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战略
电视艺术_引进不能代替创新——也谈综艺节目的模式引进与本土化改造
当然,任何创新都不可能脱离传统,也不可能脱离 时代的潮流。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作语境包括两个维度: 一个是以时间为向度的“现代性”维度,一个是以空间为 向度的“全球性”维度。与现代性密切相关的,是民族传 统与现代语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全球性密切相关的, 则是全球通行标准与本土思维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这 两个高度关联的维度提供了一个考察艺术作品创新的 坐标。以中国的综艺节目而言,现阶段电视综艺节目模 式的大量引进,既是当前电视艺术发展的现实需要,也 是经济全球化、品牌国际化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 当我们谈到综艺节目模式创新的时候,就不能将目光局
作水准,荷兰版权方还千里迢迢地派出
精品化的生产方式,可以避免简单、粗放式节目制作方
专家,在节目录制现场进行指导。
式所造成的浪费,可以用较小的风险获取较大的收益,
不过,现阶段节目模式的版权合作
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节目制作手段。电视节目模式的可
并没有完全取代对于国外节目的直观
复制性、可操作性使得节目质量易于控制,同时,模式
第二,从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
版节目虽然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创新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历史意义的
但这些电视机构和人员恰恰忽视了:翻
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作出当代性表述,既不
版所能获得的实际上只是经济效益中
能数典忘祖,又不能作茧自缚。这就是说,综艺节目创新
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受益者是知识产权 的拥有者,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才
电视剧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研究
电视剧文化输出与国际传播研究一、电视剧文化输出概述电视剧文化输出,是指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将本国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推向国际舞台,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本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剧文化输出逐渐成为了各国推广本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成为了国际传播的热门话题。
二、电视剧文化输出的意义与价值1. 促进文化交流电视剧文化输出有助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促进和谐发展。
2. 塑造国家形象通过影视作品的文化输出,可以扩大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宣传本国文化特色,进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并对世界上各种文化、价值观进行交流和引领。
3. 促进产业发展文化输出的成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带动各类产业的发展,包括相关电影、电视、动漫、旅游、出版、娱乐等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则有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电视剧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1. 韩剧的成功输出韩剧作为文化输出的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末一直以来,备受国际市场追捧。
韩剧以其温馨浪漫、青春活力的特色,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力逐渐扩大。
同时,韩剧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韩国的现代文化,也表现了历史和传统文化,更反映出韩国人的习俗和精神面貌。
2. 美剧的成功输出美剧作为海外电视剧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美剧不仅占据了海外市场,而且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制作水准。
同时,美剧的创新、大胆的题材和故事主题,吸引了众多国际观众的关注,使美国文化的历史和价值观得到国际认同和推广。
四、电视剧文化输出的存在问题1. 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以至于一些电视剧输出到国外后,并不一定能够被当地观众完全接受,甚至引发文化冲突和文化隔阂。
2. 创意与制作水平的不足一些电视剧文化输出尝试,由于创意不足、制作成本低劣等原因,导致推广效果欠佳,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口碑。
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本土化生产与国际化传播
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本土化生产与国际化传播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本土化生产与国际化传播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特的剧种,备受观众关注。
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其本土化生产与国际化传播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本土化生产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本土化生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土化的核心要素包括情节设置、人物塑造、风俗描绘等,这些要素在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融入,使得这一类型剧在本土市场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
首先,情节设置上,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更注重真实的社会背景和现实的题材。
通过展现北京街头巷尾的人物故事,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生活气息。
剧情紧扣时事热点,探讨社会问题,引人入胜。
其次,人物塑造方面,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更加注重真实性。
剧中的人物形象拟实于虚,鲜明而有血有肉,观众能够从中看到延绵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碰撞。
他们的命运与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
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同剧中人物。
另外,风俗描绘方面,从京味儿到京曲,从地道的北京方言到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京城风俗融入其中。
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文化特色。
二、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国际化传播国际化传播是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入的刻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
一方面,中国电视剧以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和故事,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首先,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受到国际观众的喜爱。
多次获得国内外电视剧大奖,并在国际电视剧展上进行推广,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通过在剧情和主题上的紧跟国际潮流,北京现实题材电视剧更容易与国际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现实题材是普遍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因此具有较大的共鸣性。
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
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电视剧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电视剧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受众群体的增长都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本文将探讨电视剧的国际化与全球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变化对文化交流和电视行业的影响。
一、国际化的背景和动力1. 技术进步:随着高清晰度和互联网的普及,观众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中观看电视剧,不再局限于电视机的播放时间和地点。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剧的在线点播和下载变得更加便捷。
2. 制作成本下降: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后期制作的发展,电视剧制作的成本逐渐下降。
这使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承担起电视剧的制作,进一步促进国际化的发展。
3. 海外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对了解不同文化的渴望日益增长。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窗口。
二、电视剧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 跨国合作制作:电视剧的制作越来越多地参与跨国合作,汇集来自不同国家的制作团队和演员。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能够分享不同文化的元素,还能拓展电视剧的市场范围和受众群体。
2. 多语言配音和字幕: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需求,电视剧的国际版制作通常会进行多语言配音或者添加字幕。
这使得电视剧能够更好地传递剧情和情感,最大限度地打通文化和语言的障碍。
3. 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制作团队会尝试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体现了电视剧的国际化特点,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电视剧国际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 促进文化多样性:电视剧的国际化使得观众能够了解和欣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事和文化。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传播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和偏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 增进文化认同:在观看和喜爱一部外国电视剧的过程中,观众可能会对制作电视剧的国家和文化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中外电视剧发展的路径和趋势
中外电视剧发展的路径和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外电视剧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个全新的媒体时代里,中外电视剧的发展路径多样且变化多端。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文化影响以及产业现状等方面探讨中外电视剧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首先,中外电视剧的发展路径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
最早的电视剧产生在欧美国家,如美国的《辛普森一家》和英国的《卡罗尔三世》等。
这些电视剧总体上呈现出创新的内容、高质量的制作和追求观众的艺术性特点。
而在中国,电视剧行业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电视剧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电视剧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迅速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观众基础。
其次,中外电视剧的发展路径逐渐呈现出本土化和全球化并行的趋势。
本土化的发展路径意味着电视剧更加注重反映本国文化和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电视剧经常关注国家历史、家庭伦理和社会问题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认同感。
而在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上,中外电视剧的互动交流成为一大特点。
比如,美剧《权力的游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粉丝,被称为“全球最重要的电视剧”。
这种现象表明,中外电视剧已经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力。
第三,中外电视剧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和高品质。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意味着电视剧内容的多样性和领域的扩展。
比起以往只注重情感戏和家庭伦理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行业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科幻奇幻、警匪等题材,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同时,中外电视剧的高品质发展趋势意味着制作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制片人、导演以及演员们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制作设备和技术来打造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电视剧作品。
此外,中外电视剧产业在经济和市场方面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电视剧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有传统的电视台播放,还有网络平台、流媒体平台的兴起。
这使得电视剧在不同平台上都能被观众接触到,并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另一方面,中外电视剧产业也面临着海量剧集的竞争和盗版问题。
中外影视市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探析
中外影视市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探析近年来,中外影视市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和电视作品穿越国界,引领着观众们共同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析中外影视市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现象。
首先,中外影视市场的国际化表现在作品的主题和故事情节中。
随着全球市场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影视公司开始合作,共同创作跨国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
例如,中国与美国的合拍电影《长城》就将中华文化与西方科幻题材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这种类型的作品既吸引了国内观众,也吸引了海外观众,推动了中外影视市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其次,中外影视市场的国际化还表现在演员的跨国合作与交流上。
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员和导演参与到海外电影制作中,与国际知名明星共同出演电影或电视剧。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促进了演员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也扩大了电影作品的受众群体。
同时,国外演员和导演也逐渐了解和接触中国市场,在中国影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然而,国际化的同时也需要本土化的适应和发展。
中外影视市场的本土化体现在对当地观众需求的理解和满足上。
世界各地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偏好不尽相同,在推动国际化的同时,必须也要考虑到本土观众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加入一些当地特色元素,可以更好地契合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其与作品的情感连接。
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本土化也表现在积极塑造和宣传中国文化。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增强,中国电影也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在国内外影视市场上,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例如,《卧虎藏龙》通过精湛的武术技巧和优美的风景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本土文化的宣传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影视市场之间的文化交流。
此外,本土化还包括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灵活应对。
中外影视市场的本土化表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观众喜好的深入研究和个性化创作上。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文化适配与本土化策略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文化适配与本土化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面临着文化多样性和本土特色的双重挑战。
如何在引进和制作节目时实现文化适配,以及采取有效的本土化策略,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文化适配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引入的外来文化元素与本土文化环境相协调、相融合,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比如,在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模式时,不能仅仅照搬其形式和规则,而要考虑到本国观众的价值观、审美习惯和社会背景。
一些在国外大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可能因其过于强调竞争和个人主义,而与我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的文化传统不符。
因此,在引进过程中,需要对节目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使其更符合我国的文化语境。
本土化策略则是在文化适配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增强节目与本地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一方面,可以从节目题材入手,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故事和话题。
例如,以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色为素材,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节目。
像展现各地美食文化的纪录片,或是讲述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专题节目,都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时也弘扬了本土文化。
另一方面,在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也可以融入本土的艺术元素和表现风格。
比如,在音乐类节目中,加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在舞蹈节目中,展现传统舞蹈的魅力。
此外,邀请本地的明星和嘉宾参与节目,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都能增加节目的亲近感和吸引力。
为了实现文化适配和本土化,广播电视从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深入了解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喜好。
通过市场调研、观众反馈等方式,及时掌握观众的心理动态,为节目制作提供依据。
其次,要鼓励创新思维,敢于突破传统的节目模式和制作方式。
在借鉴国外优秀节目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品牌。
例如,我国的一些原创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论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
论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经济全球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企业必须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要面临国际化和本剧各国具体情况本土化的问题,而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进程中,同时也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
企业该如何处理好国际化问题的同时又解决好本土化的任务, 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结合雀巢在中国成功营销案例,来分析探讨国际化合本土化问题,试图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寻找一些可供借鉴经验。
标签:国际化;本土化;雀巢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
金伯利投资有限公司的总裁邵青峰在2004年的《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感慨:“中国市场可能是世界上竞争最厉害的地方,竞争的立体感、复杂性,以及成本的残酷性都首屈一指。
因此如果没有对中国市场有敬畏的心态,那么就无法对消费者、对竞争者、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事实上,我认为不少跨国公司已经缺乏一种学习的心态……中国这本书很深很深,十年五年可能不一定学得到,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才能学好。
最重要的还是学到对消费者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市场变动都没有中国这样“波澜壮阔,很多跨国公司特别希望自己特别有中国特色,但其实前提还是对这个市场充分了解,才能把中国这盘棋融入到公司里面去。
我们公司到现在用了十年时间,差不多花了一亿美金,都在学这个东西”。
由此可见,中国营销战略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结合对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立足乃至获利更显得弥足重要。
随着经济化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国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就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个问题:是应该国际化还是应该本土化。
有很多公司因为本土化取得了成功,又有许多公司因为国际化实现了效益。
对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而言,盲目的追求本土化,可能会导致生产、分销、广告方面的规模经济损失;盲目的追求国际化,又有可能导致竞争力的低下。
国际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战略的结合实施成了现代跨国公司取得成功并行不悖的原则,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占取最大程度的市场份额。
本土化战略的意义
本土化战略的意义引言本土化战略是指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将其产品、服务和运营方式与本地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战略选择。
本土化战略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适应不同文化、法律、经济环境,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满足市场需求本土化战略的最大意义在于满足市场需求。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都不同,仅仅复制原本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本土化战略,企业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提供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
例如,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产品,如辣椒鸡翅、米饭汉堡等,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辣味和米饭的喜好。
这一本土化战略使得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成为了中国快餐市场的领导者。
二、增强品牌认同本土化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本地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认同。
当企业将其产品和服务与当地市场相结合时,消费者会感受到企业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关注,从而增强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
例如,可口可乐在不同国家推出了本土化的广告,以本地文化和价值观为基础,使消费者产生共鸣。
这种本土化的广告战略帮助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积极、乐观的品牌形象。
三、提高竞争力本土化战略有助于企业提高在本地市场的竞争力。
当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时,就能够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本土化战略还可以帮助企业与本地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例如,亚马逊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采用了本土化战略。
他们与本地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中国商品,并推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服务,如快递配送、客户服务等。
这一本土化战略帮助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并与当地竞争对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结论本土化战略在全球化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土化战略,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品牌认同,提高竞争力。
然而,本土化战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具备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能力,并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合作。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文化适配与本土化策略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文化适配与本土化策略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广播电视节目那可是无处不在。
就像我前几天在家,一边吃着薯片,一边随意地换着电视频道,这五花八门的节目啊,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咱就先说说那些从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吧。
有时候,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就好比有一档很火的国外厨艺比赛节目,人家国外的选手们做菜用的食材、调料,还有烹饪方式,那都是符合他们当地的口味和习惯的。
可到了咱们这儿,如果还是完全一样,咱好多观众可能就不买账啦。
为啥呢?因为咱们中国人的味蕾和饮食文化跟他们可大不一样!咱喜欢的食材、讲究的烹饪技巧,还有对美食的评判标准,都有自己的一套。
比如说,他们可能大量使用奶酪和黄油,可咱们更偏爱酱油、醋和各种香料。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化适配。
啥叫文化适配?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节目能符合咱们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还有审美习惯。
你看那些成功的引进节目,不都是做了本土化改动的嘛。
像有个歌唱比赛的节目,在国外,选手们表演的风格那叫一个奔放、夸张。
可引进到国内后,根据咱们的文化,稍微调整了一下选手们的表演尺度,让节目既保持了精彩,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太出格。
再来说说电视剧。
有些国外的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关系、家庭观念,跟咱们相差十万八千里。
比如在某些国家,年轻人成年后就独立出去,和家里联系不那么紧密。
可在咱们中国,亲情那可是浓得化不开,逢年过节都要团聚。
要是电视剧里没有体现这种亲情的温暖和牵挂,咱们能看得进去才怪呢!所以啊,在引进这些电视剧的时候,就得把里面的一些情节和情感表达改得更贴近咱们的生活。
还有新闻类节目。
不同国家的新闻关注点和报道方式也有很大差别。
国外可能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报道,而咱们呢,可能更关心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所以在引进或者借鉴国外新闻节目形式的时候,就得把关注点调整到符合咱们国情和文化的方面来。
本土化策略可不仅仅是改改内容那么简单,还得考虑到语言表达、画面呈现等好多方面。
电影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电影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接受。
全球化和本土化是电影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电影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定义、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探讨电影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第一,电影的跨国制作与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跨越国界,由不同国家的制作公司合作制作。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工业。
同时,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也开始制作并推广本土电影,打破了传统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第二,电影的全球发行和放映。
全球化使得电影的发行和放映更加容易和迅速。
国际发行公司可以将电影推向全球市场,通过网络和数字技术,电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同步上映。
同时,电影院和线上平台的普及也使得观众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作品。
第三,电影的异质化和多元化。
全球化使得电影产业中涌现了大量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和电影制作人。
这些作品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展现了各自文化的特点和艺术魅力,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是电影文化的本土化。
本土化是指电影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与吸收过程,将全球化的电影元素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风格的电影。
首先,本土化体现在电影的内容和主题上。
通过将全球化的元素融入到本土文化中,电影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地社会、历史、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使得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而中国电影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成为了其独特的特点。
其次,本土化也表现在电影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电影会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电影创作水平和审美观念。
例如,印度宝莱坞电影以其独特的歌舞片段和浪漫故事成为了印度文化的代表,而法国电影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本土化还体现在电影的市场策略和推广方式上。
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与本土化策略分析
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与本土化策略分析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逐渐成为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观念差异,国际文化传播需要采取本土化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环境。
本文将分析国际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策略,并探讨其意义和挑战。
首先,本土化策略是指在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根据特定地域的文化背景和观众需求,对文化产品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定制。
本土化策略旨在降低文化冲突和语义障碍,提升受众对文化产品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
通过本土化策略,文化产品可以更好地与当地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其次,本土化策略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土化策略有助于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国际文化产品进行本土化改编,可以保留当地文化特色和传统,避免文化同质化的问题。
其次,本土化策略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将国际文化产品与本土文化需求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此外,本土化策略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然而,在实施本土化策略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语言和语义差异是本土化策略的主要挑战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和传播方式,对文字、口音和隐喻的理解存在差异。
因此,在本土化过程中,需要对文化产品的语言和表达进行调整和翻译,以使其更符合当地受众的习惯和需求。
其次,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多样性也是本土化策略所面临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和流行趋势各异,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地受众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文化产品和内容。
此外,本土化策略还需要克服政策限制和法律规范的挑战,确保文化传播活动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进行。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土化策略,有几方面的建议值得考虑。
首先,建立跨国合作伙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与当地媒体、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受众的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也可以增加本土化策略的成功率。
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
112011年第5期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何苏六 李 智 毕苏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以及国家形象的国际化传播变得更为迫切。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和理念,需要跨越不同文化进行有效交流的文本。
纪录片因其纪实性、过程性的影像记录品性,更易于构建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文本结构,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在政治传播、跨文化交流,以及在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改善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一直是我国文化交流领域关注的重点。
近些年来,中国题材纪录片的生产和对外传播,更是国家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构成。
国家领导人充分意识到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特殊功能,多次就相关工作发表重要谈话和批示,力促提高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和国际化传播能力。
可以说,纪录片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针对2010年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制作和销售现状作了一个调查。
在调查中,针对的是国际化传播中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包括国内机构制作的纪录片和一些国际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
同时,我们也把中国题材纪录片在海外的多种形式的交流纳入本次调查的视野中。
课题组根据不同功能和诉求,将中国题材纪录片国际化传播机构划分为行政管理机构、交易代理机构和媒体制作机构三类。
行政管理机构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等,交易代理机构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探索亚太电视网、北京大陆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良友(北京)文化传媒公司等,媒体制作机构如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等国家媒体机构,以及北京三多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承制纪录片的民营公司等等。
这些传播机构都有自己的传播经营理念和目标诉求,但有时也会有些交叉或延伸的功能。
国新办三局及所属五洲传播中心,是以制作中国题材对外传播文化产品为主要特色的多媒体、综合性对外传播机构,其传播目的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为宗旨。
【论文】浅析引进真人秀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成功模式正文终稿
浅析引进真人秀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成功模式--------以《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为例媒介管理论文新闻学1301班2013710004 吕夏宇摘要:随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节目的走红,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选择通过向海外原创方购买版权的方式,引进国外的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作为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与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息息相关。
而反观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反映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娱乐节目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不力存在诸多原因,在宏观方面主要包括社会风气差、节目生产体制落后、资金投入少以及版权保护制度缺位等原因。
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治理这些弊端,从而提高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整体创新水平。
而近两年内,《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作为成功案例,其成功本土化运作模式可作为之后节目制作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娱乐节目本土化;创新;问题;建议前言:由韩国SBS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热播节目RunningMan 于2014 年和浙江卫视牵手制作同样火爆荧屏的《奔跑吧,兄弟》,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与中国,在同一类型娱乐真人秀节目中融入了各自国家鲜明的文化与艺术特色,在两国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除了获得大批粉丝外,无论从收视、话题还是周边经济看,都跑在了娱乐节目的最前列。
同样的,湖南卫视于2013年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衍生出了相关产业。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两档引进节目与原节目的相似与不同,基于《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的本土化运作,旨在提出进一步丰富中国娱乐节目的内容、提升此类真人秀栏目的文化内涵的见解与建议,以期为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Running Man》与《奔跑吧兄弟》一、渊源RunningMan 是韩国SBS 电视台《星期天真好》单元的综艺节目,由韩国著名主持人刘在石自综艺节目《家庭诞生》第一季结束后接手的新艺能节目,其致力于打造一个与RealVariety 不同的新型娱乐节目,RunningMan 每期由七位固定成员及不同的特邀嘉宾共同参演。
《2024年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以《奔跑吧兄弟》为例》范文
《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以《奔跑吧兄弟》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内外电视娱乐市场的快速发展,明星真人秀节目已成为各电视台争相推出的重点节目类型。
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奔跑吧兄弟》以其独特的本土化策略和新颖的节目形式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将以《奔跑吧兄弟》为例,对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未来的节目创作与市场运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节目概述《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以其独特的游戏环节、嘉宾互动以及户外竞技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节目以团队协作、竞技挑战为核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通过明星嘉宾的参与和互动,展现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三、本土化策略分析(一)文化元素融入《奔跑吧兄弟》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节目内容。
例如,在节目环节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游戏、民俗文化等元素,使节目在娱乐性的同时,也具有了文化内涵。
此外,节目还经常在户外竞技环节中,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场地,让观众在欣赏明星竞技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嘉宾选择与互动在嘉宾选择上,《奔跑吧兄弟》注重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考虑嘉宾的性格特点和互动能力。
节目中,明星嘉宾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是节目的重要看点之一。
通过设置各种游戏和任务,让嘉宾在互动中产生火花,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三)节目形式创新《奔跑吧兄弟》在节目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游戏环节和竞技模式。
例如,节目中引入了VR技术、直播互动等新技术手段,增加了节目的科技感和互动性。
同时,节目还不断尝试与其他行业合作,如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购物环节等,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四)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奔跑吧兄弟》在市场定位上,注重年轻观众的喜好和需求。
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在营销策略上,节目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增加了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本土化题材与国际化叙事
本土化题材与国际化叙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种趋势也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尤其是电影、电视剧等视觉媒介中。
在这些作品中,本土化题材与国际化叙事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这是因为文艺作品的制作与传播既要满足本地观众的需求,又要面向全球的观众市场。
本土化题材是指具有本地文化背景,对本地人具有特定意义和价值的题材。
这样的题材在制作中通常会使用本地语言、本地文化符号等,以便更好地传达对本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在中国电影中,经典的本土化题材包括武侠、历史、乡村、家庭等;在印度电影中,本土化题材则常常涉及宗教、家庭、社会等。
这些题材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本地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也为文艺作品注入了本土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然而,本土化的题材和语言往往难以为国际观众所理解,甚至产生文化隔阂。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化叙事的方法就成为了制作人员的挑战和选择。
国际化叙事是指采用符合全球观众接受的故事情节、叙事方式和文化形式,以便能够跨越文化差异,满足国际性市场需求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也适合那些希望拓展海外市场的本地文化产品。
国际化的叙事方式通常采用世界通用语言,如英语,并使用全球共同理解的符号、表现手法和场景,以便更好地传递涵义。
例如,在制作电影中,国际化的叙事方式通常包括追求全球性的艺术风格、吸取世界范围内的故事主题、并创新地运用通用的影视手法。
在现实生活中,本土化题材和国际化叙事方式之间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当制作人员在处理本土题材时,可以运用国际化的拍摄手法、流行音乐、国际合作等手段,以便增强本土题材的观赏性和通俗性,增加观众的接受程度。
而在处理国际化叙事时,制作人员也同样可以融入本土化的元素,以便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和本土化的题材也于此彼此交织,相互延伸,构成了一个多元化、开放化的文艺创作平台。
总的来说,本土化题材和国际化的叙事方式是视觉媒介中的一种流行趋势。
文化自信与中国影视产业的全球化
文化自信与中国影视产业的全球化文化自信与中国影视产业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影视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将成为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文化自信与中国影视产业全球化的关系进行讨论,并探讨如何通过文化自信来实现中国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自信对中国影视产业全球化的意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产品具有充足的自信心态。
在中国,文化自信成为了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首先,文化自信使中国影视产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的需求,推动中国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在海外取得成功。
其次,文化自信帮助中国影视产业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了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影视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文化自信还促使中国影视产业更加注重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文化自信如何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全球化1. 强化文化输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传统,这为中国影视产业在全球市场上树立独特的形象提供了宝贵资源。
通过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塑造,可以使中国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
2. 加强国际合作文化自信并非孤立自足,而是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影视产业应积极与国际影视机构、知名导演、演员和制片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优秀的合拍片、跨国制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实力。
3. 提高产业竞争力除了注重艺术创作,中国影视产业还需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运作,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影视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市场营销,不断提高作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文化自信与中国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化自信不仅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全球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的浅议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的浅议摘要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常遇到的两个重要策略。
本文将对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概念进行解析,探讨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并行发展。
文章还将分析国际化和本土化在企业经营中的优势和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案例。
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扩大市场和提高竞争力方面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国际化和本土化作为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关键策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入全球市场,同时也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2.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定义2.1 国际化国际化是指企业将产品、服务或业务模式适应于不同的国际市场的过程。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拓展其业务范围,进一步开拓新市场。
2.2 本土化本土化是指企业根据当地市场的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因素,对产品、服务或业务模式进行定制化的过程。
本土化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3.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在企业全球化过程中是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
国际化强调企业要面对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市场,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全球性的经营。
而本土化则强调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家餐饮连锁企业要在不同的国家开设分店,国际化策略要求保持餐厅的标准化,例如使用相同的菜单和服务流程。
然而,本土化策略则要求根据当地的口味和文化习俗,进行菜单的调整,以吸引本地消费者。
这样一来,企业既能实现全球化扩张,又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4.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行发展的优势在于,企业能够在扩大市场的同时,保持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并且降低依赖特定市场的风险。
通过本土化,企业可以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增加市场份额。
4.2 挑战然而,国际化和本土化并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电视节目与国外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比较
中国电视节目与国外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比较在各种传播媒介中,电视无论在信息传播方面,还是休闲娱乐方面都占据了一定优势地位,尤其对于普通百姓,电视更多的承担了满足他们多元情感需求的功能。
但是,在这样相同的功能之下,国内和国外电视节目还有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以及观众的不同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精神品格。
只有在充分认识到了深层次的原因之后,我们的电视媒体才能够生产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观众愿意接受的电视产品,也才能承担起电视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于中国电视节目对国外节目的“借鉴”、“模仿”乃至“克隆”,曾有许多电视学者和电视同行都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但多滞留于节目样式的介绍和宏观的比较。
而能够对具体的节目会诊、解剖,并进行翔实的介绍、分析、对比、鉴别的并不多见。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已经遍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学以及经营管理学等领域,渗透于当今世界文明的各层面,电视界也急需通过跨文化研究来找出电视节目本土化的解决办法。
这几年,跨文化电视比较研究,尤其是电视节目的本土化研究成为备受国内电视理论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的部分成果如论文等散见在国内的一些学术期刊上,但是,迄今还鲜见电视理论工作者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对不同类型的、具体的中外电视节目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下面就《鲁豫有约》和《奥普拉脱口秀》进行对比研究。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2001年开始播出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目标受众定位于文化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人群,注重节目内涵和深度,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鲁豫有约》打出口号:“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节目讲述的故事不仅中听、中看,而且还能使观众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加上鲁豫自然而又有亲和力的谈吐,总能恰到好处地挖掘到故事中最令人感到兴奋的兴趣点,嘉宾在她的引导下讲述着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给观众以心灵触动和人生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战略
作者:张瀚文
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06期
自1958年北京电视台成立以来,我国电视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求新,为满足我国观众的需求,制作出许多优良的电视节目。
但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理念的传入,我国许多节目开始不适应观众的需求,《实话实说》《正大综艺》等电视节目收视率逐渐降低。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产业发展较晚、机制不够成熟,导致我国电视节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低,如何既满足国内观众观看需求的,又能增强我国电视节目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电视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本土化战略
广播电视产业本土化战略系指广播电视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大小,按照目标国际环境的差异程度,从语言、技术和文化等各层次提供不同程度符合目标商场消费者需求的电视产品或服务[1]。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与电视节目的心灵契合度成为衡量一个节目的重要标志,电视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受众的心理期待制作节目,才能做出符合我国观众需求的电视节目。
(一)抓住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积淀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构成。
我国的文化构成是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结构,结合释、道等思想观念。
宗族血缘、以孝为先、礼仪谦让等都深深地印在我国国民的心中。
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电视节目必须符合传统观念的精髓,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亲情为基础,达到以情感人。
例如我国独有的《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个团圆节日的庆典,导演往往采用回家、团圆等为主题设置节目。
除此之外,展现祖国的悠久文化、大好河山也是电视节目本土化的一个方面。
展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秀丽的风光可以使观众产生共鸣,在熟悉的氛围中达到与节目心领神会地交流。
如湖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等都是此类节目的代表。
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往往只汲取国外优秀节目,而不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
如《我爱记歌词》《麦霸英雄会》等选秀节目虽然在一开始博得了不凡的收视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节目的收视率往往大不如前。
因此,汲取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达到节目内涵与节目形式的统一,是我国电视节目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增强节目的创新性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以引进国外优秀节目为主。
据统计,2010年时,北京电视台共有13个频道,其中自制节目约占总播出时间的22%,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18︰00~24︰00时
段的六个节目中,除新闻联播和海外剧场外,其余4个节目均为自制节目[1]。
而2014年,共引进海外节目64档,其中,32档为2014年新引进节目。
其中,央视共14档,湖南卫视5档,浙江卫视8档,而收视率较高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都来自国外引进。
如此大的引进数量虽然可以使国内电视工作者借鉴学习,但同时也为电视产业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近年来,美国、韩国等国家新综艺节目数量不断下降,作为以引进为主的我国势必走向困境。
除了对国外节目的过度引进外,我国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也极为严重。
当《超级女声》获得了火热的追捧后,《加油好男儿》《麦霸英雄汇》等节目一窝蜂地出现,这样不仅无法获得如《超级女声》一般的收视率,反而造成观众严重的审美疲劳。
就连名噪一时的《超级女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节目收视率就下降了50%[2]。
同质化现象不仅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同时也使制作者无心进行创新改造,粗制滥造的效果是对观众以及电视节目本身极大的不尊重。
照此下去,电视节目终将失去广大观众的亲睐。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创新的底线,一些节目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电视节目的大众意义,如《我的丑娘》《双面胶》等电视剧,为了标新立异,制作出完全不符合人伦情长的作品,只会让观众看后感觉不适,得不到其想象中的效果。
(三)以观众为本位的节目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平台的增多,以及大众文化的无限制传入,观众所依赖的娱乐方式不再局限于家中的电视机。
多样化的选择使得电视工作者不得不考虑观众的需求。
观众的角色逐渐发生改变,从“观看者”走向“操纵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目标观众的设定是电视节目制作及编排必须思考的。
首先,在其内容、文化等方面要符合观众的心理接受习惯。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34个省,每一个地域有不同的特点。
针对不同地域观众要制定不同的地方节目。
例如广东省、福建省属于沿海城市,当地观众对海峡两岸的局势较为关注,应多设置新闻类节目解答两岸问题,如福建卫视《东南晚报》专门针对台湾局势进行讲解,并邀请当地著名解说人解说当地情况;北京等地区属于政治、金融大省,其制作节目应符合全国的大政方针,考虑全国人民的观看需要;上海、浙江等地经济比较发达,相对而言对于娱乐性要求较高,应多设置具有品牌效应的节目。
此外,电视节目的编排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节目总编导唐·休厄特说过:“对于我们来说,竞争的对手不是其他电视台的节目,而是使观众分心的家庭环境。
[3]”针对不同受众的时间安排不同时段的电视节目也是极为必要的。
如黄金时段安排新闻与热点电视剧,周末安排娱乐节目,都是根据受众需求设置的。
二、增强我国电视节目国际竞争力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起步晚,又遭受了“文革”时期的重创,致使我国电视节目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
当英国访谈节目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时,我国才根据《百万富翁》研究出符合我国的《开心辞典》。
当美国的选秀节目已被大众认可时,我国才借鉴《美国偶像》制作出《超级女声》。
起步晚、不成熟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一个劣势,只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取长补短,才能使我国电视节目走向国际。
(一)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前文中已经提到,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与西方国家与众不同的,中国56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以及传统的民族礼仪也是吸引广大国外观众的重要因素。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要充分展示我国的优势资源,如2006年,国家地理频道联手中央电视台制作出了我国首部海外营销的纪录片《故宫》,就是以我国著名建筑物故宫为蓝本,通过对建筑原理、功能等的介绍,讲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鲜为人知的故事,获得了不错的效应。
此外,对输出节目的本土化改造也是十分重要,由于生活习惯、思想理念的不同,我国电视观众与海外观众的欣赏要求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寻找双方的共通点并进行合适的改造是我国电视节目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
据统计,反应自然、历史、财经等节目较为吸引国际观众,如《国宝档案》《探索·发现》等收视效果较好。
(二)走专业化道路
我国电视产业由于起步晚,又急于发展,因此在很大一段时间内缺乏必要的相关教育。
而从事电视行业的人员比较混乱,有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有从事幕后的剧务,也有从事演艺工作的演员,以较为火爆的《超级女声》为例,2005年评委指责选手、2009年评委出走、2011年两位评委因选手的去留大吵,都是由于人员混乱,素质不够高造成的。
与此对应,欧美以及日韩等地区有专业的电视教育与从业人员,成熟的制作模式及营销理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长期以来只注重学习国外的大投入、大制作而忽视了对于理念及方法的学习。
对此,首先应建立专业的广播电视院校,培养专业的广播电视人才。
同时,提高广播电视人员从业水准,增强广播电视人员的文化素质与专业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外电视产业的学习,不仅仅学习其高标准的技术,更要学习其制作理念与发展方式,培养有海外经验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水准和规模上与国际相比肩。
(三)拓展国际平台
增强我国电视节目的海外竞争力,除了增强节目内容与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外,还需大力拓展我国广播电视的海外市场。
首先,应大力发展海外频道,目前,中央电视台共有8个国际频道,其中,囊括了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为我国电视节目传向世界各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仅仅这样仍是不够的,我国的国际频道全部局限于中央电视台
的各个频道,内容比较单一,应出台相关政策,使各个省级卫视的优秀节目通过国际平台传到海外,增强我国节目的出镜率。
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不同的国家对于频道的引进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依靠新媒体传播技术也是我国电视节目传向海外的一个途径。
如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传播的蓝海电视网,以全英文的形式全天24小时向全球讲述中国的风土人情、工艺美术等,大大增强了国外观众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这样民营企业通过当地有线网传入,既传播了我国的文化,同时又达到了美国联邦通信局所要求的依赖其本土化分销模式,是低成本下,传播我国电视节目与我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我国电视节目的现状,必须内外齐抓。
一方面加强我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进程,获得国内广大观众的认可;同时,向国外学习经验,发展国内专业人员,从而开辟一条有效的国际竞争之路,这样,我国的电视行业必将改变当下的局面,走向一个新的开端。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