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点复习系列8-科学探究全解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
物质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将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各 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
物质鉴别
通过实验手段,鉴别不同 物质,掌握物质鉴别的原 理和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化学反应
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条 件、速率和能量变化,理 解反应机理和反应方向。
化学平衡
研究化学平衡的建立、移 动和影响因素,理解平衡 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 学探究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 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在化学中的应用 • 科学探究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 科学探究的拓展与提高
01 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科学探究的定义
科学探究
是指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调查 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取科学数据和 信息,并对其进行解释、分析和总结 ,以揭示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实施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收集数据和信息。
得出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 论或解释,并评估其可靠性和 有效性。
02 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的目的
验证化学原理
通过实验验证课堂上所 学的化学原理,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探索化学现象
借助实验探索化学现象 ,发现新的问题和规律
。
解决实际问题
交流与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结果,促进知识共享和共同进 步。
倾听与尊重
教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术 氛围。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环保意识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学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预防意外事 故。
环保意识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提倡绿色化学理念,减少实 验废弃物。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镁片 稀硫酸
②
铝片
③
铜片
硝酸银溶液
(1) 小组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②可以比较镁和铝的 金属活动性,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 。 (2) 一段时间后,取出实验③中的铜片,观察到其表面 有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
(3) 小组中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用一种金 属和一种盐溶液反应,实现了探究目的。她所用的金属 是 , 盐溶液是 溶液。
3、(09云中) 25、下图A和B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两套装置。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用A 装置可以 制取的气体是 (写一种即可);用 B装置制取气体时,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的要求是 。
a
A
B
4、(10大五)25、化学实验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 下实验装置。
b a A B C D E
【评价与反思】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只有 一位,指出另两位同学的操作错误: ① ; ② 。 【结论与分析】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① 硫酸铵溶液虽然显酸性,但硫酸铵不是酸,而是盐; ②凡是盐的溶液都显酸性。 你认为上述结论错误的是 条(填①或②),请举一 例说明该条结论不正确,例: 。
3、(09云中) 14、为证明木炭粉中是否混有氧化 铜,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 的是( )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中否会 减少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 滤液是否呈蓝色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 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深沉
4、(10大) 2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有CuCl2 、 K2CO3 、Na2SO4 、Mg(NO3)2 、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白色固体充分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步骤二:在上述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 淀,经操作Ⅰ后,再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完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试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 ,白色沉淀是 (填 化学式,下同)。 (2)该白色固体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肯定 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探究催化剂、 探究化学反应的气体或固体产物成份 探究金属的性质、 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探究酸碱盐综合的性质、 探究粒子的作用、标签残缺问题探究 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等。
CO2 + H2O
m(H)=1.8g×2/18×100% = 0.2g
m(C)=8.8g×12/44×100% = 2.4g
0.2g 1
:
2.4g 12
= 1:1
二、物质组成探究
A
B
C
D
(1)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DBAC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2)下列情况中,有可能造成测定值大于理论值
白色粉末 变蓝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明确目的 选择试剂 末变蓝
CO
黑色粉末变红 石灰水变混浊
一、几种气体的检验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得到的水煤气,其主要 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 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
水煤气→_丙___→_丁___→_戊___→_乙___→_甲___→_乙___→_丁___
2Fe Fe2O3 112 160
20.3g
112
160
m
20.3g
m
m=29g
X<29g-20.3g
2Fe3O4 464 20.3g
464
3Fe2O3 480 n
20.3g
480
n
n=21g
X≥21g-20.3g
0.7g≤X<8.7g
科学探究解题思路 认真读题: 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以“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为例
2020·10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视域,以总复习过程中“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为例,构建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通过制定项目《探秘“石头纸”》,作为课的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科学探究题解题思路及步骤的建构,探讨基于项目学习开展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的教学策略摘要关键词项目学习;主题复习;探秘“石头纸”对教师而言,总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位于单元、期中以及期末等各种复习课之后,教师觉得无言可讲,往往采取简单处理的方法,炒冷饭,简单重复;就学生而言,总复习课缺乏新奇、有趣,只能长时间“浸泡”于简单思考、机械操练得枯燥、乏味且无聊的课堂。
由此带来学生学习疲惫、教师职业倦怠,从而造成复习效率低下。
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复习模式,成就高效复习。
鉴于此,笔者研读了北师大王磊教授主编的项目学习实验教科书《化学》,并借鉴其他学校与学科的成功经验,尝试将项目学习模式引入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
一、项目学习模式的内涵与特征项目学习首创于美国,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实现了向“学习者为中心”和“能力中心”教育的转变。
[1]北师大王磊教授将项目学习模式定义为一种建构主义理论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该模式主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是完成一项源自真实世界经验且需要思考的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知识、可迁移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核心素养。
[2]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具有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词:(1)真实:项目学习模式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真实情境,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真实世界的切身体验;(2)自主: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3)合作:即项目学习的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精神;(4)问题解决: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进行转换与建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重点》之一、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重点》系列资料,共计四十余页,分为五个知识块展开复习,涉及的知识点是中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每个知识点配以2-4个不同题型的题目,让学生熟悉该知识点在中考中的考法。
本复习重点共收纳132个典型例题,可以任意复制、粘贴、修改、组卷。
供教师和学生在复习、测验、模拟考试中使用。
这是第一部分。
一、科学探究(15个知识点)1. 酒精灯例1点燃酒精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火焰中,1-2秒钟取出,你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酒精灯温度最高。
例2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A.会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的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例3 使用酒精时,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_____;禁止用酒精灯引燃_____;熄灭酒精灯必须用______,不可用______。
万一酒精洒在桌子上并燃烧起来,可用_______进行扑灭,并立刻告诉老师。
2.量筒例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例5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发出_______色火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略显红色,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失败, 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
(5)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后,再测某稀盐酸的pH值,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集气瓶例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初三化学冲刺--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主讲:黄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王学兵考点解读一、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1、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验证猜想与假设的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按照制订的计划正确地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5、收集证据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
6、解释与结论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或证据是肯定了假设还是否定了假设,并据此得出正确的结论。
7、反思与评价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8、表达与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根据需要可以是全程式的探究,也可以对部分要素进行探究。
二、科学探究的类型及解法(一)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探究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题时,常采用“假设论证法”,即假设存在→设计实验→分析现象→验证结论(与假设一致则存在,与假设矛盾则不存在)。
复习时应强化对重要物质[如O2、H2、CO2、Fe、CaO、Ca(OH)2、CaCO3、NaOH、Na2CO3等]的性质及常见离子(如、、、等)的检验方法的练习,并及时总结。
(二)有关物质性质类探究题的解题指导1、选择。
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
仪器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除杂质的试剂与顺序)、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包括种类、浓度、物质状态等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包括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等。
2、最佳方案的选用。
几个实验方案如果都能达到目的,分析各方案的优劣,选出最佳方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型实验复习课件(共33页)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2HCl= 2NaCl+H2O+CO2↑ 。 【讨论质疑】乙同学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 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 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 NaOH 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 敞口放置 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 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Ⅱ.继续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NO3 猜想二:NaNO3、Na2CO3 猜想三:NaNO3、NaCl 猜想四:NaNO3、Na2CO3、NaCl
【实验与结论】
实验 一 二
步骤
取适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
类型四 标签类成分的探究
例4 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 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aHCO3、 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做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例4题图【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 酸银溶液
现象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猜想一、三不成立 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评价】
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八科学探究-沪教版.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八科学探究沪教版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也是化学的屮心环节。
学会探究,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是当今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
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实验探究,、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
归纳整理-、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门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捉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口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发现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收集证据5、解释与结论6、交流与讨论问题探究问题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冋答相关问题:[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为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血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主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 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牛锈••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牛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0H)2C0,俗称铜绿);巒i “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牛了一系列的反应,牛成咖啡色的物质。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__________ 、________ 等物质共同作川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口J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
[精品]初三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doc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索,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学会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易性)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实验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软犁料瓶(2个)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气球(2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验】演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提问】怎样检验NaOH溶液和Ca (OH) 2溶液?【I叫答】通入CO?气体,倒入N^CO?溶液。
【实验】演示通入CO?气体。
【质疑】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猜想】1、发生了反应。
2、没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瓶吞鹤鹑蛋。
【质疑】这个实验能证明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吗?【实验】向两个装满CO?气体的软槊料屮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析与结论】根据舉料变瘪的稈度不同可判定NaOH和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投影】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探究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險硫酸钠、硫酸钱溶液屮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杳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H2SO4Na2SO4MgSO<r—二「与水任盘比互溶19.039.0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 _________ 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思路点拨】对NazSCU的猜想,从溶解度和标签上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入手,验证H2SO4 或MgSO4溶液不能从相同离子SO42-入手,要从H*和Mg?+入手。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例1】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
❖ 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弄清楚科学探究中注意的问题; ❖3、掌握解探究型题的基本策略; ❖4、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操作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制定计划 表达与交流
探究的内容
掌
握
❖ 1、物质成分的探究
物
❖ 2、物质性质的探究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
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
使 瓶内水倒完
,将瓶提到井口迅
速盖好瓶备用。
步 骤
实验操作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1) 氢氧化钠溶液 的洗气瓶。
实验现象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 ①无水硫酸
燃;
铜 变蓝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
【例2】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 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 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 假设2: 黑色粉末是氧化铜
;
❖ 假设3:黑色粉末是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
❖ (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202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讲评课件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推断预测】 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 或_ _______。
【解题思路】根据题给物质的溶解性表,可知 和 都是微溶物(结论依据),故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 或 。【进行实验】 来自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
由上述分析可知, 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碳酸镁完全反应约生成 二氧化碳,而题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说明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 。
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① 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______,既可降低硬度还可杀灭水中的细菌。
无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合理即可)
水垢中不含 ,含有
【解题思路】向试管①中通入二氧化碳,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水垢中不含氢氧化钙;向试管②中加入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还含有碳酸镁,碳酸镁和可溶性碱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溶液。
煮沸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进行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部分家庭还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初三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ppt
二、解答探究题的一般思路:首先根据题干背景 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猜想 与假设,要紧紧围绕问题来猜想,并且一定要完 全和全面﹔实验设计与实施是围绕准确猜想与假 设而进行的;分析是对实验现象与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是否与猜想吻合;结论一定要回答提出的问 题。
三、实验方案与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理正确, 目的明确);简约性(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 行性(符合一般实验条件,易达到目的要求);安 全性(安全,环保)。
显+l价)。
探究二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 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 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 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 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 白
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 _温__度_未__达_到__着_火_点____②____没_有__与_O_2_接_触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
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用不含碳的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
【总结反思】
一、实验探究题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
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中考对科学探究题的命题往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探究 过程,但并不注重考察探究的全过程,一般都是有所侧重 地只考察其中的一点或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复习系列8——科学探究题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解题的思维过程如下: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确立研究的课题;②对课题给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弄清实验目的;③根据试题要求,将探究的问题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与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一般需要我们做的有四个方面: 猜想、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一、如何猜想(一)、猜想的三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二)、猜想的方法1.类比猜想类比推理法通常是指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类比,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把已知的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从中得到启迪而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硫酸的性质推出盐酸等其他酸的性质等等。
2.演绎猜想演绎推理通常是指借助以前与之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问题或知识,把已知的一般原理运用于某一特殊的具体的场合或对象上,并由此作出对未知事件的猜测或假设的一种方法。
如两种物质(例如NaOH和HCl的中和反应)反应后成分的猜想就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推测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有的三种情况(①恰好反应NaCl②酸剩NaCl、HCl③碱剩NaCl、NaOH)。
3.归纳猜想归纳推理法通常是指把在特殊情况下已经证明无误的规律,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通过某类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的属性,猜想该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属性;或从结论、现象开始,逆向思考问题,反向分析,探究成因或条件;或对一些已有的经验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未知对象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一种方法。
如燃烧的条件我们通过思考①水和酒精谁能被点着?②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吗?③木片和煤块那个易被点着?就可以猜想出燃烧的条件。
4.控制变量。
就是对影响研究对象的各个变量限制条件逐一进行猜想。
如铁生锈条件的猜想就是分别猜想只和氧气、只和水、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可能有的结果。
二、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1. 要熟悉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
2.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有化学反应一定要写一写方程式,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
3..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
4.如果给了信息就一定要用上,否则就一定错了!此所谓,答案在信息中。
三、如何解释和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的实验事实,并对所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科学逻辑方法,将获取的证据与问题联系起来,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
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这必将产生新的知识,提出新的见解,这意味着对现有知识的更新,是新知识的获得。
所以,得出结论是探究过程的高级思维,是能力和知识双丰收的重要环节。
四、如何反思与评价: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有实验误差;⑦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
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
至于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就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题意来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
反思与评价是从严密的角度对探究行为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
通过反思与评价,发现实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获得新的发现和改进建议,发展批判性思维,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初中化学的探究题型1、化学理论和实验:空气组成、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燃烧条件、生锈条件、离子的作用等。
2、化学反应:金属及金属活动性、中和反应、NaOH变质、石灰转化和应用等。
六、例题(一)、C、Fe、Cu、FeO、Fe2O3、Fe3O4、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对FeO、Fe2O3、Fe3O4、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常见的现象: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Cu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Fe2O3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e3O4能被酸溶解、有磁性。
例: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分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脱氧剂”,考察C、Fe、Cu、Fe2O3、CuO的性质。
“脱氧剂”常温下应该能与氧气反应,而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氧化铜又是黑色的且铜生锈后的物质是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的,所以脱氧剂与铜、氧化铜无关。
铁生锈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红色的粉末,故甲、丙的猜想不对,乙是正确的。
那么针对乙的猜想进行实验即是考察Fe、Fe2O3、活性炭的性质。
可利用Fe、Fe2O3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活性炭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说明。
(对于铁粉也可以用磁铁吸)(二)、有关NaOH化学性质的探究题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常见的碱,既是中考的重点、也是热点。
有关它的化学性质在平时的练习,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更是屡见不显。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熟悉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它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与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可溶性盐类如铜盐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例如,游泳池里“蓝色水”的探究,工厂排放的污水硫酸铜的探究,都用到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得到蓝色沉淀来说明。
常见探究题分析如下:第1题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步骤: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钠离子。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去解答。
即H2O分子,Na+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那么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只有OH-离子了。
第2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
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2、3、4、5、6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各自会看到什么现象?2 345 6你认为以上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乙同学加的物质是或。
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分析:此题看似很长但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复杂,考察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是Na2CO3溶液,因反应中消耗了CO2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外形成了压力差。
所以利用这一原理考查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思维的开放,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三问要求学生思维必须严谨,因为NaOH溶液由两部分组成NaOH和水,CO2本身既溶于水又可以和水反应,所以一种情况是CO2气体与水反应,另一种情况是CO2气体与NaOH反应。
第四问考查学生对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常用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也可以用碱Ca(OH)2、Ba(OH)2或盐CaCl2、BaCl2等物质产生CaCO3、BaCO3的白色沉淀。
第3题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
小伟提醒我: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了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做了一下探究活动:(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2)设计实验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3)我想知道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探究2]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4)如何用该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分析:此题考察的知识点仍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一、第二问同第二题,而第三问考察的是氢氧根离子的检验,但同时还要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在排除CO32-离子干扰的同时,既不能除掉氢氧根离子,且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这是此题的难点,经过刚才分析可知除掉CO32-离子不能用稀盐酸,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不能用Ca(OH)2、Ba(OH)2等物质,会引入氢氧根离子,那么只能用CaCl2、BaCl2等物质了,任选一种即可。
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后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检验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PH或用指示剂看颜色变化,当然方程式就不难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