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生命课堂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生命

课堂观

作者:唐海波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2009年第4期字数:1652

一、语文知识课堂缺乏生命意蕴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是知识的课堂。在知识课堂中,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是从,知识至上,把教学看成知识的单向传递,“用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育工艺流程,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商品”。知识的课堂上,文本的抽象话语体系支配了教学,同时也主宰了教学中的生命个体,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奴隶,师生间是对立而不平等的关系。受西方理性主义思想影响,一直以来,教学坚持自然科学确定性与客观性的理性分析模式,语文教学定位在传授科学化、系统化的语文知识,过分强调了语文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客观性,这样“语文教学就是保证语文知识的传递,语文学习则要求牢固掌握或熟练运用这些精确、客观的语文知识”,从而忽略了语文知识背后的真正意义,造成课堂只见知识不见人。

针对语文阅读教学,当教师视学生精确掌握阅读知识为教学的价值追求时,学生的情感、人格、审美、心灵被忽视了。教师教学知识,用抽象的符号体系淹没、掩盖、压抑了知识背后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是有教书而无育人,学生是有知识而无生命。这种坚持学科本位的语文教学在强化和突出语文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抽空了教学的生命的意义。在知识课堂大行其道的今天,寻求人的全面发展,建构生命精神,必须实现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重建生命课堂价值观。

二、知识的生命意蕴

知识本身就内在于生命,生命是知识的应然状态,因为“知识的本义是知识服务于智慧的人生,而不是作为对人生无意义的材料或点缀品。人生绝对不是为知识而知识,或为了获得知识所代表的符号,相反,获取知识是为了获得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智慧,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知识是生命化的知识,是用来丰富人的内涵,润泽人的心灵,增长人的智慧。生命的课堂重视知识的生命价值,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接受知识,既是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又是在这种理解和建构中塑造完美人格和实现精神交往的过程。知识霸权、权威主义、“话语垄断”等现象,是“知识”型教学的典型代表。相反,生命的课堂,生命是第一位的,一切教学都是围绕生命的健康发展而展开的,师生间以知识为载体,相互在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三、实践生命的阅读课堂观

基于阅读文本的语言、主题、形象、情感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合理地承认语文知识的不确定性,超越传统课程的知识技能取向,改变语文教学中尚存的‘灌输主义’倾向,将语文教育从知识的精确性、客观性标准中解放出来”,允许生命个体对同一文本的多元解读。从生命化语文知识的角度认识语文

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传授与接受知识,而是关注知识对生命的润泽与给养,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彰显知识内在的生命意蕴与价值,而不是关注知识符号本身。“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乃是促进个体生命的总体生成,是要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感受民族文化,接受情感熏陶,从而在对文本的体验、思索中立起一个完整的人。”阅读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实施阅读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向文本批判、质疑和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是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和体验生命意义,凸显生命本质力量的过程,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生命化语文知识观的转换让教学从机械的、冷冰冰的客观知识到开放、生成、建构的知识,使教学不再是静态的、凝固的封闭系统,而成为教师生命灵性的创造活动。教师让学生在与知识相遇、对话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寻求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使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得到发展。生命的阅读课堂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