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编者选题表1.(2017·湖北天门期末)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
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 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D.削弱诸侯势力的需要解析:B 宰相胡惟庸乱政是朱元璋废丞相的导火线,故A项错误;材料“‘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体现了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B项正确;朱元璋性格多疑,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地方问题在宋代已解决,故D项错误。
2.“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作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
”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解析: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
明成祖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A。
B项是军机处的影响;明太祖时已经废除了丞相,C项错误;D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
3.《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解析:C 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内阁阁臣参与政务,从“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知内阁阁臣是皇帝的顾问,C项正确。
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是( )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解析:C 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A、B两项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之后,内阁权力增大,但始终不能正式统率六部、行使权力时受到司礼监太监节制,C项正确;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不符合“与皇权矛盾重重”的信息,D 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选题1.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封土变小,从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①正确;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从而导致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②错误;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故③④正确。
【答案】 D2.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地方藩王的权力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解析】明朝设三司后,三司分立,互不统属,相互牵制,都向中央负责。
故不可能使地方藩王的权力扩大,④项说法错误。
【答案】 C3.下图漫画中,宰相说:“你的权势不如我。
”内阁首辅回答道:“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
”“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可能发生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彻底终结,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4.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 )A.创立三公九卿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设置军机处【解析】A是秦朝,B是唐朝,C是明朝,均与题干时间“清朝”不符。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5.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皇太极时【解析】明太祖时,宰相胡惟庸专权,被诛杀。
之后,明太祖决定从此不再设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
【答案】A6.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A.明宣宗时B.明英宗时C.顺治时期D.康熙时期【解析】内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权力空前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 1(人教版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增强基础达标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宣宗D.清顺治帝答案: A2.(2013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 )中国古代建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代答案: D3.明成祖期间如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状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门路是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C.通政使司→内→皇帝D.通政使司→中省→皇帝答案: C4.《明史·宰年表》:“成祖翰林官直文渊,参机,有升至大学士者。
⋯⋯ 至仁宗尔后,地居近密,而言批答,判决机宜,悉由票,之重偃然、唐宰。
” 段资料表示 () A.内成法定的决议机构B.明仁宗期内开始出C.内地位和力逐提高D.大学士完整得宰相答案: C5.清代机草拟的旨,常常不内,由机封密,直抵地方督。
种做法()A.加了内的力B.加了皇帝的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系答案: B6.明朝的内距离皇帝寝 1 000 米,清代的机距离皇帝寝只有 50 米。
政中心逐渐凑近皇帝寝的一程,从本上体了()A.皇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率不停提高C.中央集的不停加D.君主制的不停化分析:本考理解剖析能力。
政中心凑近皇帝寝有益于及皇帝达信息,本上反应了皇帝政控制的能力,故D。
答案: D7.资料,回答有关。
资料一下。
资料二机名不古,而出,居密勿。
⋯⋯国大,罔不,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而于机,盖然政之府矣。
——《清史稿》(1)据资料一,剖析中所示政府构架演的及原由。
分析:第(1)要仔察片,一中皇帝下边有丞相,而二中无丞相,合所学知可知,是明太祖期除丞相所致;原由要从取销丞相的目的下手来答。
答案:明太祖期间。
增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据资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仿效前代末期皇权稳固的做法B.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念头C.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D.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3、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A。
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不享有决策大权C。
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成为最高行政长官4、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表明军机处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C。
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D。
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
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
"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7、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课后跟踪训练题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 )①内侍机构②君主专制产物③决策机构④制约皇权的工具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后,规定后世不得设丞相。
朱棣设立内阁制度后,人们还是把明代内阁之职比作古之丞相。
这主要在于内阁( )A.统领了六部行政权B.获得了票拟权C.限制了君主专权 D.遏制了宦官弄权3.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4.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5.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关于对明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六部逐步沦为内阁下属机构C.内阁的票拟意见为最终决策意见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6.“洪武皇帝……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处理国家大事。
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7.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
“挑帘军机”的出现( )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8.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项选择题:1.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A.以中书省总政务B.罢中书省,政事分隶六部C.废行省,分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2.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3.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 D.清康熙时4.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5.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6.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7.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C。
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1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二、非选择题:12.请你读一读下面这段史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
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知识点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清朝初年(1)设内阁、置六部,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1.我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解决,加强了君权,但君主专制的强化还未结束。
2.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3.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的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当朝宰相胡作非为。
(×)2.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3.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4.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2021-2022学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高校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高校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解析:通过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不难发觉,六部是没资格分“理”全国政务的,只有皇帝有资格。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授予内阁高校士以票拟权均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措施,设置殿阁高校士以备顾问以解决皇帝的辛苦才是明太祖的措施。
答案:A2.“洪武皇帝……期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担当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推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此后组成的“特殊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帮忙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高校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帮忙皇帝处理奏章。
答案:A3.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反映了明朝( )A.消灭宦官专权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D.中心集权的强化解析:明太祖时期还没有消灭宦官专权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而不是减轻,故B项错误;材料“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体现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中心集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
答案:D4.明初,朱元璋“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这一做法( )①强化了君主的权力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③催生了内阁的设立④导致皇帝政务缠身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明初朱元璋废丞相,把大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①正确;废除丞相后,政务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降低了行政效率,故②错误;朱元璋废丞相后,政务繁多,需要由别的机构挂念皇帝处理政务,催生了内阁的产生,故③正确;朱元璋废丞相后,导致政务繁多,故④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权力大可以制约皇权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2、明朝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政务依旧能够照常运转,这得益于(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君主权力的集中 D.六部运行机制的高度程式化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官制 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八旗制度4、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5、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导致明朝中后期内阁和司礼监太监一同把持朝政的乱象,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 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B. 封建统治后期政治充满朝气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 宦官专权有利于朝政清明6、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
可见,当时的内阁( )A. 已成法定机构B. 开始统领六部C. 握有军政大权D. 严重威胁皇权7、《明史·职官志》记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
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沦为内阁的属曹。
这一变化反映了()A.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 六部职能的衰退C. 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 宰相权力的反弹8、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2.《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三司制度的推行3.“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4.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这实质上是明朝( )A.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B.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C.废除了丞相制度D.废除了中书省制度5.《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6.《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制度的建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三司制度的推行7.“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8.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精品】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巩固1.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的是()A. 七国之乱B. 安史之乱C. 杯酒释兵权D. 胡惟庸案2.明朝初年,在中央机构的设置问题上进行了自秦汉以来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废除了丞相一职。
当时的办事机构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A.直接向皇帝负责B.受命于内阁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3.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4.内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标志着内阁制度发展到全胜时期的是()A.殿阁阁大学士B.文渊阁大学士C.内阁大学士的出现D.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权力5.《明史》载:“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
”“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皇帝顾问但并无实权B.明代实际上并没有设置殿阁大学士C.殿阁大学士的地位仅相当于六部官员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6.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宜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亊。
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责,互不统成,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
朱元璋的这一改革()A.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 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 加强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避免了诸侯国威胁中央的覆辙7.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
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8.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八旗固山额真合称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
诸王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
这不能说明( )A.议政王大臣会议有较大的决策权B.六部处于从属地位C.王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9.“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明朝时( )①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②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③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④封建制度渐趋衰落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④ D.均不正确2.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参知政事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D.设立军机处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6.(2012·合肥模拟)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7.(2012·泉州模拟)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三公九卿B.中书门下C.三省六部D.军机处8.“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4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自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终因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被废除。
下令废除且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的皇帝是导学号89910088()A.汉高祖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并规定以后不许再设。
答案:D2.(2016·徐州高一检测)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下列关于明初六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89910089()A.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六部的设置削弱了皇权D.六部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答案:C3.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设置了大学士之职,其职责是提出建议和批阅国家的公文。
大学士们被安排在紫禁城内各宫殿中随时应召,由于大学士分散在各宫各殿,不聚集在一处,因此不能向皇帝的旨意提出统一的挑战。
下列对“大学士”的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89910090()A.其职责具有临时性B.具有一定的决策权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求D.属于皇帝的侍从、顾问解析:依据“其职责是提出建议和批阅国家的公文”“不能向皇帝的旨意提出统一的挑战”分析可知,B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由“随时应召”可知A项说法正确;大学士的设置满足了君主专权的需要,C项说法正确。
答案:B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导学号89910091()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 ,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阁的开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开展。
〞以上材料说明内阁的设立A.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有利于政治稳定B. 协调了君相矛盾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C. 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 ,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 是皇帝参谋的特定秘书机构 ,无实权【解析】明代内阁的设立客观上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 ,有利于整个政治稳定。
【答案】A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 ,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会导致“天下骚乱〞。
由此可知 ,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A.宰相胡惟庸乱政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D.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解析】材料“‘君不能躬览庶政 ,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会导致‘天下骚乱’〞表达了朱元璋废丞相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故B项正确。
【答案】B3.据史料记载 ,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 ,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 ,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 3 291件事 ,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
为解决这样一问题 ,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参谋B.设六局部理全国政务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解析】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 ,深感力不从心 ,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参谋 ,与材料中“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相符 ,故A项正确。
【答案】A4.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 ,权分六部 ,意在加强皇权 ,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 ,其主要原因在于( )A. 太监与皇帝亲近 ,受皇帝信任B. 皇帝无能或者怠政C. 废宰相制度 ,过分集权于皇帝D. 内阁的出现【解析】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 ,因为君主的大权独揽和君权唯一性 ,一旦出现君主的无能、昏庸等不能亲政 ,常常导致皇帝身边的权臣、外戚、或宦官代替君主决策 ,掌握大权 ,因此权臣、宦官乱政 ,其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决定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3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精简政府机构4.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A明宣宗时B.明英宗时C.顺治时期D.康熙时期5.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实质就是宰相。
因为内阁首辅()A.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B.对很多问题能直接决策C.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力D.在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B. 巩固皇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 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8.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峰的象征是()A.设参知政事B.实行行省制度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10.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11.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
”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A.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B. 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C. 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 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解析】明代内阁的设立客观上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有利于整个政治稳定。
【答案】A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
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A.宰相胡惟庸乱政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朱元璋性格多疑D.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解析】材料“‘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体现了朱元璋废丞相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B项正确。
【答案】 B3.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 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
为解决这样一问题,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C.设立内阁分理政务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解析】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与材料中“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4.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意在加强皇权,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A. 太监与皇帝亲近,受皇帝信任B. 皇帝无能或者怠政C. 废宰相制度,过分集权于皇帝D. 内阁的出现【解析】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因为君主的大权独揽和君权唯一性,一旦出现君主的无能、昏庸等不能亲政,常常导致皇帝身边的权臣、外戚、或宦官代替君主决策,掌握大权,因此权臣、宦官乱政,其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决定的。
材料中明朝太监乱政,其根源是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答案选C。
ABD项都是表面现象或直接原因,不是根源,排除。
~网【答案】C5.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
因此明成祖设立( )A.“中外朝”制B.内阁制度C.军机处D.密折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外朝制度是汉代时期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故B项正确;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与题意不符,故C 项错误;密折制度缘起于康熙晚期,形成于雍正时期,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6.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A. 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C. 明清皇帝重视文人D. 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都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D项正确。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排除A。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明清皇帝重视文人,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7.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
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
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廷推”,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并监督其执行。
由此可见,六科制度( )A. 奠定内阁制度的基础B. 是对三省六部制的丰富发展C. 发挥了改善朝政作用D. 成为废除丞相官职的导火线【解析】解题的关键材料“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廷推’,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并监督其执行”。
【答案】C8.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解析】由材料“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说明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故A项正确。
【答案】 A9.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
明太祖此举主要是为了( )A. 澄清吏治B. 推崇严刑峻法C. 强化君主专制D. 发挥儒学教化功能【解析】澄清吏治,与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不符,故A项错误;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不是推崇严刑峻法,故B 项错误;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发挥儒学教化功能,与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10.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也在强调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大臣不等同于宰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只是在法理上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网【答案】C11.《明史·解缙传》载:明成祖入京师,解缙“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等人)并直文渊阁,预机务。
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后明宣宗还授予阁臣票拟之权。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解缙开创了明朝的内阁制度B. 阁臣任职内廷形成稳定内侍机构C. 阁臣实际上已参与军国要务的决策D. 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膨胀地位上升【答案】A12.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50米距离,为严格保密,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
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受笔录”。
该机构的设置( )A.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B.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D.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解析】军机处是丞相制度废除后设立的,是皇权进一步加强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13.乾隆时,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 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B. 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C. 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D. 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大多人都认为重要的政务都是由军机处处理,内阁只是秉承军机处命令办事的机构,但实际上大小事务都是由内阁处理,怎么能认为内阁的地位不重要呢!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内阁重要,很多重要事情均由它决定,说明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故B正确。
内阁和军机处不存在分管地方和中央的区别,故A项错误;内阁“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见内阁也处理军务,故C项错误;内阁和军机处确实强化了皇权专制,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
【答案】B14.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
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A.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B.表明清初满洲贵族享有民主权利C.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D.是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解析】根据“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等信息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项正确。
【答案】 A15.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
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
这表明( )A. 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B.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 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D. 内阁权力开始弱化【解析】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与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A项正确;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不能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排除C;清朝内阁无实权,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16.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
此机构的设置( )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C.取代前朝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解析】根据“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可知该机构为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
【答案】 A17.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解析】理解废丞相及设军机处的影响是解题关键,A项与史实相悖,排除;C、D两项与题干无关,且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废丞相加强了君权,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答案】 B18.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
这个机构是( )A. 汉代的中朝B. 唐代的三省C. 明代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六部。
【答案】C19.对比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办事程序,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内阁能有效地牵制皇权D.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加强【解析】通过“军机处办事程序”可知,皇帝可以通过军机处直接对各部门进行控制,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2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即宰相,为百官之长。
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
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
西汉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
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