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妙用诗词
写道德情操的诗句
写道德情操的诗句写道德情操的诗句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精忠报国。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6、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4、言必信,行必果。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8、位卑未敢忘忧国。
2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3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7、临患不忘国,忠也。
3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古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以《青春有格》为例
古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以《青春有格》为例丁亚敏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古代诗词,在增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本文以《青春有格》第一、投石问路的导入,调动学生主动性。
第二、字斟句酌的解释,培养学生认同感。
第三、放眼全局的把握,引领学生正三观。
第四、深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这几方面来开发利用古诗词的教学资源,真正把把课堂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古诗词、道德与法治课堂、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几千年来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情感认同等方面的集中体现。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它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增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笔者在七下道德法治的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一课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恰当运用古典诗词来实现。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古代诗词,在增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一、投石问路的导入,调动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恰当、生动、直接的导入,在短时间内能最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青春有格”P27“运用你的经验”中,田字格的书写,是引领和规范汉字初学者的模板,借用它来解读青春有格的“格”字,用“形”来解释“格”。
接着“运用你的经验”中安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和“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以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三句熟悉的古诗词来解释什么是“格”的内涵,即指规格、规则、规范、规矩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释义,进一步解读如何规范和引领青春,把握青春。
原来平时只用在语文上的古诗词可以那么简短来解释我们道德专业术语,一下子拉近学生对于古诗词和道德与法治课程间的距离。
谈谈古诗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讲究押韵 , 句子对仗工整 , 读 起 来 朗 朗 上 口, 便于记忆 , 又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 、 艺术 性 。学 生 也 乐 意记 忆 , 不 少 学 生 不 惜用精装笔记本摘抄佳 句 。 因 此 , 在 思 想 政 治 课 中背 诵 与 课 文 内容 联 系 密 切 的诗 句 , 对基本 知识 、 观点 的记忆 可以起 到提醒 、 巩 固等作用 。例如 , 在讲 完必修 4 “ 一切 事物都 是变 化发 展 的” 时, 借用“ 青 山挡 不 住 , 毕竟东流去” , “ 问 渠 那 得 清 如许 ? 为 有 源 头活水来” 加以说明 , 并 说 明“ 事物 发展 的趋 势 是 前 进 的 , 道 路 是 曲折 的 ” 。同时 , 还引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 沉舟 侧畔千帆过 , 病 树前头万木春” , “ 芳 林新 叶催陈 叶, 流水前 波让后 波” 这 些 脍 炙 人 口 的不 朽 名 句 , 来加深学 生对“ 发展是 指新事 物 的产生 , 旧 事 物 的灭 亡 ” 等观点的理解与记忆 。 综上所述 , 在 思 想政 治 课 教 学 中适 时地 使用 一 些 古 诗 , 对 组 织教学确实能起到积 极的作用 。但 古诗 毕竟是 一种文 学形式 , 要选择到能恰到好处 的与思想政治课 中的基本观点密 切结合起 来 的材 料 是 一 件 比较 困 难 的 事 情 , 而且一个 “ 古” 字 也 道 出 了古 诗 作 者 以及 古 诗 内容 本 身 的历 史 局 限性 , 因而在思 想政治 课 中 运 用 古 诗 组 织 教 学 必 须 做 好 以下 准 备 : ( 1 ) 吃透教材 , 精 心 选 材 。吃 透 教 材 是 运 用 好 古 诗 组 织 教 学 的前 提 。 由 于古 诗 的局 限 , 要 求 教 师 在 选 材 上 既 要 防 止 断 章 取 义、 牵强附会 , 又 要 坚 持 使 用 的科 学 性 、 启发性、 生 动 性 和 可 接 受 性 。所 谓 科 学 性 , 是 指 所 选 择 的 古 诗 材 料 能 反 映事 物 本 身 的 本 质 或 说 明 概念 和观 点 ; 启发性是指能启发 、 引导 学 生 对 教 材 相 关 观 点 和原 理 的理 解 ; 生 动 性 是 指 所 选 材 料 能 打 动 学 生 的心 弦 , 集 中 注意 力 , 激发学习兴趣 I 可接 受 性 是 指 所 选 材 料 能兼 顾 学 生 的 年 龄层 次 和 理解 力 , 使之与学生实际相一致 , 不 至 于脱 离 学 生 实 际, 坚持使学生“ 跳一 跳就够得着” 。 ( 2 ) 明确 目的 , 适度使用 要使所选 的古诗材料达 到能促进 堂课 的教 学 任 务 顺 利 完 成 的 目的 , 对 古 诗 材 料 的分 析 、 讲 解 或 讨 论 不 仅 要 使 学 生理 解 重 点 或 突 破 难 点 , 而 且 还 必 须 掌 握 材 料 适 用 的“ 度” 。在 此 , “ 度” 应 理 解 为 既要 限制 使 用 的数 量 , 又 要 慎 重考 虑 花 费 的 时 间 。一 般 认 为 , 数量上不宜超过两首 , 时 间 上 不 宜超过 五分钟 , 才 能 防 止 本 末 倒 置 和 把 一 堂 思 想 政 治 课 变 成 古
中华经典诗词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中华经典诗词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摘要:中华经典诗词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诗词作为华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
通过教授中华经典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表达和行为实践。
诗词中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理念,如尊重长辈、友善待人、保护环境等,可以深刻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道德的思考和行动。
结合诗词教育,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中华经典诗词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中华经典诗词、小学生、德育教育、文化修养一、中华经典诗词的价值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和遗产,不仅反映了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更蕴含了深厚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学观。
古诗词中的人格塑造、道德培育等元素,对小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情感价值中国古代的诗词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理解和感知人生多样化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
2. 美学价值中华经典诗词以其丰富的意象、鲜明的符号和特有的语言艺术,展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美感。
通过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培养良好的审美感。
1.思想价值每一首诗词都蕴含深厚的哲理。
诗词教育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理解人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拓宽心胸。
4. 语言价值诗词语言优美而生动,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中华经典诗词以其丰富的词汇和灵活的语句结构,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5. 文化价值中华经典诗词为我们留下了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诗词包含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
用古诗词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增效
用古诗词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增效摘要:为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不断创新。
如今的高考题更多地引入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题材,用古诗词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提质增效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探究课题。
古诗词是培养高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爱国思想、民族精神的优秀题材,通过学习可以适应当代精神文明的要求。
古诗词传递了上千年来中华人民的精神思想、生活习俗和文化内涵。
思想政治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
把古诗词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既可以提升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也可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用古诗词进行举例和引导,更便于理解。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提质增效引言:古诗词中的优美诗句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兴趣和关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效果。
通过运用古诗词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究改进思想政治课课堂模式和丰富教学题材。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古典诗词运用不充分,要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古典诗词运用时的难点,探寻古诗词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克服难点的应对方法。
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模式设计,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归纳优秀的教学案例,让古诗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吸收大量正确价值观引导的知识,能够明辨是非,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思想品质能适应社会精神文明的要求。
在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达不到深刻的了解政治课程内容,尤其是哲学课是较难理解的,需要培养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这种理论化的知识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的高度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难以和老师同步,就不能和老师的教学形成互动,教师的教学也不能顺畅的进行。
现在的政治教学被动灌输的模式较多,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足,学生学习效率低。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妙用诗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妙用诗词作者:胡鹤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01期思想品德课教学引用古代诗词中的资源,是一种继承上的创新,是一种回归后的拓展,是一种教育教学成本的节约,并且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和生机。
其结果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能更新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固有的观念,使学生既能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又能愉快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整个过程在无缝的衔接中实现了思想品德的内化。
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个矛盾和一个问题:矛盾是学生知行不统一;问题是所谓新课改下开展的活动化、开放化教学,殊不知,还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开放而开放”。
矛盾和问题的实质是“高耗低效”,而思想品德课教学汲取古代诗词中的资源无疑是一种“低耗高效”的尝试。
这里就从思想品德课教学汲取古代诗词中的资源这一角度进行例证说明,以飨同仁,权当抛砖引玉。
一、以古代诗词引入,先声夺人,出其不意,旁征博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以古代诗词引入是常用的方法。
但一些教师在引用古诗词时往往是一带而过或者喧宾夺主,因此把握引入的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就概括为先声夺人,出其不意,最终旁征博引。
具体说来,就是在原本学生熟悉的思想品德课中出乎学生意料地引用古代诗词,接着再进行品德的渗透,学生在消除了对这门课的思维惯性后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思维变得开阔。
举例说明:首先呈现唐代李白的《江夏别宋之悌》和《早发白帝城》这两首诗;然后再提出两首诗都写长江但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出前者反映出作者流放时经过长江,心情低落,后者反映出作者流放归来再次经过长江,赦免后兴奋之情喜形于表;最后加以总结得出这些都是情绪的流露,并且指出前者的消极情绪和后者的积极情绪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另外还可以从法律角度出发,古代刑罚中有流放这种方式,那么就可以问学生当代刑罚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探究古今刑罚的区别。
这样的过程给学生留下的痕迹要深刻得多,思维跨度大,拓展层面广,所起效果佳。
与思想道德与法治有关的诗句
与思想道德与法治有关的诗句
一、民族复兴
1、立志实干百山秋,洛阳水塘换新渊。
——李白《江南》
2、五十年前物是人非,今朝咄嗟重拾蓬。
——蒋捷《劝学》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静夜思》
4、拼搏笃志入民国,太平凿壤在英雄。
——毛泽东《伟大的转折》
5、谁惊动了潮流之涛,谁为贤者开历史路。
——蔡锷《复兴要尽兴》
二、公德之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子罕》
2、一报还一报,赤子侠义洪。
——《水浒传》
3、应当以圣道苟活,贫富贵贱同人士。
——《苏武行》
4、当仁不让,固公正义,节义仁人,用丈夫之心。
——《红楼梦》
5、公有九敬,毋失良策,公有八威,毋失耻节。
——《列子·公孙蒯之民论》
三、法治之道
1、孔圣老言法为国,德则宝剑立操戈。
——白居易《赋〈义峰〉》
2、',道义既宁,君子自令,受益于民,以泽民众。
——荀子《劝学》
3、道为先圣之言,义为适仁之所谓。
——《朱子家语》
4、家室风范深深在,天道正义高远悬。
——袁宏道《法治》
5、坚守操守,崇尚道义,以德勤政,兴进正气。
——毛泽东《根据地文艺座谈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诗词,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品质,激发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品德修养。
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将诗词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感悟人生、锤炼品格。
小学生是品德和社会教育的重点对象,注重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教学,诗词,渗透策略,情感品质,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品德修养,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意义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品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美德,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在此过程中,诗词元素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
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智慧和道德观念,可以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品德。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欣赏、朗诵和讨论,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其对优秀文化的热爱。
通过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深入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道德理念,提升其文化修养,培养出正直宽容、仁爱勇敢的品格。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塑造他们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人生态度。
1.2 诗词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诗词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智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经典诗文 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经典诗文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经典诗文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美感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渗透的经典诗文,供您参考。
1. 《论语·学而》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重点内容:- “学而不厌,则智明。
” 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持久力和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明理能力。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巩固基础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并能够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2. 《诗经·小雅·小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重点内容:- “弢我无咎,畴离之罚。
”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避免冲突和纠纷,做到和睦相处。
- “友朋君子,维我疾厉。
” 引导学生学会交友,交朋友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以求共同进步,努力向上。
3.《论语·为政篇》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公民意识重点内容:- “君子之道,辟如行过远必自迩。
” 引导学生具备杰出的道德品质,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明辨是非,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不做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4. 《诗经·周南·石鼓之宴》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关怀重点内容:- “以汝弟子, 寔迫寔จจจจ。
戎狄是膺,則或葺然.”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具备同情心和参与感,助人为乐。
- “曾孙之子, 寔迫寔จจจจ。
戎狄是膺,則或葺然.”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巧用诗文,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巧用诗文,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源头活水”摘要:在初中教育当中,立德树人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根本。
对此,在初中阶段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利用诗文所具备的优势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会根据相关理论研究且结合自身经验展开探究,阐述诗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作用,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文:诗文;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引言:我国的古诗文具有非常强的文化底蕴和思想观念,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古诗文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但就目前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展开优化,确保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拥有着非常多的抽象概念,因此导致学生无法透彻的了解到其中的理论道理,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必须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明确。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古诗文对学生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通过这有优化方式,让学生更为透彻的掌握知识要点。
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古诗文应用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古诗文当中所具备的道德将会全面激发出初中学生的好奇心。
首先,古诗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通过重复性的阅读和思考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
例如说,教师在讲授《富强与创新》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查阅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诗句,通过阅读与思考,学生可以在欣赏古诗文的同时,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利用古诗文作为“引子”,引导学生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
能够看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古诗文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就是:“道德两面”以及“知行脱节”,这两个影响因素的出现,代表着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未能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
《采薇》:融思政入课堂的一次探索
《采薇》:融思政入课堂的一次探索《采薇》是古诗《关雎》中的一篇,不仅叙述了女子采集薇草的情景,更寓意着人们应当在生活中不懈地追求美好和幸福。
这篇古诗既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思想教育意义,可以运用到现代课堂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启示和引导。
本文将采薇古诗融入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行分享。
一、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关于采薇的插图或视频。
这样做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真实呈现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娓娓讲述、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上。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着重于学生的语法、拼音等方面,却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而古诗《采薇》所具有的文学价值较高,涉及到了审美观念,教师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内在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贯彻思政教育《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内容。
这句诗表现了古时候人们对于过去的眷恋和现在的思考。
本着让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和奋发向前的思想理念,教师可以将这篇古诗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诸多珍贵之物,如父母、亲人、友情、健康等加以珍惜和感恩。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这首古诗的作品,向学生灌输奋斗向上的精神,忠诚社会,奉献社会。
综上所述,通过将《采薇》这一古诗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审美知识和思政教育教育,达到了多种目的。
通过这样的思政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身心放松和知识启发,同时,也更好地领会人生哲学,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
教学经典诗文 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经典诗文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而经典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意蕴。
因此,将经典诗文融入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还可以在阅读中感悟道德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如教学《小石潭记》这篇经典散文,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通过画面感的描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经典诗文中的道德意蕴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感人场景和孟浩然放弃官职回到家乡照顾家庭的精神,引发学生对家庭责任、友情和情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此外,经典诗文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如教学《静夜思》这首诗,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苏轼在寂静的夜晚感叹岁月的飞逝,引发学生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和生命观。
在经典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背后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如教学《岳阳楼记》这篇经典散文,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楼中楼、楼外楼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实施经典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将德育理念融入教学中。
可以通过选择经典诗文作为教材,设计与道德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应该从身体力行的角度去示范,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在经典诗文教学中获得德育的熏陶。
道德教育诗句
道德教育诗句
1. 修身立德为根本,道德教育显芳华。
2. 德行为先,品德为本。
3. 正直为德,诚信为基。
4. 德育为本,品德为根。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教育永流传。
6. 从小培养道德情,品德高尚传万家。
7. 道德教育开智慧,行为规范立人格。
8. 爱心为德,责任为本。
9. 美德润心田,人生更加鲜艳。
10. 道德教育育人成才,立国安邦屡获益。
11. 道德之光照人间,修身立德为根基。
12. 诚信为德,正直为师,培育品德让世界更美。
13. 德行如水润万物,道德教育成就梦想。
14. 厚德载物,品德塑造人生。
15. 道德教育树立起良好品质,为出彩人生铺就道路。
16. 青少年德育在心灵培植,道德的阳光闪耀未来。
17. 以德为先,引领社会进步之舵。
18. 知行合一,德行为师。
19. 品德为根基,德育点亮未来。
20. 道德教育点燃心灵之火,引导人生前行之路。
2024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妙用诗词
2024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妙用诗词诗词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而诗词通过其生动的形象和具象的描绘,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诗词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许多诗词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内涵,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通过学习杜甫的《春望》,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从而激发爱国之情;通过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忠诚的坚定信念,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诗词,学生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妙用诗词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诗词作为引入或总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讲解诚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入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这句诗所表达的豪迈奔放的气势,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诗词的情境和情感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表现民族英雄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通过这些诗词所营造的雄壮激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词来表达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化吸收。
关于道德品行的诗句
道德品行的诗句关于道德品行的诗句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品行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道德品行的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
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讲解】患:忧虑,害怕。
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
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讲解】摩:通"磨"。
倜傥(ti tǎng):卓异。
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
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教学经典诗文 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经典诗文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典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下面介绍几篇经典诗文,如何通过这些诗文进行德育渗透。
1.《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首诗反映了一个人的清贫形象,通过描绘他穷困潦倒的境况表达了对君子的憧憬和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理解君子品质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追求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的品质。
2.《论语·为政》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体现了君子人格应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宽容。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培养他们宽容、包容的品格,并加以实践。
3.《红楼梦》中的一些经典片段,如《脂砚斋·红楼梦世界分八洞》:“本来楼缺一角,因为画工有心,将未有之前丝毫蒙上一层颜粉,以假乱真。
”这段描写宫廷的建筑也暗示了宫廷的虚幻和虚伪。
通过教学这些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辨虚伪和真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4.《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讲述人性本善的一句诗,传达出人性善良的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这句诗,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教育学生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2.进行深入解读:教师要对经典诗文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朗诵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接受经典诗文所传达的道德信息。
4.引导学生实践: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学经典诗文 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经典诗文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经典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价值。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篇经典诗文,希望能够在德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渗透作用。
1. 《论语·学而》此篇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以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了对人之道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其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勤学与待人接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关系人际的价值观。
2. 《大学》此篇为《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名篇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作。
该篇通过阐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追求道德之美,提倡心灵修养与价值观的培养。
3.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古代诗人创作的经典诗篇。
其中的《关雎》、《蒹葭》、《小山之畏》等脍炙人口的篇章,通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理解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于人际关系维系的探究精神。
4. 《论文》《论文》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论文写作指导书之一。
通过对文章的结构、辞章的运用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
5. 《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表达人生道理和道德准则的经典读本。
该书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小学生阅读。
通过对孝、友、善等道德观念的讲解和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通过教学经典诗文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有所借鉴,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将诗词元素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诗词元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三种渗透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诗词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愿我们能够共同探讨学习,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诗词元素的渗透策略对于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诗词元素的渗透,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诗词的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诗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可以通过诗词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诗词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感情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研究诗词元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研究意义结束】。
2. 正文2.1 诗词元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诗词元素,学生可以培养对文字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拓展自己的心灵世界。
诗词反映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
德育古诗句
德育古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德育古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德育古诗句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殊偏爱菊花,而是由于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行的赞美.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1生沉醉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1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1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给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芳香的花朵和甜蜜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观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1条条小路来.此句比方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仰慕.2.“德育”古诗句有哪些1.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2. 兄爱弟敬,和和谐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伴侣相处,有损有益。
4. 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
5.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
6. 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
7. 1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2心。
8. 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9.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10.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诗的基本信息如下:1.诗是文学的1大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1定的节奏韵律,1般分行排列。
文学体裁的1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
2.最常见的诗分为:5言、5律、7言、7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谈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1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诗词 中的资源 呢?反过来想 , 一味用强 制性 的法 律条 文和一成不变 的 旧传 统来 约束 人们 的行 为只会 使得 社
会和教育缺乏生机 , 而用富有深 刻意义和语 言魅 力的古
代文化来潜移默化人们 的思想 , 逐步形成 一定 的道德规
范就 凸显重 要 意义 。现在 的思 想 品德教 育 只用 简单 的
就会 回答 出前 者 反映 出 作者 流 放 时经 过 长 江 , 心情 低 落, 后 者反 映出作 者流放 归来再 次经过 长江 , 赦免后 兴 奋之情喜形 于表 ; 最后加 以总结得 出这些 都是情绪 的流
露, 并且指 出前者 的消极情绪 和后 者 的积 极情绪是 可 以 相互转换 的。另外还可 以从法律 角度 出发 , 古代刑 罚 中
三 、以“ 知” 入“ 行” , 由“ 浅” 入“ 深” 。 是 古 代 诗 词 和 思
想品德课教学相辅相成 、 相得益 彰、 相 映成趣 的过程
人们总是想用规范来约束人 的行为 , 统治 者和被统 治者两者都在为起约束 作用的规 范努力着 , 努 力 的表 现 无非就是法律 条文 和道 德规 范 。其 中道德 就集 中存 在 于 民俗 、 传统 和文学 之 中, 古 代诗 词是其 重要 的阵地 和
有流放这种方式 , 那 么就可 以问学生 当代 刑罚 的相关知 识, 然后再探究古今刑罚 的 区别 。这样 的过程 给学生 留
下的痕迹要 深刻得 多 , 思 维跨度大 , 拓展层 面广 , 所起效 果佳 。 二 、以古代诗词点缀 , 思想品德课教学可锦上添花 , 耐人寻味 。 潜移默化 教育需要呈现大量的事实 和论 证 , 思想 品德课 教学
平 台。既然如此 ,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 为何不 充分挖 掘古
、
引
思想 品德课教学 的导入方 法多种 多样 , 以古代 诗词
引入是常用 的方 法 。但一 些教 师在 引用 古诗词 时往 往 是一带 而过 或者 喧宾夺 主 , 因此 把握 引入 的度就 显得非 常重要 , 这里就概括 为先声夺 人 , 出其 不意 , 最终 旁征博 引。具体说 来 , 就 是在原本学 生熟悉 的思想 品德 课 中出 乎学 生意料 地 引用古 代诗 词 , 接 着再进 行 品德 的渗 透 , 学生 在消除了对这 门课 的思 维惯 性后 激发 了求 知 的欲 望, 思维变得开阔 。举 例说明 : 首先呈 现唐代李 白的《 江 夏别 宋之悌 》 和《 早 发 白帝城 》 这两首 诗 ; 然 后再 提 出两 首诗 都写长江但 所表达的情感有 什么不 同的问题 , 学 生
想品德教育 的一种 方法 。汲 取古 代诗 词 中的资 源可 以 提高思想 品德课 的教学效率 , 使置 身其 中的学生在 潜移 默化 当中, 不 知不 觉地 养 成积 极 健 康 的情 感 和 文学 内 涵, 特别是形成 了对思想 品德课及 古代诗 词 的喜爱 和尊
重。
( 责任 编辑
袁
妮)
8 0 中学教学参考
2 。 1 4年 1月 总第 1 8 Nhomakorabea1 期
政治 ・ 教法探讨 …
思想 品德 课教 学 中可 妙 用诗 词
江苏高邮市南海中学( 2 2 5 6 0 0 ) 胡 鹤
思想 品德课教学引用古代 诗词 中的资源 , 是 一种继 承上 的创新 , 是一 种 回归后 的拓展 , 是 一种教 育教 学成 本 的节约 , 并且表现 出无 限的空 间和生机 。其结 果是大 大地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最重 要 的是 能更新学 生对思 想 品德这 门课程 固有 的观念 , 使 学生既 能理解 和欣赏古 代 诗词 , 又能愉 快地 接受思想 品德 教育 , 整个过 程在无 缝 的衔接 中实 现 了思想 品德 的 内化 。但 当前 的思 想 品 德课教学 中经常出现一个 矛盾和一个 问题 : 矛盾是学生 知行不 统一 ; 问题是 所谓新课 改下 开展 的活动 化 、 开 放 化教学 , 殊 不知 , 还是 “ 为 活动 而活动 , 为开 放而 开放 ” 。 矛盾和问题 的实质是“ 高耗低效 ” , 而思想 品德课教 学汲 取古代诗 词 中 的资源 无 疑是 一 种 “ 低 耗高 效 ” 的尝 试 。 这里就从 思想 品德 课 教学汲 取古 代诗 词 中的资 源这 一 角度进行例证说明 , 以飨 同仁 , 权 当抛砖引玉 。 以古代诗词 引入 。 先声 夺人 。 出其不 意 , 旁征博
一
更是如此 , 其进行 的依据无外乎 以下几 种 : 逻辑 推理 、 事 实论证 、 数理分析……笔者认 为古代 诗词 中蕴涵很 多这 样 的论证方 法 。思想 品德课 教学 中以古代 诗词 点缀 所 起 到的效 果 可 以概 括 为 : 锦上添花, 耐人寻味, 潜 移 默 化 。比如 : 在讲哀愁 的情绪时可 以引用 陆游 的词 , “ 无意 苦争 春 , 一 任群芳 妒 , 零 落成 泥碾作 尘 ” 等 。总而 言之 , 没有古代诗词点缀 的思想 品德 课教学 可能是浅 显的 , 但 有 了古代诗词 点缀 的思想 品德 课教 学一 定是 耐人 寻味 的, 给学 生的不 是一 味的灌输 , 而是起 到 了潜 移 默化 的 作 用 。这样可 以使思想 品德课 堂 富有 生机 , 学生 对于思 想品德这门学科 的兴趣 就会油 然而生 。
教化 是行不 通的 , 将古代诗词 中体现 的道德 内化 成学生 自己的行 为 , 在行 为实践之后再 能够创造 出富有 思想 品 德的现代 文 化 , 这 一 过程 是 以“ 知” 入“ 行” , 由“ 浅” 入 “ 深” , 是古 代诗词 和思想 品德教学 相辅相 成 、 相得益 彰 、 相映成趣的过程 。 大家都知道豆腐是淡然无 味的 , 但几 十种的烹 饪法 使豆腐有 了不 同的味道 。而引用 古诗 词也 可 以算是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