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0 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虽有嘉肴》教材分析《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而“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兑命》篇中说“学学半”,“教”和“学”字形上用的都是“学”字,可见“教”与“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和“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文言积累较少,甚至仅限于小学课本所学的几首唐诗而已,文言语感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虽有嘉肴》一课的学习,要注意教师可以领读几遍,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同时做到熟读自然成诵,让孩子喜欢文言,对博大精深的文化萌生兴趣。

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视点叙述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本篇古文相同以简略的文段从证明的视点提出“教育相长”的观念,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只日子中能够习得道理取得感悟,相同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情绪和办法。

1.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泼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考虑方向会发生较大误差,所以需求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考虑答题方向,鼓舞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经过熟记词句含义和熟读背诵激起学生爱好。

2.关于简易白话文,实词的释义不行小看,应该以学生开始触摸的视角来耐性阐明,多结合古意,有爱好地叙述弥补相关课外常识引发学生的爱好,并安置简略的实词阐明,简易白话文给学生操练。

常识与才干: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进程与办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

情感情绪价值观: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课时讲授法、协作探求法一、巧引进。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

“四书”、“五经”别离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全国,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咱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知咱们要勤于研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咱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有”教育咱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日,就让咱们接近《礼记》,领会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报告收集到的有关《礼记》的材料。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是秦汉曾经各种礼仪作品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撰写。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阐明称为“传”或“记”,《礼记》因而而得名,即对“礼”的阐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 4.20 虽有嘉肴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4.20 虽有嘉肴学案3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虽有嘉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时2课时课型精读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个成语叫“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老师对这一点很有体会。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谁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学生举实例,教师总结:对于这方面的道理,古人早已有所阐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这篇课文,看看教和学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2.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聆听,思考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听老师朗读关于冰心的话,体会其中的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基本情况,积累语文常识。

(二)自主学习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_____ 弗食_____ 教学相长_____ 兑命_____ 学学半_____2.解释。

(1)虽(2)旨(3)至道(4)善(5)困(6)是故(7)自反(8)自强(9)教学相长(10)学学半3.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礼记集解》)。

《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_________编撰。

4.翻译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疏通文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探究展示
1. 请一位同学背诵课文,并说说这篇短文主要讨论了 和 的关系,其它同学分组研讨: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2.先由学生独立设计,小组内交流、试读,然后在班级展示。
明确:第一节情感变化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第二节情感变化为坚定──渴望──充满信心、乐观。
3.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究思考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引领自学
预习反馈。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解答预习中学生的疑惑,锻炼学生的查阅资料和自学能力。
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4. 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每小组推出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朗读,师生共评,教师注重指点朗读方法,如诵读,注意节奏,对表现好的组给与表扬。
5. 分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质疑。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自愿在班级展示背诵,师生共评,及时给与肯定。
7. 请已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谈自己的背诵方法,对学生进行背诵方法指导。(如:重点词语提示法;内容联系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注解和查工具书,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2.把握“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2. 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二、了解作品《虽有嘉肴》出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翻译下面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2、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二)研习课文2、翻译下面句子:(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合作探究1、(“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 解不清)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A.《兑命》曰:“学学半。” 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D.学而不思则罔。
3.重点实词
(l)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2)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3)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连词,所以)...
教法设计
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合作 学习;导学法,朗读
教学程序
1.掌握生词读音。
嘉肴(yáo)弗(fú)食旨(zhǐ)自强(qi?ng)教学相长(zh?ng)兑(yua)命学(xiào)学半
2.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疏通文意,翻译课文。(1)虽有佳肴,弗食不 Nhomakorabea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育方针:常识与技术:1.掌握本课要点白话实词、白话虚词、特别句式等现象。

2.了解儒家关于教育相长的思维学说和古代教育教育的一般准则。

3.深化了解文章中所论说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谈领会。

进程与办法:1.经过学生答复问题,教师启示解说,使学生根本掌握本课的白话基础常识。

2.掌握本文善用比方与比照的说理办法。

3.经过对文章的进一步剖析、发掘,了解文章所论说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无懈可击。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经过对本文道理的深化的论说剖析,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建立“教育相长”的思维。

2.培育学生“尊师重教”的美德,建立起杰出的师生联系。

教育要点:1.掌握文中常用白话词语的含义、用法以及多音多意字、通假字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比方与比照的说理办法。

教育难点:逐层了解短文所分析的教育思维。

教育办法:教育、朗诵、评论。

教育时刻: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体系而全面地论说教育教育的文章。

今日咱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篇,它是秦汉时期体系地说明教育的意图及效果,教育和教育的准则、准则和办法,教师的位置和效果,在教育进程中的师生联系以及同学之间联系的一篇模范著作,这篇文章对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是我国也是国际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咱们今日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二、熟读课文,全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教师正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ɡ)兑(yuè)命学(xiào)学(xué)半2学生朗诵课文,疏通文字。

(1)“虽有嘉肴”:“虽”,连词,尽管。

“嘉肴”,甘旨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目标。

“旨”,甘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杰出。

(5)“是故”:连词,所以。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一、了解《礼记》《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肴(yáo)弗(fú)自强(qiǎng)兑(yuè)学学半(xiào)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⑵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⑶特殊句式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③教学相长也。

(用“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问题,教学相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引领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资料,了解《礼记》相关知识,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着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3、通过理提炼课文主旨,要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流利。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内的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互相说一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单纯教师授课不关注学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绝对放手、学生主宰课堂的“放手式”教学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必须注重教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其实古人早在《礼记》上就有“教学相长”的论述,让我们走进《礼记集解》中的《学记》,悉心体味吧。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课前探究】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学相长.()2.作品链接《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

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预习交流】小组相互检查课前探究内容【互助提升】(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 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二)深层探究1.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至道”、“相长”、“困”、“学(xiao)”、“虽”等重点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导学过程】一、导课新课: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 xiào )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三、走进作品:《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礼记》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礼记》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20 虽有佳肴《礼记》课前自学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1、“虽有佳(jiā)肴(Yáo)”,“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qiǎng)”,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

12、“学(xiào)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能学习一半。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知识积累: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堂活动1、给下列红字注音:佳肴..( jiā)(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 xiào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反省自己)..(自我勉励)自反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虽有嘉肴
一、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
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佳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
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1、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
(二)研习课文
2、翻译下面句子:
(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合作探究
1、(“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2、类比论证
3、提示:教者的角度:学者的角度
课堂抽测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参考答案:
1、(1)甘美(2)不通,理解不了(3)教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