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文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文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古文之美。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词语及句子。
2. 研究和理解古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古文二首》2. 电子白板、音响设备等教学工具。
3. 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料。
四、教学内容及计划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探讨有关“古诗”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丽与重要性,激发学生研究古文的兴趣。
研究1. 让学生自己家中读课文一遍,并解决生词和语句中的疑惑。
2. 老师为学生讲解课文,重点强调古文中常用的一些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操练1. 让学生理解课文,说出古文中的词语及句子含义。
2. 让学生流利朗读课文,表现出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复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对古文中词语及句型的理解和认识。
研究1. 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更多的古诗词,让学生扩大对于古诗文的了解和认识。
2. 给学生介绍更多的古文阅读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阅读方法。
操练1. 让学生读一些相似的古诗,进行口头表达,并通过老师的指导,改进他们的表达方法。
2. 让同学之间互相展示课文朗读,互相评价,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几位同学。
五、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古文二首》这篇文章,学习了古文的一些基本词语、句型和阅读方法。
同时,本次教学以朗读课文为主,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语⽂《⽂⾔⽂两则》教学设计(通⽤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学语⽂《⽂⾔⽂》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熟悉两则⽂⾔⽂中的⽣字⽣词,第⼀课《⽂⾔⽂两则》教案。
2、能根据⽂后的注释理解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能联系⽣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背诵两则⽂⾔⽂ 2、联系⽣活实际,悟出两个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课时(完成《学奕》的学习任务) ⼀、预习探究 1.读课⽂,熟悉本⽂⽣字⽣词。
2、结合⽂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3、检查预习: (1)出⽰⽣字⽣词,指名认读,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
(2)指名读⽂。
(3)检查⾃⼰结合注释对⽂的理解情况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致意思就⾏。
) ⼆、合作交流 读熟课⽂,读懂故事 1、让学⽣⾃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前⼀句读出疑问的语⽓,后⼀句读出肯定的语⽓。
2、师⽣共同讨论,再进⼀步结合注释,联系前后句⼦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练习背诵课⽂。
三、品读感悟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个什么道理? 让学⽣根据⾃⼰的理解总结说⼀说,教案《第⼀课《⽂⾔⽂两则》教案》。
2.引导学⽣谈谈,⾃⼰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的是进⼀步认识专⼼致志做事的重要性。
) 四、扩展延伸 把以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再讲⼀讲背⼀背;把⾃⼰了解到的有关⽂⾔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课时,完成《两⼩⼉辩⽇》学习任务 ⼀、预习探究 1、回忆学习⽂⾔⽂的⽅法,读课⽂,要求读准字⾳,读通语句,注意停顿。
《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奕》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
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2、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1、初读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⑴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⑴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知识点
陋室铭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有《刘宾客文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运⽤托物⾔志的写法,以具有⾼洁品格的“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好的⽣活态度。
这两篇古⽂都是在宣扬君⼦⽂化。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6课《古⽂两篇》课⽂原⽂ 陋室铭 ⼭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6课《古⽂两篇》知识点 陋室铭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唐代⽂学家。
诗与⽩居易齐名,时称“刘⽩”。
有《刘宾客⽂集》。
⼆、故事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县当⼀名⼩⼩的通判。
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来,百般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积⼀次⽐⼀次⼩,最后仅是⽃室。
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雅的《陋室铭》,并请⼈刻在⽯碑上,⽴在门前。
三、课⽂翻译 原⽂:⼭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这⾥指品德⾼尚。
译⽂:⼭不在于⾼,有了仙⼈就成了名⼭。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了。
这是简陋的屋⼦,只是我(住屋的⼈)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正式学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uacute;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ugrave;御kograve;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igrave;邑(今山东曲fugrave;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一人专心致志(成功)学奕一人三心二意(失败)两小儿辩日日始出近大如车盖一儿日中时远小如盘盂(大则近,小则远) 孔子不能决也日初出远沧沧凉凉一儿日中时近热如探汤(凉则远,热则近)参考译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1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回忆导入,读懂题目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
3、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1、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
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范读。
语速较慢,便于边读边思考;停顿恰当,意思表达才清楚。
(2)再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例如:“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后读好停顿,并引导学生明白“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的方法。
另外,“缴”和“为”是多音字,要注意读准在文中的字音。
3、领读课文,提升能力。
老师领读后,学生再齐读、自由读、抽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文言文难读通顺的困难。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文两篇》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古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讲述法、背诵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矛和盾的图片、小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些古代的兵器。
出示图片:矛。
板书“矛”,并领读,讲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出示图片:盾,板书“盾”并领读。
师:现在,我这儿有矛和盾两种兵器,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推销者两种兵器?二、新课学习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
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怎样读懂课文呢?谁能说说学习的方法?大家可以一个人学习,在书上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学习,不懂的地方和你的商量商量。
全班交流:楚国的集市上,一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谁先给大家说说你读懂了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语、哪一句话的意思?你是怎麽知道的?(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
部编四上语文《古代散文二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古代散文二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鉴赏和分析古代散文作品;3. 掌握古代散文的阅读技巧;4. 运用古代散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古代散文二篇》的选读与分析;2. 古代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3. 创作一篇以古代散文为模板的短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古代散文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古代散文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35分钟)2.1 选读与分析(15分钟)选择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散文作品,向学生展示其原文并进行导读和注解。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表达手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2.2 语言风格与技巧(10分钟)系统介绍古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结构的变化和修辞语言的选择。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风格与技巧。
2.3 创作实践(10分钟)要求学生以所学的古代散文为模板,创作一篇短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语言风格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的收获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通过创作实践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古代散文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短文创作的质量和创意。
参考资料1. 部编四上语文教材《古代散文二篇》;2. 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
一、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篇文言文;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赏析。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韵律和节奏;2. 解析法:通过解析,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技巧;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朗读:学生朗读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停顿;3. 解析:学生自主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一篇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5. 朗读:学生朗读第二篇文言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停顿;6. 解析: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篇文言文,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7.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二篇文言文的内涵和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9. 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背诵和翻译练习;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环节;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完成的背诵和翻译练习情况;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准备两篇文言文的原文文本,可以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或教材中的课文;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参考资料,如注释、译文、相关背景知识等;3.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两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每个课时大约45分钟;3. 在第一个课时内,完成第一篇文言文的教学;4. 在第二个课时内,完成第二篇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
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字词的含义。
(3)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等,自主学习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字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篇文言文,理解文意,掌握文言字词的含义。
(2)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如PPT、多媒体设备等。
(3)准备一些文言文的学习资料,如《古汉语字典》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篇文言文,初步理解文意。
(2)查找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了解其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文言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古汉语字典》。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教师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文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文
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古文《古文二首》的内容和意义。
- 能正确朗读古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 研究古文中的生词和词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句子中。
教学准备
- 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
- 板书工具: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古文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古文研究的兴趣。
2. 展示: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文二首》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词语和意思。
3. 预:要求学生在课前预古文内容,并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轮流朗读古文,帮助他们熟悉古文的语调和节奏。
5. 基础讲解:解释古文中的重要生词和词语,并运用简单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6. 组织阅读:让学生整体阅读古文,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7. 情景演绎: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古文故事情节,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8. 小结复:回顾古文的重点内容,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新词汇和知识点。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 检查学生在朗读、理解古文以及运用生词和词语的能力。
-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并进行评价。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文两篇》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古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司马光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并背诵。
难点:理解司马光的出示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字卡、幻灯片。
学生:预习古文,自己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2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比你还高的大缸里,你会怎样把他救出来呢?2.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1.认真地读原文,要读正确,读通顺。
2.对照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4.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的基本顺序,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三、朗读训练,自主识字1.介绍司马光。
2.出示:司马光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
一儿/忽堕缸中。
缸水深,儿/不得出。
群儿/皆逃。
光/独取巨石/击缸。
缸破/水泄,儿/乃得救。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自主识字。
[设计意图]通过先后出示没有标注停顿的课文和有标注的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文言文的韵律感,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五、学生朗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2.老师进行指导纠正,出示译文让学生朗读理解。
3.提问:(1)司马光救小伙伴的办法好不好?(2)如果你在场,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吗?(3)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4.老师给与讲解。
5.学生说一说课文的启示,老师给与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理解课文意思,进而锻炼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六、熟读并背诵课文七、作业布置:1.写生字。
古文教学设计(共10篇)
古文教学设计(共10篇)第1篇:《古文》教学设计《古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
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
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司马光救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1.自读自悟。
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4、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结合注释,自主合作理解课文。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一人专心致志
学奕态度决定结果
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古代散文二篇》优秀教学设计
《古代散文二篇》优秀教学设计古代散文二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希望学生能够:- 了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流派分类;- 解读《孟子》中的《离娄》和《滕文公》两篇散文,掌握其文本结构、修辞手法以及思想内涵;- 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培养其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流派分类;- 《孟子》中的《离娄》和《滕文公》两篇散文。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由老师讲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流派分类,以及《孟子》中的《离娄》和《滕文公》两篇散文的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群体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分享其对于《离娄》和《滕文公》的理解和感受,推动学生相互启发、促进思想碰撞;-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阅读任务,鼓励学生拓展视野,丰富语言和文学修养。
3.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环节,介绍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流派分类,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步:讲授《离娄》,解读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第三步:群体讨论《离娄》,分享分析和感悟;- 第四步:讲授《滕文公》,解读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第五步:群体讨论《滕文公》,分享分析和感悟;- 第六步: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与阅读惯。
教学评价1.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既有老师讲授,又有学生讨论,丰富了教学过程;2.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法选取合理,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考,表达能力得到提高;4.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古代散文的解读方法,理解《孟子》中的两篇散文,开启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 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 教师: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
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
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司马光救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 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 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 自读自悟。
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 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
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
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 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 指名读。
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 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
3. 组织交流。
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