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双侧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双乳肿块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双侧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双乳肿块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1 2 方法 患 者 入 室 后 , 规 开 放 静 脉 通 路 , 测 血 压 . 常 监
(P 、 B )心率 ( R 、 电图 ( C )脉搏 血氧饱 和度 ( p : , H )心 EG 、 SO ) 行全凭 静脉 麻 醉 的患 者 需 监 测 呼 气末 二 氧 化 碳 分压 ( E PT
除标 准 : 有心 、 肺疾 病 , 肾功 能异 常 , 肝 外周 神 经病 变者 。两 组患者年 龄 、 重 比较差 异 均无 统 计学 意 义 ( 体 P>00 ) 见 .5 ,
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情 况的 比较
H 、 R 气道压 的变化调整全麻 药的用量 , 从而达到理想 的镇静 、 镇痛效果 。手术结束后 , 据拔 管指 征拔 除 喉罩 。( ) 根 3 疼痛 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 A ) 即用一根 1 m长 的直线 中 V S, 0e
C , O ) 并作相应记 录。( ) 1 A组患者行双侧 肋间神经阻滞 : 根 据肿块位置 选 择 相应 的节 段 , 腋 中线 于 肋 骨下 缘进 行 穿 经
刺, 每一肋 间注 入 05 罗哌卡 因 4rl总量 不超过 10 m 。 .% , n 5 g
11 一般 资料 .
选择行双侧乳腺 肿块 切除术 的女性患 者 6 0
组, A组 3 0例 , B组 3 0例。A组患者采用 0 5 的罗 哌卡因行双侧肋 问神经 阻滞 , .% B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
两组患者术 中的 H 、 A 、 R M P 术后 V S A 评分 以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 中 H 、 A R M P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
学意义( 0 0 ) P> . 5 。两组患者术后不 良反应及术后 1 V S 2h内 A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结论 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 ,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生 Fra bibliotek筮 鲞筮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 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肋间神经痛病历范文

肋间神经痛病历范文

肋间神经痛病历范文肋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症状,通常由于肋骨之间的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胸部或背部的刺痛或烧灼感,有时还会伴随着麻木和刺痛感。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肋间神经痛患者的病历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患者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45岁主诉:胸部疼痛现病史:患者自述近一个月来胸部持续性疼痛,疼痛部位位于左侧第四肋间,呈刺痛感,伴随着烧灼感和麻木感。

疼痛加重时咳嗽或深呼吸,活动时稍有好转,休息时疼痛加重。

症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工作繁忙,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习惯不规律,偏爱辛辣食物和油炸食品。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心率80次/分,血压120/80mmHg。

胸廓对称,左侧第四肋间有明显压痛点,叩诊无特殊发现,听诊呼吸音正常,心音有力。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示左侧第四肋间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正常。

肋间神经阻滞试验呈阳性反应。

诊断:肋间神经痛治疗方案:患者给予镇痛治疗,包括口服镇痛药物和局部热敷。

同时建议患者适当调整生活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增加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摄入。

随访情况: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胸部疼痛减轻,麻木感和刺痛感明显减轻。

患者遵循医嘱,适当调整生活方式,疼痛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总结:肋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症状,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对于肋间神经痛患者,及时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调整生活作息,增加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患者的病历范文,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肋间神经痛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早日康复。

乳腺手术的肋间神经阻滞术

乳腺手术的肋间神经阻滞术

乳腺手术的肋间神经阻滞术乳腺肿瘤手术时,由于暂时不能确定肿瘤是否恶性,需要切下肿瘤作快速冷冻切片以明确病理诊断。

这类患者由于手术数量特别大,手术的特点是“短平快”,如果每一个患者均予全麻,那么麻醉医师的工作量太大!对患者来说如果是良性肿瘤直接用全麻,不但经济上不划算,医保局也不答应。

如果用局部麻醉,有些患者的肿块小且质地软(由于患者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小的早期肿瘤被发现),局部麻醉后局部肿起则难以摸出肿瘤,给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寻找肿瘤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局麻效果比较差,难以确保患者无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我们上海肿瘤医院麻醉科对这类患者采取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不但节省医疗费用,同时也节省了送快速冷冻切片后漫长的等待时间,而且给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工作都带来了很大方便。

一、肋间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理论上所有乳腺肿块手术均是适应证,尤其是对于肿块小、质地柔软、性质不确定的肿块。

由于肋间神经阻滞所需要的操作时间短,可许多患者同时进行,打好后患者可等待手术,而全麻则需要尽快手术。

经过肋间神经阻滞下乳腺肿块短小手术切除肿块后,患者不需要复苏,可在休息室等候快速冷冻切片报告,冰冻报告为良性肿块的患者可送回病房,可立即正常进食或直接出院,如果是恶性,则需要马上进一步全麻下手术。

特别肥胖的患者的肋骨可能难以触及,应该避免肋间神经阻滞,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穿刺针误刺胸膜。

此外,由于要对T2-6至少3根肋间神经阻滞,穿刺点至少为3点,需要和患者沟通好,取得他们的合作,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也不宜作肋间神经阻滞麻醉。

二、解剖和方法脊神经的前后根合并成脊神经后沿着肋骨内面稍下行走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第1肋间神经分出一大支加入臂丛神经,一小支分布于第1肋间,第2~6肋间神经行走于相应的肋间隙,于肋角前方发出一侧支向前下行走于肋骨的下缘,肌支分布于相应的肋间肌等肌肉,皮支有2支,一支是外侧皮支,在肋角前分出后分布于胸侧壁和肩胛区的皮肤,另外一支是前皮支,在近胸骨侧缘处穿出,分布于胸前壁的皮肤等。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采用5cm长、22G针头,在肋骨下缘稍上方垂直进针,直达肋骨外侧面,然后将针尖轻轻移至肋骨下缘, 再进入约0.3cm,抽吸无血、无气即可注入1%利多可因或0.25%布比卡因镇痛液3~5ml。
肋骨断面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静脉 肋间动脉 肋间神经
皮下组织
麻药中毒、乙醇神经炎。
肋间神经阻滞 1、适应症 肋骨、肋软骨、胸骨骨折的疼痛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疼痛、胸膜炎疼痛、带状疱疹及其 后遗痛的治疗;胸腹部手术后镇痛方法;缓解急性疼痛如急性带状疱疹痛、癌性疼痛等;鉴别腹痛是来自内 脏或腹壁;损毁性治疗一般用于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顽固性疼痛。 2、禁忌症 肋间神经阻滞基本无禁忌症,但对于年老体弱、患有消耗性疾病、急性感染期、免疫力低下、凝 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实施阻滞时一定要权衡利弊,严格计算药物浓度、剂量,尽量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3、应用解剖 Tl-12脊神经的前支为肋间神经。与同名动静脉按肋间静脉→动脉→神经的排列一起行走于相应 肋骨下缘,到胸前和腹部。肋间神经包含有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纤维。 4、操作方法 肋间神经阻滞包含多处阻滞点,根据阻滞部位不同,病人可采取俯卧位、侧卧位和仰卧位。 (1)在肋骨角线以后的肋间神经阻滞采取俯卧位。肋骨角连线在背部为斜线,第2肋的肋骨角距棘突6cm,第10 肋则为10cm,第11、12肋无肋骨角,1~4肋因肩胛骨覆盖住肋骨角只能行椎旁阻滞; (2)在肋骨角线及腋后线处阻滞者取侧卧位,阻滞侧臂举向前上方,使肩胛骨移向外上方; (3)施行腋前线及锁骨中线处阻滞时病人取仰卧位。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

局麻药注入
注药# 2 EOM = 腹外斜肌 IOM = 腹内斜肌 TAM = 腹横肌 此例神经周围局麻药扩散界限不清。.注药的准确程度并不可靠,导致阻滞不完全。
避免误入血管
在腹内斜肌(IOM)与腹横肌(TAM)的筋膜层之间可见一些低回声结构 (箭头)。使用多普勒 或能量多普勒来辨认旋髂深动脉的分支(红点) ,以避免误入动脉尤为重要。
平面内进针方法
局麻药注入
局麻药注入
局麻药注入
可通过在适当位置注射少量液体(1-2 ml)产生“液体分离”,以增强 针尖置入的准确度。 如在腹内斜肌下、腹横肌上的高回声筋膜层内观察到低回声液体条带 ,则提示针尖和局麻药注入的位置准确 ,如果针尖在肌肉内而非理 想位置,则可见液体扩散形势呈典型的肌肉内注射。 单侧可注入总剂量为20-30 mL的局麻药 (如, 0.5 - 0.75%罗哌卡因)。 不应超过推荐的局麻药最大剂量。 在局麻药注射过程中,可向头侧和尾侧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在纵轴方向 的扩散情况。向内侧及外侧的扫描则可确定水平方向的扩散。
如果在筋膜层之间只见到小血管而未见II/IH神 经,则可在筋膜层之间血管周围注入相同剂量的 局麻药。
局麻药注入
A:低回声的神经结构位于腹内斜肌(IOM) 和腹横肌(TAM)之间
B:显示髂腹下神经(IH)与髂腹股沟神 经(II)完全被局麻腹内斜肌(IOM)内,部分注入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TAM)的筋膜层之间
由于 IH 神经的外侧皮支在髂嵴上方即穿过 腹内、外斜肌,所以应尽可能在发出
分支前的近端阻滞神经(如在髂前上棘的 后方)
进针方法
超声引导下的II/IH神经阻滞被认为是中等 水平难度的阻滞技术。 使比较纤细的神经显影并将阻滞针置入到 筋膜层之间常常比较困难。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方法
腋后线和腋前线处肋间神经阻滞术 1.先在标记部位做皮丘,然后更换短斜面4 cm长的穿刺针,连接注 射器,进针时针尖斜面与肋骨平行,触及肋骨下缘骨面后针尖稍下 滑,继续进针0.2~0.3 cm,有阻力消失感时,针尖即进入肋间内外 肌之间。
方法
2.回抽无血液和气体,即注入0.25%~0.5%利多卡因,维生素B1 2500~1000 μg,地沟内,而位于下一肋骨上缘内侧。 因此,在做第9、第10肋间神经阻滞时,应在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 针,至其深层注入药液。
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肺疾患应慎用或不用肋间神经阻滞。 2.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准备
1、患者准备
1.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术患者体位:双侧阻滞可采用俯卧位,腹部 垫枕,单侧阻滞或俯卧位困难者可采用健侧卧位或卧位,屈颈弓背 以增大后肋间隙,利于操作。 2.腋后线和腋前线处肋间神经阻滞术患者体位:参照“肋角处肋间神 经阻滞术”。
相关阅读
4、当天流程 1.术前禁6小时。在操作前2小时可以进清饮料,但在距预约时间6 小时内不应进食任何其他食物。 2.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并使用胰岛素控制,那么在手术当天应调整 胰岛素的剂量,内科医生会帮助您作调整。手术当日应携带糖尿病 药物以备术后使用。
相关阅读
3.在预约时间前4小时,应停用所有的镇痛药物。其他药物应继续 服用,但仅可用一小口水吞服。手术当日应携带您的所有药物以备 术后使用。 4.应寻找一位有责任能力的成人,术后可以开车带您回家。您在术 后至少24小时内绝不可以开车或操作机器。 5.术前,我们会在您的前臂开放静脉。
肋间神经阻 滞
副标题
适应症
1.用于胸外伤后疼痛,包括肋骨骨折、胸壁挫伤、梿枷胸等。 2.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后镇痛。 3.用于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及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 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炎等压迫或刺激肋间神 经所致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症。顽固性肋间神 经痛可注入神经破坏剂。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概述肋间神经阻滞疗法是指在肋间神经附近注入局麻药或以物理方法阻滞肋间神经传导功能,阻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镇痛、治痛效果的技术。

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胸背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原发或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肋骨损伤相关疼痛、肋软骨炎、胸部手术后慢性疼痛、慢性胸膜炎相关疼痛、胸椎病变引起的胸背痛,以及胸部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诊断性肋间神经阻滞还可用于胸背部、腹部疼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定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也可用于胸腹部(肺、乳腺、肋骨、肝、肾等部位)手术联合麻醉和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肋间神经阻滞在胸部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抑制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

近年来,随着可视化影像引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影像引导技术、穿刺路径、药物配比的探索取得较多成果,显著提升了肋间神经阻滞的选择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

肋间神经解剖学特点胸廓骨骼与肌肉、筋膜解剖胸廓立体结构是由12 块胸椎、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1 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第1~7 肋通过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2 肋称为假肋。

其中,第8~10 肋肋软骨与前一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 肋前端游离。

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等,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浅层,上起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斜行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隙深层,起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后上方,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而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内肌深面,仅存在于肋间隙中段三分之一处(图1)。

图1胸廓及肋间肌注:胸廓包括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等,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 生长和修复,改善神经功 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神经阻滞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等;也可用于一些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等。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神经阻滞;对于孕妇、 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某些神经阻滞药物。此外, 对于感染部位或炎症明显的区域,应避免实施神经阻滞治疗。
根据解剖标志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 如肋间隙、髂嵴等。
超声引导定位
神经刺激器定位
通过神经刺激器诱发目标神经支配区 域的肌肉收缩,从而确定穿刺针的位 置。
利用超声技术实时显示神经和周围组 织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消毒彻底,术 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减少药物副作用。
术后镇痛
03
神经阻滞可持续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为术后患者提供长时间
镇痛效果。
术后镇痛管理中神经阻滞应用
减轻术后疼痛
通过神经阻滞技术,可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 度。
促进术后康复
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神经阻滞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和成瘾 风险。
作用机制
神经阻滞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纤维上的离子通道、受体或酶等关键分子,降低或 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实现对疼痛感觉的调控或对相关疾
02
03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通过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纤 维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导。

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

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应用
镇痛作用
肋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乳腺手术后的疼痛。通过阻滞 肋间神经,可以降低手术部位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患 者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
肋间神经阻滞还可以减少乳腺手术后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肺不张等。这主要是因为肋间神经阻滞可以改善患者的呼 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目的
在乳腺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主要用 于术后镇痛,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 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乳腺手术后的镇痛,特别是那些对全身镇痛药物敏感或存在禁忌的患者 。同时,也适用于慢性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禁忌症
对于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对局麻药过敏以及无法配合操作的患者,应禁 止或谨慎使用肋间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技术如肋间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等,可有 效阻断疼痛传导。
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电疗等,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 张。
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减轻疼痛感受。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包括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镇痛方案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 确理解并配合治疗。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安全性的因素主 要包括患者个体差异、麻醉药物选择、操作 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术后护理等。例如,患者 的基础疾病、过敏史等都会对麻醉的安全性
产生影响。
争议点梳理及各方观点呈现
01
争议点梳理
02
各方观点呈现
关于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是否会造 成长期神经损害、是否会增加术后疼痛以及是否会影响患 者的术后恢复等方面。
安全性评估体系完善
未来可能会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性评估体系,对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进行全面的安全性 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04
严重凝血功能 障碍患者应寻 求其他治疗方 案
严重感染
感染部位:肋间神 经阻滞的注射部位
感染类型:细菌、 病毒、真菌等感染
感染程度:轻度、 中度、重度感染
感染后果:可能导 致神经损伤、组织 坏死等严重后果
1
2
3
4
严重神经损伤
01
脊髓损伤:脊 髓损伤可能导 致严重神经损 伤,影响肋间 神经阻滞的效
其他适应症
01
胸腔手术:如肺叶切除 术、食管癌切除术等
02
胸壁疾病:如肋骨骨折、 胸壁肿瘤等
03
胸膜疾病:如气胸、胸 腔积液等
04
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 胸壁软组织损伤等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 可能导致出血 风险增加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应避免进 行肋间神经阻 滞手术
03
02
严重凝血功能 障碍患者可能 无法承受肋间 神经阻滞手术
感染
原因:操作不当、 消毒不彻底、患
者免疫力低下等 1
预防:严格无菌 4
操作,加强患者 免疫力,注意个
人卫生等
症状:局部红 肿、发热、疼
2 痛等
3
处理:及时就医, 使用抗生素等药 物治疗
C
处理:冷敷、加压包扎、抗凝血治疗
B
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青紫
A
原因:操作不当、穿刺损伤血管
神经损伤
肋间神经阻滞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包括暂时 性或永久性损伤。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萎缩等症状。
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阻滞的部 位、程度和持续时间。
神经损伤可能是肋间神经阻滞的严重并发症, 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肋间神经阻滞术操作方法

肋间神经阻滞术操作方法

肋间神经阻滞术操作方法
1. 为患者准备好消毒剂、手套、局麻药、消毒布、注射器、无菌镊子等工具。

2. 让患者在平躺或侧卧的姿势下,保持舒适的姿势。

3. 检查肋骨以确定准确的神经位置。

4. 在操作区域用消毒布进行消毒。

5. 拿起注射器,用局麻药沿着神经根部进行逐渐注射,使神经芯片分离开来。

6. 利用无菌镊子将细针插入局麻药注射中心,同时在神经根中加入适量的局麻药。

7. 慢慢取出针头,然后用消毒布进行局部止血。

8. 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

9. 治疗完成后,清理操作现场并注意消毒。

10. 让患者静卧10-15分钟,以确保局麻药完全生效。

11. 确保患者安全后,可以让其离开手术室。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4。

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

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

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

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

25~2。

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

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2)颈外静脉穿刺穿刺时可选在锁骨上方6cm处的胸锁乳突肌浅面至该肌后缘的一段,穿刺方向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前下。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 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术后行右侧第6、8、10肋间神经阻滞,每支予3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予切口皮下注射,每处3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

记录两组T0(术后30min)、T1(术后2 h)、T2(术后6 h)及T3(术后12 h)镇痛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在T0和T1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T3 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均未出现肺部并发症包括气胸、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

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ICB)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当今临床应用广泛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腹腔镜手术的代表,但术后患者仍会出现伤口疼痛,从而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术后康复[1]。

术后疼痛是人体因受到手术刺激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

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联合使用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对实施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肋间神经局部封闭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其术后的疼痛感[2]。

目前国内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报道较少,我们比较了全麻联合术后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与全麻联合术后罗哌卡因切口注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20 年1 月~ 2021 年10 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6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24~80 岁; ②体质指数( BMI) 20~28kg/m2 ; ③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 ④心功能Ⅰ级、Ⅱ级(NYHA分级)。

肋骨手术流程

肋骨手术流程

肋骨手术流程
肋骨骨折的手术步骤,分以下几步:
第一、麻醉,一般采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

第二、消毒,对骨折断端周围皮肤,常规用碘伏消毒三遍,范围距离切口15cm。

第三、切口,在骨折断端部位沿肋骨的走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剥离。

第四、复位,在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复位,对位对线良好以后,用持骨钳固定。

第五、放置钢板螺丝钉,把钢板放置在骨折处用骨钻钻孔,一般采用四孔和六孔钢板进行固定,依次拧入螺丝钉来固定牢靠。

第六、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止血。

第七、缝合伤口,首先缝骨膜,其次缝皮下组织,再次缝合皮肤,然后用干净敷料覆盖伤口,最后用胶布包扎固定,手术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自1907年首先由Braun等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胸腹部手术及疼痛治疗[1]。

剖胸手术后剧烈疼痛是阻碍呼吸功能恢复和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阿片类药物、持续硬膜外镇痛常导致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尿储留等并发症,并非理想的镇痛方法,而肋间神经阻滞因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较少的副作用,逐渐成为剖胸术后镇痛方法的首选[2]。

本文将肋间神经阻滞从应用解剖、阻滞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1.应用解剖[3、4]胸神经(thoracic nerve)的前支称肋间神经,与颈、腰、骶、尾的前支不同,不组成葱丛,故皮支比较明显。

T1-2分布于上肢和上胸部,T3-6只分布于胸壁,T7-11分布于胸腹壁,T12神经前支走行于肋下称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起自胸椎旁神经的前支,典型的肋间神经有四个重要分支,第一支为成对的灰白交通支,从前面穿过与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相接。

第二支为后皮支,支配椎旁区的皮肤和肌肉。

第三支为外侧皮支,向前恰到腋中线,支配大部分胸腹部皮肤。

第四支为前皮支,支配中线部位的胸腹部皮肤。

有时,一些肋间神经的终末支会跨越中线,支配对侧的胸腹壁的感觉。

肋下神经和L1的一些神经纤维共同构成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上6对胸神经的前支(图1)[1]:第1胸神经:有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联系,并接受第2肋间神经的交通支。

第1胸神经的前支在第2肋横突前韧带处分为大小两支。

大支向外上加入臂丛,小支为第1肋间神经,穿行于肋间肌之间,并支配该肌,近胸骨时穿出至皮下,为胸前第1皮支,此支常无或细小。

第1胸神经也常无外侧皮支。

第2-6肋间神经出椎间孔后,位于胸膜和肋间韧带之间,在胸骨旁穿出支配皮肤称前皮支。

肋间神经肌支,走行于肋间肌发出小支支配肋间内外肌及腹横肌。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行至肋骨角附近分出,与主干伴行,到达腋中线,向外穿过肋间外肌及前锯肌至皮下,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于胸外侧皮肤,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后支向后分布于肩胛骨下部的皮肤。

前皮支分布于相应肋间隙前皮肤。

在女性第2、3、4肋间神经前皮支分支至乳房,称乳房内侧支。

第2肋间神经,发出外侧皮支,分为前、后两支后,前支细小或无,常与锁骨上神经相结合,后支粗大称肋间臂神经、或与臂内侧皮神经及第1、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相结合,至臂后内侧皮肤,甚或替代臂内侧皮神经。

当第1、2肋间神经均无前皮支时,锁骨下窝、胸上部、肩胛骨上缘、腋窝的皮肤由锁骨上神经(C3-4)支配,有时可至乳头以下。

第1、2肋间神经解剖上特殊,在上述部位定位诊断和选择阻滞部位时,应灵活多变。

第7-12肋间神经在肋间行走与前6对相同,在腹部,斜向前下进入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再穿腹直肌鞘至皮下。

肋间神经与肋骨解剖关系:肋间神经可分为后部、中间部、前部三部分,后部为出椎间孔至肋角之间,此部由于肋沟消失,肋间神经和肋间血管位于肋间隙中间,肋间神经紧贴胸膜。

中间部为肋角至肋骨骨部末端部分,上端肋角距后正中线约6cm,下端(第10肋角处)约10cm,第11、12肋,无肋角。

此处肋间神经开始位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此处肋沟最宽最深,神经与血管排列顺序为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

前部肋间神经走行各有差异,但一直沿肋骨下缘前行。

因此,肋间神经后部阻滞应在上下肋骨的中间阻滞,中间部位应在肋骨的下缘阻滞,前部阻滞肋间神经应在肋弓下的腹肌内浸润。

2.阻滞方法2.1 直接法(Direct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此方法最常用,是非手术情况下的常规方法,重点从患者体位、穿刺部位、方法、操作要点等几方面来介绍。

体位[3、4]:仰卧位,患者仰卧,胸下垫枕,以使腋中线以前的肋间隙加宽,适应于腋后线以前的肋间神经阻滞。

俯卧位,中腹下垫枕,以增加腰部曲度,使后间隙增大,适应于胸后部和腋中线以后的中间部肋间神经阻滞。

侧卧位,患侧在上,抱肩,低头,拓宽肩胛骨间隙和肋间隙,适应于单侧肋角、腋后线处肋间神经阻滞。

坐位,双上肢外展,前臂夹持头部,使肩胛骨向两侧分开,坐位不良反应较多,应用较少。

穿刺部位:肋角至腋中线处,此处阻滞效果最佳,如果过于接近脊柱脊神经前支尚未进入肋缘下,阻滞容易失败且气胸发生机率增加,在腋中线前面阻滞,外侧皮支在腋中线可能已经穿出,离开肋间,不易被阻滞,仅能阻滞前皮支,使用范围极窄,临床意义不大[3],但此处阻滞常不能阻滞胸神经后皮支及交感神经交通支,可利用椎旁阻滞来补充。

腋后线处,此处进针能阻滞外侧皮支和前皮支,但不能阻滞后侧皮支。

腋前线处,此处可阻滞前皮支,适应于腋前线前面胸骨骨折的疼痛治疗[4]。

儿童一般选用腋中线[5]。

穿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食指中指放置于进针点两侧,将22G针头接上2.5-3cm长注射器,在食指中指之间对准肋骨中间垂直皮肤进针,针尖触及骨面,将穿刺针后退至皮下,用手指上下搓动皮肤和皮下组织,使穿刺针越过肋骨下缘,继续缓慢进针约2-3mm,回吸无血、无气注入局麻药,注射剂量国内外不一致,国内多注入3-5ml[3、4],国外多注入2ml[1、5]。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3、4]:由于胸部皮肤上下移动性强,因此移动针头时务必保持皮肤、皮下组织和针头一致。

根据病人情况(年龄、体重、合并症等)、阻滞目的及范围,仔细计算局麻药所需剂量和有效浓度。

进针时避免呛咳、挣扎与不合作。

消瘦、衰竭的老年人,胸壁薄弱,气胸发生机率增加,进针勿深,应格外警惕气胸的发生。

2.2 超声引导下阻滞法(Ultrasound-guided Block)[6]体位、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同直接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点在于超声引导下可清楚识别软组织、血管、神经及注入间隙的液体,免受射线照射。

图2、3示正常超声下的肋间隙。

图1示针的具体位置,小心进入肋间隙。

因为穿刺所用针尖较细且穿刺过程中针尖位置只能通过组织的运动来间接看到。

当针尖位置到达肋间肌外侧时可以注入0.1-0.2ml液体确认针尖的位置。

图4示在肋间肌外侧注入0.5ml局麻药后表现,示进针位置太浅。

图5示在继续进针2mm后再次注入1.5ml局麻药后表现。

2.3胸膜外阻滞(Extrapleural Block) [7-9] (图6)此法一般在手术结束关胸前, 在手术切口平面上方2 个肋, 距椎旁约3-4cm 处切开壁层胸膜并向下浅行剥离, 形成一个跨越切口平面上下各两个肋间, 开口向上的壁层胸膜和胸壁之间的纵行“口袋”, 置入无菌多微孔硬膜外导管。

袋口以细线荷包缝合松松打结固定,导管的另一端随胸腔引流管穿出胸廓连接微量泵。

用药种类、浓度、剂量各家报道不一,大部分选用0.5%布比卡因[7、9],也有0.25%布比卡因[8]、1%利多卡因[9]、1%利诺卡因[8],输注速度一般为5-7ml/h(0.1ml/kg/h)[7-9]。

此法一般选在距椎旁3-4cm处,因此处无肋间最内肌,胸内筋膜也较薄弱,麻药也易渗透胸内筋膜而阻滞肋间神经,此外,保持壁层胸膜完整性,以免麻药渗透入胸腔而影响效果。

2.4胸膜间阻滞(Interpleural Block)[10]手术结束前,患者取侧卧位,在第8肋间隙后正中线旁开8-10cm处,持带有斜面的16G Tuohy穿刺针在下一肋骨上缘进针,使切口最上缘与皮肤呈300-400角度,当针尖穿过肋间膜时接上无菌玻璃注射器,继续进针突破壁层胸膜时,由于胸膜腔负压作用,针栓向前推进一段距离,将注射器取下,置入硬膜外导管(图7),回吸无血、无气可注药。

导管可直接缝至皮肤上或通过皮下隧道固定。

判断针尖是否进入胸膜腔可采用悬滴法、盐水吸入法、空气吸入法等,所有这些方法均基于胸膜腔负压。

阻力消失法也曾用于判断是否进入胸膜腔,但可能出现并发症和存在较高危险,因为阻力在肋间隙、胸膜腔、肺三处均可消失,因而气胸发生率增加。

注药可采取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间断给药可每隔至少6h给予0.5%布比卡因20ml,持续给药[11]速度为0.5-1.0ml/kg/h0.25%或0.5%布比卡因,负荷剂量为20ml0.5%布比卡因。

机制可能为局麻药经渗透通过胸膜腔、胸膜下间隙和薄弱的肌肉而浸润肋间神经,从而使其得到阻滞[12]。

2.5冷止痛法(Cryoanalgesia) [13]指将肋间神经分离后,在-600冷冻30-45秒使神经髓鞘受损,阻断其传导而轴突未受损,因而其功能可在神经髓鞘再生后恢复,作用维持时间1-3个月。

2.6射频消融术(R adiofrequency)基本操作同直接法,在穿刺针接近含肋间神经、血管的肋沟时,应用2V 50Hz 的射频针进行三重感觉刺激,只要位置准确,患者应该感觉肋间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如果刺激方式确定,加热至40-450C持续5min,或49-600C持续90秒进行射频消融。

2.7其它国内应用化学性药物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应用较多,因为应用神经损毁药会引起神经瘤、末梢神经炎、加重组织损伤、加重疼痛、引起皮肤、软组织和粘膜的坏死等,因此国外应用较少。

国外一般用5%利多卡因或丁卡因溶于10%葡萄糖中代替神经损毁药,其机理为高浓度局麻药会引起神经内膜水肿,施旺细胞华勒变性,轴突营养不良等[15-17]。

应用5%利多卡因进行阻滞未发现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在病理学方面改变,因而可替代神经破坏药。

3.临床应用[3、4]3.1手术适应症一般小手术如胸腹部、乳腺小手术、体外碎石、心脏起搏器造口、胸腔造口等,此外还可作为胸腹部大手术的辅助麻醉。

3.2非手术适应症肋骨、肋软骨、胸骨骨折的疼痛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疼痛、胸膜炎疼痛、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痛的治疗;胸腹部手术后常规镇痛方法;缓解急性疼痛如在等待药物、手术等起效时的肋骨骨折、急性带状疱疹痛、癌性疼痛等;鉴别腹痛是来自内脏或腹壁;损毁性治疗一般用于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顽固性疼痛。

肋间神经阻滞基本无禁忌症,但对于年老体弱、患有消耗性疾病、急性感染期、免疫力低下、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实施阻滞时一定要权衡利弊,严格计算药物浓度、剂量,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4.并发症及预防治疗4.1气胸气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8],无症状型气胸发生率在0.42%[19],气胸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可通过吸氧、抽气、放置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措施来治疗。

其主要原因为进针过深,因此必须控制进针深度,进针时嘱病人屏气,对于小儿和不合作者可适量应用镇静药。

4.2药物中毒不同的阻滞方法,药物中毒的几率不一。

胸膜外阻滞,布比卡因的全身毒性发生率为0.8%[7-9]。

胸膜间阻滞发生率为2.1%[20]。

局麻药之间毒性大小不一,普鲁卡因毒性最低,布币卡因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