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探究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探究第一部分: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文化运动,涉及许多艺术领域,如文学、艺术、建筑和音乐。
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现代技术和先进思想来追求新的创新和表达形式。
在艺术领域中,现代主义尤其独特。
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以实验和个性的形式来表达艺术的精神和真实性。
独特的色彩和形式组合,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使现代主义成为一场革命性的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艺术家通常关注人类与社会的关系,并试图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和展现人们的情感和意识形态。
他们探究人类存在的含义,倡导艺术和文化的自由表达。
在几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中,保罗·高更、皮卡索、杜布菲特、马蒂斯和毕加索等都是其中之一。
第二部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晚期的艺术运动,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拓展了现代主义的实验性和个性化,但同时反对现代主义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通常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诸如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女权主义、文化身份等议题作为主要探讨内容。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倡导文化多元性,并以摒弃现代主义单一主流文化的思想为基础。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喜欢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强调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理解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中。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致力于反抗任何形式的权威主义,拒绝接受唯一正统文化的存在。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多样性和混乱性的结晶,注重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探讨和批判。
代表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包括安迪·沃霍尔、马塞尔·杜尚、荷尔斯顿和特瑞·贾代亚等。
第三部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尽管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美术领域各自拥有不同的观点和风格,但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者都认为,现代主义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基础,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前置阶段。
与现代主义艺术家不同的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拒绝接受个体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相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吸取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并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试图揭示真正的自我的本质和当前的社会问题。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种伪 问题 。虽然后 现代 主 义在 中国有很 大 的话语 空
间, 不是在 文化本 质和语 言层 面 的 , 但 只是 实用主 义
和 风格 层 面 的 。”
立及 随后 十年 的文化大革命 , 西方艺术又被 看成资本 主 义国家的毒草 , 遭到全盘 的抵 制。改革 开放 以后 中
I 之家l 0 R MA 戏剧 ME D A H
中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 发展观念的比较研究
口方 灿
内容 提 要 西 方 的现 代 艺 术是 工 业 时代 的产 物 , 现 代 艺 术是 信 息 时代 的 产 物 , 后
它们是西 方社会 的时代 背案到 了一定阶段 自然 出现 的, 在发展历程 中具有一 以贯之
的理性精神 。而 中国文化 中缺 乏真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与人 文主 义传 统 , 因此 中西 方现 当代 艺术发展在 本质上具有很 大的不 同。在 文化上 , 中西方之 问不是先进与 落
后的关 系, 而是 相 同与 不 同 的 关 系。
关 键 词 中西 方
现代
后现代
理性
人 文
艺 术 是 艺术 观 念 的 反 映 , 西 方在 思 想观 念 上 的 中 差 别使 各 自的 艺 术 从 一 开 始 便 出现 了 完 全 不 同 的 景
五 四时期 高举理性主 义精神 的大旗 , 全面否 定传
高明潞 曾说 : 中国 2 “ 0世纪 以来就无结构可言 , 解
构从何谈起 ,上帝死 了’从何谈起 。可悲的是 这种 思 ‘ 潮恰恰 迎合 了懒惰和 急功近利的 民族 心态 , 而使 中 从 国知 识分子 总 不能去 坚韧地 寻找 和 建立我们 所要 为 之奋 斗的新结构、 价值 。”在 中国和第三世界 国家, 新 “ 不存在 可比的现代 艺术 。所 以 , 现代 艺术在 中国是一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最新范文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篇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
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领域,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首先,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体现在艺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方面。
传统的中国艺术以绘画、水墨和陶瓷为主,注重表达自然和精神层面的内涵。
而西方现代艺术强调个体主义、自由表达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中国艺术家在接触西方现代艺术后,开始思考个体权利、社会压力以及现实问题等主题,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表达。
其次,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在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艺术表现形式相对较为保守。
而西方现代艺术以其大胆前卫、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了对艺术界的全新认识。
中国艺术家借鉴并融合了这些形式,创造了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摄影艺术等。
第三,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延伸到了审美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审美观念强调平衡和和谐,追求的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平静。
然而,西方现代艺术强调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对真实世界的揭示。
中国艺术家开始拓展审美观念,注重表达对现实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不仅打破了传统审美认识的边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现代艺术创作。
此外,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可以从展览和交流方面得以体现。
中国艺术家通过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积极与西方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创作合作。
这些展览和交流活动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使其与世界艺术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舞台的步伐。
最后,可以看到,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在于触发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思考。
西方现代艺术的崛起引发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的反思,促使他们开拓思路,创造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艺术史论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的对话研究
艺术史论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的对话研究艺术史上的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对话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期出现,是一种反对传统的艺术运动。
它强调艺术应该是自我表达和自我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
后现代主义则是在20世纪后期出现的,它反对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艺术应该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
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期出现,它是一种反对传统的艺术运动。
它强调艺术应该是自我表达和自我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
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推崇自由、个性和创新。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不应该受到任何政治或社会的限制。
因此,他们强调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创作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质疑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
后现代主义则是在20世纪后期出现的,它反对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艺术应该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推崇多样性、多元性和包容性。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应该能够容纳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
然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并不是非常明显。
事实上,在某些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
例如,两种思潮都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并推崇自由、个性和创新。
他们都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不应该受到任何政治或社会的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对话并不是一种对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艺术家们可以从两种思潮中汲取灵感,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为多样化和丰富的艺术形式。
总之,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对话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两种思潮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之处。
在当今世界,我们可以从两种思潮中汲取灵感,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为多样化和丰富的艺术形式。
浅析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冲突
浅析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冲突□王芳摘要:传统审美理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受时代影响的。
中西方文化、思想、审美、社会背景等都不相同,中西方的传统审美理想也有所区别。
该文从传统审美理想出发,比较分析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从西方现代美学看西 方的“意”和“真”以及西方艺术的现代性。
关键词:审美现代艺术美学一、 传统审美理想的发展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美和丑是相对的,美和丑的 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是与生倶来,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就产生了审美。
美学在提高人们的精神状态、境界方面是不断变化的。
美学 作为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问,在各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
20世纪时,中国曾经出现过几次“美学热”,在当时国际 上美学处于发展低谷的时候,美学一下子成了中国人热烈探 讨的学说,并且在各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究。
传统审美理想伴 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并受到时代的影响。
传统 审美理想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倾向性,传统审美理想深受 时代大环境的影响。
唐代的女子以丰满为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丰满为 美是那一时期人们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一时间女子都追求 丰满与圆润的美感。
但杨玉环霓裳羽衣舞时曼妙、丰满的身 姿在如今以骨感为审美标准的社会是不会被归为理想美 的。
时代对美女的判断标准从以丰满为美发展到如今的以 骨感为美,由此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审美理想是变化着的。
二、 比较分析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笔者比较分析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时发现,传 统审美理想的发展受到艺术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
首先,在“真”和“意”的中国古典美学里,从古代沿袭而 来的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氛围对传统审美理想有着潜移 默化的影响。
此外,以传统艺术门类之一的绘画为例,笔者 发现中国的传统审美理想更重意象,而西方的传统审美理想更重具象,这从中西方绘画的材料与表现手法中也可以看出 来。
中国画的水墨意象感受与西方油画的写实感受截然不 同,中西方传统审美理想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评价-文档资料
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评价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首先是从以波德莱尔为首的法国象征主义开始的。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的生产力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传统的作坊式手工业被大机器生产所替代,使得西方各国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乃至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不再是直接单纯的再现,而是通过一种异化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隐喻、象征、反叛,从而在这种荒诞变形中找到一种自己内心的平衡,这种平衡是面对日益加深的精神危机而对于自然、人、社会的重新思考和定位,也是实现自我内心救赎和启迪世人的一种方法。
与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哲学和美学上对于本能的推崇,对于社会的悲观,以及对于资产阶级的虚伪等观点也影响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例如在世人看来有些痴癫的尼采对于权威的挑战,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心里精神分析都成为当时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推崇的学说。
现代主义以其非理性、荒诞变形、扭曲抽象的特征撼动了世界,也激发了欧洲乃至世界继文艺复兴后的新一轮文明,此时涌现了许多风格迥异,造诣颇高的艺术家,尤其是在绘画和文学领域。
对于传统束缚的背弃使得艺术上百家争鸣,就绘画而言就出现了诸多流派,更使得毕加索,马蒂斯等一系列画家闻名于世,真正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同时,现代主义艺术更加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鞭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放人类思想和督促社会改革的作用。
除此之外,由于现代主义艺术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否定它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
现代主义的光辉我们不可否定,但同时根据辩证分析方法我们也应该指出其缺陷。
第一,现代主义艺术在其敢破敢立的同时也混淆了其对于艺术的概念,使得艺术的概念被无限的扩大。
例如马塞尔·迪尚在小便池上写了“喷泉”二字,便认定其为一种艺术,或许这可以称得上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但是我们似乎无法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因此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称为艺术了。
论从“审美现代性”角度看西方艺术——以比较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差异为例
论从“审美现代性”角度看西方艺术——以比较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差异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1T02:26:55.23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第16期作者:徐丙速[导读] 审美现代性并非为体现于审美活动中的现代性特征,而是呈现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对现代性的回应。
审美现代性伴随着现代性产生,它是超越现代性从而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是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徐丙速成都师范学院摘要:审美现代性并非为体现于审美活动中的现代性特征,而是呈现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对现代性的回应。
审美现代性伴随着现代性产生,它是超越现代性从而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是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试结合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对“modemité”所作解读,从“审美现代性”角度出发阐述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现代性波德莱尔一、何为“审美现代性”?在西方的研究中,现代性是指从工业革命以来在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形成的社会特性,现代性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之中,不是已经进行完成的艺术形态。
审美现代性则是随着现代性的不断发展,我们从审美角度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政治、文化等的批判性回应。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性”(modemité)的人,人过在他看来,这个词多带有贬义,指的是当下现代生活中一些低劣与庸俗。
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对“modemité”以新的解读,在其《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里对“现代性”有了不同的阐述。
在波德莱尔看来,艺术的一半是现代性,体现为偶然的、短暂的;而艺术的另一半则是永恒性。
在对艺术进行研究时,不能忘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时代美学价值,所以对艺术的研究要结合时势,且不同的时代没有优劣之分。
因为现代性伴随现代生活产生而发展,因此,波德莱尔把表达了新的时尚样式、新的流行元素、新的思想等都与现代性联系起来。
反叛与反思: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审美现代性差异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反叛与反思: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审美现代性差异李文(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26)摘要:西方艺术在时代的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变化,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再走向后现代艺术,是发展进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的过程,这个时代所崇尚的,就是下个时代所反对的;而这个时代所反对的就是下个时代所崇尚的。
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审美现代性为我们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犀利而有价值的角度,带着反叛与反思,探寻三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西方传统艺术;西方现代艺术;西方后现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094-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47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人们从前以为美而崇尚的,现在却丢之弃之;曾经以为丑陋不堪的,现在却追随崇尚。
这种变化背后,是旧审美取向和观念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活观念,价值理念和审美取向。
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判断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发生改变,传统艺术的客观性现代艺术的表现性所取代,进一步发展创新,呈现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也日趋明确起来。
一、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现代性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革,与古典主义的传统范式是相对抗的,试图打破原来的艺术传统,转向情感、感性与艺术,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
而审美现代性则主要反映情感、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变革,转而涉及社会文化、美学等审美方面。
涉及方面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使得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两者时常处于对立的状态。
伍尔夫有句深有感触的话:“向内心看看,生活似乎远非如此。
”黑格尔也说:“只知道理性科学的人,就像从玫瑰中提炼香水的药剂师,而知道感性审美的人,则像一个能嗅到玫瑰香味的孩子。
”由此看出黑格尔呼吁人们,在理性之外,更难得的是根据感受去判断事物,寻求感性的价值。
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差异与交流
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差异与交流艺术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念的碰撞与交流。
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同时也为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差异,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融合。
一、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背景差异1.1 文化传统和历史演进的差异中东方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礼仪、道德和社会关系的维系,艺术作品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崇尚和呈现。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石,注重个体自由、理性思考和个人体验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强调创新、突破和自由表达。
1.2 影响艺术审美观念的哲学思想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对艺术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方艺术美学思想较为注重的是“和谐”、“整体性”和“内敛”,强调艺术作品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内心感受和精神层面的沟通。
而西方艺术美学思想则更加注重“表达”和“个性”,强调艺术家的情感、观念与经验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和传递。
二、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主要差异2.1 艺术观念的差异中方艺术美学思想以“境界”为核心概念,强调艺术的超越性和内涵,追求超越现实的更高境界。
西方艺术美学思想则更注重艺术的外在表现,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技巧。
2.2 艺术创作方式的差异中方艺术美学思想强调艺术创作中的“意境”和“神韵”,强调意境与艺术家的境界和个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西方艺术美学思想则更加注重技法和创新,追求形式和技术上的突破与变革。
2.3 艺术的价值取向的差异中方艺术美学思想追求的是“道德美”和“精神性”,更加注重艺术的道德、精神和文化内涵。
西方艺术美学思想注重的是“审美美”,追求的是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和美感。
三、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交流与融合3.1 文化交流与互鉴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可以促进艺术美学思想的融合与创新。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中国当代艺术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创作,它从苏联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中嬗变而来,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考,既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发展要求,也是对社会、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反思。
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当代艺术批判了传统观念和权威。
中国自古以来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但也存在着一些约束和桎梏。
中国当代艺术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来批判传统观念和权威,挑战传统文化对艺术的规定和束缚,表达对自由、个性和多样性的追求。
其次,中国当代艺术批判了社会和政治现实。
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环境破坏、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
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对社会和政治现实进行批判,揭示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唤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第三,中国当代艺术批判了艺术市场和消费主义。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与市场经济结合,艺术品逐渐成为一种商品,艺术市场成为一个利益追求的领域。
中国当代艺术家对此逐渐产生了批判意识,他们质疑艺术品的价值和真实性,反对将艺术品仅仅看作商品来交换和消费。
最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了国际艺术界的现象。
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也拥有自己的特殊视角和表达方式。
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批判了西方艺术界的一些陈规旧思,寻求与国际艺术界的对话和交流。
总之,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考揭示了一个自由、多元和开放的艺术创作空间,它不仅是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批判,更是对艺术创作自由性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通过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艺术的问题和挑战,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当代艺术界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批判性思潮。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仍然比较薄弱。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首先,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薄弱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文化传统尚注重“中和”思想,即不偏不倚的态度,与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思潮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二是历史和现实的限制。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对批判性思潮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当代中国政治环境的限制也使得中国艺术家很难在作品中表达强烈的批判意义。
但是,近年来在一些艺术家中已经出现了批判性思潮的倾向,他们试图通过作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反思。
其中,一些艺术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帮助,开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使得批判性思潮得以更加深入和有效地传达。
同时,随着中国主流艺术体系的趋向于多元化,艺术家的思想也更加开放和自由,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潮有望更为迅速地扩展。
进一步地,批判性思潮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批判性思潮需要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从艺术家到观众,都应该意识到艺术与社会现实是息息相关的。
艺术家应该深入实际,关注大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得批判性思潮深植于社会生活中。
其次,批判性思潮需要具有理性的批判观念。
艺术家需要进行深入的文化研究和批判思考,总结和探索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价值,形成自己独特的批判理念和观念。
最后,批判性思潮需要尊重自己的思想和艺术形式。
在表达批判性意义的同时,艺术家应该保持独立性,不为宣传或其它利益所左右。
批判性思潮需要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不是仅仅在表现形式上模仿西方艺术的风格。
总之,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潮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挑战,但是借助新技术和逐渐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国艺术家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
论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是58新潮以后,这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
当时,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是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必然原因。
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人的行为受到严重的限制,当时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迫害,所以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必然意味着人们解放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方式。
所谓当代艺术,就是今天的艺术,艺术跟设计的区别就是,艺术是表现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是表现自我、抒发个人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设计是服务于大众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以大众为主体,以受众人群为主题的表现形式。
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传达不出自己的主要内容,让主要的受众人群理解不了设计师的主要意图,那就不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反之,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来说,因受众人群在不了解当时艺术家的背景而不理解作品的意图是很正常的。
所以说,要想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就要了解当代艺术家的成长环境、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这样才能完全理解和解读当代艺术作品。
关键词:当地艺术;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中国当代艺术家靳埭强与国外当代艺术家比较。
首先,要以理解中国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作为前提,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中国当代艺术。
外来文化影响中国思潮,中国文化百废待兴,各个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人们接触外来新事物、新思想,社会面貌正在以翻天覆地的形式改变着。
特别是外来的新思想、新文化冲击着人们内心的束缚,人们渴望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个性,突出创新,迎合当时的时代新潮流,许多当代艺术家悄然而生。
以他们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一步步突破当时禁锢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新生代的艺术形式托起胜利的曙光。
当时的艺术形势与格格不入的政治观念有所冲突,也是随着中国当时改革开放的新思潮,当代艺术才日益强大。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中国的政治格局息息相关,政治形势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形势比较稳定,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在这样成熟的环境下悄然诞生。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中国当代艺术的本质和内涵,也要学习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如何反映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的,要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看到中国发展的本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当代美术作品是否要美,老前辈蔡若虹先生曾在199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美术作品一定要美》的文章,早就肯定过这个问题。
指出只有美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
时隔多年,艺术界依然缺乏美的时代强音,缺乏匡正抑邪,旗帜鲜明的主旋律,任凭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民族传统精神被分割和瓦解,呈现为群龙无首,良莠齐长的繁荣而又杂乱的局面。
王仲先生在20XX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
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
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
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
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
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
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摘要】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启发方面,后现代主义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加勇于挑战传统,突破束缚,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在形式方面,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更加多元化和拓展性的视野,使艺术形式更富有创新性和变化性。
至于主题,后现代主义使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加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问题,带动了主题的多样化和深度化。
在观念方面,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激发了艺术创作的新思路和新形式。
在市场方面,后现代主义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使中国当代艺术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和市场资源。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思想, 中国当代艺术, 影响, 启发, 形式, 主题, 转变,观念, 革新, 市场, 深远影响, 发展方向1. 引言1.1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边界的激进挑战和对线性发展的怀疑,这种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是巨大的。
随着后现代主义理念的引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观念和规范,追求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创作方式。
在形式上,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形式的颠覆和重新定义。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跨界合作,使用多媒体进行创作表达,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展现出更加多元和富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后现代主义也激发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于主题的探索和突破。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文化认同和个体经验,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融合在作品之中。
这种转变带来了中国当代艺术主题的多样化和深度化。
在观念上,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艺术家们开始重视观念的重要性,注重作品背后的思想和内涵,强调观者的参与和解读。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观众的关注。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当代艺术也面临着许多批判和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考,包括其发展趋势、社会影响和未来挑战。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交流的增加,当代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许多新兴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注和批判。
一些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手法,挑战传统审美观念,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些艺术家也通过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形式,致力于探索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困境。
这些新兴的表现形式和主题使中国当代艺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讨论。
尽管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也受到了一些批判和质疑。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艺术市场也随之蓬勃,但商业利益、政治力量和媒体导向的趋势使得艺术创作和展示受到限制。
一些批评者认为,过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导致了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受到了严重的侵蚀,使得一些艺术作品只迎合市场需求,缺乏深刻的思考和价值。
另一个批判性的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敏感的国家,艺术家的创作和言论受到了政治审查和干预。
一些艺术家因为批评政府或挑战传统观念而受到了打压和限制。
这些政治性和社会性的问题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受到了挑战,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主题难以得到表达和展示,使得艺术失去了批判和反思的力量。
一些批判者还指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和本土性之间的冲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一些中国艺术家也通过国际展览和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和创新。
一些批评者认为,国际化的趋势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丧失了本土的特色和文化根基,导致了一些艺术作品和观念的模仿和模糊。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思潮,不仅影响了西方的艺术及文化领域,也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语言中,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论在观念上、形式上或者是表现手法上都可以发现其踪迹。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美学特征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具体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质疑和颠覆传统思维方式的艺术思想,它拒绝了传统的现代主义观念,追求“多重真相”、“相对真理”和“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主张放弃普遍规律,强调个体性,追求自我表达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权威和规则的拒绝,导致了一种对传统方式的全面否定,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化和美学观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多元化、复杂性和混沌性上。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打破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追求多样性和混杂性。
他们不再追求一种特定的美学风格,而是选择多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混搭,以此来挑战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中,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也成为了重要的话题,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文化观念。
1、扭曲与颠覆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扭曲与颠覆。
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颠覆和扭曲,试图打破既有的审美规范,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
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呈现,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语言。
2、多元和混搭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和混搭特征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当代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单一形式,而是尝试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混搭和整合,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
他们也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3、身份认同与文化差异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1. 引言1.1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背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起点。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和技巧,探索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通过不同媒介和形式进行创作,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吸收各种文化和思潮,形成了多元的发展路径。
中国当代艺术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如商业化、市场化等问题不断引发社会舆论的批评和关注。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背景是多元的、复杂的,需要不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1.2 批判性思考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在当代艺术中,批判性思考具有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追求艺术创新和进步的道路上,批判性思考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新的思维路径和创作灵感。
通过批判性思考,艺术家可以审视和挑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批判性思考还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批判性思考在当代艺术中还可以促使艺术家直面当下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激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回应。
通过批判性思考,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还可以成为引领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力量。
批判性思考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推动艺术创新和发展,还可以引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和进步。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重视批判性思考的培养和实践,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可能性。
2. 正文2.1 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路径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路径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变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艺术呈现出多种形式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
2008-01-20
当代美术作品是否要美,老前辈蔡若虹先生曾在199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美术作品一定要美》的文章,早就肯定过这个问题。
指出只有美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
时隔多年,艺术界依然缺乏美的时代强音,缺乏匡正抑邪,旗帜鲜明的主旋律,任凭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民族传统精神被分割和瓦解,呈现为群龙无首,良莠齐长的繁荣而又杂乱的局面。
王仲先生在2001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
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
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
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
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
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
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
绘画作品中的美是通过作品的内容、形象、形式、功夫(即术),思想、学养、意境来体现的,同时又掺合了画家的主现意识和倾向性,所以,绘画作品的美又体现为浅层次的“表象美”、“形式美”,又包含于深层次的“内在美”、“本质美”。
忠实于自然的即谓写实主义,比喻之书法,即是楷书;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结合浪漫的,为浪漫主义,可比作行书;此外,抽象、意象、变形、似与不似等均可比作草书、篆书,但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不具有表象美,就应具有本质美。
绘画作品还有雅与俗,新与旧的区
分,雅与俗、新和旧都是相对统一的,都具有时代性,艺术美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其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诸君莫奏前朝曲,爱听新翻杨柳枝”。
新旧代谢,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天经地义,亘古不变。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但新必须是美的,而美不一定都是新的。
前段时期美术界的原始风,倾向反朴归真,是越古越时尚,愈久愈新潮,原始的岩画,良渚的文化,殷周的青铜,汉代的瓦当,都是新潮者的至宝;敦煌的壁画,在当时都是民间画工,下里巴人的东西,而现在,那个文人雅士敢说它俗?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之美。
这些年“连、年、宣”不香了,代之而起的是农民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