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1. 引入新知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就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问“同学们在家会骑自行车吗?你知道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吗?如果做成长方形的行吗?为什么?”这样引入新知,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中秋节那天妈妈买来4个大月饼?送给爷爷和奶奶,请问:“平均每人能分到几个?”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那天买月饼的人很多,而且月饼又很少,妈妈买到2个大月饼。
请问:“这时爷爷和奶奶平均分到几个月饼?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1个手指。
教师继续接着说:假如妈妈只买到1个大月饼,那爷爷和奶奶平均分到多少个月饼?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教师进一步追问:“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个新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渴望。
2. 例题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亲身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前言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学数学老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
我知道,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数学课很枯燥,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那么同学们就会爱上数学,不再害怕它了。
二、正文1.1 为什么要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我们要明白,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只是一味地讲解公式和定理,那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无聊,甚至对数学产生反感。
所以,我们需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1.2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几个让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好方法:(1)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概念我们可以利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解释数学概念。
比如,当我们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时,我们可以拿一个篮球的直径作为例子,告诉同学们这个篮球的直径就是圆的半径,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篮球的面积。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了。
(2)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独”游戏,让同学们在解决数独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或者,我们可以组织一场“数学接力”比赛,让同学们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作。
(3)关注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我们还要关注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比如,如果有的同学喜欢画画,我们可以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画图;如果有的同学喜欢音乐,我们可以让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哼唱一首歌。
这样一来,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枯燥了。
2.1 如何评价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课堂呢?我认为,一个好的生活化数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能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推理轻应用,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探究性和主动性。
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要用智慧和激情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数学课堂,真正让数学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味数学,喜爱数学,得到发展,得到进步。
教师该如何创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呢?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之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盛开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花、雷达的接收器、电磁波、光环……再动画演示“在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小石子,水面荡漾出美丽的圆形波纹”。
同时配上教师生动而且富有诗意的解说,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世界上因为有了圆才变得如此美妙!教学中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获得知识和美的双重享受。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估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妈妈带了100元钱到商店买三样东西,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够?买哪三样东西带的钱不够?商品的价格如下:花生油48元,麦片28元,蛋黄派10元,洗发水39元,被单56元,大米62元……熟悉的情景,开放的题型,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估算很快找到答案。
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买东西之前进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如此再现了自己与家人平时购物的情景,学生倍感兴趣,学习自然积极主动。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基础上,我出示3/4和3/5让他们进行比较。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
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就此我的建议有以下几点: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
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生动性,更有成效,可以让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好多提高。
”小学生好奇好动,可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得到快乐,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课件: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才能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这才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
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
如何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如何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课堂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仅选材要求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课堂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解数学、悟数学,感受到其趣味和作用,并体验其魅力。
然而如何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却一直是个难解的问题,为此我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善于捕捉,精心设疑导入是新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准备了农村孩子非常熟悉的簸米工具——一个笸箩,并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了让这个笸箩更牢固一些,我想给它箍一道铁丝,你知道需要多长的铁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用绳子绕筐箩的外沿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
”也有的说:“可以让笸箩沿着直线滚一圈,看它一共走了多远,这个长度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长度。
”接着就让学生分别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在两位同学的演示过程中,下面的同学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样量很麻烦,而且,两人得到的数据不一样”。
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究意与什么有关呢?它的计算有没有规律呢?此时,原有的生活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他们自觉地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密切联系,并通过计算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给笸箩箍一道铁丝需要多长?你是怎样知道的?”这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一、加工改造教材,激发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加工改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出现的“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
我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敏同学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5支,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2支,现在她先买了2支钢笔,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数学为生活而升华
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数学为生活而升华人人都在说教育,教育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学习1+1=2,更是在传授对我们生活有用的知识,即学习1+1=2的意义用途何在,为什么学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如何使数学走向生活?下面就以下三大板块进行深入探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合作。
(一)教师教学--贴近生活:数学知识走向生活,首先课堂教学要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教学导入---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能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对称》这一课时,实录如下: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呢?课件展示:一片嫩绿的叶子,一架即将展翅翱翔的飞机,一朵含葆待放的漂亮的荷花,一只美丽的小蜻蜓。
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有哪些奇妙的地方呢?生:两边一样。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种两边一样,我们就叫它对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
板书:对称教学中通过展示生活中美丽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效贴近学生生活,恰当的情境导入尤如一块敲门砖,成功开展了教学!2.教学授新---结合生活常识推理操作。
教学中贴近生活实际,对于突破重难点也至关重要。
如: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优化》这一课时,课堂片段如下:三张饼的最优烙法—交替烙法,引出优化思想。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能同时进行的事情都适合同时进行呢?小红边等公交车边看书。
生:对眼睛和身体不好,容易误车误事。
师:看来,我们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一个小小的烙饼,我们就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既是一节新授课,又是一节生动的生活实践课,教学升华,教学相长!3.教学总结和升华---生活思想教育,引申人生哲理。
数学看似机械的知识与生活关系不大,其实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观察物体》这一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察要全面。
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一
小学生好奇心强 , 喜欢迎 接新鲜 富有挑 战的游戏 。“ 大胆地猜 猜” 对学生来说 , 其实就是一种创造。但这创造又是基 于不 同学
生不同的思维水平的 ,更符合学生 的逻辑特点 ,具有一定的挑 战
新授课过后 , 学生 的精神 已处于一种疲劳状 态 , 即将 要分散 性 。这句话常常 出现在新授或练 习的环节中 , 以启动学生 的思维 。 转移 , 此 时再次创设情境 , 那和谐愉悦 的气氛促使他们 自觉地调 正 因为这些 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 需要“ 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 因而
新知, 获得发展 。 因为 , 有教师的知识铺垫 , 其他三个新 方向的名称 及由来 自然而然地在学生 的猜测与交流 中产生了。 给学生机会 , 课 堂上才会有时空的延伸 , 才会 碰撞 出智慧 的火花 。在教学课堂上 , 猜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 它基于 旧知 , 起 于新 知 , 既可以检验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 又帮助学生做好 了 自主探索 新知的心理 准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数学教育的关键时期。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生活化元素,使数学知识更加接地气、易于理解,是每位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1. 利用实物教学小学生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于实物的触摸和感知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实物来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利用水果来讲解分数,利用玩具积木来讲解立体几何等等。
通过实物教学,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场景中,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草坪、篮球场等实际场景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测量、计算面积,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数学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数学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比如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找到学校周围最大的树木。
通过这样的数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4. 结合游戏教学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数学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比如数学竞赛、数学拼图、数学趣味接龙等等,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5.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数学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相应的数学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和人文的馨香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和人文的馨香
◎福 州 市第十八 中学 郭炜 颖
学 是 一 门非 常 重 要 的基 础 学 科 , 但现 在 的初 中学 生 却 普 遍 从 觉得 既重要又害怕 , 存在着 怕学 、 厌 学 的现 象 . 作为教师 ,
数 学 学 科产 生讨 厌 、 厌 倦和 害怕 的情 绪 和 心 理 呢 ? 教 师 在 把 学 生领 进 初 中数 学 的大 门时 要 着 重 从 基 础 知 识 和
究 的无穷乐趣 , 这是活用 教材 的最高境界.
.
题 不在 多 , 但 求经典; 一题多解 , 达 到, 熟 悉 一题 多变, 形 成
体系 ; 变中求同, 变 中求 法 , 要 让 学 从 变 式 训 练 中 体会 到“ 万 变
六、 从变式训练出发, 对教材进行“ 创新 ”
数学变式训练重在变 , 从变 中求新 , 茬教材 原有问题的基础
们: “ 畦 …… ”我 用 教 具 向同 学 们演 示 了 三 角 形 、 正 方 形 和 长 方
A I = 1 0 , A D = 8 . 求 B C , C D及 O l的长 ?
在教学中 , 笔者从变式训练 出发, 在 原 题 上 创 新 改编 为 : 请
笔 者 在 教 学 中 ,把 单 一 性 问题 转 换 为 开 放 性 问题 :把 “ 求 B c, C D及 0 B的 长 ” 拓 展 为“ 你能求出哪些线段的长?还能求出
棱柱 , 如下图:
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上 案 例 体 现 了 发 散 思 维 训 练 , 通 过 以上 问题 拓 展 与 训 练 ,
一
让 学 生 掌 握 平 行 四边 形 各 边 与 对 角 线 的 长 度 计 算 , 二 让 学 生
浅谈数学生活化
浅谈数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面积”时,教师设计如下导课活动:课始,教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学生鼓掌后)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互碰的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靠近的几名学生争着用手摸老师的手掌面。
)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把你的手掌摆在数学课本封面上,比一比大小,再说一说结果。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我的手掌面比数学课本的封面小。
师: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生:黑板的表面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板书“面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这些物品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选择其中两个面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个的面积较大,哪个的面积较小?生: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教室地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操场的面积更大……上述教学片段,教师面对“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内容,精心选择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鼓掌欢迎听课教师”这一现实情境,引出手掌面,再让学生用手掌面来触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表面大小,观察比较熟悉的物体表面大小等,使得“面积”的表象在观察与触摸实物的活动中,悄无声息地植入孩子的心田。
让数学课堂绽放独特魅力论文
让数学课堂绽放独特魅力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课堂回归生活,让课堂绽放独特魅力。
什么样的课堂绽放独特魅力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巧设开头、巧设障碍、主动探索和巧设练习等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让数学课堂绽放独特魅力。
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
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联系生活,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通过发现身边的事物有规律、创造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等感受到我们的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老师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栽树作为引入,创设了作为投资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而得出必须知道总棵数,并通过计算得出选择哪家公司效益更好,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百分数的写法、读法和意义;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信息;以及感受百分数的优越性;填百分数;男女生比赛;最后以学生学习愉快占百分之几、紧张占百分之几、遗憾占百分之几作为整节课的结尾,整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二、巧设开头,让课堂充满人文的气息。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时,我以语文科《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古诗引入。
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动的气息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呢? 首先 , 我们要找到课堂的生长点。 这个生长点: 一是基于
.
学方式去实现 自己的有效数学教学。 ( 责任编辑 末蓝 )
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 ; 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数学 课, 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 , 有内容的课。 一堂好数学课应该是
有生成性的“ 丰实” 的课 。 每堂数学课都应该不完全是预设的
结果 , 而是 在课 堂 中有教 师 和学 生 的真 情 实感 、 智慧 的交 流 ,
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 , 向体验和经验的开放 , 充分激
全体学生 , 而 不 是 少 数 明星 学 生 ; ( 2 ) 要有“ 广效” , 数 学课 的 视 野要 宽 广 ; ( 3 ) 要有“ 远效” , 数学 知 识 能力 对学 生 达成 的效 能持续 长远 ; ( 4 ) 要有 “ 深效” , 只有 深 度解 读教 材 和学 生 才能 做 到 教 学有 深 度 , 学生学习有效果 ; ( 5 ) 要有“ 强效” , 数学 课 上 要关 注学 生 的兴 趣和 需要 , 根据 学 生 的发展 点 和增 长 点需
停顿 的艺术 , 是等待 的艺术。我们要学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以 等待 , 不能替代学生成长 。 ( 4 ) 扎实的生长在于持续 。如果我们仅仅在一个问题 的
解决 上采 取 了开放 的生长 , 那 就失 去 了效果 。
( 5 ) 扎实的生长在于运用。数学知识的运用更为重要。
扎 实 的生 长在 于 反馈 及 时 , 不 反馈 , 我 们 就 不 能 了解 学 生 的掌握 程度 , 就找 不到 下一 轮学 生 的认 知 的起 点 。 李 政 新 教授 说 : 看 一 堂课 是 否 有 意义 , 主 要 看学 生 走 进
如何让数学教学融入于生活
将生活实际融入数学教学众所周知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而生活中也是处处包含数学,可以说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是我们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的基本技巧。
同时数学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把又用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我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生活与数学很自然的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1.游戏导入、创造故事情景。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可以学得更有趣、更愉快、更主动、更深刻。
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节时,我得导入就是一个脑筋急转弯:公园里的海盗船上坐着两个爸爸和儿子,但却只有三个人,这是为什么?答案很好的引出数学中数与数得关系和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一样是密不可分。
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化”的气息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化”的气息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数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用生活中的数学去作用于课堂教学或用课堂教学去指导生活中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条“真理”,“数学”成了“生活”的副产品。
我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找公式,需要的时候提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忘却它;没有把数学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它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中: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目标具有激励作用,生活化的目标能将知识和能力细化,容易检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他们应该学会什么样的本领,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
目标是具体的,每堂数学课就是要学生学会一种生活的本领,能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角的初步认识》目标预设:1.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获得一定的合作技能。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如果将这个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摸一摸生活中物体的角,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角。
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能指出生活中物体的角,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能做出我们需要的角。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学生为他们能学会做角这样一个本领而高兴。
他们会在生活中找到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许多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形。
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数学现象和经验中对数学知识有所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只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让数学课堂洋溢生活的气息
活 中“ ” 学 .想 ” 找 数 “ 数
学 , 切 感受“ 真 生活 中 处
处有数学。例如在 学习 ”
“ 程 应 用题” . 中 方 时 讲 间问题与应用题“ 步数 ”
数 学在 学生的眼 中, 总是 板着 面孔 、 高深莫测 呢?著名数 学
家 华 罗 庚 一 针 见 血 地 分 析 道 :人 们 对 数 学 产 生 枯 燥 无 味 、 “ 神 秘 难 懂 的 印 象 . 因之 一 是 数 学 教 学脱 离 实 际。 ” 学 生 原 从 生 活 实 际 出发 . 教 材 内容 与 生 活 实 际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别 把 特 符 合 学 生 的认 知 特 点 , 使 他 们 体 会 到 数 学 就 在 身边 . 悟 能 领 到 数 学 的魅 力 , 受 到数 学 的 乐趣 。 感 课 堂 来 自于 生 活 . 必 须 回 归 于 生 活 。 堂 只 有 与 生 活 又 课 紧 密结 合 , 能散 发 出灵 性 与 魅 力 。许 多课 堂知 识 学 生在 现 才 实 生 活 中 已经 耳 熟 能 详 , 已经 有 了一 定 的 理 解 . 因此 在 教 学 中 必 须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从 学 生 的 实际 生 活 中丰 富 学 习 素 材 , 展 教 学 资 源 , 重 学 生 的 现 实体 验 , 拓 注 才
如 何 联 系生 活略 陈 一 些 不成 熟 的 见 解 , 祈请 专 家 斧正 !
一
问 题 , 先做 出来 。 要 第三
次 再 问 .如 果 馅 也 没有
呢 ? 那 就 还 要 用 肉和 韭
、
引入新课“ 生活 化 ”
江苏省 无锡市 石塘湾中 学
张 云峰
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一、洋溢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数学只有来自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
洋溢生活气息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更使数学学习有了实际意义。
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活中生动的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数学课堂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润,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
二、促进智慧生成的数学课堂。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驰骋。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最重要的是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充盈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课堂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了他的教学思想。
充盈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
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点,人受到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就会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一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课堂便呈现勃勃生机。
潜能的开发、精神的觉醒、内心的敞亮是独特个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
课堂上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视界的融合,体验的共享与心灵的共鸣,这样的课堂也使师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四、充满灵动色彩的数学课堂应。
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包含着猜想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
数学教学是活的、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
数学课堂教学正是要引导学生浓缩地经历当初人们探究这些知识的历程。
老师的教案只是课堂的预设,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
教师应在充满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的课堂气氛中,让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
让数学课堂飞扬生命气息
数学5小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创设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让数学课堂飞扬生命的气息,已经成为课改形势下数学课堂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使课堂充满探究的热情,真正将学生的生命气息飞扬起来呢?一、探索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如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将讲台设置成小卖部,让学生上台购买物品。
在买卖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购物活动。
在活动中,要求扮演顾客的学生口头编应用题,并用数量关系解答,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
这样,将数学知识学习完全融入购物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面向生活,采集生活数学。
生活中的素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点。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世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常观察、常思考,可以指导学生建立“生活数学采集本”(如下)。
生活数学采集本生活情境描述数学问题描述可编的数学题采集日期采集人生活数学采集本中的内容,可以是社会、家庭、校园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关数学的问题。
根据生活数学采集本中反映出的“数学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河北省任丘市北辛庄中学王小国 062550
[摘要]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数学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使数学知识再现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帮助学生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搭架起沟通的桥梁。
更多还原 [关键词] 数学课堂生活实际学习情境自主探究
数学是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这说明数学教学过程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的来源,使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通过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强合教学内容,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悦的数学情境,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教学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能使学生倍感亲切。
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亲身的表演。
找出两个学生一个步行一个骑自行车,再找出两个学生一个计时一个记录。
首先教师让两个学生站在操场跑道两端,准备同时相对而行,教师喊“出发”,行进的两个学生一会就撞在一起,学生记下时间。
然后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发令员一声令下,两人立刻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一直走到操场的两端,学生也记下时间。
最后教师再让两个学生从跑道同一端,向相同方向同时前时,当骑自行车的同学先到达另一端时,也记下时间。
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画出上述三种情况的示意图,告诉学生第一种情况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再碰到一起叫相遇,第二种情况叫相背而行,第三种情况叫同向而行。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操场上计时的结果,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列出方程,求解出相应的答案。
这样,学生们很顺利地理解了行程问题中的概念和数量关系,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走向社会的应用技能。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
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数学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从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时,让学生去讲座这样一道题:最近老师想以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在筛选了几个同类小区之后,把目光聚焦在相同条件下这样两个小区。
甲小区,首付5万元,每用还款1483.8元左右;乙小区,零首付,每月还款1985.8元左右。
要求贷款年限不少于3年,但不得超过30年。
请同学们帮老师拿拿主意,看究竟该选哪个小区?问题一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有把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哪个省钱选哪个小区;有的同学使用函数图像分析;有的同学考虑到交通问题;还有的同学问我手中是否有5万元钱,如果有,你有两种选择方式,如没有,只能选乙小区;更是有的同学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现在经济发展迅速,
货币会贬值一些,你可以贷款时间长些,把钱用在其它方面获利,创造更高的价值,贷款就等于现在花以后的钱,我认为这样更舒适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活动,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能理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
在身边,创造性的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要使学生的生活才是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生活服务,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的色彩,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