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施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虽然理论知识扎实,却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兴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创业实践、跨学科合作等形式,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实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培养了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实施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再次,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

最后,研究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意义还在于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深入探索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25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8 期2021 年 8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基金项目: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0—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培育”(2020)。

第一作者简介:吕慧颖,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等,lvhy999@。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吕慧颖,王瑞梅,张 媛(首都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48)摘 要:在高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下,分析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建设路径,并以项目管理通识课程为例,从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实现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8-0125-050 引 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任务和措施[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的目标,并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2]。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引导大学生领悟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完善其知识结构,拓展其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

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形成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更加明确了通识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则推动了创新创业教改的实施和实现[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使这两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面向低年级学生群体开设的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创客启蒙》,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引领和传播,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引领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客启蒙;思政教育作者简介:黄晓颖(1979-),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文化、众创空间管理;孙秋野(1977-),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电气自动化;黄达(1983-),男,湖南浏阳人,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第一二课堂协同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大学“思业融合燎原计划”项目“课程思政”专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0-06-26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黄晓颖,孙秋野,黄达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8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极具时代特色的重要一环,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弘扬和彰显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构筑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使学生从中吸取智慧,坚定理想信念,夯实价值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路径。

本文以东北大学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首批试点高校并全面开展三全育人建设工作为契机,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信息表2.课程标准制定人员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的性质“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具体名称不作统一要求)明确定位为“素质教育” 课程。

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创新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主动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选择。

实施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首先着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锻炼创新能力;“创业”则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锻炼培养其创业心智,并努力具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实质上,“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应用,也是为后续专业双创课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公共核心课程。

四、依托与服务的课程五、课程的教育目标(一)态度目标1、具备主动创新意识,创业潜质分析能力;2、能够进行创业机会甄别和分析;3、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4、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知识目标1、熟悉掌握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2、明确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明确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4、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5、能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

(三)技能目标1、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2、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方式;3、能掌握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团队组建、人脉关系积累、资金筹措的方法;4、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9.22•【字号】•【施行日期】2015.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指导正文关于转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高校:日前,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深化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现将《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要充分认识深化高校创业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整体谋划,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尽快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要尽快制定本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各高校在认真学习《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方案要明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激发广大师生从事创新创业的激励制度。

请各高校于2015年10月31日前,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本校实施方案的纸质稿及电子稿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联系人:黄素玲,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江西省教育厅2015年9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9号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36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实用经济学》课程教改的思考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实用经济学》课程教改的思考
务 , 据学 院综合 教务管 理系统 数据 显示 , 生 评 根 学
教条 , 是一 种方 法 , 种 心灵 的容 器 , 种 思维 只 一 一
的技 巧 , 助 拥 有 它 的 人 得 出 正 确 的 结 论 ” 本 文 帮 。 以杭 州 科 技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为 例 , 学 院 创 新 创 业 在
郭 立 伟
( 州科 技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江 杭 州 3 1 o ) 杭 浙 14 o
【 摘
要 】 文章 以杭 州科 技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为例 , 学 院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和 《 用 经 济 学 》 选 课 实 施 现 状 描 在 实 公
述 的 基础 上 , 讨创 新 创 业教 育 和 《 用经 济 学》 程 的 关 系 , 为 《 探 实 课 认 实用 经 济 学》 程应 纳 入 到创 新 创 业 教 育 课
体 系 中 , 时创 新 创 业教 育理 念 应 融入 到《 同 实用 经 济 学 》 学 中 , 后 从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学 手段 及 考 核 教 最 教 教
方 式 四方 面 提 出基 于 创 新 创 业教 育 的 高职 《 用 经济 学 》 程教 改 的 一些 思 考 。 实 课
二 、 新 创 业 教 育 和 《 用 经 济 学》 关 系 创 实 的
《 用 经 济 学》 选 课 实 施 现 状 实 公
杭 州 科技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下 简 称 “ 职 以 科
( )实用经济 学》 程 应纳入 到创 新创 业教 一 《 课
【 收稿 日期 】0 0 1一 1 2 1— 2 O 【 作者简介 】 郭立伟 , , 师, 男 讲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 系。 【 基金项 目】 浙江省高职教 育研 究会 2 0 0 9年度研 究课题 ( 目编号 :B 9 0 )20 项 Y 0 1 6 、0 9年度杭 州科 技职业技术 学院院级教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尊敬的领导:您好!如有修改意见,请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用不同颜色字体标识),并署名后于12月14日前将修改稿发送至jwcjxk@。

谢谢!单位:署名:福建师范大学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37 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六条措施的通知》(闽教学〔2015〕23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1.制订教学质量标准。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立足我校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基础上,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将其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并结合教育部规定的学科专业类质量标准,制订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在研究生培养中,制定分类培养目标,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突出科教结合,发挥高水平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撑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突出与行业相结合、与实践相衔接,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学院)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按“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类培养、自主选择”的原则,启动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学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全体教师参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打通一级学科或同一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2017年以前完成制定并实施新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大教字〔2017〕11号临沂大学通识选修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模板】

临大教字〔2017〕11号临沂大学通识选修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模板】

**大学教务处临大教字〔2017〕11 号**大学通识选修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适应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和自然科学修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依托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学校决定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整体设计,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坚持立德树人和“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建立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拓宽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更新和淘汰机制。

二、基本原则1.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2.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和科学素养。

4.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精神特质。

三、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模块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识选修课主要涵盖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体育保健与心理健康、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六个课程模块。

1.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模块。

主要涵盖文学、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旨在让学生熟悉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和思维方法,培养其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2.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模块。

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旨在让学生熟悉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方法论、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培养其理性批判、数理逻辑、科学探索、工程伦理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I G I T C W 经验280DIGITCW2021.021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全球已经进入了由信息产业、新科技技术推动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当前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对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引发创新创业教育深层次的改革,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多向交流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营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氛围将成为大学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和布局优化的引领和示范。

学科融合不仅是学科发展及繁荣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术研究创造重大创新性成果的方式之一,纵观近百年来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中,近50%的项目就是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取得的;我国高校和地方政府组织举办的竞赛获奖者也大都是聚焦前瞻性基础问题或者引领性科技问题,产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对流和方法碰撞,从中找到新的突破口,顺势而为,运用多学科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去创造性地设计参赛项目,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去制作和完成参赛项目。

教育部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过程中,要求高校在保持传统学科发展基础上,以多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为追求,充实、更新、发展和完善创新的理念和模式,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促进多学科资源的紧密结合,从而支撑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戴惠丽,禹谢华,郑丽丽,刘小莉(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摘要:在新经济背景下,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需要,推动和引领未来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引发创新创业教育深层次的改革,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探索如何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有效地在相关学科领域之间完成从基本交叉到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作者:范聪敏罗大伟张伟彬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30期[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为积极响应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需求,分析了目前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缺失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师资匮乏及课程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

基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倡导以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时及调整授课顺序、沙盘实践教学、优化课程教学团队、具备专业特色及依托各类大赛助力创新创业实验教学等具体措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2020—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资助计划(10912-JXGG2020-06236,10912-JXGG2022-04177);2020—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专业建设项目(22100-000039)[作者简介]范聪敏(1987—),女,陕西渭南人,理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罗大伟(1983—),男,内蒙古通辽人,工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制备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0-0061-04 [收稿日期] 2022-08-01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具体措施[1]。

随后各高校结合《意见》中的方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最终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逐渐系统化的过程,将创新创业精神和理念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高校要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全面落实,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示范高校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中的创新创业建设成效指标,按照学校立德为先、立学为基的办学要求,立足XX大学学科优势,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综合体系改,不断提高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组织机构为保障创新创业建设顺利开展,XX大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下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专门委员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XXX二、践行时代使命,培育战略人才(一)确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创新育人总体思想新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学校为培养更具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能够培养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引领和民族复兴的高素质人才。

XX大学以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总体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素质教育为主旨,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推动学生创业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基本建设任务。

(二)实施机制引领、实践主导创新创业改路径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和五育并举建设要求,以创新创业发展目标为核心,充分考虑我校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精准发现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瓶颈和深层次问题,理清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内涵及内在联系,实施从树立教育理念、完善育人机制到实践实训、教学革新的全面性、综合性教学改。

制度规范化、体系化是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的前提,是顺利实施后续建设内容的基石,是引领和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向心力,也是实现相关部门高效管理的有力抓手。

为此,将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作为改的首要任务。

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以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为例

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以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为例


刘 志超
I 商符理学院,广东 广州 5 1 0 6 4 1 )
[ 摘 要 ]
《 创 业 管 理》 课程 是创 业教 育 的 关键 环 节 ,其教 学 内容 及教 学手 段 的 改革 以及 实 践 环 节 的构
建 ,不仅 关 系到 创 业 理论 知 识 的传 授 ,更 是 影 响 到 学 生创 业 综 合 素 质 和 能 力 的 培 养 。进 行 创 业 管理》 课 创业 模 拟 实践 以及 实 际
实 践 ,更 好 地完 成课 程 的教育 教 学 。从 教师 培养 角度 出发 ,应 该让专 业教 师边教学 边学 习边 实践 ,
从教 学 中找 出薄 弱 点 ,在学 习和 实 践 中将知 识体 系补 充完善 ,以教学指 导实践 ,以实践完 善教学 。 采 用 多样化 的教师 培训 方 式 :( 1 )结合 《 创业 管 理》 课程 教 学举 行教 师 内部 教 学 内容 的培 训与 教 学方 法 的交 流 ,在交流 中找 问题 、促进 步 ;( 2 )依 托 学 院及学 校 的合 作 企业 资源 ,组 织 企业 与学 院 之 间 的交流 与 合作 : 让知 名企 业 家 以及 高 级管 理 人 员举 办专 题讲 座 ,进 行创 业 实践 案例 讨 论 与实 际技 能培训 ;选派 《 创 业 管理 》 课程 教师 以到企 业 挂职 或观 摩 实践 活动 等 形式 参 与到 企业 创 业与
业管 理》 课 程教 师首 先应 具 有创 业 意识 和创 业 能
是促 使 学生 掌握 创业 基 本知 识 ,培养 创业 意 识和
创业 能 力 ,锻造 学 生 的创业 精神 ,是培 养 学生创 业 综合 素质 和 能 力的重 要 手段 。我 国的 《 创 业 管 理》 课程 教育 处 于初 步 发展 阶段 ,教师 在教 学 过程 中往 往 只能 以知 识教 育 为主 ,缺 乏进 行 实 践 教学 的条 件 ;学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缺乏 创业 实 践 体验 的机 会 或者 创 业与 个人 关联 性 不大 ,因此 学 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多是 以结课 获取 学 分 为 目的 ,缺 乏 学习 的主 动性和 积极 性。《 创业 管理》课程 “ 教” 和 “ 学 ”环 节 与实 际脱 离 的状况 存 在 ,实 践环 节 和 实 践环节 创 新举 措 不足 ,直 接 导致 学 生在 经 过 课程 学 习之 后 ,依 旧缺 乏作 为 一名潜 在 创业 者 所 应 具备 的综 合运 用知 识 能力 ,缺 乏抵 御 创业 过 程 中 的风 险 的能 力 以及 对 环境 的适 应性 ,制约 了 大 学 生创业 的发展 ,有 违 设置 课程 的 目的。鉴 丁 创 业活 动 的活 跃及 其在 国 民经 济建 设 中 的广泛 需 求 ,华南 理工 大 学创业 教 育学 院进 行 了 《 创业 管 理 》 课程 的实 践 性教 学 改革探 索 ,希 望通 过课 程 的教 学改 革 ,加 强学 牛 的创业 体验 ,培养 学 生 的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篇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篇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篇第一局部课程介绍16TB000422中文名: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英文名: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undation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全校各专业1.0第二局部大纲说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到达以下目标: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机会、创新创业资源、创新创业计划和创新创业工程。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

掌握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基础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开展的关系,自觉开展和遵循创新思维和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通过运用模拟软件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

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工程设计、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工程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本课程学分为1.0学分,开设16学时。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1,赵军、李月云主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理论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堂活动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要求,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部署,以及《北京大学章程》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改革背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有着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传统,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链:其中包括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输送主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以及创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

进一步完善并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有利于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综合改革,同时有利于发挥北大学科综合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为大学生和全社会提供创新创业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为构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北京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引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围绕这一核心,北京大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改革方向,树立大学整体明晰的价值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构建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北京大学教育综合改革。

(三)改革思路紧扣学校的核心使命和发展目标,找到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厘清其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识教育类教材 专业核心类教材 创新创业类教材

通识教育类教材 专业核心类教材 创新创业类教材

通识教育类教材1.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识教育类教材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通识教育类教材的特点通识教育类教材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特点,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

通识教育类教材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识教育类教材的内容通识教育类教材的内容广泛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识教育类教材也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4. 通识教育类教材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识教育类教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不仅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识教育类教材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专业核心类教材1. 专业核心类教材的重要性专业核心类教材是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教材,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工具。

专业核心类教材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专业核心类教材的特点专业核心类教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专业核心类教材还需要贴近专业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3. 专业核心类教材的内容专业核心类教材的内容覆盖了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专业核心类教材还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面临的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面临的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面临的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部分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仍然被视为一种附加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率不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兴趣有限。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热门专业或名校,而其他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以通识课和选修课为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创业需求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器,但在实践平台的数量、质量和覆盖面方面仍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器缺乏有效的运营和管理,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和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创新创业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兴起。

早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高校纷纷加大投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资源不均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创新创业 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 教育公平和效果。
03
改பைடு நூலகம்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与框架
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中 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 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协同育人
高校应与企业、行业、政府等社会各 界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力。
强化通识教育课程
03
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建设
开发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针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建设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 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引入行业前沿课程
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开设相关课程, 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趋势。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项 目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 业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园 等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 加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业经验。
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 背景的优秀教师,加强对 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 业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高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园、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和资源 支持,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研究
01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 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未来,高校应进 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和行 业的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 展紧密结合,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 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通识课教学改革作者:李田田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9期
摘要:研究中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

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了课程标准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

该课程体系包括潜在课程和显性课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关键词:创新创业;管理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党的十九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一、管理学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结合当前的十九大会议所提高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新应用型人才,我们首先就要分析当前的管理学通识课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很多高校管理学通识课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不完善,而且这样的现状也并没有得到学校相关的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仍然存在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学环境条件不能够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体系过于传统和陈旧,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学生缺乏关于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展现,也无从进步,等等很多的现状问题,那么,发现了这样很多的问题,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努力去提高管理学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通识课教学改革探析
(1)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们首先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创新创业,在心中树立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有一个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对于教师而言,更应该将创新创业放在心上,在进行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将创新创业完美的融合到一起,这样在进行顺便哪个学科就可以贯穿进去创新创业的相关情况,就可以更好更方便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的进步。

(2)修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管理学通识课的创业创业的教学改革,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管理学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自然就应该重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那么就应该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已经有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再加以改正和修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创业,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管理学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努力提高管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课程体系方面,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的创新创业的核心思想,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述和分享,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想,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对于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还应该改革现有的传统的教育制度,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既然,创新创业的核心是创新,那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个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再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那样只是一味地依靠老师的讲述,学生就会没有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就会造成对于相关的理论学习只是表面的学习,没有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这样就有可能形成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那么对于实践也会有障碍。

关于考核方式上,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了,所以,考核方式也应该做一下改革,为适应现阶段所实行的创新创业教育。

(5)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重在实践,只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可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

比如开展一些和创新创业有关的比赛或者活动,让学生有情趣去参加比赛和活动,在具体的比赛活动中,结合自己所做到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当中去应用,就会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那么就应该在具体的学习中多多改善这方面的学习,另外,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学生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总结更多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实现在不断的总结中进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管理学通识课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我们首先了解了当前高校的管理学通识课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然后结合现状,拟订出适合管理学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按照这样的路径去努力改善各方面的现状,完善更多相关体系的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管理学专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世明,陈惠红.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学通识课教学改革[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01):1-3.
[2]田杰,时赟,武艳艳,齐爱勇,安江燕,左永强.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04):6-11.
[3]陆云. 《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实践与反思[J]. 大理学院学报,2014,(09):8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