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变化
1.“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体现算法多样化 突出教学“凑十法”
例1呈现了计算9十4的不同方法:一种是接着数, 一种是“凑十法”。同时由小精灵提出“你是 怎样算的”,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
北京版
北师大版
(3)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单元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转化等 数学思想。例1、例2后面的摆一摆、圈一圈等 活动渗透了集合思想;
例1后面“做一做”的第3题、例2后面“做一做 ”的第3题[如“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依 次增加1,和也依次增加1”,这种变化过程中 又有“不变(规律)”可以看做是函数思想的初 步渗透;
体现“凑十”方 法的多样化
(1)注重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帮 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排队 买票) (2)学习活动现实、开放,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 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等联系实际的内容,初 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一、准备课 三、 1-5的认识 和加减法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六、11-20各数的认识 七、认识钟表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 位置 四、认识图形(一) 数学乐园 九、 总复习
内容变动
旧版教材要求根据图分别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而新版教材 要求用上、下、前、后讲故事。 这样的变动让这道题变得开放性更强,不但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语 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和锻炼。或许,我们可以花些时间,倾听孩子们的故事 。
改版后的小学数学新课标
改版后的小学数学新课标小学数学新课标在改版后,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和特点包括: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思维和态度。
强调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课程内容: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减少了一些繁杂的计算和记忆要求,增加了更多的实际应用和探究活动。
例如,增加了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内容,以及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3. 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头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
评价内容也更加全面,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考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6. 跨学科整合: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科学、艺术等,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7. 个性化学习: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8. 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这些变化,小学数学新课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有趣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一年级数学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一、对比与分析1、新旧教材学习内容课时安排的对比与分析。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一年级新旧教材里共同的内容有: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具体课时分配如下: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元、角、分的认识我们可以知道新旧教材在共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中,旧教材共用了112课时,新教材共用了78课时,比旧教材多了2节新课,少了整整36节练习课。
通过比较,我们同时又可知道,新教材在基本完成旧教材一年级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位置、认识钟表、图形与拼组、找规律、统计7块教学内容,其课时安排如下:比一比分类位置认识钟表图形的拼组找规律统计课时数 2 2 4 4 2 4 3从统计中,我们知道,一学年中,新教材比旧教材少了14课时,按常规思维,既然减少了学习课时,学习的内容也应该进行删减,然而,在新教材不但没有减少学习内容,反而增加了21课时的新内容;同时对旧教材里的计算部分进行了大量的课时缩减,特别是练习课大大减少,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是否会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检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教材的编写载体材料的比较与分析。
“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其中许多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体现了《数学课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然而,由于主题图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加上低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在探索主题图时他们常常会说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话题,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对话,需要在学生取得对主题图的理解相对一致的时候才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
该标准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下面将就标准的变化与解读以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说明。
一、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解读1.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
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设置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应用题的比例、无理数和负数的实际应用等。
2. 强调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
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新标准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层次安排,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连贯性和累积性。
各年级的内容设置更加合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二、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注重理解与实践相结合。
新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我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理解知识的含义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3. 适应性学习和拓展学习。
新标准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同时也积极拓展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4. 做好总结和复习。
新标准的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完整,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做好总结和复习,以及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确保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我从网上搜集到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以便大家共同学习!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新旧版有何不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新旧版有何不同数与代数现行大纲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有关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的运算,《标准》对此作了较大地改革:1.重视数与符号意义以及对数的感受,体会数字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通过探索丰富的问题情景发展运算的含义,在保持基本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强调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和运算方法,加强估算,引进计算器,鼓励算法多样化。
2.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可以发现、描述、分析客观世界中多种多样的模式,把握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学会用符号表达现实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关系,会初步进行符号运算。
4.体会方程和函数是刻划现实世界,有效地表示、处理、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强有力工具,是探究事物好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对简单现实头问题的建模过程,学会选择有效的符号运算程序和方法解决问题,重视近似解法特别是图象解法。
第一学段1.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2.适当加强基础。
3.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段1.增加“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加强与现实的联系。
”2.增加了“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教师讨论)4.将“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改为“能理解简单的方程。
”图形与几何(原称空间与图形:变“空间与图形”为“图形与几何”;重提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用词更加规范,体现了课标的严肃)现行大纲这部分内容,小学主要侧重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初中主要是运用逻辑证明和扩大公理化的方法呈现有关平面图形的性质,这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没有体现现代几何的发展,还往往造成不少学生因此对几何、至整个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新旧《数学课程标准》对比学习感悟2012年11月我参加了自贡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第二期培训,这次培训围绕新课改教育理念展开。
此次培训由数学专家,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数学骨干教师为我们做新课标的解读培训。
两天的学习,带着思考与期待,在倾听中,或深入思考,或回顾梳理,或对比辨析,收获不少。
现将在培训学习中,就2011 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2001 年版课标进行对比学习,谈谈一下个人的体会:《2011 年版新课标》的出版发行,一定能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也能为我们今后评价、考试命题提供依据。
新旧课标对比主要有以下几大不同: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2001 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 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 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的对比1 、体例与结构做了适当调整一是“ 前言” 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原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现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恢复了它本质的数学定义,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
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实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三是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2 、“ 基本理念” 的表述有所变化在结构上由原来的 6 条改为 5 条,将原《标准》第 2 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 与“ 数学学习” 合并为数学“ 教学活动” 。
原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现文:●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o “ 数学课程” ——原文:“……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现文:“…… 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o “ 课程内容”——原文: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要充分利用现实背景材料,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o “ 教学活动”——A 、关于教学方式原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旧课程标准的不同点
一、四大结构的变化2001版的四大结构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版的四大结构为: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其中,前言由原来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两部分增加到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基本理念认识的变化2001版的基本理念为6点: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版的基本理念则合并为5点: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三、能力培养点的变化2001版更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2011版则强调与数学培养相结合,提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点。
四、第二阶段(4-6年级)课程内容名称的变化2001版的课程内容名称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版的课程内容名称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新版数学课标变化情况解读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数感、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数感、空间观念本文主要围绕数感和空间观念两个核心素养进行解读。
一、数感1.对比不同《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扩充到11个核心词,这11个核心词是构成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数感”仍在表述中最先出现。
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
在2011版旧课标中,数感主要变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对比新旧课标对数感的描述,新课标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相对旧课标中的把握相对大小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新课标还强调体会和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对数感的把握侧重点有所改变。
2.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想要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感。
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感悟数感,让学生感知“数”,从而逐步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和形成数感。
(1)在数的认识中建立数感数的认识是培养和发展数感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认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进行数的运算。
数的认识离不开真实情境,所以在低年级我们的教材中常常是以情境呈现,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会数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能用数给事物进行排序。
例如,一年级认识20 以内的数字时,通常会出现事物图片,让学生在一一对应中感受数量,认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
在认识这些自然数后,让学生能从左往右数出某位同学是第几人,就用数去表示的事物的顺序。
在学生感受到数有大小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较大的数,从20 以内数的认识到100 以内,再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感知“1亿有多大”,这些认识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建立数感,对数的大小、数量的多少有感知。
小学数学新旧课标对比
新旧《数学课程标准》对比学习感悟2012年11月我参加了自贡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第二期培训,这次培训围绕新课改教育理念展开。
此次培训由数学专家,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数学骨干教师为我们做新课标的解读培训。
两天的学习,带着思考与期待,在倾听中,或深入思考,或回顾梳理,或对比辨析,收获不少。
现将在培训学习中,就2011 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2001 年版课标进行对比学习,谈谈一下个人的体会:《2011 年版新课标》的出版发行,一定能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也能为我们今后评价、考试命题提供依据。
新旧课标对比主要有以下几大不同: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2001 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 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 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
2021新版和2011旧版,小学数学课标增减部分
2021新版和2011旧版,小学数学课标增减部分
(一)学段变化
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二)课程内容结构变化
1.四个内容领域不变。
2.领域下设主题。
主题有变化:
(1)增加:数量关系。
(2)整合:数与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3)调整:常见的量调整到综合与实践。
(4)改进: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为主,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安排。
每学期内容不少于10%,大概为8个课时。
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3.具体内容变化。
(1)百分数移到统计。
(2)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
(3)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内容。
(4)从一年级开始加强代数思维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