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ppt
后现代主义 室内设计ppt课件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缘起
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界,以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vi)等为代表,很快发展到欧洲各地,成为20世 纪下半叶重要的设计思潮,其本质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 思潮和设计运动。
以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装饰的“狭义后现代 主义”到90年代初期开始衰退,而注重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判 和挑战的“广义后现代主义”则一直延续至今。
--
后现代主义产品 设计
“面对面”双人躺椅 --
衣架
--
玛丽莲椅子
--
高保真音响 意大利 阿基里设计 1966年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首先是从建筑开始的。一般把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反对“现代主义”建筑为特征的建筑 理论、思潮和实践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
1.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
--
--
西班牙古根海姆美术馆
--
英国伍德艺术博物馆
第四节 曼菲斯设计集团
曼菲斯(Memphis)在意大利的米兰成立于1980年12月, 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和7名青年设计师 组成。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团体。
曼菲斯的设计思想: 1.开放的设计思想 2.对功能的新解释——功能不知是物质方面的使用功能,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主张 (1)反对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3)反对对传统的一概否定,主张新旧糅合、兼容并蓄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提倡绿色环保设计
--
2.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条件
(1)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审美水平 的 提 升和审美视觉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

波普运动
—一种流行文化的开始
“最近几十年中,没有任何一场艺术运动比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生在纽约和伦敦的,后来被 称为波普艺术的运动那样,在一个通俗化的水平上与应用艺术如此无法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POP”一词是”popular”的变体。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大众化的。
英国画家查理德·汉戴尔顿:“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
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
发展演变而言的。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设计是:
1.与艺术有关(与美感或审美经验有关或追求造型)
2.与生产及生产技术有关(追求经济性) 3.与解決问题有关(追求实效,追求经济性) 4.与创造力有关(追求新的观点及新的形式)
5.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追求说服力)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 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 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 论著则较少。
作品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 毛 泽 东 ︾
“用热点传播符号 表达流行文化” 作品要素: 肖像题材的代表作
取之于媒体
︽ 坎 贝 尔 汤 罐 头 ︾
作品要素: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
隐去单一母题
重复构成
︽ 二 百 一 十 个 可 口 可 乐 瓶 ︾
作品要素: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
隐去单一母题
后现代主义艺术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解读第一讲后现代主义的缘起与发展本讲的主要内容涉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后现代主义在建筑、文学、诗歌、音乐等领域的表现。
重点为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难点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1、现代主义:从哲学角度上看,现代主义主要是指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理性原则和科学精神,它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为反对神性而建立的人类理性和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科学与实证精神为基础。
它强调理性、权威、统一性、整体性、确定性和终极价值观。
(1)现代主义源起:现代主义艺术深受康德、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现代主义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大特征,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蒂斯、高更、毕加索、梵高、布拉克、康定斯基等,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现代主义艺术的中心在法国巴黎。
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19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关照自我,关注社会的角度,思维的方式都不同以往,这个时代的艺术必然染上了时代的政治、文化气息。
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
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
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PPT幻灯片课件

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这座建筑位于美国南方新奥尔良市意大利裔居民集中地区,供那里的居民休息和举行节
日庆典之用,1978年建成。广场的设计由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摩尔和佩雷斯事务所合作完19成。 查尔斯·摩尔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AT&T Headquarters
Architect: Philip Johnson with partner John Burgee 1984
32
进入室内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门厅。 在门厅旁边设置了弧形的条形座椅,和 惯用的传统正规的光滑石材不同,斯特 林在这里使用了原色的绿色橡胶地面。 以明快和鲜艳的色彩为主导的室内设计, 让人觉得逛美术馆不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情。
33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1988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线条少,弧线多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大教堂(1970) 陆军总司令部(1968)
34
尼迈耶的建筑设计重视形的表现,他认为:“当一种形式产 生美时,它就成为建筑中功能的、因而也是基本的东西。”
35
“被传统的东西所束缚,那么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东西, 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巴西]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 就是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 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6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 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 计,加强设计手段的含糊性、戏谑性、娱乐性。
西方艺术史: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博伊斯【148】

西⽅艺术史: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博伊斯【148】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约瑟夫·博伊斯(波于斯Joseph Beuys,1921—1986年)是⼆战后成名的德国艺术家,以雕塑为其主要创作形式。
被认为是的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
他在七⼗年代享受着政治预⾔者完美名誉的⼀位美术家。
他作为雕塑家、事件美术家、“宗教头头”和幻想家,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欧洲美术世界中的最有影响的⼈物。
可谓誉满全球,⼀⽣中创作了⽆数作品。
根据统计,从1947年到1986年,他⼀共有过70个“⾏为”创作,50个装置,130个个展-这还不包括他参加的许多集体展。
作为⼀个前卫艺术家,博于斯的创作活动多种多样,他的作品早已越出了绘画雕塑的⽅式,主要以装置和⾏为作为创作主体,⽽“⾏为”则是他特别的创作⽅式。
在多数情况下,他⾃⼰就置⾝在“⾏为”中,成为作品的⼀个部分。
他甚⾄直接把⾃⼰的⽣活经历算成艺术。
当他1986年1⽉23⽇死于⼼脏病时,西⽅艺术史家不⽆幽默地说,他过世的这⼀刻也该被他贴上标签作为他的作品之⼀。
因为他曾把⾃⼰1921年出⽣的那⼀刻算成是⾃⼰的第⼀个作品。
他的多产和他的投⼊,使得这个艺术家真应了两句现成的中国好词:鞠躬尽瘁,死⽽后已。
因此世界也给了他极⾼的荣誉,他所到之处,欢声雷动,群情⿍沸。
1979年纽约古根海姆艺术馆举办的博于斯回顾展,对见过世⾯的美国记者来说也是难得的盛况:花束、灯光、媒体、观众……使圆形的古根海姆展厅成了⼀⼝⿍沸的⼤锅,⼈们像迎接天使降临般迎接这位名艺术家。
在这个⼈流旋涡的中⼼,博于斯出现了:头戴他那顶著名的呢帽,⾝穿那件著名的背⼼,消瘦、苍⽩、两眼如炬。
由于他太耀眼,作品⼜太多样化,使他的艺术⼏乎超出我们常⼈的理解,使他这个⼈罩上了⼀层神秘⾊彩。
对⼀个充当公众英雄的⾓⾊,这似乎是必然的:⼴博、深邃、神秘……因⽽伟⼤。
作为⼀个艺术家,他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在于扩⼤艺术范围,让艺术渗透到⼈⽣和社会的各个⽅⾯。
后现代主义设计

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A: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 B:设计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日、英、
意、美等) • C:美国现代设计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推动了美国
经济的发展
2/后现代设计滋生的原因:
• 2、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
• A:60年代后,新成果、新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 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 的不断出现,促使产品材料不断翻新
第九章
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灿烂至极,终将归于平淡。当成长于西方工 业化时代的现在主义设计发展到顶峰,形成高度 标准化时,危机也随即产生,成为众矢之的,招 致各方非议和批评,开始出现衰退。随着二战的 技术,西方社会经历了2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经 济得以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丰裕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大量的、新的消费群体, 也促使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和审美观念 发生了重大转变.......
1/时代风貌
• (1)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 人类社会的进程:
•
·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蒸汽机出现之前
•
·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
•
·后工业社会——20世纪7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
广泛应用后。
• 以服务为基础的社会,最重 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 源,而是服务和信息。
2/后现代设计滋生的原因: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 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2.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
(1)罗伯特·文杜里[美]
“少即是多” ( 少令人生厌)
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
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 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 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 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 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对含混含义 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 好。可以说,文杜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后现代主义 西方美术史课件 40页PPT文档

• 然而,“传统现代主义不管有多么大胆;也只在 想象中表现其冲动,而不敢逾越艺术的界限。他 们的狂想是恶魔也罢,凶杀也罢,均通过审美形 式的有序原则来加以表现。因此,艺术即使对社 会起颠覆作用,它仍然站在秩序一边,并在暗地 里赞同形式(尽管不是内容)的合理性。”
• 这一点很重要,它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相区别的 根本点。
• 丹尼尔·贝尔认为,艺术的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以来两 种社会变化的反映:
• 1,在感觉层次上社会环境的变化——运动、速度、光 和声音的新变化,导致空间感和时间感的错乱;
• 2,自我意识的变化——宗教信仰泯灭,万事俱空的意 识出现。“于是,现代主义试图以美学对生活的证明来 代替宗教或道德,用新艺术来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而努力。 通过各种形式上的革命来承担现代人在虚无中拒绝承认 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执意自我扩张的精神表现。
• 荷兰学者汉斯·伯斯顿与佛克玛在1986年合编《走向后现代 主义》一书中,列举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四个衍化阶段。
• 一.1934至1964为后现代主义术语的开始应用和歧义迭出 阶段;
• 二.60年代中期和后期,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一种与现代主 义的精英意识彻底决裂的精神,具有了一种反文化和反理 性的倾向;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是20世纪50年 代以来,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地继现代 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艺术与文学思潮。后 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 来逐渐扩展到艺术的其它门类。
• 50年代至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一些新马克思 主义学者如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以及后来的哈 贝玛斯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思想、文 化以及实践进行彻底的批判。他们一方面肯定现代主 义者的探索和创作,一方面又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家们 把艺术同生活分离的作风。他们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 政治思想内容,以及对于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在50 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新马克思主义受到了青年知 识分子们的欢迎,成为了文艺批评的一种潮流,对后 现代主义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与哲学思潮

• 提倡关注社会和关心民生,强调艺术责任和艺术担当
04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与挑战
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怀疑主义与相对主义
怀疑主义
• 强调质疑和反思,反对盲目接受和一味追求
• 提倡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强调个体意识和自主思考
相对主义
• 强调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反对唯一真理和绝对主义
• 提倡文化多元和价值多样,尊重不同观点和不同文化
Docs
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局限性
• 强调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价值迷失和行动无力
• 提倡解构和反讽,可能导致批判过度和虚无主义
未来发展
• 强调包容性和宽容性,促进文化融合和社会和谐
• 提倡创新和实验,推动艺术进步和哲学发展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 提出了知识权力的概念,强调权力在生产知识中的作用
• 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进行质疑,主张权力的分散和流动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 提出了轻盈文学的概念,强调文学的多样性和娱乐性
• 对现代主义的严肃文学进行质疑,主张文学的游戏性和想象力
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解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 强调批判性和反思性,反对传统观念和权威叙事
• 强调不确定性和反讽,反对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
• 提倡拆解和重组,强调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 提倡多元思维和反叛精神,强调个体自由和创新突破
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多元主义与包容主义
多元主义
• 强调文化多元和价值多样,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