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短。
地球公转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现象和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现象。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距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形成季节交替。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差异,而且季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原因。
季节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光线会有所变化,所以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由于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性质迥异的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两极地区的寒带。
这种温度分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会引起地球在太阳周围偏离其平面的倾斜,即地球的轴向倾斜。
这个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的季节消长和气候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会有冬季和夏季的原因。
地球公转以及轴向倾斜还导致了极地地区长时间的白夜现象和三至极夜现象。
这些气候现象对于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海洋运动和气候型态。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海洋水流系统形成,包括大洋洋流和近海洋流。
这些水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系统形成,包括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和两极地区的极地低压。
这些风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气候事件(如风暴和台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地形和水文环境产生了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地球表面形态和生物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地球公转是导致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的轴向倾斜,导致地球不同地区在一年中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
在北半球夏至时,地球轴向倾斜使得北半球离太阳最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强,这时候会出现夏季;而在冬至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远,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弱,这时候会出现冬季。
而在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
此外,地球公转还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分布。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匀,这进一步导致了地球上空气的循环,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赤道附近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强,导致气温较高,形成了热带气候;而靠近极地的地区则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弱,导致气温较低,形成了极地气候,而中纬度地区则形成了温带气候。
这种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到了不同地区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地球公转还对地球表面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地球仅仅公转一周,就会形成一个年代,然而,年代中如果产生火山、地震或者风化等地质作用,那么地表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可以发现地球的高山、大洲以及各种地貌,通过几百万年的演化,不断变化。
最后,地球公转也直接影响着生物活动。
由于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交替,动植物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繁殖、生长和休眠等活动。
例如,很多动物会根据温度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迁徙;而植物则会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长周期、开花和结果的时间。
综上所述,地球公转不仅对季节变化、气候分布、地球表面形态和生物活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而且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地球公转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为人类认识地球和改善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
1.3.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H
90°
90°N 66°34´N
A
23°26´N
B
0° 23°26´S
C
D
66°34´S 90°S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 小值之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节气 夏至
冬至 春分日 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的范围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值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赵亮家要装太阳能,为了使太阳能发挥 最大的作用,其采光面的倾角应满足什么 要求?北京与上海太阳能的倾角一样吗?
探究问题2
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太阳直射 0°
2、此时是什么节气? 日期是多少? 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前后
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等长 ,赤道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状况的关系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 反映了 日照时间 的长短 昼半球:h>0° 晨昏圈:h=0° 夜半球:h<0°
夜长: 昼长: 昼弧所跨的 经度范围
夜弧所跨的 经度范围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要学会从昼弧和夜弧长短看
夜弧
晨 昏 线
昼长夜短
昼弧
太 阳 光 线
A
B
C
D
H
90°
90°N 66°34´N
A
23°26´N
B
0° 23°26´S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叫做一年,是以地球所用的时间计算的,通常是365.25天左右。
地球公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知道,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的北半球离开太阳的角度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应的气温、水汽、光照和降水等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分明,给人带来了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飞等不同的体验。
这对于生命的生长和繁衍,以及农牧业和渔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比如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生命力,海水温度和海洋流动也会有明显变化,这又会影响到大洋中的生命。
这些变化都对我们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和趋势,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第三,地球公转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公转的存在,使得不同经度、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交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全球化的交往网络。
这又促进了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更好认识,对自然资源的更好开发,对自然灾害的更好防范和处理等。
同时,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规律和趋势也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考的方向。
总之,地球公转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巨大的地理意义。
它不仅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反映了宇宙万物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和深入研究地球公转的本质和意义,不断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N
N
B
N
C
D
冬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根据二分二至日判断节气:
春分日 S A S
S
冬至日
B
S
C
D
夏至日
秋分日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 向北移动 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纬度变化的范围是 0____________ °~23°26′N 。
(2)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C)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用
3、昼长计算
(1)据昼(夜)弧计算。方法是:
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 例:角A为150°,黑色为夜,NO为 60°E,求30°N当日的昼长为多少? 14小时
(2)利用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2)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
(或快—慢—快)
闽清一中国庆后为什么要改作息时间呢?
二、昼夜长短
(一)昼夜长短的判断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即相当于经过地球地心的光线与球面的交点,它位 于昼半球球面的中心。
D A B
思考:图中虚线代表什么?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C
N
N
D A
N
N
C B
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太阳直射点ABCD有什么特点?
高考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_1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
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5° N
(2)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12/10/2021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公转规律 (1)轨道:近似正圆的 椭圆 ,太阳位 于它的一个 焦点 上。 (2)方向: 自西向东 。 (3)周期:365 日 6 时 9分10秒。 (4)速度17月月初初,,地地球球公公转转至至AB近远日日点点,,公公转转速速度度较较快慢
12/10/202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 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 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 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 日靠东。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 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最__大__值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12/10/2021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2/10/2021
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断
2.(2015·天津文综,10~11)2015年某
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
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节气: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1)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2)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
北 回 归线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南 回 归 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6现6象°34′S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
北极
问题1:北极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夏至日前后:6.7.8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C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0:00
时
18:00
昏线
60W
24:00 (0:00)
N
12:00
晨线
赤道
6:00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
66°34 ′ 23°26 ′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65天5时48分46秒(一回归年)
夏至 6.22
春分 3.21
秋分 9.23
(23.5° N) 北回归线
春分 3.21
赤道
南回归线 (23.5°
冬至 12.22 S) 问题2:南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冬至日前后,12.1.2月份前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1.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上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例如,在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最远离太阳的时候,即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将面临较长的黑夜和冷天气。
2.时区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了全球范围的不同时区。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经度的地区在不同时刻处于太阳直射的角度,因此每个经度都有其自己的时间。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大约一小时。
这种时区的设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3.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地球公转过程中,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地区温度较高,而背离太阳的地区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寒冷干燥,适宜极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4.季风气候的形成:地球公转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现象。
例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地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经历季风的变化,夏季受到海洋上水汽的影响而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则因为同等的纬度上缺乏海洋的蒸发而干燥。
5.海洋洋流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倾斜的关系,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区域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这种热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进而影响了海洋洋流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强度和方向与地球公转有关。
总之,地球公转产生了许多地理意义,包括四季变化、时区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海洋洋流的影响等。
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整)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NO.5复习目标:1.牢固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培养判读光照图的能力。
2.运用教具、图表,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水平测试复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掌握重点与难点,梳理知识;培养学习地理技能。
2.完成复习自测题目:第4题书面完成,1-3只需自查记忆。
3.将复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Ⅰ.基础回顾:公转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3.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昼长夜长。
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都是小时。
小结:a.赤道终年;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
b.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总是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另一半球相反。
c.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太阳最高角。
小结: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
(注意: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时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问题、楼房间距问题、热水器角度问题等1.日影的长度L=h×cotH。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也就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一种运动。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它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公转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光照不均衡,因此地球各地的气温和日照时间也不同。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大,北半球的夏季就开始了;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小,北半球的冬季就开始了。
地球公转的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公转使地球呈现出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太阳光在不同纬度下的照射角度也不同。
在赤道附近,太阳光照射垂直,气温较高,热带雨林等热带植被得以繁茂生长;而在两极附近,太阳光照射角度很小,气温很低,形成了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冻土。
地球公转的这种倾斜性使得地球上存在着寒带、温带和热带等不同地理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
公转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远,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的这种变化使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有所变化,而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周期的长短决定了一年的长短,也决定了我们的时间计量单位。
而地球公转周期的不均匀性,也导致了闰年的出现,以保持我们的时间计量系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同步。
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意义。
它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分布,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也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行为。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基本呈圆形的椭圆轨迹,这个运动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之一,它的周期是365.25天。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许多地理意义,对于地球特征、气候、季节和生物分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不是完全的圆形,离太阳距离会有所不同。
地球在转动过程中,每个时刻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了不同季节的来临。
当地球公转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这一时期被称为夏至。
在这一时期,南半球将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迎来冬季。
而当地球转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时,这一时期被称为冬至,南半球迎来冬季,北半球迎来夏季。
春分和秋分则是地球公转过程中,两个半球接收到太阳辐射相等的时期,标志着春季和秋季的开始。
地球的四季变化对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繁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的公转也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纬度有不同的气候。
而地球的公转使得每个地区在一年中有不同的气温和气候。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为集中和强烈,使得赤道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等特殊气候。
而在地球的两极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的斜射角度和强度较小,导致了寒冷的气候条件,形成极地和寒带气候。
地球的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另外,地球的公转也对地球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不同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太阳照射程度不同,这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一些植物对日照时间和温度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当温度升高、光照增加时,许多植物开始生长,开花繁衍;而当温度下降、光照减少时,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地球的公转也导致了动物迁徙的季节性变化。
一些动物会根据气候和食物供给的变化,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迁徙到适应性更好的地区,以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求。
第三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例1:已知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日落:19时 昼长:14小时 夜长:10小时 正午:12时 子夜:0时 例2: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5点,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子夜?
二年 ②冬半年 ③春秋分 ④赤道
2. 太阳视运动 ①日出、日落: 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定方向 春分、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春分——秋分:东北升、西北落 秋分——春分:东南升、西南落
②正午: 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纬度关系定南北
D
C
A
B
一年中ABCD四处,何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何处H变化最大?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5. 应用 ①根据一年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②根据一天中h的变化定纬度 ③太阳能电池板的安置 ④计算楼房间距
2. H的空间分布规律
D
C
A
B
3. H的时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H)时间分布规律 ①北回归线以北,6月22日最大 ②南回归线以南,12月22日最大 ③ 回归线之间两次最大值 ④ 北半球12月22日最小 ⑤ 南半球6月22日最小
4. H的计算 例1 当φ=15°N、δ=10°N,求H 例2 当H=70°、δ=10°N,求φ 例3 当H=50°、φ=30°S,求δ
例3:已知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6点,且昼长10小时,求日落、昼长、夜长、正午、 子夜?
日落:16时 正午:11时 夜长:14小时 子夜:23 时
135°E
3. 应用 ①昼夜长短的比较 ②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③求昼长、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范围、时间、天数 ⑤求日出、日落的时刻 ⑥定南北方向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
2.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
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球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不同的季节中是不同的。
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即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近日点处,我们所处的地区将进入夏季,因为太阳光线直射地表的角度最大,所以能量最强。
而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即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远日点处,我们所处的地区将进入冬季,因为太阳光线直射地表的角度较小,所以能量较弱。
这种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使得地球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点上都会面对太阳。
当一些地区的正午时刻正好是其所处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较长的白昼时间,即夏季,而当这个地区的正午时刻正好是其所处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较长的黑夜时间,即冬季。
这种昼夜变化对于生物生活节律、农耕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地球公转也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公转的运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在面对太阳时都会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经度而具有不同的时间。
通过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使得世界各地的时间能够相对统一、这种时间差异对于国际贸易、旅行和通信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太平洋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此外,地球公转还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地球不同地区纬度的差异,也决定了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和能量分布的差异。
例如,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受到太阳光线直射的影响较大,所以气温较高,呈现热带气候;而地球两极附近的地区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所以气温较低,呈现极地气候。
这种气候差异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还带来了地球的年份和季节的划分。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word文档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课程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分析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2.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学习重点: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学会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学习难点:学会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学习流程☆前置补偿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情景导入斗转星移这是说每一年间,星座的位置在不断变动着,在人们看来,天空是一个球面,星星似乎是一样遥远的,它们都像是在球面上运行。
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太阳,好像每天绕地球东升西落。
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预习交流 1 公转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公转的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黄赤交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太阳直射点☆自学研读及探究探究一:为什么7月初太阳经过远日点附近,但我们这里却是夏季?探究二:黄赤交角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有什么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能引起回归线的变化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什么规律?绘制下图: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延伸拓展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0-/ - /H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当地冬半年取负值)如:求北京(400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课堂专练SNab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为,北半球的节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31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南极圈 B.丁可能是赤道 C.丁不可能是赤道 D.甲是回归线
8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
太阳高度是: H=90°-AB纬度差=90°-(40°-10°)= 60° 当太阳直射B(10°N)点时,C点(23.5°S)正午 太阳高度是: H=90°-BC(纬度差)=90°-(10°+ 23.5°)=56.5°
9
(4)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①阳光照射方向、日影长短的问题 A.影子出现的方向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 B.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 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 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 C.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具体如 下: a.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 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 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 22日达一年中最长。
1.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的是 A ,地 球公转较快的是 A 。 (3)地球处在B处时,南宁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夜等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 (4)地球处在A处时,太阳直射在_____ (5)将不同时段填写在下列各种地理现象后面空格中。 (有一定难度) B-C-D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 B-C 。 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C-D-A ③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 ④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A-B。 ⑤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A-B-C 。
27
特别提醒:
(1)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 直观形象地记忆:
28
(2)日照图上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①判定晨线和昏线。 ②确定已知经线的地方时,以下地方时确 定一个即可:找到直射点,确定节气和 直射经线的地方时(12时);晨线与赤道 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 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中 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 根据上述已知经线地方时,根据经度差, 确定光照图上要求点的地方时。
34
(4)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5)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
35
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出,此时三地
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北侧,因为是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三地都位于北回 归线以北,太阳高度越小,离北回归线越 远,纬度越高,三地的纬度①最高,②次 之,③最低;第(5)题,因为是夏至日,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①最长,② 次之,③最短。 答案: (4)A ( 5) C
15
(2)夏至日这一天,是否是整个北半球正 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不是。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直 射现象,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 并非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时才达到最大。 (3)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 北两极递减,这样说对吗? 不对。应该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
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
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 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c.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 最大值(直射时)
7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公式:H=90°一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 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 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22
③二分日:全球昼夜相等。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23
(3)关于昼夜长短的几点特殊规律
24
①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白昼长度是指日出日落这一段时间,日出日落时刻关于
正午对称(以地方时为标准),如上图所示。
25
②在同一天中,θ°N的昼弧等于θ°S的夜弧,θ°N的夜弧 等于θ°S的昼弧。如右图所示: ③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长、夜长、日 出时间、日落时间相等。 因为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 同一条纬线上。如下图所示:
29
③计算昼长或夜长。赤道上各点昼夜相等,
即昼长、夜长都是12小时;晨线上的点代 表日出,可计算所在点的地方时,即日出 时间,利用公式:昼长=(12-日出时 间)×2;昏线上的点表示日落,计算该点 的地方时,运用公式:夜长=(24-日落 时间)×2。如果不在晨昏线上,根据同一 条纬线上昼长相等,计算该纬线与晨昏线 交点的昼长或夜长时间即可。
20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纬度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 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 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 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与 夏半年情况相反。
21
(2)季节变化 ①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 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 球相反。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 中最大值,极夜范围达最大;南半 球相反。
气 候 特 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热
带
终年炎热
南 温 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要注意
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度数互余 南极圈与南回归线度数互余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及南极圈以南
如果黄赤交角为零或变大变小,五带的划分
会有什么变化? 1、如果黄赤交角增大 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 2、黄赤交角减小 热带、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 3、黄赤交角为零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则交角为零,太 阳终年直射赤道,地球上无季节变化和昼夜 长短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a与b这两个时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时期关于冬 至日对称。)
26
④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 A、B 两天,A 昼长等于 B 夜长,A 夜长等于 B 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 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如下图所示:
(a 与 b 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日对称,c 与 d 这两个日期关 于春分日对称。)
3、四季的划分
春 (冬与夏的过渡季节) 天 文 四 季
夏 (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 秋 (夏与冬的过渡季节)
冬 (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
我国传统上四季划分与西方四季划分比较
我国传统上的四季分别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 春日(2月4日或5日)、立夏日(5月5日或6日)、 立秋日(8月7日或8日)、立冬日(11月7日或8 日)为起点。但与气候不相符合。 西方四季:以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 (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 月22日)分别作为四季的起点,比我国传统上的 四季晚一个半月。
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楼高h与影长s相等,tanα= h/s=1,α=45°,即太阳高度等于45°。
18
第(2)题,要结合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公式绘出示意图。
19
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一纬度差。冬至日
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21.5°N与南回归线 之间纬度差是45°;因此21.5°N正午太阳高度是45°; 同理,68.5°S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是45°,故 68.5°S正午太阳高度也是45°。 答案:(1)D (2)D
13
④有前檐的窗户与屋顶之间距离L的设定:L=前檐长度
×tanH。如图所示:
14
特别提醒:
(1)巧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某日太阳 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离该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最 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 值;太阳直射点向所在纬线移来,该地正午 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
3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 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
4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5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
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 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2
解析:第(1)题,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位
于南半球。第(2)题,乙、丁纬度相同,乙在南半球,丁 在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相反。第(3)题,丁地昼夜不平 分,故不在赤道上。 答案:(1)B (2)D (3)C
33
2、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4)~(5)题。
16
某地有一幢楼,我国冬至日时正午影长 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5°B.66.5°C.90° D.45° (2)该地的纬度是( ) ①23.5°N②21.5°N③25°N④68.5°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
解析:第(1)题,要借用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求正午太阳高
11
②楼房间距问题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
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 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