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使用前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45℃读做0℃读做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6、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7、熔化和凝固:8、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9、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略。

10、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11、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12、液化: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形成清晰的倒影。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光线分散,形成柔和的光照效果。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折射角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在透镜两侧都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三、光的三原色1.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 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 加色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光的强度增加,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 减色混合: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的光,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四、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1. 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 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 眼镜- 近视眼镜:使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帮助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远视眼镜:使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帮助远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五、光的色散和应用1. 彩虹的形成- 原理: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光的色散。

- 特点:彩虹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转变第一节: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常利用的温度计是按照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4、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滚水的温度为100℃,0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五、温度计的利用方式: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数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着容器底或容器壁。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略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按照人体温度的转变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一般为35~42 ℃。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而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项目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气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 1 ℃1℃℃测温物质水银、煤油酒精水银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的细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转变。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4、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5、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类金属6、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7、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三篇】

【导语:】本篇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三篇】,欢迎⼤家查阅。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 ⼀、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如:⽼花镜,远视眼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如:近视镜。

2、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球⼼的直线。

光⼼:(O)即薄透镜的中⼼。

光⼼的性质: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变; (2)⼊射光线平⾏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 (3)⼊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平⾏于主光轴。

⼆、⽣活中的的透镜 1、照相机、投影仪、放⼤镜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成倒⽴缩⼩的实像;投影仪成倒⽴放⼤的实像;放⼤镜成正⽴放⼤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倒正放缩虚实像距应⽤ u>2f倒⽴缩⼩实像f u=2f倒⽴等⼤实像v=2f f2f投影仪、幻灯机 u=f⽆像 uu放⼤镜 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成放⼤、缩⼩像分界点:两倍焦距处。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像距变⼤,实像变⼤;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物距变⼤,像距变⼤,虚像变⼤。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膜的共同作⽤相当于凸透镜,视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成倒⽴缩⼩的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向上太长,因此来⾃远处某点光会聚在视膜前⽅,到达视膜时不是⼀点⽽是⼀个模糊的光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图 210 ℃ 20 40 ℃ 30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章篇一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测试§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动具有一定的。

2.猫头鹰和鼠的夜出昼伏是对环境中的反应;向日葵向太阳是对的反应;茎的背地生长是对的反应;捕蝇草捕猎物是对的反应。

3.探究含羞草的反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能对(光线、声音、振动、碰触)作出反应,它的最敏感的部位在。

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等等。

4.植物对环境中不同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植物的向性。

植物的向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背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这些向性分别是植物对哪些因素作出的反应?、、、、、。

5.用植物的向性知识解释下列想象:①朵朵葵花向太阳:性(对作出的反应)②含羞草的叶片收缩:性(对作出的反应)③捕蝇草捕蝇:性(对作出的反应)6.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是弯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性。

§3-2神奇的激素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部分,发现胚芽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的照射下,胚芽的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生长。

B组实验中b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作用,以排除的干扰;此实验表明,胚芽的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的生长。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知识点归纳整理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知识点归纳整理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知识点归纳整理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能够以声波的形式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液体其次,气体最差。

3.声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速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为:固体、液体、气体。

常温(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频率:(1)定义: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3)物理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5.人耳的听声能力:20 Hz~ 20000 Hz。

(1)低于20 Hz的声,称为次声;(2)高于20000 Hz的声,称为超声,(3)次声和超声人都听不到。

6.声音传递的是信息,是能量。

7.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8.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9.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也叫音量。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色:声音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和不同人的声音,就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

1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2.声音的等级: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1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次被人们听到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1、定义: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物理学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物理实验:1、三个实验:说明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单位(主单位:米 m):1m=103mm=106ū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3)刻度尺使用规则:①三认:a零刻度线 b量程 c分度值②五“会”:a会选:合理选用不同精确度刻度尺和合理选用不同量程刻度尺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应紧贴被测物体c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d会读:除准确读出分度值数字外(准确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估计值)e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②误差产生的原因:a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外界环境对测量仪器也有影响b观察、读数不可能绝对准确c实验原理或方法不完善③减小误差方法:a采用精密仪器,并改善周围环境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改进实验方法(5)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平移法、公式法3、时间测量(1)单位(主单位:秒 s):1h=60m=3600s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2)工具:①机械表②电子表③停表(3)时间的估测三、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1)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f.评估;g.交流与合作(2)钟摆快慢:与摆重、材料无关,只与与摆长有关1、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发声的的物体(2)原因: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3)声速:V固>V液>V气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二、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也叫音量或声量)√(1)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取决因素:①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要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要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要点整理
本文档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的要点整理。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1. 物体的重心
- 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所有部分集中的地方,是整个物体的平衡中心。

- 在均匀物体中,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 通过实验可以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2. 物体的稳定、不稳定和平衡
-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重心下降,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反之,就处于不稳定状态。

-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心仍然位于支点上。

3. 杠杆原理和力矩
- 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上对物体施加的力和力矩相等。

- 力矩是指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它与力的大小和作用距离有关。

4. 长度大小与力的大小关系
- 当杠杆两边长度改变时,相同大小的力所产生的力矩不同。

- 当作用距离增加时,力矩也会增大。

5. 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 杠杆平衡对物体的力矩和杠杆长度相关,力矩相等时,杠杆平衡。

- 力矩与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支点的垂直距离。

6. 质量对平衡的影响
- 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增加质量会使重心降低。

-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重心降低的幅度越大。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的要点整理。

有了这些重要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平衡和力矩的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二、光的颜色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

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5、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6、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温度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3、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4.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l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极为基础的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建立牢固的物理基础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的知识点:力、力的作用效果、平衡、摩擦力、运动的状态。

一、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的一种物理量,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变化。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接触传递的力,如摩擦力、弹性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通过接触而直接作用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三种效果:使物体静止、使物体运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其中第三种效果可以分为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改变物体的方向。

三、平衡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不发生任何运动,而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发生匀速直线运动。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面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静止时,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运动时,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五、运动的状态物体在运动时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种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发生改变,即加速或减速;曲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运动。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的重要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复习提纲
注:黑体为重点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如:近视镜。

2、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生活中的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及光路图:
①两个分界点: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两倍焦距处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四、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

物距大于物镜焦距并小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
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课本中讲到的):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

物距大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

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较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物体对眼睛的视角越大,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