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盐渍地现状、治理情况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白银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措施

白银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措施

白银 市 20~ 09 05 20 年各年 废水 中主要 污染物 排放情 况见 表 2 。 20 —0 9 , 白银 市 工业 废水 中 C D和氨 氮 的年 均排 放量 分别 05 20 年 O 为 3 2 . 吨 、28. 62 1 3 17 5吨 ;城 镇 生 活 污 水 中 C D和 氨 氮 的年 均 4 O 排 放 量分 别 为 76. 、l6. 82 5吨 10 2吨 ;石 油类 排 放 量 呈 现逐 年 减 0 少 的趋 势 ,由 20 年 的 2.1 09 7 6吨减 少 到 20 0 09年 的 5 6 吨 ,减 .1 5 少 了 7 . %;近 两 年 砷 、铅 排 放 保持 相 对 稳 定 ,年均 排 放 量 分 92 4
4. %:汞 年均 排 放 量为 0 5 吨 ;镉 排放 量 逐年 减 少 ,由 20 23 9 .8 2 05 年 的 1.1 减少到 20 年 的 3 7 ,减少 7 . %;近 四年六价 91 吨 09 . 吨 8 97 5 铬排 放 相 比 20 年 明 显减 少 ,并 于 20 05 09年实 现 零 排放 。C D O 、 氨氮 和石 油类 的排放 区域 主要 为白银 区和平川 区 ,砷 、铅 、汞 、 镉和 六价 铬排 放 区域 主要 集 中在 白银 区的 东大 沟 。重 金属 污 染物 排放 以有 色金 属 冶炼业 为 主 ,其 他 污染 物排 放 主要集 中在 有 色金 属冶炼 、电力 、化工 行业 。
据 此 ,本文 通 过 对 白银 市环 境 保护 现 状进 行 分析 ,并 针 对 主要 环
表 1 2 0 — 0 9年全市 废水 排放情 况 0 520
Fi. at trds h r ei ii n2 0 -2 0 g 1W sewae ic a g nBayni 0 5 0 9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盐分积累过多,超过作物生长所需的范围,导致土壤的盐碱含量过高,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盐渍化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例如气候、地下水质、水文条件及灌溉方式等。

针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是预防和治理土壤盐渍化的关键。

在盐渍化严重的地区,应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如地下滴灌、地下渗漏等,避免过量的灌溉水渗入土壤中,导致盐分的累积。

并且,要注意地下水位的控制,避免地下水过度上升,将盐分带到浅层土壤。

二、施加有机肥有机肥对于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盐分的累积。

同时,有机肥中所含的有机物质可以与土壤中的盐分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减少盐分的活性,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浓度。

三、改善土壤排水系统改善土壤排水系统是治理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避免积水情况的发生,避免过剩的灌溉水在土壤中滞留,形成水分蒸发后盐分的累积。

改善土壤排水系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排水沟、清理排水沟、疏通排水管道等,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

四、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合理选择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是预防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方法之一、耐盐碱的作物品种具有对盐分的适应性,在高盐碱度的土壤中也能够生长发育。

选择耐盐碱的作物品种可以减少盐分对作物的伤害,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

五、土地复垦与改良盐渍化已经发生的土地需要进行复垦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盐分排除能力。

土地复垦与改良可以采用碱化返灌、改良剂施用、翻耕混盐等方法,将盐分与土壤进行分离,恢复土壤的生产功能。

总之,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治理。

水分管理、有机肥的施用、改善土壤排水系统、合理选择作物品种以及土地复垦与改良等方法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防治土壤盐渍化问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分析报告

盐碱地治理分析报告

盐碱地治理分析报告一、前言盐碱地是指地表或土壤中含有过高盐分和碱性成分的土地,由于其土壤肥力差,水分含量低,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很大困扰。

为了解决盐碱地的问题,本报告将对盐碱地治理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盐碱地形成原因1. 地质原因:盐碱地多分布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的平原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地表渗漏,积累在土壤中,形成盐碱地。

2. 水文原因:地表排水不畅,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难以溶解。

3. 农业管理原因: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引发土壤污染,使盐碱地形成或加重。

三、盐碱地治理方法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和土壤改良剂,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

2. 排水系统建设:修建排水沟、排水渠,保证雨水以及地下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土壤的盐碱积累。

3. 盐渍植物种植:选择耐盐碱的植物种植在盐碱地上,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4. 盐碱土壤矫正: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使用不同的矫正技术,如石膏矫正、酸矫正等。

5. 农业合理耕作:合理施肥、轮作休闲等措施,减少盐分的积累并提高盐碱地的农业产出。

四、盐碱地治理效果评估盐碱地治理效果的评估通常包括土壤盐分浓度、作物生长情况和农业产出三个方面。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盐分浓度的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治理效果。

同时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如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以及农业产出的增加情况,来衡量治理效果的成果。

五、盐碱地治理推广为了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推广效果,需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培训和会议等渠道,向农民普及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参与盐碱地治理,并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3. 技术支持:加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

六、结论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土壤改良、排水系统、植物种植和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治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盐碱地的治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土地资源综合来看,盐碱地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不同方面综合治理。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1.24•【字号】市政发〔2016〕240号•【施行日期】2016.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市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16〕24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央、省属有关企业:现将《白银市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白银市人民政府2016年11月24日白银市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今年以来,国家和省上在环境保护督查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多次对我市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环保历史欠账多,工业“三废”排放造成的部分地区大气、地表水和土壤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一些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2016年10月27日,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对我市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强化整改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环保部现场督查和省政府通报情况看,我市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靖远县和会宁县燃煤锅炉整治滞后,只完成年度整治任务的20%和30%;白银城区银山路和国道109线城区东段以及施工工地夜间渣土运输车辆扬尘污染严重,多次被省上通报;煤质管控工作进展缓慢,白银区虽然制定了煤质管控工作方案,但煤炭专营市场还未建设,其他县区均未制定和实施煤质管控工作。

质监部门未对用煤企业和散煤营销点煤质进行检测;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滞后,市发改委还未制定相关工作计划或方案;白银城区烟花爆竹燃放、垃圾焚烧、露天烧烤等管控工作不到位,成为市民投诉的重点;平川区周边煤场、粉煤灰堆场乱堆乱放,未落实“三防”措施,形成“堆场围城”的现象。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盐碱地指的是土地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农作物种植的土壤。

这种土壤的存在和扩散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盐碱地的治理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是盐碱地治理的思路与对策。

一、改良盐碱土的物理性质1.土壤水分管理。

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有助于稀释和冲洗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

通过增加灌溉量、改变水田排水方式等方法,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

2.土壤通气性改善。

盐碱土通常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和通气性,容易造成根系缺氧。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并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和通气性,有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状况。

3.土壤结构改善。

盐碱土壤多为粘土性土壤,容易出现结块和坚硬。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培肥、翻耕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二、调整土壤酸碱度1.中和土壤酸碱度。

在酸性盐碱土中添加石灰和石膏等中和物质,可中和土壤的酸碱度,降低盐碱土的盐碱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2.选择耐盐碱植物。

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种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含量。

对于适应性强的耐盐碱植物,可通过引种和培育等方式,进行大面积种植,有利于盐碱地的治理。

三、合理利用和开发盐碱地1.发展盐碱地农业。

针对不同种类的盐碱土,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同时,结合合理的耕作措施和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盐碱土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综合开发盐碱地资源。

盐碱地不仅仅适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开展养殖业、旅游业、生态保护等多种产业。

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开发,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综合治理措施1.建立盐碱地综合治理机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盐碱地治理的组织和协调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多部门合力,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科研和技术支持力度。

加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推动盐碱地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盐碱化是全球性的土壤退化问题。

盐碱化草地恢复技术包括物理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水利改良技术和生物改良技术,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物理改良技术的成本较高,大面积治理时存在困难,往往只是临时性措施。

化学改良技术见效快,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水利改良技术在内陆缺水地区难以使用。

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不同的改良方法结合使用。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1.2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会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

在高 pH 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

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1.3影响植物吸收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1.4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当外界盐度超过植物的生长极限盐度时,植物质膜透性、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和植物营养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最后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如高盐分浓度可抑制植物种子的萌发等。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1、治理思路一是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发生程度,将农艺、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

二是将盐渍化土壤的改造利用与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治理对策一是盐碱地危害较轻地区,以改革区域用水制度,建立全新的节水和用水机制,杜绝大水漫灌,实行按作物、按区域合理轮灌,有效抑制灌溉水大量渗漏为治理重点。

白银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白银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退化 草地平均 草产 量 下 降 3 % ~5 %。客 观 分析 0 0
造 成 退 化 的原 因 , 有 大 气 候 环 境 变 化 导 致 的 干 旱 既 等 自然 的 不 可抗 因 素 , 又有 长期 超 载 过 牧 、 樵 乱 采 滥 等 超 过 草 地 生 态 系 统 自我 修 复 能 力 极 限 的 人 为 因
分界线 , 全市 3县 2区均属 干旱地 区, 降水量低 于 且
3 0Ir 0 l T n的地 域 面 积 在 7 0% 以 上 。 据 记 载 , 9 0~ 15 20 0 0年 的 5 0年 间 发 生 大小 旱 灾 就 达 3 5次 之 多 , 平 均 不 到 1 5年 就 发 生 1次 。 2 0 . 0 0年 在 全 市 发 生 了
化土地 。
靖远 5个乡 , 长 10k 全 5 m。根据 白银 市水土保 持 区
划, 白银 市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1 9 . 3万 kT , l2 占总 土 地 面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积 的 9 . %。除景泰西北部 降雨稀 少 , 60 土壤侵蚀 以 风蚀为主外 , 它 地 区均 以水 蚀 为 主 , 年降 水 的 其 全
1 1 干 旱 问题 .
20 年 气 像 资 料 显 示 , 市 降 水 量 均 在 40 00 全 0
1I 以 下 , 部 的 会 宁 县 为 3 9 2 mm, 蒸 发 量 为 TI II 南 8 . 年 16 3 6 Ir , 降 水 量 的 4 4倍 , 部 的 景 泰 县 年 9 . l 是 Tn . 北
6 %N7 %形成 地表 径 流 , 流失 土壤 6 12万 t 0 0 年 1 , 土壤 侵 蚀 模 数 达 31 4 0 / m2 仅 祖 厉 河 流 域 年 7 .9tk 。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盐碱地治理思路与对策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或碱超过一定限度的土地,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类型。

盐碱地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如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排水不良、不当的灌溉措施等。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治理盐碱地成为了当今重要的农业环境问题,下文分析了盐碱地的治理思路与对策。

一、盐碱地治理思路:1.土壤改良:盐碱地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因此,首要任务是通过土壤改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加有机肥料、石灰、腐殖酸等物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酸碱平衡。

2.排除盐碱水源:盐碱地的形成往往与地下水中的盐分浓度过高有关,因此,有效控制地下水的盐分浓度是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采取降低灌溉水的盐分浓度、提高排水效果、控制地下水位等措施来排除盐碱水源,减少对盐碱地的影响。

3.优化灌溉技术:盐碱地的形成往往与不当的灌溉措施有关,因此,在治理盐碱地时,优化灌溉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盐碱地的影响。

4.引进耐盐碱植物:为了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状况,可以引进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并为其他作物的种植创造更好的条件。

5.生态复绿:盐碱地的治理还可以通过生态复绿来实现。

可以采用植树造林、绿化恢复等措施,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加强土壤的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改善盐碱地的环境状况。

二、盐碱地治理对策:1.加强监测与评估:对盐碱地进行定期的监测与评估,了解盐碱地的发展趋势和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果。

2.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盐碱地资源,可以减少盐碱土地的扩展,并提高其利用效益。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系统的设计等来优化土地利用,减少盐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盐碱地整治实施方案及措施

盐碱地整治实施方案及措施

盐碱地整治实施方案及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土地。

盐碱地的整治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工程,对于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田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整治盐碱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及措施至关重要。

一、盐碱地整治实施方案1. 调查评估:对盐碱地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了解盐碱地的分布情况、盐碱土壤的性质、盐碱地的利用现状等,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确定整治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整治的重点和措施。

3. 技术支持:整治过程中,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土壤改良技术、排水排盐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环境。

4. 资金投入:整治盐碱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治理、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要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

5. 组织实施:整治工作需要形成合力,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农民、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推动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盐碱地整治实施措施1. 土壤改良:采用石灰、石膏等土壤改良材料,中和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2. 灌溉排水:合理施行排水灌溉制度,及时排除土壤中的盐分,保持土壤湿润,减少盐碱地的发生。

3. 植被恢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4. 科学耕作: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如旋耕、深翻等,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5. 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6. 政策扶持:加大对盐碱地整治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盐碱地整治,提高盐碱地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盐碱地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盐碱地的土地质量,提高农田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异与环境污染评价研究

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异与环境污染评价研究

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异与环境污染评价研究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异与环境污染评价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环境污染评价。

首先,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对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并采用ICP-MS等分析方法,测定了样品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结果显示,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对较为普遍,主要污染元素包括铅、镉、铬等。

其中,部分样本的污染元素含量超出了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限值,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白银区耕地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其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空间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绘制了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图。

结果显示,白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局部性和点源性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域和农业用地周围。

这表明工业活动和农业生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较大,需要加强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最后,本研究基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对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

根据污染元素的含量和毒性特征,采用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出了各样点的环境风险指数。

结果显示,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包括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合理农药使用等。

综上所述,白银市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域和农业用地周围。

这种污染状况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风险。

因此,应加强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白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局部性和点源性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域和农业用地周围。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1.合理管理灌溉:合理管理灌溉是预防土壤盐渍化的关键。

一方面,要避免过量灌溉和无序灌溉,确保水分迅速排除土壤,并且避免地面和地下水的积聚。

另一方面,要适时进行灌溉,避免土壤过度干燥,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

2.改良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结构是减少土壤盐分积累的关键。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此外,通过适当添加石膏、石灰等改良剂,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3.种植耐盐性作物:选择耐盐性作物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方法。

耐盐性作物如盐草、盐蒿等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提供农作物产量。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供应能力,减少盐分积累。

一方面,应根据土壤的盐分含量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

另一方面,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料,提高土壤养分质量。

5.排盐处理:对于严重盐渍化的土壤,可以采用排盐处理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

目前常用的排盐方法有冲洗法、改良剂法和旋刨法等。

冲洗法是通过灌溉大量淡水来冲洗土壤,将盐分冲走;改良剂法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盐分的性质,减少土壤中盐分的浓度;旋刨法是通过机械刨取土壤表层,去除高盐土壤,然后填充新的土壤。

综上所述,防治土壤盐渍化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取。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改良土壤结构、种植耐
盐性作物、合理施肥和排盐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维护土壤的健康和农作物的产量。

白银市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白银市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 . 2 8 × 1 0 4 h m , 导致全 市干旱 、 霜冻 、 冰雹等 自然灾害十分频 繁 , 尤 益不高 、 污染严重 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技术落后 。 白银市尾矿 、 伴生 其是浮尘 、 扬沙 、 沙尘暴污染屡屡 发生 , 2 0 0 6年春季就达 1 0次之 矿 、 粉 煤灰 、 氟石膏等存量大 , 利用量很 小 , 大部分长期露天堆放 ,
共有 6 5 个工业 污染项 目得到 了治理 , 削减二氧化硫 6 . 9 ×1 0 4 t 、 化 学需氧量 3 9 5 3 t , 减排工业废水 3 4 0 ×1 0 5 , 但 白银市的环境污染依 然严 重 , 其主要因素有 4 个方 面。 2 . 1 环保意识有待提 高。白银市尽管这几年在环保宣传方面做 了 大量的工作 , 但 以牺牲环境来换取 J D P增长的错误认识在有关部 门和单位依然存在 , 有的地方 不经过擅 自引进国家明令禁止 和淘 汰的落后生产工艺 、 设施 ; 有 的企业对治理污染持消极态度 , 限期 治理 限而无期 , 有 的企业为降低 生产成本停运 环保设施 , 偷排或 超标排放污染物。 2 . 2 技 术装备落后。 白银 市辖 区内工业 企业大都 建设 于上世纪 五 六十年代 , 由于当时的技术装 备就不先 进 , 后期又缺乏技改投入 , 企业长期低水平运行 , 大量伴生元素 随烟气 、 残渣和废水流失 。白 银公 司铜 、 铅、 锌冶炼 原料 中含有 可 回收元素 1 8种 , 目前除 回收 铜、 铅、 锌 元素外 , 仅 回收 了半生元 素金 、 银、 硒、 硫、 镉 5种 , 硒 的 回收率很 低 , 碲、 铊、 汞、 锗、 砷、 铋、 钴、 镍、 铟、 锑 等十种元素 尚无 法 回收 。 2 . 3资金 十分 匮乏 。由于 白银市探明的矿产资源 已逐渐枯竭 , 加之 历史 、 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 主要企业生产经 营陷入 困境 , 治理污染 没有资金来保障。如白银公 司 自 1 9 5 4年建厂 以来 ,上 交利税 7 0 亿元 , 是甘肃省 的主要纳税大户 , 但 目前企业举步维艰 , 计 划建设 的环保项 目不仅经济效益可观 , 而且对 改善环境 质量起着决定 性 作用 , 但 巨额 的总投资企业无力 承担 。 2 . 4 技术研发 和引进滞后 。 资源利用效率低 , 经济增长 的质量和效

甘肃省景泰县盐碱地治理模式探究

甘肃省景泰县盐碱地治理模式探究

白银市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

黄河流经县境112公里。

景泰县属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是甘肃省58个片区贫困县之一。

县辖8镇3乡,136个行政村,总人口23.91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40户,贫困人口3.47人,贫困发生率18.59%。

一、基础条件景泰县作为沿黄灌区重要的农业大县,多年引黄灌溉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正日趋加重。

截至2015年,景泰县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面积达27万亩,占水浇地面积的42.19%,其中,中、重度盐碱地达16.3万亩,因盐碱弃耕撂荒地达6.5万亩,并以每年增加6000亩的速度蔓延。

农林牧业无法有效直接利用这些盐碱耕地,由于长期荒芜,土壤盐渍化逐年加重,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景泰县11个乡镇中有6个位于盐碱区,2015年因碱失地、失房人口达10063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9%,已经到了“盐碱不治、穷根不除”的境地。

为此,景泰县委、景泰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多地考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盐碱回归水合理有效的盐碱地治理方式可以缓解土壤盐渍化程度,减缓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甘肃省景泰县委、景泰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多地考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盐碱回归水发展水产养殖业,治理土地盐碱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

笔者对甘肃省景泰县的盐碱地治理方案进行了梳理,同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盐碱地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甘肃省景泰县盐碱地治理模式探究文/王生态发展水产养殖业,治理土地盐碱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景泰县委、景泰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通过《景泰县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实施意见》,出台《景泰县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奖励办法》,对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现代渔业的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技术、项目申报等扶持。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白银市自然保护区整改情况的报告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白银市自然保护区整改情况的报告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白银市自然保护区整改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12•【字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白银市自然保护区整改情况的报告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根据省环保、林业、农牧、国土、住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全省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甘环发〔2016〕96号)精神,我市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有关县区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市环保、林业、农牧、国土、住建、旅游等相关部门及时召开了联席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方案,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并成立联合检查组,于8月17日至19日对全市自然保护区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督促检查。

按照文件要求,我市现将本地区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一、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一)白银崛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科研监测工作滞后;资源本底不清,范围边界和功能区划不明;存在道路、人工设施等项目和旅游开发活动等问题。

整改情况: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科研监控项目。

白银市平川区崛吴山林场通过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积极申报项目,多方渠道筹措资金,对林场下设的3个护林站的办公室、宿舍进行了全面维修。

其中,大水沟护林站维修面积160平米,投资金额16万元;马场圈护林站维修40平米,投资金额7.3万元;阴黄水护林站在旧址的基础上翻修了职工宿舍、办公室400平米,投资金额68万元。

同时还在林场入山处修建了20平米的检查站1座,用于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车辆、人员的登记和检查。

在科研研究方面,林场实施了《崛吴山天然林模式经营》、《干旱山区大苗带土造林试验》和《防啃剂防治试验》等科技项目,但由于资金短缺,致使林场科研监控的工作相对滞后,今后林场将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上级部门及省内科研院校的协调沟通,积极主动争取科研项目及资金,助推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控工作。

白银市盐渍地现状、治理情况及对策探讨

白银市盐渍地现状、治理情况及对策探讨

白银市盐渍地现状、治理情况及对策探讨(白银市水利局刘世华邮编730900)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市盐渍地治理对策,对我市的盐渍地的现状,治理加以总结,分析探讨,提出适宜的治理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盐渍地治理对策1、基本情况1.1地理条件及情况我市地处甘肃省的中部干旱地区,海拔在1275米—3321米之间,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为季风气候的边缘地带,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85—450毫米之间,蒸发量在1800—3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6°—9°C。

黄河流经我市214公里,占黄河流经甘肃省总长度的44%。

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黄河两岸分布着200多万亩肥沃的川台地,但水低地高,在解放前,由于缺少提水设施,绝大部分不能自流灌溉,水资源紧缺,水质差,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使该地区农业发展长期上不去,人民生活贫困。

解放后,为了抗御干旱,在中央、省、地各级党政及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景电一期、二期、靖会工程、兴电工程、刘川工程、工农渠、中泉、旱坪川、水川大泵、四龙、中堡、南川、三合、河靖、东坪等大中型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及井泉、小提灌、自流灌区,发展水地面积124.64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450万亩的26%,为改变人民生活创造了条件,林业、畜牧业和其他公益事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由于长期灌溉,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加之近年来黄河水质较差,出现了次生盐渍地,经调查统计全市现有次生盐渍地达16.1909万亩。

其中景泰5.9668万亩,主要分布在梁家槽子、草窝滩盆地、马鞍山等低洼区;靖远8.8508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一阶地(自流灌区)和高扬程提灌的刘川灌区;会宁6000亩,主要分布于关川灌区和柴门井灌区;白银区4433亩,主要分布在沿河水川大泵、四龙、工农渠、王岘污水灌溉等地;平川区3300亩,主要分布在水泉陡城、青连渠、中村等。

白银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白银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白银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白银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针对白银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干旱、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城市环境污染等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白银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白银;生态环境;问题;对策1 问题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北临腾格里沙漠,南接陇西黄土高原,特定的地理位置致使全市境内生态环境异常严酷,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干旱问题2000年气像资料显示,南部的会宁县为389.20mm,年蒸发量为1 693.60mm ,是降水量的4.40 倍,北部的景泰县年降雨量为148.60mm ,年蒸发量则为2 590.20mm,是降水量的17.40 倍。

若以500mm 等雨线作为干湿分界线,全市三县两区均属干旱地区,且降雨量低于300mm 的地域面积在70%以上。

据记载,自1950 年至2000 年的50 年间发生大小旱灾就达35 次之多,平均不到一年半就发生一次。

2000 年在全市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自1999年10月至2000 年7 月持续近10 个月时间未形成一次有效降雨,造成全市所有干旱山区夏粮因无法下种而受灾,以致大部分灾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给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危胁。

1.2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区主要由黄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祖厉河流域构成。

黄河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和景泰县,全长214km,其支流祖厉河纵贯会宁全境和靖远5个乡,全长150km 。

根据白银市水土保持区划,白银市水土流失面积1.93 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6%。

除景泰西北部降雨稀少,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外,其它地区均以水蚀为主,全年降水的60%?70%形成地表径流,年流失土壤 6 112万吨,土壤侵蚀模数达3174.09t/km2 。

仅祖厉河流域年侵蚀总量就达4316.0 万吨,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量的70.60%。

相当于每年流失表土4.50mm 左右,大量的泥土随水顺河流走,使祖厉河成为黄河水系上有名的泥河。

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1.基本原则:改变降水分配状态、减少盐碱水土侵蚀,改良水土、恢复典型生态系统。

2.建立水资源保护体系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体系,强化水资源的调控,减量耕作,引入使用地下水的技术,及时解决灌溉中水,设置排水植物区及排水管网,调整耕地结构,增设护坡,做好转移耕地的规划;
3.加强土壤改良措施,采取综合土壤改良技术,进行表层土壤和速效熟化,引入深层再熟化技术,使基础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提高;
4.采取植物保护措施,引种抗盐性强的植物,加强冬季植物保护;
5.加强盐碱地的动物养殖,进行沼气生物肥料的改良,合理利用淡水资源;
6.采用灌溉技术,改善灌溉模式,提高灌溉利用率,减少蒸发流失;
7.实行环境修复,改善湿地环境,引入湿地系统,开展生态林业及灌木化作业。

白银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白银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白银社会治理工作总结白银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而社会治理工作一直是白银市政府和各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白银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白银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白银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他们建立了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完善了社会治理机制,加强了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

在社会治理中,他们注重依法治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帮助,促进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然而,白银市的社会治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管理能力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次,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

再者,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最后,社会治理中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白银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工作,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增强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他们还应加强对重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白银市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在白银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白银的社会治理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白银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市盐渍地现状、治理情况及对策探讨
(白银市水利局刘世华邮编730900)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市盐渍地治理对策,对我市的盐渍地的现状,治理加以总结,分析探讨,提出适宜的治理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盐渍地治理对策
1、基本情况
1.1地理条件及情况
我市地处甘肃省的中部干旱地区,海拔在1275米—3321米之间,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为季风气候的边缘地带,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85—450毫米之间,蒸发量在1800—3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6°—9°C。

黄河流经我市214公里,占黄河流经甘肃省总长度的44%。

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黄河两岸分布着200多万亩肥沃的川台地,但水低地高,在解放前,由于缺少提水设施,绝大部分不能自流灌溉,水资源紧缺,水质差,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使该地区农业发展长期上不去,人民生活贫困。

解放后,为了抗御干旱,在中央、省、地各级党政及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景电一期、二期、靖会工程、兴电工程、刘川工程、工农渠、中泉、旱坪川、水川大泵、四龙、中堡、南川、三合、河靖、东坪等大中型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及井泉、小提灌、自流灌区,发展水地面积124.64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450万亩的26%,为改变人民生活创造了条件,林业、畜牧业和其他公益事业,从无到有,稳
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由于长期灌溉,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加之近年来黄河水质较差,出现了次生盐渍地,经调查统计全市现有次生盐渍地达16.1909万亩。

其中景泰5.9668万亩,主要分布在梁家槽子、草窝滩盆地、马鞍山等低洼区;靖远8.8508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一阶地(自流灌区)和高扬程提灌的刘川灌区;会宁6000亩,主要分布于关川灌区和柴门井灌区;白银区4433亩,主要分布在沿河水川大泵、四龙、工农渠、王岘污水灌溉等地;平川区3300亩,主要分布在水泉陡城、青连渠、中村等。

1.2盐渍地盐渍化程度分类及分布情况表(见P3)
盐渍化程度分类指标:轻度:土壤含盐量在0.25-0.45%
中度:土壤含盐量在0.45-0.75%
重度:土壤含盐量在0.75-1.5%
弃耕:土壤含盐量在1.5%以上
盐渍地盐渍化程度分类及分布情况表
1.3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盐渍土是在多种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地下水、成土母质及植被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就我市灌区产生盐渍地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种:
1.3.1气候条件
我市地处欧亚大陆的暖温带与中温带过度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蒸发量在2800毫米左右,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10°C积温在2095°—3224°C,年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在强烈的蒸腾作用下,使大量的盐分聚集到土壤表层,尤其是3—6月份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大量的盐碱回生,给作物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

1.3.2地形条件
地形影响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同时影响土壤盐分的移动积聚,灌水次数多、灌水量大,使二、三阶台地“上碱下压”,土壤盐分大量流至一阶台地,低洼处缺少完善的排水设施或地质结构不利于地下水排走的,抬高地下水位,引起了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1.3.3水文地质条件
我市的主要灌溉水源是黄河,以提水灌溉为主,黄河水的矿化度为0.45克/升,以我市年灌溉净水量4.58亿立方米计,可携入灌区的盐量达20.61万吨。

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差,一是土壤发育在由山地岩石分化物经洪水搬运所形成的洪积母质之上。

二是潜水水流坡度小,潜水径流迟缓,渗透系数小,潜水埋深浅,水质差,这些
因素都是形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1.4形成的恶果
我市的盐渍地面积大,治理迟缓,且不彻底,给灌区农民带来严重的恶果。

主要表现在:(1)侵害土地,被迫弃耕。

全市受盐碱危害面积16.1909万亩,占水地总面积的13%,其中严重发生被迫弃耕的2.7378万亩,占盐渍地总面积的16.9%。

(2)影响产量,减少收入。

盐渍区水地原来大都是黄河自流保灌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提灌的好水地,是群众实现稳产的当家田,盐碱危害后,粮食等农作物产量降低,甚至绝收,林木枯死。

弃耕地“冬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呈现处一片颓废荒凉的景象。

全市轻度和偏重发生盐渍化土地除种 3.05万亩水稻和改造0.2万亩鱼池有收益外,其余10.2031万亩产量比正常年景水地减产10—50%,经济林木先后枯死,经济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灌区群众生活。

(3)碱进人退,弃宅搬迁。

盐碱严重危害区,群众无法居住,弃宅而迁,劳民伤财,另外盐渍区群众多年来继续负担的农业税任务,入不敷出,给受碱区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治理情况
盐碱危害给灌区群众带来严重的损失,多年来,在政府的帮助和灌区群众的配合下,摸索出了一些治碱措施,相继建成了一些治碱工程。

景泰县已建成一期灌区马鞍山盐改区、草窝滩盐改区,先后开挖排碱渠,经过几年的改造已达标准治理面积1.478万亩,其中高
治的0.68万亩。

靖远县已建成10处排碱工程,排碱渠77条234.2公里,初治面积达2.8万亩,改造鱼池400亩。

平川区采取生物措施种植水稻等耐碱作物,初治2500亩。

白银区采取工程措施改造鱼池1433亩。

会宁的关川区等治理措施不到位,效果不佳,盐渍地面积逐年在增加。

3、治理措施及对策
3.1治理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吸引引进外地治碱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治理措施。

3.1.1工程措施:(1)铺砂压碱。

(2)开发渔池。

(3)开挖排碱渠、建排碱泵房或采取条形爆破法破坏原地质结构。

(4)建轻型井。

(5)引黄洗碱。

3.1.2生物措施:在中重盐渍地开发稻田,轻盐渍地种植耐碱作物,如甘草、大麦或种苹果树等。

3.1.3灌溉措施:即防碱,采取小块小畦灌溉、管道灌溉滴灌、喷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高,达到防碱目的。

3.1.4管理措施:(1)对现有排碱工程要有专人管护,正常维修清淤。

(2)建立劳动积累制度,按亩投工。

3.2治理对策
我市各灌区特别是沿河灌区,基础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高一优”农业已有良好开端,是全市的“菜篮子,米袋子”生产建设基地,抓好盐渍地治理的各项措施,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改变生产条件,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持续农业,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对推动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实现沿黄灌区率先达到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从党政领导在政策上、技术上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规划原则,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即从规划、治理到落实措施上互相衔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措施。

3.2.1明确指导思想,兴水除害并举。

土地盐渍化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抓好治理,将兴水与治碱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水利优势,也要增强水患意识,兴利与除害双管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治理。

3.2.2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针对我市盐渍地多且面宽、程度不一的现状,要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期分区实施,重点治理。

3.2.3真抓实干,多方筹措,排忧解难。

在治理中的资金筹措、组织领导、政策等方面,要有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统一协调,多渠道筹措,分级承担。

3.2.4建管结合,加强管理。

以工程为单位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精干的管理机构,管理费用由受益户承担,初治阶段可免征农业税。

3.2.5先试点,后推广。

在重点县乡先搞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