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导学案.doc
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战国策》教学目的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三、文学常识四、梳理式练习】1.字音昳丽(yì)朝服衣冠(zh o gun)窥镜(ku)期年(j)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2.重点实词朝服衣冠(早晨;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镜(照)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君美甚(更)不自信(相信)孰视之(仔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皆以美于徐公(比)今齐地方千里(方圆)四境之内(全国)王之蔽甚矣(很、非常.)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指责、议论)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朝于齐(朝拜)3.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孰视之.(孰,通“熟”,仔细)(3)受上赏(受,通“授”,给予、付予)4.一词多义(1)朝,皆朝于齐 (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朝服衣冠(早晨)能谤讥于市朝 (偏指“市”指市集,市场)(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孰视之(通“熟”,仔细.)(3)于欲有求于我也 (向.)能谤讥于市朝 (在)皆以美于徐公 ( 比)(4)上受上赏(第一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5)下乃下令(颁布,下达)受下赏(下等的)(6)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门庭若市(如,像,动词.)(7)美不如徐公美(美丽的)妻之美我者(认为……美)(8)修修八尺有余(身高)乃重修岳阳楼(修建)(9)时时时而谏进(有时)时而献焉(到时候)(10)旦旦日(第二天)旦辞爷娘去(早晨)旦旦有是哉(天天)(11)而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顺承)窥镜而自视(连词,表修饰)5.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暮寝而思之(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6.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作动词,穿戴)暮寝而思之(名词作状语,在晚上)7.特殊句式(1)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备课人:韩三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设计点拔、引导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讽谏。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注意准确断句。
2.结合课后练习一,把握人物对敌话时的语气及语调。
3.范读,学生集体朗读。
三、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在空白处做好批注。
2.指导完成2—6题。
自我检测:1.解释词语。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闻寡人之耳者⑤今齐地方千里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于市朝完成学案1题达拉特旗蒙古族学校“学、教、练”课堂教学设计达拉特旗蒙古族学校“学、教、练”课堂教学设计2.翻译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3.成语门庭若市:宫廷门口好像市集一样热闹,形容来往的人很多。
4.特殊句式倒装句: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四、总结。
第二课时一、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研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等奖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深入探究(15分钟):分析邹 忌的讽谏技巧,理解课文深层
含义。
拓展延伸(5分钟):联系实 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邹
忌的讽谏技巧。
导入新课(2分钟):通过故 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3分钟):总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选择依据: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资源 整合
信息技术支持:在线互动教 学平台
信息技术支持:PPT制作技 巧
信息技术支持:数字化评估 工具
评价方式选择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学 习态度、参与
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评 价:检查学生的 作业完成情况, 评估他们对知识 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使 用PPT、视频等 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小组合作: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合 作,通过讨论、 交流等方式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和 记忆。
角色扮演:让学 生扮演课文中的 角色,通过表演 等方式增强对课 文的体验和理解。
课堂互动:设置 课堂互动环节, 鼓励学生提问、 回答问题,提高 课堂参与度和教 学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分析: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课文背景、重点知识 点等。
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PPT、教案等教学 工具。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邹忌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2.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3.分析文本中的形象语言、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文本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战国时期邹忌的议论文,是一篇揭露即将发生的危险与忠告的文章。
文中作者通过对比邹忌与大臣们的意见,阐述了一个智者与常人思维的差异,更强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2.知识点分析(1) 邹忌的生平和作品(2) 人物对比的特点和作用(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凝聚在一篇篇名篇佳作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古文观止》中的部分名篇佳作的阅读,讨论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知识点讲解讲解邹忌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
3.课文解读分组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和蕴含的思想,运用所学的分析技巧进行分析,并对文本中的名词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4.表达和运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文章,与讲座的主题相关。
通过此次写作活动,使学生学到用清晰、严谨、准确的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总结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稿件,老师也予以评价。
鼓励学生评价不仅关注结构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关注思维。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分组活动法通过分组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交流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测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2.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讲解,检测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上的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知识梳理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____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__ ______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____ 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④王曰:"善。
"乃下令()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苏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与坐谈。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自认为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于是,(邹忌)上朝去拜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王之蔽甚矣。
”大王受蒙蔽而不明非常厉害。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讲解。
知识链接:邹忌是齐国颇有韬略的内臣对齐国的政治改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邹忌,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
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
一、预学思考: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中生字词,在下面写一写。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译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理解画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能谤讥于市朝: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上书谏寡人者:⑤期年之后:二、导学流程:情景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知道: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大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凑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听朗读录音,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字音;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生认真听范读,在书上做标记。
指生试读课文,读完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改进。
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特别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①朝服衣冠②妻之美我者③闻寡人之耳也句: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探究重点句段,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学习重点】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难点】领悟邹忌进谏的技巧。
知识拓展:《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课前预习】1.给下加点字并注音。
昳.丽朝.服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3.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2)能面刺.寡人之过刺.:(3)谤讥..:..于市朝谤讥(4)臣之妻私.臣私.:4.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5.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3)之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6.重要字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2)容貌昳丽..:(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谓.其妻曰:(5)臣诚.(6)王之蔽.(7)时时而间.(8)期.(j7.重要语句翻译(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固定句式)A层(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导学案附习题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既表现了古代志土(邹忌)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二)学法引导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可以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
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突破历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事,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三)审美鉴赏简练生动的语言美全篇只有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
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入;用语简洁生动。
说它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
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
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文字都是异常的简练。
说它生动,如: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语气却各不相同,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神情,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四)重点难点突破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 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邹.忌()昳.丽()窥.镜()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原作者不详,由西汉的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时期的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3、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市朝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合作探究1.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体会其语气;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请简要分析。
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3.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4.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朝得魏征,终赢得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遭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则一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期.()年朝.()于齐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纳谏: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及:旦日:弗如:诚:莫:蔽:市朝:闻:间:期年:(2)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今:窥镜窥,古:今: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今: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今: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今:谤讥于市朝讥,古:今:臣之妻私臣私,古:今: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今: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今:虽欲言虽,古:今:(3)一词多义之: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孰视之()暮寝而思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数月之后()燕、赵、韩、魏闻之()朝: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 )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修: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美:不如徐公美()妻之美我者()3.作者链接《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课时
Ⅰ学法导引
本文讲述了邹忌通过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学习本文,可从理清本文的层次入手,按照进谏的缘起、内容及结果的顺序进行品读。
对进谏的缘起(第1段)要读出邹忌三问三答的语气,读出层次感。
进谏的内容是全文的核心,要读得十分流畅,重点学习、体会用设喻讲述道理的写法。
最后两段全用陈述语气读。
还要抓住对人物细节和对话的描写,分析人物个性。
Ⅱ知识要点精讲
一、字词积累
1.注音
谤(bànɡ)讥谏(jiàn)讽(fěnɡ)朝(zhāo)服衣冠
2.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
3.古今异义
①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
②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方。
)
③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古义:不时,有时候;今义:时常,经常。
)
4.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面。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朝服衣冠〔即“(邹忌)朝服衣冠”,省略主语“邹忌”。
〕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省略宾语“之”。
〕
(2)判断句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
(3)倒装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
B.能谤讥于市朝(即“能于市朝谤讥”,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即“皆于齐朝”,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此所谓于朝廷战胜”,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
(4)疑问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孰与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二、文学常识
1.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集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2.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
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那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3.关于“讽谏”与“直谏”
讽谏:用设喻、诙谐等方式使君主省悟自己的过失;直谏: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的意见),希望君主采纳。
“讽谏”与“直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
封建社会,
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比干剖腹挖心、伍子胥赐剑自刎、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Ⅲ古今对照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美丽。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哪个更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聊天,又问他:“我与徐公哪个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不如,差得远了。
晚上躺在床我上思考这件事,(恍然大悟)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
于是,邹忌进入朝廷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多座城,宫里的王后嫔妇以及大王的左右侍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下的臣子没有谁不怕大王的,整个国家之内没有不想对大王有所求的:从这种情况看来,大王受蒙蔽就太厉害了。
”
齐威王说:“好。
”于是下达命令:“全体臣下、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上书规劝我的人,授给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众大臣都来到朝廷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不时地有人来进言规劝;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