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地理差异
我国南北方环境差异有哪些
我国南北⽅环境差异有哪些我国南北⽅环境差异有哪些 在学习⾃然地理的过程中,了解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分关键的。
地理区域是最能体现地区內部的相似度,地理界线最能体现地区內部地理事物的差异性。
下⾯和⼩编⼀起来看我国南北⽅环境差异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1、饮⾷结构——“南⽶北⾯” 我国沿海地区地貌平整、⼟壤层富饶、⽓侯柔和潮湿,关键以栽种稻⾕主导。
⽽华北地区⾃古以来少⽔,除东北地区外基本上都没法⼤规模栽种稻⾕,故只有种⿉稷等,这在当代早已变成粗粮,但古时候确是东北⼈的正餐。
⽽伴随着麦⼦的传到,麦⼦因为其耐旱特性和⼝味,⼀瞬间在全国性尤其是华北地区获得了⼤规模营销推⼴,北⽅地区⽼百姓也总算⽆需再吃粗粮,改⽽吃⾯点,并持续迄今。
伴随着时期的'演变,南北饮⾷搭配分别获得了光辉的发展趋势。
北⽅地区把⾯点⽂化艺术充分发挥来到完美,⽔饺、馍馍、⼩笼包、花卷馒头、饸饹⾯、酱⾁包、⽺⾁烩⾯、摊煎饼、泡馍……提到⾯点,北⽅地区肯定是全球⼀流,没有之⼀!⽽中国南⽅在做⽶饭上充分发挥室内空间⽐较有限,在烧菜上却下够了时间,⼋⼤菜系七个都会中国南⽅,可见⼀斑! 2、传统民居特性——“南尖北平市” 我国北⽅地域多处在中温带,⽓侯较为严寒,民宅必须充裕的光照,因⽽,主房都务求坐南朝北,庭院的內部组成也多见离散型。
相对⾼度越⾼,平均⽓温越低,商业⽤地就越⽐较宽松,这类离散变量式的⽔平愈显著。
严寒的⽓侯还规定⼯程建筑有着厚实的墙⾯和厚实的房顶⽽且窗门少且⼩。
⼀提到南⽅建筑,很多⼈马上就想到到那⼩溪流⽔的漂亮界⾯。
江南地区的⼀些⼩鎮,⼤多数是⼀条⼩江河过,海峡两岸全是灰绿⾊的⼩屋⼦,⼀⽔的马头墙,青⿊⽡,安安稳稳的。
徽派建筑是中国南⽅古建筑群中最具象征性的⼀个。
中国南⽅的房⼦特性是墙⾯⾼,窗门多且⼤,屋顶坡度⼤。
3、耕地类型——“南⽔北旱” 在我国是温带季风⽓候的国家,风靡东南季风。
夏季风从深海产⽣⽔蒸⽓,由西南吹向⼤西北,因⽽华北地区降⾬较少,造成了其耕地类型为旱⽥,⽽中国南⽅降⾬较多,为⽔稻⽥。
地理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附:知识整合及重点考向)
地理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附:知识整合及重点考向)知识整合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分区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三、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重点考向
考向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考向二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 汽车马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水运是南方地区人们常用的一 种交通运输方式
南 方民居
贵州省苗寨
陕北窑洞
北方的四合院
故宫建筑群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比较项目 主食 传统民居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面食
米饭
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薄
热带雨林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东北林海雪原
海南岛热带风光
一、南北方地
区自然环境的
差异
北方地区的 面积占全国 的20%,人 口占全国40 %。属于温 带季风气候。 平原面积广 大。东北平 原以“黑土 地”著称, 华北平原与 黄土高原为 “黄土地”。
秦岭
淮河
南方地区 的面积占 全国的 25%,人 口占全国 5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以高原和丘陵为主,
黑土地,黄土地
红壤、水稻土
二、南北方地区生产活动的差异
秦岭 淮河
北 方 地 区 的 旱 地 南 方 地 区 的 水 田
北 方 地 区 的 旱 田
北方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 区
南方地区的水田
我国南方地区 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上,属 于湿润地区。
政史地组:姜石明
活动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 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北国风光
热带海滨风光
学习目标
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 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 较,明确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对人类 生产、生活的影响。
南北方的地理差异
南北方的地理差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这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
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2.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3.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
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
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
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
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
以北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相较而言,湿润度较低;以南地区则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区,是中国的粮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一、地形地貌以北地区地貌起伏不平,呈现出多山多谷的景象,其中的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500米,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宽约800公里。
它的地形高原狭窄,坡度较大、水蚀痕迹明显,有着丰富的岩石种类和奇峰异石的地貌景象。
而以南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地势逐渐平缓。
长江、淮河、汉水等河流在此形成了广阔的平原,以及众多的淀、湖、泊、池等水域。
这里有口岸众多、物流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还有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武汉钢铁公司。
二、气候环境以北地区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春季干燥严重、夏季夜间温度较低。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降温急剧,气温波动较大。
以南地区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量较大,并且分布不均,是我国农业生产较为优越的地区之一。
在以北地区,由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很容易受到干热风暴和台风影响,导致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出现。
由于缺乏长江流域这样广泛而丰富的灌溉系统,水资源也格外紧张。
而在以南地区,比起其它地区,夏季气温较为温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因此给当地造成了水资源的争夺问题。
三、农业经济以北地区生态条件较为恶劣,不适宜种植多样化的农作物,农民的种植技术普遍比不上南方,经济条件落后,致使很多农民无法养活自己,他们年年苦辣地辛勤劳作,只能维持家庭基本生活。
而在以南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春作、种植、收割全部由机械化完成,这样的农业种植条件让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越来越大的提高,其中的“中国粮仓”企业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
四、文化差异以北地区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笔记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笔记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南北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习俗上,更体现在地理、气候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记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二、北方地区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以及部分山区。
其范围大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
2气候特点北方地区的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温普遍较低,降雪较多。
夏季则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地形地貌北方地区地形多样,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
黄土高原则以其独特的黄土层而闻名,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
东北平原则以其广袤的黑土地而著称,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4水系与河流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北方多个省份,对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海河则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航运和灌溉功能。
5自然资源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北方地区的农业也十分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三、南方地区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
其范围大致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2气候特点南方地区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由于纬度较低,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相对较高,降雪较少。
夏季则雨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水利资源的开发。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米,云贵川地区则是米。
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
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
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 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南北地理位置差异明显,北方横跨东西经度,南北纵深差异显著。
北方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南方包括华东、华南、西南三大地区。
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
二、气候特点1. 南方气候南方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春秋季节变化明显。
南方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多雨季节较明显,夏季多风暴和台风。
2. 北方气候北方地区主要以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短暂,变化不明显。
北方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为频繁。
三、地形地貌特征1. 南方地形地貌南方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主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有大量的高山和深谷,地形复杂多变。
南方地区海岸线曲折,有大量的海湾和港湾。
2. 北方地形地貌北方地形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少有高山,地貌相对单一。
北方地区河流众多,形成了大片的河谷平原,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业。
四、水系特点1. 南方水系南方水系发达,有长江和珠江等大河流域,多河流蜿蜒曲折,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多湖泊、水库和水文资源。
2. 北方水系北方主要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水系,黄河流域沙土流沙多,水资源短缺,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北方整体水资源匮乏,水流湍急,河流易淤积。
五、自然资源分布1. 南方自然资源南方地区主要以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主,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铜矿、锡矿、锑矿等金属矿产。
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渔业。
2. 北方自然资源北方地区主要以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矿产资源,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北方地区也有稀土、铁矿等矿产资源,但整体资源相对单一。
总之,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南北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有很多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地势复杂多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地形平坦水系发达,煤炭和石油资源较为丰富。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从地理角度看我国的南北差异
从地理角度看我国的南北差异一、南方比较开放,而北方比较保守。
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风雪多,为抵御严寒,建筑物都是强调封闭的,人们外出活动较少;而南方正好相反,雨水多,气候温暖,为了换气通风,建筑物是开放的,人们外出活动较多。
所以,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作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
”另外,从地域来看,北方的交通受到了自然界的“梗阻”,如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蒙古高原、蒙古大草原等天然的阻碍,也有“长城”等人为的屏障,这里人口稀少,密度小,这些都不利于人们的交流和对外交往,而南方虽有丘陵,但大多是平缓的,海岸线较长,并且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南方的“开放”和北方的“封闭”。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古代唐、宋以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西方的思想和对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南方接触比较多;近代历次的变法和革命运动大多都发起自南方,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国共合作的“北伐运动”等,都是从南方开始的,并都是把北方作为斗争的对象,足见北方在历史上是“保守”的,受外来思想和内部变革的冲击比较小,北方一直是保守势力的聚居地;历史上对外贸易的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南方,如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等地是著名的贸易港口,对外交往频繁,人们的思想也自然要开放得多,而北方这样的开放机会却很少。
国务院提出要将“振兴东北”作为我国的国策,相继有很多人为此献计献策,其中有人提出“思想的保守和落后是制约今天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观点,就不无道理。
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由于南方对外开放早、机会多,人们接触外来事物和思想、文化比较频繁,人们更容易承认、接纳外来事物,所以思想比较开放。
二、南方相对比较安定,而北方多动荡。
从地理的角度看,有强烈扩张野心的日本、沙俄在北方,而南面的印度、缅甸、阿富汗、越南等国家也是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力量弱小,不但他们对我国的威胁不大,而且还为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设置了一道屏障,客观上为阻击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
煤炭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是中国 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 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 省份。
金属矿产资源:北方地区的金属 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如铁矿、 铜矿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石油、天然气资源:北方地区也 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重要 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 区。
形成原因: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南北方的土壤类型对比
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黄土、黑土、栗钙土等。 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红壤、黄壤、砖红壤等。 南北土壤类型的差异原因: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南北土壤类型的分布特点: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
南北方地区的生态
07
环境
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
气候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土壤类型:南方地区以红壤、黄壤等酸性土壤为主,肥力较低。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动物种类:南方地区动物种类繁 多,北方地区动物种类相对较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植被类型: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以温带 落叶阔叶林为主。
水资源: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 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儿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中国南方北方地理分界线及十四大差异
中国南方北方地理分界线及十四大差异引自“扬子晚报”消息说: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这一观点一直得到国内地理、气候等方面专家的认可。
在秦岭——淮河线上,秦岭两侧均为山区县城,在淮河沿岸平原,像淮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与淮河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几乎没有。
淮安开始规划建设标志园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许多城市和专家的质疑。
近期有关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的问题被炒作的不断升温。
南北方究竟怎样划分,又有哪些差异呢?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此梳理一番,让大家有所了解。
区分中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在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1、以秦岭、淮河为界分南北。
这是因为淮河是中国境内最南的一条在冬天会冻结的河流。
2、明清时期,不少学者主张以长江作为区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两个说法各有根据,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征为重,后者以人文地理因素为重。
从地理和一般意义上常指第一种分界方法。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线,它是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分界线。
由此引起秦岭淮河一线同样是以下几个重要的区域的界限:1、在气候上,秦岭淮河是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在气温上,秦岭淮河是1月均温南方0℃以上和北方0℃以下区域的分界线。
在降水上,秦岭淮河是水量800毫米以上(南方)和800毫米以下以下的分界线。
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气候差异的具体表现和基本表现。
这是南北方最基本的差异,是其它差异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南绿北落在自然带上,秦岭淮河是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和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分界线。
3、南水北旱在农业环境上,秦岭淮河是南方水田为主和北方旱地为主的分界线。
4、南稻北麦和南米北面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秦岭淮河是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5、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
6、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高中地理南北方差异总结
高中地理南北方差异总结我国东西部地区-南北部地区差异对比总结一、南矮北高: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为1.647米。
二、南瘦北胖:身高和体重的差异主要是受环境和食物两个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居住在草原、高原、高纬度、气候寒冷地区的并以麦面为主食的人,身材魁梧。
而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岛屿和滨海平原地区,从事农耕并以大米为主食的人,身材则较矮小。
三、南米北面:我国饮食口味的突出区别是南甜北咸。
四、南甜北咸:我国饮食的表现差异就是南米北面。
五、南繁北齐: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三千多公里,两地语音虽有区别,而通话交流思想没有多大困难。
在南方,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为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互相听不懂。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相距不过300公里,粤语与潮汕语之间却无法交谈。
六、南老北孔:南方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哲学思想主要传播地,北方的齐鲁大地则是孔子儒家学说的发源地。
七、南柔北刚:南柔北刚是反映在地理景观和文化艺术两方面的差异;南北景观差异——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
八、南北戏曲差异——南曲如抽丝,北曲如轮枪。
九、南北地形差异——南部多丘陵,北部多平原。
十、南北一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南部高于0度;北部低于0度。
十一、南北年降水量的差异:南部多于800毫米;北部低于800毫米。
十二、南北农业生产的差异:南稻北麦。
十三、东西农业生产的差异:东耕西牧。
十四、南细北爽:南北两方人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南细北爽是指,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十五、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指的是武术的南北差异,南方的拳术和北方的腿功形成强烈对比。
十六、南骗北抢:南骗北抢是犯罪分子行为地理分布特点的真实写照,即南方多发生智力型的案件,北方多发生暴力型的犯罪活动。
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哪些?
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哪些?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地理界线体现了区域内部地理事物的差异性。
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是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大家对南北方的差异内容很容易混淆。
今天教给大家用简单的“四字”识别南北差异。
1、饮食习惯——“南米北面”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
而北方地区自古缺水,除东北外几乎都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故只能种黍稷等,这在现代已经成了杂粮,但在古代却是北方人的主食。
而随着小麦的传入,小麦由于其抗旱性能和口感,瞬间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北方人民也终于不用再吃杂粮,改而吃面食,并延续至今。
随着时代的演化,南北饮食各自取得了辉煌的发展。
北方把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饺子、馒头、包子、花卷、刀削面、杂酱面、烩面、烙饼、泡馍……提起面食,北方绝对是世界一流,没有之一!而南方在做米饭上发挥空间有限,在做菜上却下足了功夫,八大菜系七个都在南方,可见一斑!2、传统民居特点——“南尖北平”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
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并且门窗少且小。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徽派建筑是南方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南方的房屋特点是墙体高,门窗多且大,屋顶坡度大。
3、耕地类型——“南水北旱”我国是季风气候的国家,盛行东南季风。
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由东南吹向西北,因此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导致了其耕地类型为旱地,而南方降水较多,为水田。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历史文化差异:北方地区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南方地区则更加 注重创新和变革。
历史文化特色: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厚重、大气、朴实,南 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则主要表现为灵动、细腻、精致。
民俗风情与传统节日
北方地区民俗风情: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元宵节吃元宵、赏 花灯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餐桌礼仪与待客之道
北方人热情豪爽,南方人温婉细致 北方人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南方人注重细嚼慢咽 北方人待客大方,南方人注重礼节 北方人喜欢面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气候差异: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暖潮湿
文化差异:北方注重传统礼仪,南方注重 商业文化
饮食差异: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 为主
婚姻观念:北方地区较为传统保守,南方地区较为开放自由 家族观念:北方地区家族观念较重,重视家族传承和荣誉,南方地区则更 注重个人发展和成功
教育水平与就业情况
添加标题
教育水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 高,而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添加标题
就业情况:北方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南方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此外, 北方地区的就业结构也相对较为多样化,而南方地区的就业结构则相对较为单一。
河流湖泊分布
北方地区:河流 多为季节性河流, 湖泊较少
南方地区:河流 多为常年性河流, 湖泊较多
原因:气候、地 形等因素导致的 水资源分布不均
影响:对农业、 交通等方面产生 影响
03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背景与传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北方地区:以中原文化为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了华夏文 明的精髓。
南北方差异总结
南北方差异总结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涵盖了地理、气候、饮食、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南北方的差异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带领读者了解南北方之间的差异并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一、地理与气候差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理区位自然带来了南北方的差异。
北方地势相对平坦,多为农田和草原,而南方则多山地丘陵。
这种地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北方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
南方多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北方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这导致南北方在衣食住行上的区别,例如南方人普遍喜欢清爽宽松的衣服,而北方人则倾向于厚重保暖的服装。
二、饮食文化差异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口味偏甜,酒精度数较低,喜欢糯米制品和海鲜;北方人则以面食为主,口味偏咸,酒精度数较高,喜欢面食和牛羊肉。
这些饮食差异既反映了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的影响,也展示了南北方人民对食物的独特烹饪方法和口味追求。
三、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差异南北方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差异。
北方人讲究朴素节俭,注重家庭和集体意识,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和纪律观念。
南方人则注重个人自由和享受,崇尚自我表达和尊重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在人际交往、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上都有所表现。
四、文化艺术传承的差异南北方在文化艺术传承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南方以文人雅士为主,文化底蕴深厚,仕途文化和文学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北方则因为较为开放的地理环境和政治中心的影响,注重实用主义和功利思维,工商业和官场文化在北方较为兴起。
这些文化艺术的差异使得南北方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产业。
五、教育与就业差异南北方的教育和就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南方地区经济发达,知识产业相对发达,教育资源相对充足,高校数量较多。
北方则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导,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这也导致南北方在人才流动和就业机会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
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
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
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 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
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
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
北方为窝,多封闭。
”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
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农耕制度:南方以水田为主,并且以水稻,油菜为主,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熟;而北方以旱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大豆,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不同:南方以水运为主,北方已陆运为主传统居民不同: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北方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造成这些方面的原因为: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积温以及人类的需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
我国的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位于北纬53°31´;最南境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4°附近。
南北相距5500千米。
从海陆分布看,我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因而季风气候显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发达,季风在一年内的交替与进退,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地域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
我国大陆东海岸带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影响微弱。
我国的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
由于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理论昼长、日地距离不同,使理论辐射量也有所不同。
各纬度上的太阳高度角与理论昼长的季节变化,使理论辐射量相应地发生季节变化。
夏至时,太阳正射北回归线,我国南方北回归线一带太阳高度角大而北方小,但理论昼长却是北方长南方短,结果南方与北方的理论辐射量差别并不太大。
冬至时,太阳正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理论昼长都比夏至小且南方比北方大,结果理论辐射量普遍比夏至少且南北差异大。
虽然这都是各纬度大气上界出的理论辐射量的季节变化,但这正是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小,冬季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的重要原因。
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北冷南热。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从南海诸岛的25℃以上到黑龙江省北部约-5℃,南北相差达30℃以上。
西部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南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等却多在5℃以上。
1月是最冷月,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纬度效应明显。
黑龙江省最北部,1月气温低于-30℃,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南部则在20℃以上,平均每向北跨1个纬度,1月气温降低1.5℃。
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
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东部地区平均跨1个纬度,气温差0.2℃左右。
淮河流域以南,基本上在28℃-30℃之间。
全国著名的高温中心,是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
我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东短夏长。
中国地理中水文要素也有明显的南北分异。
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
我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
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
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
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葛尔盆地地区。
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出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流域。
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
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Cv则比较大,可达0.6。
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
年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v大的北方诸河Km也大,Cv值较小的南方诸河,Km值也比较小;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较集水面积较小的河流为小;干流Km值比支流为小。
在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下,我国气候从西北向东南由干到湿,自北而南由冷到热,这样的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土壤与风化壳的地球化学过程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逐渐加强。
青藏高原及西北高山地区,为第四纪以来的强烈隆起区,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均处于初始阶段。
发育了碎屑状风化壳和年幼的高山土壤;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分稀缺,阻滞着地球化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在土壤与风化壳中石灰与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盐类均得以保存,形成含盐风化壳和盐渍干旱土;半干旱地区雨量稍多,土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发育了碳酸盐风化壳和草原钙积干旱土、半干润松软腐殖土,前者如棕钙土、灰钙土,后者如黑钙土、栗钙土等。
东部湿润地区雨量丰沛,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地球化学过程大大加强,土壤与风化壳中不仅易溶性盐类多被淋失,就是难于迁移的硅、铝、铁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迁移和聚积,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占统治地位,发育了硅铝风化壳,发育的土壤为湿润硅铝土、铁硅铝土和铁铝土,自北而南,随热量增加,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加强,主要地带性土壤由寒棕壤递变为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水平分布纬度地带性规律,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种情况。
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寒温带针叶林,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分布着大面积兴安落叶松林,间或混有樟子松林。
温带针叶树-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包括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本带阴湿生境中分布着槭、椴等落叶阔叶杂木林,在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生境分布着蒙古栎林,间或有成片的红松林,但红松多与杂木林混交,特别是在地带北部形成红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着多种栎林。
过度性亚热带含有常绿阔叶林,包括泰巴山区和淮阳丘陵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栎林为主,东部含喜湿树种,西部由耐旱树种组成,亚热带是我国常绿果树产区,主产柑橘类,枇杷、杨梅等,经济树木有油桐、茶等。
南亚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带,在砖红壤性土生长含有大戟科、罗汉松科等热带树种。
我国热带季雨林、雨林带面积狭小,在热带开阔谷地或丘陵砖红壤上分布着半常绿季雨林。
常绿阔叶雨林仅见于湿润较暖小环境。
热带作物有巴西橡胶、椰子、腰果、槟榔等。
中国面积广大,南北方差异明显。
中国的气象与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差异反应了南北方的显著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