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讲义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pptx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ppt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2.关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三个常考点(填空)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 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__物__链_____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__养__级______。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 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10
2.(2015·全国理综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稳定,D正确。
5
知识网络构建
6
7
考向梳理
8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 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C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16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种类和作用(填图)
17
(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 级数减少×( )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5.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3)实例:6.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8.过程✓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夺分宝典系列考点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夺分宝典系列考点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①能量的源头——阳光;②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③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④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⑤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⑥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⑦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3.物质循环的特点:基本元素的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碳循环:①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②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4.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②化学信息(如狗的尿液、昆虫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等)。

信息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5.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6.生态农业的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8.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2.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4.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6.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7.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8.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及大于20%,生态系统都会崩溃(×)9.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10.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能量(√)11.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的能量,粪便量是本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1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光合作用(×)1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围只是在生物之间(×)14.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15.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16.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7.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18.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20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21.负反馈调节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2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23.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臭氧层破坏(×)24.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2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26.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7.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28.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环境污染(×)1.(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 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但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根据营养关系,浮游动物总量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模块四生态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重温考纲考点2构建思维脑图3考向梳理4复习练案重温考纲考点考点考情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构建思维脑图•(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 √ √ × ×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

()() (1)组成成分: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 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2)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误区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解析】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 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
D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
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 物再利用,C正确;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2 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2)关系图中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
如图:先找出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 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 者。
例[海南生物2014·16,2分]关于 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 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 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 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 ()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 组成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高考生物复习课件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复习课件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2)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
(如菟丝子)等
动物
地位 作用
生态系统的① 基石 (1)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生态系统最活跃部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1)加快物质循环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2)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② 食物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食物链中一般不 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功能: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③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渠道。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
植被的破坏 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 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重难突破 一、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
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
二、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方法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与构建
方法技巧
食物链(网)的构建方法 1.依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2017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4) 就 地 保 护 除 了 保 护 区 域 内 的 物 种 , 还 应 保 护 相 应 的 ___生_态__环_境_____,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 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_____易__地_____保护。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6·高考全国卷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 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C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A.碳以 CO2 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解析] 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在群落 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 错误;因为能 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 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 错误; 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 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 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 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错误。
3.生物多样性的 3 个层次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机制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C.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 用

2022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

2022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

2022年高考生物冲刺------生物与环境专题【高考展望】本专题为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于种群和群落,考点主要集中在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对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考查常以曲线和表格为主,“群落演替”属课标中新增的内容,考查的比例较高。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其中对其营养结构的考查较为突出。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近年来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考查比较突出,多与食物网或食物链结合起来进行命题。

能量流动的相关运算是考试的一个难点,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计算方法需多加关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搞清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个考点。

它们是高考经常考到的内容,但难度不大,理解识记即可。

【知识升华】一、知识网络注意: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之和群落→一定区域内各生物种群之和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二、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曲线图像(阴影部分:代表有限的环境中被淘汰的个体,即环“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类型适用实验室中及种群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值。

②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值处(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若达K/2值处,有害生物可能成灾)(3)养殖或捕捞作业: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种群数量在K/2值处时,可达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的效果,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种群增长率计算方法(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0%=出生率-死亡率有些资料中不区分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将增长率的含增长率是个百分率,没有“单位”变化趋势保持稳定不断减小某时期种ttN Nλ=⋅(λ为种群增长率、群数量的计算公式N t为t年后的种群数量、N0为开始时的种群数量)义也定为增长速率。

复习讲义目录-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复习讲义目录-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一篇专题突破主题一细胞生物学1专题(一)细胞的结构/1专题(二)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4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52.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8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11专题(三) 细胞代谢的保障/13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42.酶和ATP在代谢中的作用/16专题(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19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202.CO2固定方式的比较及光呼吸/233.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29高考热点(一)提高农作物产量/33语言表达(一)细胞代谢中相关现象的原因分析/35主题二遗传与进化40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401.遗传物质的发现/41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专题(六)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481.辨清遗传规律“实质”与相关“比例”/482.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523.遗传实验的设计与推理/55高考热点(二)遗传前沿科技/59专题(七)变异与进化/621.变异及其育种应用/632.生物的进化/67语言表达(二)变异类型的确定/70主题三稳态与调节73专题(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31.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742.神经调节/773.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794.免疫调节/82高考热点(三)免疫与健康/85语言表达(三)个体稳态中相关过程变化机理分析/87 专题(九) 植物的激素调节/901.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902.其他植物激素及作用/92主题四生态学96专题(十)种群和群落/96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的数量变化/972.群落的结构及演替/99专题(十一)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02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3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与环境/105高考热点(四)生态文明建设/108语言表达(四)群体稳态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110主题五生物技术与工程112专题(十二)发酵工程/1121.传统发酵技术/1132.微生物培养/114专题(十三)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1161.细胞工程/1172.胚胎工程/1213.基因工程/122高考热点(五)PCR的应用/127语言表达(五)生物工程中相关原理、过程分析/130主题六实验与探究132专题(十四)实验与探究/1321.教材基础实验/1332.生物科学史及生物科学发展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1383.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141第二篇考前必备第一部分核心知识回顾145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物质运输/145二、细胞代谢/148三、细胞的生命历程/151四、基因的传递规律/153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56六、变异、育种和进化/158七、个体稳态与调节/161八、群体稳态与调节/167九、生物技术与工程/171第二部分长难句规范表达176考前特训(另成册)专项一解题模型练242(一)概念原理类/242(二)坐标图解类/244(三)表格分析类/248(四)图示图解类/251(五)情景信息类/254(六)数据计算类/258(七)实验设计类/260专项二选择题提速练265(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基本结构/265(二)细胞代谢/266(三)细胞的生命历程/269(四)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270(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变异与进化/272(六)个体稳态与调节/274(七)生物与环境/276(八)生物技术与工程/278(九)教材显性和隐性实验/280专项三简答题规范练283(一)细胞代谢/283(二)遗传变异/285(三)个体稳态/288(四)群体稳态/290(五)生物技术与工程/292二轮专题强化练+考前特训(另成册191~294),答案精析(另成册295~364)。

高考生物 三轮突破 专题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 三轮突破 专题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一般来说,与食物 链戊→己→庚相比,食物链甲→丙→己→庚中,庚获得的能量 较少;辛种群食物来源途径较多,因此若丙种群数量下降5%, 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由食物链甲→乙→辛和甲→乙→ 丁→辛可知丁和辛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 AB
考点整合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 律及应用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
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环__境_污__染__(_环__境__破__坏__、_生__态__破__坏__)_、_资____ 源__短__缺__(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降__低__、_可_ 耕。地减少)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
危害
防治 措施
①全球气候变 暖;②海平面 上升
①水体酸化; ②伤害植物的 叶和芽;③腐 蚀建筑物和金 属材料
①导致人类患 皮肤癌、白内 障等疾病;② 农作物减产
①减少化石燃 料的燃烧;② 开发新能源; ③大力推广植 树造林
①减少化石燃 料使③④的用开大燃脱发力烧硫新推;煤能广;源植②;减和放少氯氮氟氧烃化的物排 树造林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全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 太阳能的总量。
(2)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 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散热消耗;②流入下一 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 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从碳循环的过程分析,A是生产者,D、E是消费 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故A、B两项的叙述是 错误的;C项错在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不应包含分解者B;根据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消耗A 25 kg。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五生态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五生态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7.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8.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9.活动:(1)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2)调查或探讨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4)搜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

►[疏漏诊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 )(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 )(8)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 × )(9)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10)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1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12)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长句冲关]1.概述性知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宏观把脉][清扫盲点]1.有关生态系统组分的4点误区(1)细菌均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才是分解者。

(2)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

(3)植物都是生产者:植物菟丝子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

(4)动物都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2.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4点提醒(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2)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3)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4)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以“营养级”为单位,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3.有关生态系统3大功能关键词(1)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2)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范围为生物圈。

(3)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4.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4点失分误区(1)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4)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16·高考全国卷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1)鹰的迁入会使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

(2)生态系统中流入生产者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

(3)鹰的迁入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鹰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鹰的迁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考查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近年高考对依据情境信息自行构建食物网及能量分流模型考查更多。

1.核心热点(1)理解能量流动的1个流程和3个关系式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2)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①常考图示②突破方法a.先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中CO2库”与“生产者”。

b.再根据两者中有“1”个指入箭头的为“生产者”(如甲中A,乙中1,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CO2库”(如甲中B,乙中4,丙中A)。

c.最后据食物链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指向分解者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D,乙中3,丙中C;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 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者)。

(3)牢记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2.交汇热点(★★★★★)与“信息传递”的链接(1)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随体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高中生物常见的信号分子有抗体、各种激素、递质、淋巴因子等。

(2)细胞内的信息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即中心法则:(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②生物与无机环境的信息传递,如物理信息。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1.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A [解析] 从草开始,到狮子结束,食物链有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共5条,A错误。

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三营养级;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四营养级;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这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

由图可以直接看出,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再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C正确。

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

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2.(2016·银川联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代表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3×100%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C.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的一部分D.适量放牧牛、羊会增大N2与N1的比值A [解析]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N5/N2×10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蜣螂利用的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的一部分;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而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有利于草的生长,能增大其对光能的利用率,增大N2与N1的比值。

3.(2016·邯郸高三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C.a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D.碳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f进入aD [解析] 由图可知,f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都是消费者,A正确。

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B正确。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的,生产者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最多,占有的碳元素也最多,C正确。

碳从f到a可通过光合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D错误。

考查能量流动相关计算4.如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900克B.500克C.200克D.600克A [解析] 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

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B [解析] 设C的能量为x,则当食物比例为A∶B=1∶1时,消耗A的能量为x/2×10+x/2×10×10=55x,而当食物比例为A∶B=2∶1时,消耗A的能量为2x/3×10+x/3×10×10=40x,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C的数量为原来的55/40=1.375倍。

[解题模板]确定食物网中的“最多”和“最少”问题(1)低营养级“最少”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需选择最短食物链和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

(2)低营养级“最多”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最少”增重多少:需选择最长食物链和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

以概念模型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6.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CO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C [解析] 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2016·高考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1)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能将农药降解,产生的物质能被农作物利用,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并未阻碍物质循环。

(3)农药降解菌分解农药需要的酶是基因控制合成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多渗透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中进行综合性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两种稳定性内涵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范等。

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2.两种稳定性“关键词”(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与物种丰富度、结构复杂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