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及专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 (1)
1、君权至上和愚忠思想 (2)
忠的含义: (2)
忠君意识包括: (2)
2、官僚政治和官本位意识 (2)
官僚政治的特点: (3)
⑴官为君设 (3)
⑵封闭性 (3)
官本位意识: (3)
3、重人治轻法治和清官意识 (3)
4、政治权力神圣化和神秘化 (4)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内容 (4)
(1)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4)
(2)封邦建国的制度 (5)
(3)宗庙祭祀的制度 (5)
二、宗法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5)
1、家天下的统治此起彼伏 (6)
2、封建制的架构沿续不断 (6)
3、家族化的体制根深蒂固 (6)
三、专制制度的统治及其特征 (7)
1、宗法势力极其强大 (7)
2 、经济基础相对稳固 (7)
3 、专制统治走向极端 (7)
三公九卿制: (8)
三省: (8)
六部: (8)
4、人身控制日趋严密 (9)
三纲五常: (9)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
1、君权至上和愚忠思想
忠的含义:
臣民忧国赴难、君主“利民”皆为“忠”;臣下无条件服从君主为忠。
随国大臣季梁:“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
《管子.七臣七主》:“愚忠谗贼”。
孔子:无条件服从君主。
“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君命无贰”
韩非子:“贤者之为人臣……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
“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狄山:“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
枚乘:“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
“愚忠”成为荣耀。
古代“十恶不赦”大罪:“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就是维护君权的至高无上和神圣。
经过长期思想上的灌输和法律的强制,忠君和个人崇拜成为全民族性的普遍意识。
忠君意识包括:
第一,君主是天意和社会公正、正义的代表与化身,“天高皇帝远”就是皇帝是好的,贪官不好。
经过长期思想上的灌输和法律的强制,忠君和个人崇拜成为全民族性的普遍意识。
第二,服从君主的统治是臣民的义务
忠君意识包括:
第三,对君主的服从是无条件的。
2、官僚政治和官本位意识
官僚政治就是形成体系完备、历史久远、发达的文官制度。官员的选任、考核、升迁、罢黜都有完整的制度规定。
官僚政治的特点:
⑴官为君设
“秦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臵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臵御史大夫以贰于宰相”。
官为君设的结果是官员只对君主负责,官僚系统呈不断膨胀的趋势,社会管理成本高。
⑵封闭性
官员选择、官场运转都在高度封闭的情况下进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别父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官本位意识:
官、官职、官阶最重要最有价值。表现为:
做官是主要的人生价值取向,官阶、官职是衡量人生成败的标准;
做官是获取社会财富的主要途径和捷径
官、官方的言论、态度是评价、检验各种事物的标准。
翰林院侍讲大学士国子监祭酒隔
壁王婆婆之柩
3、重人治轻法治和清官意识
其一是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和社会,法律只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孔子:“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上梁不正下梁歪”
4、政治权力神圣化和神秘化
通过“神道设教”和思想统一,使政治权力神圣化和神秘化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神道者,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谓之神道。”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内容
所谓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这种法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同一血缘系统的人都要尊崇共同的祖先,并且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为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规定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
中国宗法制度虽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其确立则是在西周初期,创立者是周公旦。西汉伏胜《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1)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原始社会早期实行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是选拔的,不考虑血缘关系。但禹时却改变了这种态势,虽然他没有将位臵直接传给其子启,但是在暗中却成就了这个动机。启之后,血缘关系成为权力交接的主要依据。
夏朝和商朝多是兄终弟及,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商朝第26代君主康丁实行父子相继的传递方式。康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共五代,是父子相继。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社会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西周王朝立国以后,从第二代君主周成王诵开始,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嫡就是正妻,正妻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子称庶妻,庶妻之子称庶子。
嫡长子继承制的基本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封邦建国的制度
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就是分封制。国指诸侯领地。分封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桓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臵侧室,大夫有贰宗。简单说,就是层层分封。
周天子和邦国有一系列权力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天子对诸侯有巡狩权、命官权、迁爵权,诸侯对天子则有必尽的义务,如朝聘、进贡、出兵役劳役等。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周成王诵剪桐分封弟弟叔虞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周公旦推行封邦建国制的决心十分坚定。
卿大夫的领地称为家,也叫采或邑。采邑又叫食邑,采邑里每年税收归受封者所有。卿大夫也依此分封士。
(3)宗庙祭祀的制度
宗法制度十分强调尊祖敬宗。宗庙祭祀就是维护宗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周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太庙居中,然后分左昭右穆排列,总共祭祀七代君主。
周代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对于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一传统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左宗右社的格局。左宗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
《孙子兵法〃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宗法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从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末年到东周第十四个君主周敬王末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衰落,各路诸侯为争夺霸主地位频繁地发动战争。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个时期争霸的特点。
春秋以后,各路诸侯自己称王,企图自己取代周王室。姬姓血缘关系变得十分松弛,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形成空前大一统的社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