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认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认知探索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能量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掘。
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手段应是广泛而有效的阅读,而不是做题训练。
因此,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下面我对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谈几点基本认知,以就教于广大语文同仁。
1. 阅读的课堂样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既然是“对话”,就必须是互动,而不是唱“独角戏”;既然是“对话”,就必须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又与对方有共性的话题、共性的认识,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所以要注意下面几点:
(1)阅读教学切忌自由放纵。
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学生似乎很自由,气氛看起来很活跃。
但如果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缺乏对共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那实际上根本就是自由化,而非对话性有效阅读。
(2)阅读教学切忌学生一言堂。
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经常是这样: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教师面带微笑看似津津有味地听。
好像只要学生能说出什么来,那就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行了实质有效的
阅读。
实际并非如此,学生真正的有意义的、有深度的阅读、感悟很少,有时学生甚至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他又怎么能够达到阅读的理想境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精辟的表述往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师生的对话环节不可或缺。
(3)阅读教学切忌教师一言堂。
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样式依旧存在,它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代言人。
一堂课终结以后,教师只知道自己讲授了什么,至于学生收获了多少,却只是一个迷。
培养学生独到而有效的阅读并不是几节课、几天就能做到的。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应该经常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所悟出的独特见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
坚持课堂民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2. 阅读的层次
阅读要体现层次性。
如在初读课文时,可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再一次阅读课文时,可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这样一步步深入阅读,使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慢慢过渡到关键词、句、段的理解,最后能凭借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
3. 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阅读的评价。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在学生阅读后,我们可先对阅读者的优点提出表扬,然后在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一些毫无味道的白开水式的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感悟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时,首先都应做到先提出优点,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说说读得不好的地方。
这时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 阅读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
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读,善于抵制干扰,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2)培养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读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培养圈画的习惯。
在读书时随时圈、画、点、批、写。
画出重、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写出自己的体悟。
(4)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工具书,遇到
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之上理解课文内容。
(5)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报纸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 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自有了阅读教学以来,文章学几乎成了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乃至方法、过程的认识,无不是以文章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
谈到阅读和阅读教学,当然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当然是中心、结构、语法、语言特点等。
我们早就习惯于把这些看做阅读文章的方法,看做读懂文章的标准,看做读懂文章的任务。
于是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课本中的文章吃透讲透,字、词、句、段、语法、修辞等一一讲到,唯恐遗漏。
然后是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回答这些问题。
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十几二十篇文章,老师把它们讲透了,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见有多大提高。
因为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老师自始自终都充当主角,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教什么。
他们接受什么,老师问什么,他们就回答什么,没有养成主动、自觉摄取知识营养的习惯和能力。
其实,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识别、区分、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并不能准确概括阅读的过
程和方法。
尤其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受来自各种途径的信息,有来自广播电视的,有来自报纸杂志的,有来自电脑网络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以信息论为基础的阅读教学观念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带来的将是阅读教学的一场革命,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目前还难预料。
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6. 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信息的载体是多样化的。
现代社会的人们阅读的对象已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光碟、网络、电影、电视等。
因此,阅读教学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语文老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灵活多变的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常抓不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