗斯科学院出来‘这是我们的公司’。

年青同志不能忘了这个,心里要弄清楚,如果你做出的总分主要部分应该归国家。

心里想不透这两句话,做着做着,就会出现问题。

”“出问题的提法有三种:一种是把决不会得的,随手归到自己包里,归大了就犯了法。

这种情况不少,国家体制也值得有值得反省的地方性;第二种是在的外衣下想办法谋私利,比如说,联想是公家的,我再让亲戚朋友开一家公司,把好的管理业务向它那儿介绍,肥水只流自家田。

这样做国家这点一点办法都没有,但联想就办不起来了;第三种是找亲信。

老的民主思想国有企业领导人为了退休之后的民主权利,退休之前急于把自己的心腹比较合适的岗位,这样接班人就能容许他退休有好的待遇。

厂长这样,常务副厂长这样,书记也这样,就会发生大的矛盾,宗派就出现了。

宗派是癌症,绝对不好治,我也没辙,只能坚决杜绝这种做法。

”柳传志在香港联想的合作者,现在大概有八九千万的股份,二三亿的资产,香港有不少人几个拿他们两个人做比较,但柳传志说:“我挺值。

我和科学院共产党员比,他们今天还在那里做科研,他们什么享受就没有,而我,生活市场条件在国内已经是一流亚洲地区了,做的事情又符合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什么呢?”搞贸易是权宜之计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什么事情,而在于谁在做这些想法。

柳传志的叙事困境为什么总挨骂

柳传志的叙事困境为什么总挨骂

柳传志的叙事困境:为什么总挨骂每一位企业家会被观察和评判,不过,批评柳传志似乎成了一件特别流行的事。

这其中的悖论在于,柳在企业界口碑颇好。

他对传统儒家价值观心存敬畏,例如孝道,诚信及谦虚。

他有极佳的沟通界面,听任何人讲话都眼神聚焦,极度专注,最讨厌迟到和交流时看手机。

不管比他年长还是年少的企业家,都愿意尊他为兄,他也曾是多个企业家组织的灵魂人物。

如果以资产论,他在中国企业家中连前50名也排不进去,如果以辈份论,与他同时代的企业家有任正非、宗庆后、张瑞敏等。

可比他富有的人没有他挨骂多,和他一样有影响力的人也没有他挨骂多。

而且他挨骂的层次很丰富。

退休前挨骂,退休后也挨骂;和他有关的事会挨骂,如联想控股的业绩,和他无关的事也会挨骂,2011年他已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但每逢集团有事,外界常把他和杨元庆拉在一起骂;他因为历史挨骂,如拐大弯的改制策略,他也因为现实挨骂,如所谓的“柳氏控制了某某行业”;发展遇到挫折时,有人会觉得证明了柳“贸工技”路线贻害无穷,略有起色时,又有人觉得不过是“资本家”的胜利。

在此仅从叙事角度分析,围绕柳传志的叙事回路是怎样文/何伊凡P eak of figure巅峰人物本栏目冠名:东莞鸿企机械有限公司形成的。

企业家叙事是我一直研究的课题,再次强调,叙事与品牌、公关不同,它不由叙事主角自己掌控,而来自多种合力。

在碎片化的时代,公司价值建构于叙事之上,没有叙事支撑的企业和企业家即无灵魂又不可信,叙事可以转化为业绩,也可以转化为负资产,要成就或摧毁一个人,都可以从叙事开始。

发生在柳传志身上的撕裂实属罕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叙事经济学》中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残酷的理论:真相很重要,但前提是它得显而易见才行,这是真相往往不足以阻止虚假叙事的重要原因。

例如1990年代中期,关于用什么样的助理,柳传志曾和四通集团创始人段永基还私下有过一番讨论。

柳的看法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嘴严,另外要是男的,出差去哪都方便。

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

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

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2篇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一)柳传志是中国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他的经验和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柳传志作为联想集团的领导者,他在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创新驱动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成绩。

以下是柳传志领导案例及相关启示。

案例一:联想转型柳传志领导联想集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带领企业成功实现了从计算机业务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型。

柳传志瞄准了全球化竞争的大趋势,主动调整战略,不断开展多元化探索和创新,带领联想走出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他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使得联想的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柳传志的决策和战略眼光为联想成功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一:时刻保持战略敏感柳传志的成功转型离不开他对全球化竞争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作为领导者,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战略敏感,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

只有时刻保持战略敏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启示二:注重创新驱动柳传志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使联想的产品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作为领导者,我们需要注重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公司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持续增长。

案例二:培养人才柳传志注重培养人才,倡导“最好的人,给最好的机会”的人才理念。

他为联想集团搭建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并注重培养和发展员工。

柳传志注重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为联想集团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启示三:重视人才培养柳传志注重培养人才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

要从战略高度,找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使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

启示四:打造良好的激励机制柳传志在联想集团打造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会。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柳传志现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投资董事长,融科智地董事长,弘毅投资董事长。

小编整理了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年龄:65岁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第一桶金:汉卡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柳传志的传奇创业史

柳传志的传奇创业史

柳传志的传奇创业史2009年01月03日世界经理人1984年,40岁的柳传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改革的春风吹到研究所的时候,柳传志和10位同事在研究所面积仅为12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立了一家叫做“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公司。

改革中的诱惑很多,风险也很大,所以怎么去控制风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时我比较早提出一个说法,在改革中不做牺牲品。

意识到在这里面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自己要小心。

有了一个东西在头脑里面天天想着,形成你的指导思想,你就会去做。

目标坚定,越出红线更多的事情不能做,少管闲事,把你自己的事解决完了就好了。

———柳传志1984年,40岁的柳传志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改革的春风吹到研究所的时候,柳传志和10位同事在研究所面积仅为12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立了一家叫做“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公司。

今天这家公司成了打入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企业:联想,旗下有联想控股、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融科智地、弘毅投资五大公司。

柳传志被奉为中国IT的教父。

回顾联想24年的发展历程,年逾花甲的柳传志最得意的莫过于自己目标的坚定以及“把我那点事儿做了”。

从科研所主动请缨下海我1967年大学毕业,正赶上“文革”。

那时候提出知识分子继续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我们就被送到农垦去劳动了。

种了一年半的地就分到了科学院计算所工作。

那时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没心思干活儿,都在搞阶级斗争,成天斗这个斗那个。

打倒“四人帮”之后,大家希望做点儿工作,看资料搞科研,人人都心里痒痒的,都想多学习多工作。

这个时候国家进入到科学的春天,科研工作者地位提高了,生活逐步有改善了。

1978年以后我参加了三个科研成果的设计,都得过奖,但是最后的结果让我感到有点迷茫,做完以后怎么样?这个成果做完放在一边,写论文、评职称,到此而已,这个东西没变成生产力,对社会到底有什么用?别的科研工作者也许没这么去深入考虑这个问题,我反而比较着急,心里不舒服。

柳倪之争案例学习素材

柳倪之争案例学习素材
让倪光南难忘的是,一天晚上,熄了灯,大家躺在床上,柳传志讲《基度山恩仇记》电影,倪光南看过这部小说,本不会有兴趣听,但柳传志将整个电影讲得绘声绘色,前后讲了一两个小时,倪光南听得津津有味。倪光南从此对柳传志的文学功底和表达能力佩服不已。
柳传志1970年进计算所,老听人说倪光南聪明,记性特别好,决定私下考倪光南一个非常长的方程式,柳传志假装不会,请教倪光南,倪光南提笔就写了出来。倪光南1960年大学毕业,10年不用的方程式还能记得如此精确,让柳传志佩服不已。
汉卡做出来后,按协议,不管是谁卖的,利润都要平分。信通是大公司,业务多,没拿汉卡太当回事,也没好好卖汉卡,而计算所公司是整个公司扑上去,做推广,200套汉卡大部分是计算所公司卖出去的。
当时,柳传志强调的是"产供销一条龙",他和倪光南一起出去推销汉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柳传志和倪光南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合作。至今,倪光南仍称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案例
1994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海军总医院。联想集团总经理柳传志夜不能寐。经过十年的发展,联想集团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联想的贸工技发展战略也初见成效,2003财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尽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利润指标却令人满意。但公司内部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却越来越大,尤其是总工程师倪光南和常务副总经理李勤之间的矛盾公开化,甚至导致北京联想正常的工作会议都无法进行。
柳传志和倪光南:蜜月
柳传志,联想集团现任总裁,一九六六年毕业于中国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之雷达通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1984年11月,柳传志和他的另外10名同事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创立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公司前身)。当时,电脑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大陆,许多人对电脑非常陌生,计算所公司于是开始组织公司职工积极为用户验收、安装、维修计算机,靠手提肩扛开始了最初的积累。

30位企业家的艰难时刻

30位企业家的艰难时刻

30位企业家的艰难时刻1、任正非: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公司管理失序,IT泡沫破灭……致命危机接踵而至,曾一度患上抑郁症。

2、王健林:创业初期为了一笔上千万的贷款,往银行行长那边连续跑了50多次,最终都没能成功。

3、柳传志:2014年柳传志吞吞吐吐地说过一句话,“回想这三十年来,我们有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不管大小,企业每个阶段,都会和死亡做一次斗争。

4、李书福:民企造车、众人嘲笑,死磕拿牌!敢受天下笑,敢为天下先!5、姚劲波:资金枯竭,融资无门,卖域名给员工发工资。

6、张一鸣:创业失败过四次,第五次今日头条。

资本市场早期对头条其实并不看好。

为融资,一个月见30多个投资人,为了融资嗓子几乎失声。

7、张朝阳:互联网行业最先功成名就的人,但后起新秀不断提高的成功标准,互联网行业的强竞争和快速变化,也让他背负压力,感觉永远跟不上节奏,算得上一个因成功而抑郁的人,内心时常煎熬,几次闭关冥想。

8、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08年,美国金融业危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面临最严重的事业危机。

太阳能源公司被银行撤销贷款,特斯拉陷入财政危机,两家公司同时频临破产。

其中,又以特斯拉最惨。

2018年对特斯拉和马斯克而言正在经历又一次艰难时刻,特斯拉model 3难产,华尔街正在持续看衰特斯拉的持续经营能力,而马斯克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持续看衰,正在竭尽所能解决问题。

9、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福布斯》曾点评:史蒂夫·乔布斯是科技行业的终结者,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而乔布斯积劳成疾,既阐释了企业家艰难,也宣示了企业家的伟大!10、孙宏斌:1990被正式逮捕,判刑5年,入狱3年多,1994年出狱后创建顺驰,后因扩张导致资金链问题被迫转让出售,顺驰以失败告终。

11、许家印:做过小贩、开过拖拉机、掏过大粪,襁褓中,母亲离世,极度贫困中成长。

柳传志传记观后感

柳传志传记观后感

柳传志传记观后感柳传志,中国IT行业的重要人物之一,联想集团的创办人和前任董事长兼CEO。

他的创业历程和领导风格备受瞩目,这位商界传奇的成功经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在阅读柳传志的传记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柳传志的坚持与决心令人敬佩。

柳传志在创立联想之前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并有机会出国深造。

然而,他选择放弃这些机会,回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面对当时中国IT行业的困境和竞争对手的冲击,柳传志没有动摇,坚定地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这种坚持和决心是柳传志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柳传志在公司经营和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他注重公司文化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柳传志深知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鼓励员工创新和自主决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

他还推行了开放式管理,鼓励员工从各个层面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这种积极的管理方式让联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并成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企业。

柳传志的职业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注重培养和激励员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此外,柳传志的与时俱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也令人钦佩。

在全球IT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柳传志意识到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他推动公司转型,并积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在他的领导下,联想成功进军手机和云计算领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柳传志敢于冒险,迎接挑战,这种敢于创新的勇气是他引领联想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在柳传志的传记中,我也看到了一个乐于助人和回馈社会的柳传志。

他不仅注重联想的企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还积极推动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

他致力于在教育领域做出贡献,捐资助学、支持科技创新,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种回馈社会的精神是柳传志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总结起来,柳传志是一个充满决心和韧性的领导者。

柳传志的下半场:为十个瓶子留十一个盖

柳传志的下半场:为十个瓶子留十一个盖

柳传志的下半场:为十个瓶子留十一个盖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7年第10期早在2001年,柳传志就用很决绝,也让很多人看不太懂的方式,主动开始了自己作为企业家的下半场。

这一年的4月,尽管在当时的中国PC界正如日中天,但柳传志还是对联想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也让很多局外人瞠目结舌的抉择——分拆,37岁的杨元庆领军联想集团、38岁的郭为执掌神州数码。

而他本人,则转而坐阵成立了联想控股,当年,由朱立南率队进军风险投资(VC)行业。

当时媒体关注的是比较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看谁更能代表联想军团的未来主力,而对于联想控股进军VC一事,并未聚焦太多的眼球。

的确,联想控股干啥的?VC又是个啥?有些飘渺。

但柳传志心里知道,自己经营企业的下半场开始了,做什么、怎么做,他和朱立南已经有了大致轮廓。

站在彼岸才能看明白此岸2017年9月1日,他刚刚为自己的“下半场”又踢出了一脚力道颇大的球——联想控股战略投资卢森堡国际银行(以下简称BIL)。

当天公布的消息显示,联想控股用约116.5亿元人民币,购买BIL89.936%股权。

之所以说力道大,不仅是因为这个交易金额和入股比例,还因为BIL本身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利润规模也算重磅。

该行2016年底的总资产达231亿欧元(相当于1800亿人民币),税后利润1.1亿欧元(相当于近9亿人民币)。

而联想控股2016财年合并报表中的总资产规模是3222亿,净利为48.5亿。

卢森堡不大,但人均GDP全球领先,2017年GDP增长预计在5%。

作为欧洲领先的金融中心,它影响着全球金融脉搏,也是工农中建招等中资银行的欧洲总部所在地。

此交易核心是:联想控股以合适的价格,买到一个稳定且有相当体量的资产支柱,不仅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收入和利润获得进一步优化,对整体业绩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而且通过资源与优势的长期支持,将使得卢森堡国际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不断提升。

今天,当我们用“联想”二字来指代一家公司时,很容易发生混淆。

柳传志的“三枪拍案惊奇”

柳传志的“三枪拍案惊奇”

柳传志的“三枪拍案惊奇”4月20日,在联想“移动互联战略暨新品发布会”上,柳传志富有激情的发言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掌声,他说:“联想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反复研究以后,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

在产品技术上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努力和它保持同等水准或者是超过它。

但是它的优势是在全方位的势能巨大,特别是在品牌上”,“而联想的优势只有一条,就是这是在中国”。

柳传志在他一生戎马生涯中,这么激动的时候不多。

在2001年联想集团“多元化战略”誓师大会时,他没有激动;2005年联想并购IBMPC的大会上,他有点激动,但似乎没有像这次那样从内心发出了吼声,这次他好像有点破釜沉舟,一拼到底的劲头。

柳传志生死攸关“三枪拍案”联想历史上的柳传志应该有“三枪”是可圈可点的,而且每一枪都是联想的生死关头:第一枪应该是“柳倪之争”后,确立了“贸工技”路线;第二枪是联想并购IBMPC后,柳传志重新披挂上阵,出任联想董事长;这第三枪就是此次公开与苹果公司叫板,柳传志又一次冲到了前面。

第一枪的历史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那时的联想经历了创建以来的连续大地震。

前面地震的主角是孙宏斌,他带领着联想各地分公司“起义”,想脱离联想大家庭。

这显然是联想有史以来第一次严重的领导危机,这次危机虽然来势汹汹,但在老谋深算的柳传志面前,还是稚嫩了一点,很快以孙宏斌入狱被镇压下去了;真正的主震来自于倪光南,这位联想的前总工、“联想汉卡”的发明者,其势能就不是孙宏斌可比的了。

倪光南认为,联想从创立时起,一直秉承着“技工贸”路线,而且联想在中关村千百个小公司中脱颖而出也恰恰是因为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联想汉卡”。

可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柳传志相继砍掉了程控交换机、ASIC芯片等重大研发项目,逐渐提出了“贸工技”路线。

倪光南觉得很不爽,之后与柳传志的矛盾越来越升级了。

最后闹到一定要把柳传志送进监狱,好在经过司法纪检机构的调查,错误是有的,但是没有谋什么私利,政府还是没有动柳传志。

柳传志是个什么样的人

柳传志是个什么样的人

柳传志是个什么样的人
#柳传志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柳传志这样的人我还是了解一些的。

因为我就是在09年很多的中国企业改制中被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的。

我们这些当时的40/50后真的很难受,在国营企业工作了2/30年。

因为国家利益一些国营企业进行改制,很多投机专营者使用各种手段拿到经营权。

赚钱到盆满钵满,苦了很多企业老的员工(改制后的私企为了减少成本將企业老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发点失业金通通將他们推向社会,自谋生路)。

想想那些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的工人被推向社会,年龄大又没有社会经验,为了生存在社会上到处寻求工作。

当时的心情现在想想真的无法形容。

想当年多少国有资产被流失,又有多少工人家庭遭到破坏,可想而知了。

说联想现在还是一个国有企业,鬼都不信。

说国有企业资产没有流失打死我也不信。

说白了柳传志就是一个现代资本家。

抓住了国家政策的改革时机为自己谋得利益的人罢了。

至于为国为民做了多少好事,对国家贡献大小。

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传志经历的危机和泡沫来源:财经天下(ID:cjtxzk)作者:李翔▌1、柳传志如何看待泡沫“很多人都觉得现在股市有泡沫,可能马上就要破掉。

比如一些股票的价格与实际情况相差比较大,这肯定是泡沫了。

泡沫的形成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规则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但如果政府真的要是吃透规则,在规则上一做调整,就会有大的变化。

“在北京北四环联想控股的办公室里,柳传志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当前的资本市场。

这是2015年5月22号的上午,当天的上证指数继续兴高采烈地向上攀爬到4657.6点。

中国股市自从2007年之后还从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繁荣。

在2007年,上证指数从1月4日开盘的2728点一路上涨,先是不太困难地突破了3000点和4000点,接着用了3个月时间突破5000点,然后又用1个半月时间在10月15日突破6000点。

紧接着的第二天,10月16日上证指数的6124点成为中国股市的最高点。

在这一年,中国股市的总开户数也突破了1亿。

不过,紧接着中国股市就迎来了2008年的暴跌,从最高点5499.6点曾跌至最低点1664.93点(10月28日)。

此后一直到2014年,上证指数也就是在3000点上下徘徊。

最高时曾经逼近过3500点,但跌破2000点的时候也不在少数。

这一次,自从2014年12月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之后,股市倒是一路上扬,在2015年的4月10日终于迈过了4000点的大关,而且继续在向5000点迈进。

除了上证指数的不断上扬之外,另一个可以作为“繁荣”佐证的是一家公司。

暴风科技2015年3月24日登陆创业板,发行价7.14元,2014年全年利润4194万,不过,上市之后披露的1季报显示公司当季开始亏损。

亏损并无损于暴风科技在股市上的表现,上市之后到5月5日,暴风科技连续29个涨停。

第二天连续涨停的趋势被打断之后,暴风在接下来继续涨停。

市盈率一度超过800倍。

到5月21日,暴风科技股价达到最高的327.01元。

其市值也超越了在美国上市的国内视频领域的领导者优酷土豆。

如此景象,让市场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们分成了两派:乐观者们继续用资金和热情来促进股指的进一步高走;悲观者开始怀疑泡沫的存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居住在杭州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一篇专栏中称,“市场真的是疯了”。

柳传志则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他认为泡沫的定义,是在规则不透明的情况下,涌入的资本不是流向可以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的好公司,而是被部分利用规则从资本市场上获利的公司拿走。

“审批制本身就是有些规则掌握在一些人手里,再加上不透明,就容易出问题。

真的改成注册制,规则上考核得清楚,泡沫自然就被挤压。

好企业就是好企业。

”柳传志说。

柳传志看待泡沫的这个角度,又涉及到他的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找到能够影响事物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就象我们判断一些事情,比如(影响一件事情的原因)有五六个因素,我们有可能会总盯着其中最经常变换三四个因素,但其实在其它因素中,如果某一个有了大的调整,整件结果就会立刻改变。

”他回忆起联想早年开始卖个人电脑时的经验。

“最开始学着卖微机的时候,老盯着批文的价格、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等,以为这些才是关键。

但实际上,美国那边芯片一降价,我们发现,那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影响股市的因素有若干个,在柳传志看来,审批制还是注册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柳传志看待泡沫的第二个角度是从公司经营者的视角出发的。

对柳传志来说,“对企业来说,最根本的还是怎么把企业真正做好,让企业更加透明。

当你很透明,业务又确实好,即使在股市低潮的时候,也会有很好的表现。

”联想提倡“做十说九”。

这跟柳传志的性格有关。

在联想的企业文化中也特别强调“说到做到”,这一点后来还被史玉柱东山再起时拿到巨人去作为巨人的企业文化。

虽然柳传志也总是说,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但这同互联网公司纷纷向世界描绘关于未来的美妙图景的方式不大相同。

联想控股的上市已经排上日程,一位美国白宫的幕僚,在公关界颇有影响力的女士建议柳传志考虑“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怎么去讲给人听,再让人相信”。

“故事”的意思是,要把你的商业模式、未来规划等等讲出来,而且要讲的让人信服。

柳传志的回答则有些任性:“我说我不用…讲故事‟让人信,特别是对老外,多数时候你说什么他可能都不相信,等我真的做出来以后,让他们看见了,然后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就好像2009年联想集团亏损,我重新回联想集团做董事长,那时候我说杨元庆怎么怎么行,他们不信,后来杨元庆真的就做起来了,我不用多说,今天杨元庆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所以我觉得,第一,你要做得好;第二,你要让人知道你做得好;第三,你历史上一直以来确实做得不错,人家就会相信你。

”柳传志说。

这样的公司,无论市场好坏,最终都会显露出来。

这个判断倒也符合历史。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产生了包括迪斯尼和波音公司在内的一直到今天都是企业巨头的公司。

2000年前后虽然有互联网泡沫,但是谷歌和亚马逊也可以视为是那次泡沫的孩子。

当然,他想说的是联想。

“联想集团1998年和1999年股价高涨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香港股市大势也不好,但当时根本就没有波及到联想,我们的股价仍然不断攀升,关键就是业绩确实好,而且我们非常重视企业的透明,说了人家信。

”▌2、柳传志如何扭转危机:业绩好和透明化首先要做的好,其次要让别人知道,反复这样做,别人就会相信你。

上世纪90年代末,联想的股价不断攀升,至2000年,联想PC获亚太地区市场份额首位。

而在此之前,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并未整合在一起。

1996年,香港联想报出大亏损。

那是香港联想最大的一次危机,而这次危机也可以说是此后整个联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下面是柳传志自己的陈述:在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整合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两线作战”。

当时我是北京联想的总裁,香港联想的董事长。

香港联想跟北京联想是什么关系呢?北京联想是香港联想的股东,投资了30万港币,持有1/3的股权。

1994年,跨国PC巨头大举进军中国,国内的企业实际上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挑战,我当时是北京、香港两边跑,这时候就决定把精力放在大陆,把香港联想完全交给了那边的总经理吕先生,由他来全权负责。

当我在国内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香港联想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他们在购买芯片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芯片价格的浮动是成本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下子买了很多,结果刚买回来不久,全球芯片开始大幅度降价,做出来的产品因为成本高,根本就没法卖出去,于是导致了极大的亏损。

大陆的情况则恰好相反,采用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来订货,尽量缩短库存积压的时间,我们把这个规律研究透了,靠这个击败了竞争对手。

香港联想的亏损大概是1.9个亿港币。

1.9亿港币是什么概念呢?当时香港联想一年的净利润是两三千万,亏掉的钱比这几年赚到的钱加起来还要多。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就得赶回香港,彻底解决香港联想出现的问题。

好在那个时候,杨元庆在北京这边已经开始高唱凯歌,步步往好里走了。

当时还在联想集团公关部的陈惠湘回忆,1995年的10月份,联想在广东的大亚湾工业园做一个活动。

活动结束以后,柳传志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的两位负责人李勤和吕谭平叫到一起,郭为和陈惠湘在旁边听着。

柳传志说,自己感觉不好,让李勤回北京后迅速查一查公司各个环节有没有问题,吕谭平则要回到香港做同样的工作。

结果,就发现香港联想芯片库存过多。

而那一边,摩尔定律已经在发生作用,随着英特尔降价,国际芯片价格跳水。

香港联想以每片16美元购入的存储芯片,在11月份时已经跌落至4美元。

发现之后,柳传志就决定香港联想需要在联交所发布紧急公告,称公司经营状况受到国际芯片价格下落影响。

之后的业绩发布,香港联想果然报出了1.9亿港币的巨亏。

柳传志回到香港之后,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银行贷款,保证香港联想现金流不断。

“在当时一个亏损企业能贷款,那确实就是得凭信用和担保两个方面。

光担保,香港联想亏损,股票已经不值那么多钱了,主要还是信用。

由于北京联想在银行方面的历史信誉一直非常好,他们知道我是北京联想的负责人,所以批准了我们的贷款。

”柳传志回忆。

凭借着银行的5亿元贷款,香港联想总算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至少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悄无声息地死掉。

同时,另一项工作也非常关键,那就是调整香港联想的高管班子。

在这里,柳传志充分展现了他的管理智慧。

作为香港联想的董事长,即便是与总经理吕谭平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也没有“一杆子捅到底”,直接指挥部队,而是表明自己的意见,但是交由吕自行决策。

因此当大亏损发生后,柳传志与吕谭平等人谈话,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也都同意应该负这个责任,退出了企业的领导层。

一方面用贷款为公司续命,另一方面将公司的权力收回,柳传志接下来则着手让香港联想重回健康状态。

他用的方法就是:一边做好公司业务;另一边充分透明化,让资本市场知道公司在好转。

柳传志把香港联想的指挥和研发中心从香港撤到了深圳,以节约公司成本。

同时,着手治理公司在惠阳的板卡制造厂。

10月,公司已经开始盈利。

11月,柳传志和公司高管团队在硅谷开会,决定进行京港整合,将北京联想的资产注入上市的香港联想。

由于大陆业务一路高歌猛进,整合后的联想集团业绩自然也就节节攀升。

柳传志的策略是“一定要透明”。

“我们每个季度宣布一次业绩,回答媒体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市场了解我们,同时,我们还小规模的不断地扩股,此前香港联想只是个市值十几亿港币的小盘股,还是冷股,很少有人买卖,整合之后,通过充分透明和这种小规模扩股,变成了流通量很大的股票,最后还成为了恒生指数股。

”1997年的京港整合,对联想集团和柳传志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用柳传志自己的话说:“在这之前,几乎每年都有要死要活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多事你不能直接控制和指挥。

”业绩的不断攀升加之与市场的充分沟通,联想集团的股价也是不断上涨。

1994年上市时,香港联想的股价是1.33元,报出亏损之后曾跌到过4毛左右,到了2000年,联想集团的最高时股价曾到超过70元。

1998、99年,亚洲金融危机刚过,香港股市的大势很不好。

“但是,联想集团的股票却一路攀升。

“柳传志说。

柳传志认定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股市规则透明,企业业绩真做的好,并且重视与市场沟通,“其他事儿就算对你有影响,也不会是彻骨的影响。

”▌3、一次典型的拐大弯柳传志处理香港联想的过程,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拐大弯”的过程。

1993年,跨国PC巨头大举进军中国,而联想内部也发生了矛盾。

内忧外患之下,1994年3月,身心俱疲的柳传志住进了海军医院。

在住院期间,他碰到了刚从美国回来的经济学家周其仁。

周其仁听柳传志讲过联想的布局之后,对柳传志提出,柳一人身跨两家公司,必定会增加管理上的难度,“你应该把它们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