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 生 个 性 , 取 灵 活 多样 采 的教学组织形式 , 以拓展学生探究 的空 间, 是探 索课 堂 组 织形 式 的 着力 点 。 比如 , 当改 善课 堂 中学 生座 适 位的排列形式 , 为师生 、 学生之 问的信 息沟通提供多 种 空 间形 态 , 师 要 注 意 观 察 、 听 、 解 学 生 的需 教 倾 了 要 , 握他 们 的思 维 。 历 史 教 学 也 要 创 新 学 习 环 境 , 把 诱发学生 的创新思维 , 教师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 的 历史 问题 , 改 变他 们 的研 究 思 路 。 比如 历史 上 的 以 些 观 点 可 以通 过 辩 论发 言 并 加上 时间 限 制 , 他 促使 们加 快 思 维速 度 , 引发 灵感 ; 进 行 师生 易 位 , 学 也可 让 生当小老师 , 教师充 当协助者 、 教练或顾 问的角色 , 教 师就 历 史 教材 中的 某 个 内容 或 问题 让 学 生 尝试 上 讲 台进行讲解 , 听课 的同学可 以向授课 的“ 老师” 提问题 进行质疑 , 教师在一旁进行点拨 、 指导。 三 、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鼓 励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培

是 体 现 “ 人 为 本 ” 堂 教 学 的 重 要 环 节 以 课 爱 因斯 坦 说 过 , 出 一 个 问 题 比 解 决 一 个 问题 提 更 重 要 。在 历 史 教 学 过 程 中 , 史 问 题 无 时 无 处 不 历

在, 关键在 于怎样设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这既 是 对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的肯 定 , 是 课 堂 教 学 的重 要 环 也 节 。培养学生 问题 意识 要 注意 遵循 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 学 生 在 一 定 的 情 境 之 中 有 内 化 感 悟 , 而 解 让 从 题 。教 学 的艺 术 不 在 于 传 授 知 识 的 本 领 而 在 于 激 励、 唤醒和鼓舞 。因此教 师要 以新 的思 维方式 站在 个 新 的 视觉 去 理 解 , 把 握 教 材 并 能 根 据 教 材 和 去 学生 的实 际提 出难 易 适 中 , 有较 强 的启 发 性 , 人 探 令 索的问题 , 激发学生去独立 思考 , 引导他们得出新 颖 的科学 的结论 。如我 在讲授 “ 国社 会 主义制度 的 我 确 立 ” 节 时 , 学 生 充 分 预 习后 把 班 上 同学 分 成 三 一 在 组不 同角色 , 一部 分为建国初 的农 民, 一部 分为社会 主义三大改造 时的农 民 , 一部分为 15 年三大改造 96 完成后的农民 , 他们分别体 验这 三个不 同时期农 让 民的 心 理 状 况 , 后 提 出 不 同 的 问 题 让 大 家 在 课 堂 然 上进行讨 论 , 从而加 强他们对 这一时期 国家 对农村 政 策 的 理 解 , 得 到 了 意 想 不 到 的 结 果 。使 学 生 由 竞 过 去 从 政 治 角 度看 历史 转 变 为从 生 产 力 发 展 的角 度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一、引言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 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预习。

预习内容可以包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相关资料、观看实验视频等方式进行预习,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预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实验设计的参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法等。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也可以在实验设计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实验操作的合作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协助、共同讨论,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完成质量。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学会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学生也可以在实验操作中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实验过程的感悟、实验现象的解释等方式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验过程的经验,归纳实验中的规律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

5. 实验报告的撰写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
20
19
学生
状态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呈现出乐学、善学、会学的状态。
20
18
教学
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0
9
备注
各项累计得分90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1个问题: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1个建议:
教学节奏加快,尤其是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时,学生想不到数格子的方法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出。在同一标准的地方花时间。
环境
营造
能围绕目标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评价表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面积班级:三(4)执教教师:栾颖颖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总体评价
目标
设计
既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又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10
9
1个亮点: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栾老师首先通过课本和课桌等物体的表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总分
93
等第

评议人:印丽华

“以人为本、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人为本、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人为本、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007-01-15 13:02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职教中心辛贺华一、研究的现实背景二十一世纪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面对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的挑战,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用现代数学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去指导自己的教学,站在未来教学的高度,构建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强调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开发式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又因我们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有:教师“重结论轻过程”,“重教轻学”,满足于“一讲了之”。

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

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题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懒于思考,疏与创造。

课堂教学弊端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过于追求模式化、程式化、封闭守旧。

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量轻质、重教轻学、重学会轻会学、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

如此导致了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对其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造成辍学等不良后果。

为此我们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为“创设情景、主体探索、辨析、反思”。

二、研究的根据新世纪伊始,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在新课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浅谈“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语文课堂教学构建的发展趋势1 以人为本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近几年随着“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形成了“人本”课堂教学这样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观。

“人本”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人本”课堂既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既要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

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等到发展。

就教师而言,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而是一个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人生发展,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构建平台,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反馈,确保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教育艺术家。

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在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他们还在真切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慰藉,品味着人性的魅力与灿烂。

2 以人为本活动是语文学习的本质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把语文等同于语言,语文课堂演变成了学习、掌握、运用语言这门工具的训练场。

在高考指挥棒的沉重压力下,教师与学生都疲于“训练”而苦不堪言。

这样的结果,把语文课堂搞得索然无味,尽管有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对语文已深恶痛绝,社会批评其为“误尽苍生”。

语文对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是它更是一种文化。

对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语言的基本特征来看,语言不仅仅是普通的工具,更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符号,是人类用来传达心灵的最重要的遗传密码。

第二,从人的语言化过程来看,人的语言化实际上是人的人化、社会化的过程,人在接受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必然要接受本民族的文化精粹。

因此,语文学习除了掌握语文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本活动的活力。

3 注重人的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积累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功能。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指导创新模式的研究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指导创新模式的研究

精心整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包朝龙报告撰写人温敏芳(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内容提要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影响下我们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人文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和探索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践证明它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是受学生欢迎的关键词“以人为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实验一、课题提出(一)课题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20(二)课题实验主要目标1.2.(三)理论基础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三、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02.9.16-2002.9.30具体负责:全组)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总结出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分析(一)包朝龙老师构建以问题为载体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可表示如下:2.提供材料确定问题这里的“问题”不仅涉及有关知识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将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

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的职责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类材料,从何处获取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展示专家类似问题的探究过程等。

4.协作学习引发更多更新的问题(启迪思维)(体现教师主导性)(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协作精神)(获取新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习者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协作学习强调主体参与,更多多向交流,这是一种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5.结论评价学生对学生,教师对学生及时的、肯定的评价应当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艺术的行为。

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学生认为课堂死板、枯燥,不愿意听,教学效果当然差。

因此,构建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宗旨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1.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变成僵死的教条,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其主要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结论、轻过程。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种机械训练中丧失殆尽,并阻碍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相违背。

2.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

一节课45 分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

这种教师独立主宰整个课堂,“以讲代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吸收的状态。

其结果是,教师越教得多,学生学得越少;教师教得越深,学生学得越浅;教师越埋怨,学生就越不会学;教师越教越不想教,学生越学越不爱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恶性循环。

二、“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的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在“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师生双方应共同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思想、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 以人为本”的教学要“重过程轻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侧重于以考分来衡量学生,只看重考试的结果,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

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讲解条件以及过程特征。

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 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2.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3.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4.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

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

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

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

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3篇)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3篇)

第1篇一、引言以人为本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 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做法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3)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注重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 智育为本智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3. 体育为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美育为翼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做法包括:(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一、前言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应该是实验教学的中心和主体。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

2. 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将实验活动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3. 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展开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1. 开展问题导向的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2. 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整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实验活动中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3.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交流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一、引言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倡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探究,分析其重要性、特点及实施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扮演了更为主动的角色,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中,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注重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的特点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者,而是扮演了更为灵活和广泛的角色,他们更多地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的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究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或仅仅开始生动的过程,而是一种让学生在实验参与中积极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则更加强调学生实验参与的主渠道,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掌握实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发展。

一、学生参与性主渠道,促进教学效益学生参与性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的核心。

通过学生参与过程的主渠道,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探究、提问并解决问题,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实验锻炼实践能力,深入的学习课程重点,提高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

在学生参与性主渠道的实验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引导学生自主问答环节,学生针对自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各种问题,教师一一作出详细解答,对于学生的疑问,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其深入探究,开展科学实验等活动。

二、学生实验操作性既是关键,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对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非常重要,而正确的实验方法和过程也是实验结果正确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相关实验基础知识、实验方法的常识和实验安全的观念,必须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免产生危险。

三、形式多样,灵活应用,效益更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实现课堂目标的情境,充分发挥其实验教学的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例如减少教学的耗时,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实验。

为了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学习、探究和实践所学知识,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并调动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实践所学、分享、交流。

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研究

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研究

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研究在教育领域,能否达成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然而,在教育工作中,时常听到一句话:教育就是人的事业。

这句话是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话语,意味着教育的本质是要关注和服务于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在此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定期进行学生个体化评估,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但在现代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3、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也应当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鼓励和激励方式,如表扬制度、学科比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身的思维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理科等学科教学中,可以适当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因为这种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和创造能力。

2、情境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它是以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为载体,把学生放置到一种真实的环境和场景中学习。

情境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发展。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
(学生自由说一说)
啄木鸟:大家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医生”。一只啄木鸟可以保护500多亩森林。
猫头鹰:又叫“捕鼠能手”。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能吃掉1000多只田鼠
布谷:被称为“报春的使者”。一只布谷一年能吃掉5万多条松毛虫。
燕子:一天能吃600只以上的害虫,一年能吃二十多万只虫子,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
4、是呀,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喜爱它,照顾它是爱,(为它担心为它急是爱,)给它自由更是爱呀!所以读——。(板贴:爱)
1、学生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2、学生学学鸟叫,体会“焦急”。
3、学生读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4、同桌表演母子相见场景。
指导:啾啾啾啾,啾啾啾啾,鸟儿平时是这样叫的,那鸟妈妈焦急的叫唤是怎么样的呢?谁来学学。
5、读好这一句话。
1、学生通过读课文,找找小鸟样子的句子,及体会小鸟的可爱。
2、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
活动二: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师:就在我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突然(重读!),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赶紧读读第二小节。(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
2、体会“焦急”
四、教学生字
师:小鸟给大家带来了生字宝宝,一起学一学。
1.出示生字卡片。
2、示范书写:非常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描红,临写。
追问:非的笔顺怎样写?常的偏旁是谁?我们还学过哪些小字头的字?
板书设计
放小鸟
喜欢关
着急
爱放
生命课堂的思考
本节课以自读为主,先给学生设置疑问,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感悟到小鸟是人类的朋友,喜欢它,爱它,就要给它自由,让它飞上蓝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课堂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课堂
2、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你听出了什么?
悲伤,想哭评价:好,你是阿炳的知音。
伤心,悲愤
同学们,书上有长长的一段话描写了这首曲子,打开课文,迅速的找到这段文字,带着音乐留给你的感觉和情绪,用心地去读一读这段话。
要求:自由读,用“——”画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读完课文,你一定能发现这叹息,这哭泣,这倾诉,这呐喊来源于(生回答)。相机出示【坎坷】
(4)“坎坷”什么意思?
原指道路坑坑洼洼,比喻不得志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画出来,读一读。
二、体验一段人生
1、书中的句子: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坎坷】
想象:
①也许那是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日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
②也许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
③也许那时,阿炳生病了,发高烧了,也许那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
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连声说“对不起”,无情的摊主也不肯放过他,硬是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
4、二泉映月是一处美丽的景色,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二泉映月更是一种不屈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记住它,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二泉映月》,这就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
六、作业设计:
1、课内:写一段话,描写月夜的优美景色。
2、课外:实践活动:分小组搜集阿炳创作的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欣赏这些名曲,想象曲子所表达的内容,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感情。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观察 甄选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观察 甄选
“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教学评价
学科:语文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班级:四2执教教师:戎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总体评价
目标
设计
既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又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10
10
1个亮点:戎老师的课专研教材,围绕文本挖掘,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学生朗读品位,再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
------------------------------------------------------------------------------------------------------------
7、如果老师把“决心”改成“决定”,你看行吗?
8、师: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神,他可以在美丽祥和的爱丽舍乐园过着幸福生活,可是,当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三)学习“有火”
1、师过渡:终于,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了火种,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呢?(指名读)
师:那是怎样的一种欣喜若狂的情景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句式出示),在作业纸上写一写。
30
25
提供多元的由浅入深的课堂资源(练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资源生成丰富,教师对新资源有敏感性,师生回应及时、明确,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课堂有推进感。
互动
深化
生生互动、组际互动质量高(能倾听、会讨论、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在生生互动中,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20
18
学生
状态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呈现出乐学、善学、会学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作者:李沈军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5期
摘要:天空为什么会是蓝色?星星为什么会眨眼?这些儿时我们经常问到的问题,科学都会给予我们准确而又清晰的答案,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探索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在新课改指导下,该怎样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呢?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为例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20-01
一、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以教材为主,并通过老师的教学演示开展课堂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问题概述
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就是要以课堂实验为载体,以内化科学规律和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为目标,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真正的参与到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规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参与实验过程中验证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现象,消化吸收教材知识,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应用科学知识。

二、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1.探究性实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分为六个部分,依次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收集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探究性实验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再提出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设计实验时应当遵循可行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最后应当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在表达交流中实现自我成长。

例如在讲述《人类的家园——地球》这一章的《泥石流》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设定一个问题情景,再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我们该怎样避免泥石流的危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泥石流的成因,所以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的?第二,建立猜测和假设:也许是暴雨冲刷导致的泥石流;第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山谷模型,在山谷模型坡面洒水,观察不同程度的洒水量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第四,获取事实与证据(收集证据):实验现象表明当洒水量过大时会导致泥土滑落;第五,检验假设:暴雨冲刷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最后,合作与交流:暴雨冲刷可能会引发泥石流,但是导致泥石流的因素是不是就只有暴雨冲刷呢?再次提出问题并做进一步验证。

2.趣味性实验——增强课堂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引入到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出发讲授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并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现象、关注社会发展的科学情感。

比如在《汽化与液化》这一章节中,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但是这一转变过程和科学概念又是比较抽象的、难以观察到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晒衣服才能够干得快,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利用湿抹布做实验,并分别记录下在太阳暴晒下、电风扇吹拂下、将抹布摊开与折叠的情况下抹布变干的时间,然后由学生讨论影响抹布变干的因素有哪些,并验证自己的假设,最终得出影响汽化的科学规律。

3.解释性实验——解释自然现象,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解释型实验用于解释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比如地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在讲述《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这一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板块碰撞引发地震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取来5—6条毛巾和竹片,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第二,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第三,双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最后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再由老师解释地震是由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4.体验性实验——引导掌握学生躲避自然灾害、科学逃生的方法
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实验科学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我国是一个地震、泥石流多发的国家,而学生群体因为缺乏科学的逃生方法往往遇难,因此教会学生安全逃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地震来袭,教导学生冷静不要慌乱,在教室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迅速有序撤离,避免引发踩踏事故,若来不及逃离应当选择墙角或者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待救援。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模拟逃生情景中,再由学生总结逃生方法、注意事项、可供选择的逃生工具、最佳的逃生线路,最后再由老师总结点评并讲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

参考文献:
[1]戚文波.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J].全国教育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2]徐琛.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