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歌 |人音版(简谱)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牧歌》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牧歌》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牧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音版。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牧场景象。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轻松愉快的旋律表现了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第二乐段则以慢节奏的旋律表达了牧羊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简单的节奏、旋律的感知,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初步理解。

但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对于牧场景象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来理解歌曲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牧歌》。

2.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到牧场景象的美妙。

3.能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4.能够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对于牧场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3.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来理解歌曲的意境。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乐谱:《牧歌》的乐谱。

2.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与牧场景象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牧歌》的背景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牧歌》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知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唱练,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唱、接龙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案模板小学音乐牧歌

教案模板小学音乐牧歌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特点,感受牧歌的音乐美。

2. 通过欣赏和演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牧歌的特点,感受牧歌的音乐美。

2. 欣赏和演唱《牧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1. 感受牧歌的音乐美。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牧歌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牧歌的感受。

二、新课教学1. 教师介绍牧歌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师播放《牧歌》的音频,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段落划分。

4. 教师示范演唱《牧歌》,让学生跟唱,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技巧。

3. 各组展示演唱,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的特点和音乐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 搜集关于牧歌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牧歌特点。

2.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牧歌》,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的特点和音乐美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让学生了解了牧歌的特点,感受了牧歌的音乐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2课牧歌_人音版(简谱)(秋)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2课牧歌_人音版(简谱)(秋)
牧歌
小提琴独奏——牧歌
《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 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 奏合唱等。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由作曲 家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牧歌》。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作曲家之一的沙汉昆,最为 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作品便是《牧歌》。该曲是 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沙汉昆于1953年创作 的作品,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 和日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不仅广为流传, 而且数十年来一直是大众传媒最常使用的音乐素材 曲之一,被长期、广泛用于电视媒体。口耳相传之 普及程度不亚于中华近代名曲《渔舟唱晚》。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72 021/8/7 2021/8 /72021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思考
•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悠远、平静。
• 这首歌表达了蒙古人民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蒙古人民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蒙古歌曲特点
• 多装饰音,长音常用擞声唱法。 • 字少腔长,高亢辽远,节奏自由。 • 内容主要是怀念故乡、赞美家乡、赞美新
社会、赞美纯真的爱情等。
小结
• 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蒙古民族民歌的 一些基本特点,知道了民歌的特点是由于 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 点形成的。对我国的蒙古民族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 民族。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7202 1/8/720 21/8/7 Saturda y, August 07,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7202 1/8/720 21/8/7 2021/8/ 78/7/2 021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歌|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牧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演唱中表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简谱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谱识读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简谱识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注重歌词与旋律的融合,使学生在演唱时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2)简谱知识的运用:学会识读简谱,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简谱符号:掌握常用的简谱符号,如音符、休止符、附点、连音线等,了解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简谱节奏:通过练习,让学生熟悉简谱中的节奏表示方法,如拍号、音符组合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过牧羊人唱歌的声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牧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1)音准与音色控制: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是一个难点。
-音准:指导学生通过练习耳音,提高音准感知能力,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过渡和转换。
-音色: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嗓音和音色控制能力。
(2)歌曲情感的表达:如何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教学难点。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牧歌》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牧羊人的生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3.学习简谱知识,掌握相应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和自然风光的兴趣;

人音版四年级牧歌教学导案

人音版四年级牧歌教学导案

人音版四年级牧歌教案————————————————————————————————作者:————————————————————————————————日期:2电子教案课时教案第一课时四年级音乐学科上册学科:音乐班级:授课人:时间:年月日课题:《牧歌》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聆听小提琴独奏《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法讲授法、听范唱录法学法聆听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常规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训练二、新课教学一、聆听小提琴曲《牧歌》1、听《牧歌》范唱。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呣”哼唱歌曲,谈谈感受(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

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音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初听小提琴曲《牧歌》。

设问: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5、讨论交流: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

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介绍小提琴,并借助插图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

6、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让学生述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第一段出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7、在学生充分熟悉主题和理解乐曲表现的情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为主题旋律创编歌词,互相交流,唱一唱。

板书设计《牧歌》小提琴草原教学反思这节课上的还算成功,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初中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牧歌》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牧歌》 ︳人音版 (五线谱)

欣赏:《牧歌》教案音乐一、教材分析 :1、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碧绿的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朵朵白云像崭新的棉絮般静静地浮动着,在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皎洁。

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

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

夕阳西下,远山披上了晚霞的彩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天边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

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音乐歌曲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

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

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长调中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似颤音,对形成蒙古族长调独特风格有重要作用。

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长调"中不知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家乡美聆听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家乡美聆听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家乡美聆听牧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牧歌,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乐器小提琴,并且能够自然的哼唱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自然流畅有感情的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难点】认识乐器小提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今天徐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它是什么地方?(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2、通过视频播放,了解蒙古族。

过渡语:(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蒙古吗?你印象中的蒙古族是怎样的?生:自由发言……
3、参观那达慕盛况。

师: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年的7、8月间。

人音小学音乐四上《2牧歌》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四上《2牧歌》教案

课题牧歌课型欣赏课课时时间:教材分析: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

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二、欣赏乐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5、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2课牧歌 故乡是北京人音版简谱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2课牧歌 故乡是北京人音版简谱
按照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 尔,民歌 ;照音乐内容分为猎歌、牧歌、 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 斯、火不思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蒙古族长调民歌:节奏自由, 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 这首《牧歌》就是典型的蒙 古族长调代表作。
小知识: 无伴奏合唱: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 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做无伴奏合唱。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2课牧歌 故乡是北京人音版简谱
蒙古族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 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 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 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 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 亢悠扬而闻名。
女高 天空的云
女低
广阔的天空
男高
洁白的羊群
男低 无边无际的草原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
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
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 阔景象 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 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总结
内蒙古草原: 辽阔 宽广 蒙古族人民: 勇敢、豪爽、粗犷 蒙古族音乐: 曲调悠长、连绵起伏;
节奏舒展、宽广; 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北京什么地方吗?
天坛—祈年殿
北海
在北京城中心的故宫西侧,有一片水域,这就是西苑,又称太液池。太 液池被一分为三:北为北海,中为中海,南为南海。
北海公园
北海白塔
卢沟桥
谢谢观赏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牧歌 |人音版(简谱)(2014秋)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牧歌  |人音版(简谱)(2014秋)

牧歌》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牧歌》,感受音乐的独特风格、音色色彩及情绪。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牧笛》,并创编表演唱。

3、了解音乐与地区的密切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小牧笛》,唱出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情绪与民歌风格教学难点:聆听《牧歌》与《小放牛》进行题材、形式、风格的对比教具准备:磁带、钢琴、课件等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小牧笛》音乐2、师生问好听音乐进教室潜移默化中熟悉新歌的旋律。

二、复习6 1 2听听老师弹奏的是色块中的哪个音?请跟琴唱一唱。

(见书本P19)1、当听到上面的音时请站起来,听到下面的音时坐着不动2、听辩后唱一唱3、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体验两个音的高低学生仔细听辩,并进行站立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法来进行听辩,让学生学得自然,有效三、聆听《牧歌》1、教师导入我们的这一个单元的名字叫《放牧》,你肯定首先想到了草原吧。

是啊,在一片绿色的大草原上,一望望不到边际,牛羊成群,白云朵朵,真是好美啊,我忍不住要歌唱了。

2、教师清唱《牧歌》3、出示歌词这是刚才老师唱的歌曲的歌词,是内蒙古乌达盟同名民歌4、播放音乐设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也就是你举了几次手?5、指名回答并进行分析6、设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场景?7、帮助学生进行学习8、与学生一起讨论9、从三方面交流学习1、学生想象草原的景色2、学生聆听欣赏歌曲3、看歌词,了解这是一首民歌4、听到民歌曲调举手5、回答问题6、和教师一起讨论分析7、自由回答8、自由说说自己的1、先声夺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熟悉并记住主题旋律2、培养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并能够在聆听的同时用举手的方法为乐曲进行分段3、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融洽课堂气氛4、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角色的转变,变指导为帮助,学生乐于接受5、让教师从教学者变成学友,营造教学上的平等与合作,达到师生共同的进步四、表演《小牧笛》1、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首有自己特色的牧歌播放歌曲,指导体会情绪2、出示自制图形谱,以教师带领唱为主指导感情3、播放音乐4、教师弹琴5、巡回指导,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牧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牧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牧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演唱歌曲《聆听牧歌》;2.掌握简单的歌曲节奏和节拍;3.能够用简谱演奏歌曲《聆听牧歌》;4.了解乡村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1.歌曲的表演;2.歌曲的演唱与简谱的联系。

教学难点1.歌曲的表情演唱;2.歌曲的节拍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聆听牧歌》的MV和简谱;2.教学用具:大屏幕、讲台、音响、小乐器(如铃铛、手拍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乡村音乐,播放《歌唱祖国》或《我爱你,中国》等红色经典歌曲MV,让学生感知歌唱的力量和音乐的美。

第二步:歌曲导入播放歌曲《聆听牧歌》的MV,让学生先感受歌曲的氛围和节奏。

第三步:歌曲分析1.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歌词意义,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思想;2.介绍歌曲的曲调、节奏以及歌曲的风格和特点;3.通过比对歌词中所描述的田园风光和音乐的特点,分析乡村音乐的特色。

第四步:歌曲学习1.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2.学生根据歌曲简谱学习歌曲旋律;3.小组分配,各自用小乐器(如手拍,铃铛等)伴奏。

第五步:合唱表演1.教师安排小组合唱;2.学生独唱、小组合唱、全班合唱。

第六步:音乐小结1.让学生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点;2.回顾今天的课程,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评价1.正确的唱法和指法;2.歌曲演唱是否生动形象,歌词理解是否准确。

教学拓展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首乡村风格的歌曲词,并采用目前所学的乐器和歌声进行表演;2.教学其他乡村音乐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 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聆听牧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牧歌》是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牧场景象。

歌曲采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旋律简洁,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牧民的生活,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牧民的豪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谱,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牧歌这种音乐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牧歌的特点,感受牧歌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牧歌的特点,感受牧歌的音乐魅力。

2.学会演唱《聆听牧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牧歌的节奏和旋律。

2.学会演唱《聆听牧歌》。

五.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示范、演唱、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牧歌的魅力,学会演唱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聆听牧歌》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吉他、钢琴等。

3.合唱队: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草原牧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广阔和牧民的豪情。

同时,播放《聆听牧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牧歌的特点,如五声调式、节奏明快等。

然后,再次播放《聆听牧歌》的音频,让学生细致聆听,感受歌曲的音乐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聆听牧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在学唱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效果。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聆听牧歌》,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牧歌吗?为什么?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对牧歌的喜爱程度。

人音版四年级上学期音乐欣赏课 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学期音乐欣赏课 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学期音乐欣赏课牧歌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人声的表现魅力。

2,通过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1,欣赏《牧歌》(无伴奏合唱)2,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音乐知识3,分析每乐段表现的音乐内涵教学重点: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中人声的表现魅力教学难点: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多声部和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教学准备:录音机,VCD光盘,教学课件,大歌谱一张,教学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很多优美动听的歌曲,邀请大家与我一起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美妙,欣赏一首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欣赏时请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是怎样的?(媒体展示)学生:自由回答2,师:你认为这首歌属于我国哪个民族的歌曲音调?学生:自由回答(引出内蒙古歌曲音调)3,师:它的旋律和节奏怎样?学生:……(旋律是悠扬的,节奏是悠长,舒缓的)4,师:现在我为大家唱一首内蒙古民歌《牧歌》,仔细听听这首歌与歌曲《天堂》是否有相似的地方?学生:……(歌曲《牧歌》旋律是悠扬的,节奏是悠长,舒缓的)5,介绍作曲家和作品:《牧歌》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

这首民歌使许多诗人,作曲家为之倾倒。

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三,唱谱,分析乐句:1,跟钢琴轻声唱谱,提问:“”,《牧歌》第一乐句围绕哪一个音上行第二乐句一直围绕哪一个音下行?为什么?“(分别是锁,双核处理器,为让我们看到蓝天,白云)2,师:我们听了《牧歌》,也唱了《牧歌》?,你们知道什么叫牧歌吗?生:……3,介绍《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

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媒体展示)4,复习演唱形式,提问:“刚才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生:……(男高音独唱)师:“我演唱的《牧歌》?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生:……(女高音独唱)师:“你们刚才一起唱的《牧歌》?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生:……(童声合唱)师:你们听过哪些形式的合唱?生:(女声合唱,男女声合唱)四,欣赏多声部合唱《牧歌》1,师:你们听过多声部合唱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多声部合唱《牧歌》,说说听后感。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欣赏课《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欣赏课《牧歌》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欣赏课《牧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知道乐曲是由同名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

能力:熟悉《牧歌》的曲调,学会哼唱主旋律。

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宽广美丽,感受蒙古人民对故乡深沉真挚的热爱,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熟悉《牧歌》的曲调,学会哼唱主旋律。

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2、充分了解内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蒙古长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竖笛、小提琴、黑板、词语卡片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生舞蹈进入教室(2分钟)2、师生问好。

3、同学们,刚才悠扬悦耳的歌声把大明星吸引到我们班上了,它要和我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课件(美羊羊)生:美羊羊。

师:你们对它了解吗?它的家乡在哪里?师:今天美羊羊要离开它的家乡青青草原去内蒙古大草原串亲戚,内蒙古大草原和青青草原很不一样,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会展开双臂弯腰说“塔、赛白奴”,“您好”。

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

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去的同学注意了,闭上你的小嘴巴,用你的心去听去看去感受。

(欣赏乌兰图雅演唱的《牧歌》视频3分钟)同学们欣赏的同时,轻声哼唱并随歌曲律动,感受歌曲情绪,试说一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呢?旋律、速度、情绪、节奏是怎样的?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准备好了吗?二、欣赏乐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一)乐曲初探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美景视频3分钟。

(板书课题)从题目入手,理解歌曲。

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长调民歌,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叫牧歌。

【设计意图】体会歌曲情绪,体会歌曲表达内容。

并有意识的进行律动,看学生是否能感觉旋律的层次感。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牧歌人音版(简谱)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1牧歌人音版(简谱)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欣赏《牧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牧歌》,感受音乐的独特风格、音色色彩及情绪。

2、简单了解乐器小提琴以及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3、了解什么是音乐的主题,主题的特点和作用;听辨《牧歌》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主题的听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本单元前两节内容江苏民歌《杨柳青》;鄂温克民歌《大雁湖》。

2、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走进美丽、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二、初次聆听《牧歌》1、提问: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大草原了,在走进大草原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辽阔的草原上,你首先想到了哪些草原美景呢?同学思考回答(蓝天、白云、羊群)2、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欣赏美丽草原的景色……(展示草原美景的图片,并播放《牧歌》)3、请同学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听得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一种非常好听的声音。

三、小提琴介绍1、大家听到的这种美妙的声音能用什么词语来修饰呢?同学思考回答(悠扬、宽广、柔美)2、这是一种什么乐器呢?展示小提琴图片并介绍小提琴小提琴:拉弦乐器类独奏音色,有四根弦,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灵活,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甚至人们将它看成像人声那样自如地表达灵魂深处感情的一件乐器。

3、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我们听到的小提琴音色是怎样表达乐曲的(播放一段小提琴音色的乐段,巩固学生对小提琴音色是的记忆)四、音乐的主题1、我们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我们现在还能记得住的是那一段音乐呢?(播放A、B、C三段音乐,由学生判断,引出主题概念)2、音乐的主题定义:指音乐作品中意义突出、性格鲜明,表现力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释主题特点:主题,尤其是优秀作品中的好主题,有如文字语言中的“格言”、“警句”。

通常都是言简意深的,都是耐人寻味的,都是易听易记、常听常新的。

3、同学们,我们以后怎样判断音乐的主题呢?易听易记常听常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五、音乐主题的听辨和乐曲深度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回答下列问题:1、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3次)2、哪次高?哪次低?(低、高、低)3、述说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歌 |人音版(简谱)()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牧歌 |人音版(简谱)()

《牧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2、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聆听《牧歌》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聆听《牧歌》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聆听《牧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根据一支较为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牧歌》改变而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原曲曾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地区。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在长期的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长调牧歌,《牧歌》可以说是珍品之一,以致被艺术家们改变成多种演唱(奏)形式。

比较闻名的版本即为教材所选的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

长调歌曲的特点本身就具有旋律舒缓悠长,意境开阔,气息绵长。

质朴简单旋律及钢琴伴奏,仿佛让人畅游在辽阔的草原上,眼前呈现出蓝天白云般的遐想,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教学建议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可同步加入同名合唱作品:“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歌词形象纯朴而富有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富有强烈的感染。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熟悉并能哼唱《牧歌》的主旋律,同时感受用乐器演奏所展现出的草原之美。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及歌词创编,并通过这些体验活动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唤起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乐曲和歌曲的不同表现形式所展现出的相同之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乐曲的前提下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演奏小提琴《牧歌》片段,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聆听。

提问:你所听到的音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大胆说一说。

肯定学生们的回答!二、新课教学1.通过第一次欣赏,能看出大家非常喜欢这支乐曲,为了加深理解,接下来老师播放《牧歌》原声音乐片段,并配合多媒体播放一组草原风光图片。

再次提问并肯定孩子们的想像力……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迷人的蒙古大草原吧!2.完整欣赏乐曲,要求学生们边听边感受它的旋律特点和情绪。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这支改编的小提琴曲,曲调悠扬宽广,抒情婉转,有着典型的蒙古长调特征。

3.结合课件,介绍蒙古长调(内容略)4.为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请学生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MU来哼唱主题旋律,并注意哼唱时的情绪。

《牧歌》(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牧歌》(教案)-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牧歌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具:电脑、背投彩电、音响、钢琴等教学目的: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并体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复习“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知识。

三、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并体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复习“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知识。

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蒙古人》,提问导入、并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A、蒙古民歌1、听《赞歌》,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情绪等的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3、介绍蒙古民歌的体裁分类(1)、长调民歌(举例《牧歌》)“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长调范畴。

“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

狩猎歌、短歌、叙事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短调”范畴。

“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2)、短调民歌(举例《嘎达梅林》)4、分析促使蒙古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蒙古族先民长居额尔古纳河流域,8世纪迁徙至蒙古高原。

由狩猎生产方式随迁徙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B、藏族民歌1、听《酒歌》,简介藏族民歌的体裁,引导学生分析该曲的乐音的构成并介绍、复习民族五声音阶,介绍其构成的音响色彩(即兴举例)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几类,风俗歌中又有酒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几种,酒歌和箭歌的曲调简洁而婉转,热情明快具有较明显的藏族音乐风格。

“酒歌”是在喝酒、敬酒时唱的歌曲,可以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

酒歌的曲目丰富,内容包括祝福、祈祷、喜庆、爱情等。

《年轻的朋友》是一首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流传的藏族酒歌,宫调式,句法独特,四个乐句并不对称,但唱起来却感到自然流畅、热情洋溢、风格浓郁并具有鲜明的舞蹈性。

2、听《北京的金山上》,要求学生分析调式、节奏特点C、维吾尔族民歌1、听一组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大阪城的姑娘》,要求学生注意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的特点及情绪。

四年级【音乐(人音北京版)】《牧歌》1教学设计

四年级【音乐(人音北京版)】《牧歌》1教学设计
教师:歌曲的结尾有小段音乐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聆听。
教师:歌曲的结尾由男高音声部用“啊”结合其他声部由强到弱的哼鸣,使歌曲在最后给人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像浮云一样渐渐飘向天边。
1
教师小结
教师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无伴奏合唱牧歌,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了无伴奏合唱的魅力以及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在聆听过程中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情境导入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情景,感受蒙古族民族特色及草原美丽的景色。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在我国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生活着勤劳的蒙古族人民,她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正像南北朝民歌《敕勒川》中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面就让我们在一首歌中感受一下这样的美景。
教师播放独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学生欣赏后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名字叫《牧歌》,歌曲情绪优美抒情、节奏舒展、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
初听歌曲
2、初听歌曲、了解演唱形式
1.初听歌曲
教师:今天我们来欣赏瞿希贤以蒙古族民歌《牧歌》为主题旋律,改编的一首合唱曲,请你们仔细听听这首合唱曲和我们以前听的合唱歌曲有什么不一样?2.有感情地朗读歌。3.跟着老师演唱歌谱。
4.跟着老师演唱歌词。
1
欣赏长调
四、欣赏长调
教师:大家通过演唱歌曲你们发现了吗?这首歌曲节奏舒展,旋律悠长,特别具有蒙古族长调音乐的风格特点,让我们来欣赏一段。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欣赏。
4
完整复听
五、完整复听歌曲
1.完整复听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2、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法学法
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情吗?这堂课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一下草原牧歌的魅力,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

三、新课教学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
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牧歌》。

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

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

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介绍蒙古族民歌。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