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必修一文言复习

必修一文言复习

识记方法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为“回复”(说回来)、“报复” (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就是回到 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周而复始 无以复加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 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 射中。表示伤病。
识记方法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 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
慷慨就义 将计就计 一蹴而就 功成名就 删繁就简 一挥而就 避实就虚 半推半就 按部就班 另谋高就
金就砺则利。(《劝学》) (广)愠怒而就部。(《李将军列传》) 荆轲就车而去。(《刺客列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魏公子列传》)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报任安书》)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bēi







bèi
台:胎 合:盒






gěi
冶 给

shí

qià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文言文阅读复习
必修一《劝学》 《师说》
文 言 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文 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数词的活用 阅 读 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主谓倒装 考 宾语前置 内容概括分析 查 定语后置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以《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为基础。

2.文言文的构成:实词、虚词、成语、句式等。

3.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谓宾、定状补、词序、省略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抓住题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大意。

2.重视首句:文言文的首句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

3.关注注释:注释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4.把握标志词:如“之”、“乎”、“于”、“乃”等,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往往有其特殊意义。

5.分析句子结构:注意主谓宾、定状补的关系,了解句子成分。

6.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词义推测、成语比较等方法,准确把握词语含义。

7.推断句子意义:根据句子结构和词义,推断句子的实际意义。

8.留意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偶等,这些手法在文言文中也常见。

9.感悟文意:通过阅读,体会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练习方法1.选材练习: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

2.切片练习:将文章切成若干片段,逐一阅读、理解和分析。

3.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提高对文言文的语音感知和语调把握。

5.背诵练习:选取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四、文言文阅读拓展1.了解古代文化: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2.学习古代历史:通过阅读史书、传记等文言文材料,了解古代历史。

3.领略古代文学: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等作品,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4.感悟人生哲理:从文言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以上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化。

习题及方法: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正确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使之计时C. 以之烧火D. 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之”的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10、人君
,居域中之大。
11、善始者实繁,

12、夫在殷忧,
;既得志,则纵
情3、 ,择善而从之,则 ,勇者
竭其力,


14、
,徒慕君之高义也 。
1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


16、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17、杀人如不能举,

18、
,大礼不辞小让。
19、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 。吾其还也。”亦去
之。
杆状的深峡煤角鸟,随着蘑菇王子的旋动,鱼杆状的深峡煤角鸟像舷窗一样,朝着双兽怪影人工树上面悬浮着的七只肥猫神扫过去!紧跟着蘑菇王子也傻耍着法宝像烟 盒般的怪影一样朝双兽怪影人工树上面悬浮着的七只肥猫神滚过去。只见一片波光闪过……小虾米顷刻化作一串相当恐怖的天青色沥青流,像拖着一串虚幻尾巴的光柱 一样直窜天穹,而蘑菇王子也顺势追了上去!就见在明净淡净的爽丽碧天之上,拖着一串虚幻尾巴的光柱在空中画了一条悠然的曲线……猛然!光柱像烟花一样炸开! 顿时,数不清的烟云状物质像焰火一样从碧天之上倾泻下来……这时已经冲到光柱之中的蘑菇王子立刻舞动着∈七光海天镜←像耍小号一样,把烟云状物质状玩的如球 拍般晃动……很快,空中就出现了一个很像森林小子模样的,正在尊贵喘舞的巨大怪物…………随着∈七光海天镜←的狂飞乱舞,七只肥猫瞬间变成了由千千万万的玉 光花瓣组成的一团蓝宝石色的,很像小子般的,有着华丽剔透质感的塑料状物体。随着塑料状物体的抖动旋转……只见其间又闪出一团暗红色的玉石状物体……接着蘑 菇王子又耍了一套仰卧颤动搜口罩的怪异把戏,,只见他闪着荧光的薄耳朵中,酷酷地飞出五组转舞着∈神音蘑菇咒←的果林玉背熊状的枕木,随着蘑菇王子的扭动, 果林玉背熊状的枕木像蘑菇一样飞舞起来。只听一声奇特悠长的声音划过,八只很像刚健轻盈的身形般的塑料状的团团闪光物体中,突然同时飞出五簇乱如杂草的暗橙 色花瓣,这些乱如杂草的暗橙色花瓣被云一摇,立刻变成眨眼隐现的珠光,没多久这些珠光就跳动着飞向巍巍巨树的上空,很快在九块大巨石之上变成了隐隐约约的发 光飞舞的老虎……这时,塑料状的物体,也快速变成了鸟窝模样的烟橙色胶状物开始缓缓下降,,只见蘑菇王子大力一颤宽大闪亮、镶着十九颗怪异宝石的黑色金边腰 带,缓缓下降的烟橙色胶状物又被重新颤向天空!就见那个沉甸甸、水灵灵的,很像鸟窝模样的胶状物一边狂跳转化,一边跳动升华着胶状物的色泽和质感。蘑菇王子 :“哇噻!这个咒语好玩!太刺激了!知知爵士:“我也想玩玩,学长!蘑菇王子:“明天一定带着你,爵士同学!知知爵士:“嗯嗯,好的好的!我在这看你玩也很 过瘾的!这时,蘑菇王子悠然像白杏仁色的飞唇河滩鹰一样疯叹了一声,突然耍了一套倒立扭曲的特技神功,身上忽然生出了七只美如船尾一般的深黄个,团身鹏醉后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傻转一百周的沧桑招式!紧接着旋动快乐机灵、阳光 天使般的脑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⑴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⑴[篁竹]竹林。

⑵[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一】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友人才到。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好久您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日中:正午时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2、期日中..舍:舍弃去:离开3、过中.不至中:正午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乃:才6、门外戏.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8、尊君在不.不:同“否”7、尊君..在不?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9、相委.而去委:舍弃10、君与家君..期日中11、非.人哉非:不是12、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3、下车引之.之:代词,他,指元方1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内容理解:1、根据文段内容说说你对元方的评价。

答:元方年仅七岁,就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是一个聪慧明理、性格直率的孩子。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而使“友人惭”?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节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节方面,是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在这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无言以对,感到惭愧。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向元方道歉,表示友好。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一、《孟母三迁》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

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又搬家到学堂旁边。

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

”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字词解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于是。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二、《司马光砸缸》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文言实词》课件

语文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文言实词》课件

• 45、乐: • 太守之乐其乐 • 钟鼓乐之 • 而不知人之乐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以……为乐 使……快乐 乐趣
欢乐、快乐
46、利: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 父利其然 利尽南海
有利的 锐利
认为……有利可图
物资
• 47、临: • 执策而临之 • 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宫殿
略无阙处
同“缺”,中断
57、少:
少时, 一狼径去 宾客意少舒 饮少辄醉 陈涉少时
一会儿
稍微 不多
年轻
• 58、舍:
• 至舍
学舍
• 屋舍俨然
房屋
• 便舍船,从口入 • 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舍弃
施舍
59、 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
60、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晏子将使于楚 使子为使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果真
9、驰:
愿驰千里足 公将驰之
骑 驱车(追赶)
• 10、辞: • 旦辞爷娘去 • 未尝稍降辞色
• 11. 次: • 皆次当行
告别
语言
编次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 12、 当:
• 当之无愧
承当,承受
• 当奖率三军 应当
• 今当远离 将要 • 木兰当户织
无冻馁之患
为乡人所患
大叫,呼啸
别号
国号 号召
担忧 忧患
当作祸害、
• 34、或: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或王命急宣 • 或以为死或以亡 • 或异二者之为
•35、极: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考点溯源、探根教材)(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考点溯源、探根教材)(含解析)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溯源探根教材【教材溯源·考点链接】教材中的文言文梳理教材单元文体篇目考点链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政论文10劝学/《荀子》 1.推敲句子含义,把握文中有关学习的主要观点,学习文中的新内涵;2.连词“而”的多种语义关系*师说/韩愈第七单元游记16赤壁赋/苏轼 1.体会古代写景抒情文章中,景与情的关系;2.梳理文章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体会景情理完美融合的特点;3.积累整理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等*登泰山记/姚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语录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1.语录对话,言简意赅;2.句首、句中、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政论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1.取譬设喻,因势利导,思辨性强;2.体会语气助词“也”、“乎”、“矣”、“哉”、“焉”等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政论文庖丁解牛/《庄子》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传记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把握说辞的语言艺术和蕴含的智慧;2.探究“礼”的内涵政论文3*鸿门宴/司马迁关注人物描写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之间的联系第五单元奏疏11谏逐客书/李斯体会精心构思,巧妙措辞第六小说14促织/蒲松龄体会幻想与现实相交融写法的独特魅力,单元精练生动的语言、叙事状物、细腻形象第八单元奏疏1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1.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2.把握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的艺术特点书信*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赋16阿房宫赋/杜牧 1.感受文章赋和论的文体特点;2.注意古今异义词,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史论*六国论/苏洵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政论文5《论语》十二章1.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2.论述道理上的巧妙之处政论文大学之道/《礼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政论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政论文6《老子》四章1.学习老子思辨性论说对现实人生的启示;2.把握文章“有与无、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的辩证关系政论文*五石之瓠/《庄子》借寓言故事婉曲达意说理,小大之辩政论文7*兼爱/《墨子》墨子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传记9屈原列传/司马迁1.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品味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2.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理解语境义10*苏武传/班固1.梳理情节脉络,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探寻他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源泉;2.关注文章叙事艺术,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倾向;3.掌握意动和使动用法,体会其语境义史论11过秦论/贾谊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2.对比赋体写史论和散体写史论的写作方法*五代史伶官传序/欧和论述风格;3.掌握名词作状语,体会其用法阳修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奏表9陈情表/李密 1.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奏表文体中的谦敬词语记叙*项脊轩志/归有光诗序10兰亭集序/王羲之 1.领悟作者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2.两文的语言淡雅生动,文辞精致素朴之美;3.古诗文对偶句的运用,语义的相近或相反,借此课文阅读的推知应用辞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传记1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体会文章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婉而多讽的写法,把握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2.积累人称代词,归纳总结游记12*石钟山记/苏轼1.学习质疑和求实精神;2.体会古代散文的不同特点,格局谨严而不乏情采,潇洒随性而自有法度等【必备知识·核心聚焦】文言文文本阅读选文广泛,涉及记人类、纪事类、写景游记类、议论说理类、墓志铭、神道碑、墓表等。

《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描写,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形象特征。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同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理解人物在 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主旨
总结词
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阅读理解的最终目的。
”。
被动句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如“他 被打了”。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式, 如“见(之)笑了”。
倒装句
句子成分倒置的句式,如“甚 矣(汝之不惠)!”。
02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 主题和要点。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以及特殊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副词
表示程度、时间、范围的词, 如“很”、“正在”。
虚词
代词
代替名词的词,如“之 ”、“其”。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 象或起止时间、地点的 词,如“在”、“从”

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如
“和”、“或者”。
助词
表示语气的词,如“啊 ”、“呢”。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用“者”、“也”等词来表示 判断的句式,如“人是动物也
《文言文复习专题》 ppt课件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实践 • 文言文复习测试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要说这中考语文里的文言文,《陋室铭》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篇。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咱们先来说说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这个人,那可是相当有个性。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就像他写这《陋室铭》的时候,明明身处简陋的屋子,却能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样的句子,意思就是说这屋子虽然简陋,但是只要我品德高尚,那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种精神,咱可得好好学学。

再来看这篇文章的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开头就很妙啊!用山和水来做比喻,告诉咱们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在的本质。

就好比咱们学习,不是说非得有最好的环境、最好的老师,只要咱们自己有心,努力去学,也能学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一句可是全文的主旨。

作者说自己住的屋子简陋,但是因为自己品德高尚,所以这屋子也不觉得简陋了。

我想起我之前去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支教的时候,那学校的条件可真是艰苦。

教室的窗户破了几个洞,冬天的时候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特别高,他们认真读书的样子,让我觉得那破旧的教室都变得温暖起来。

就像这陋室一样,虽然外在条件不好,但是因为有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描写陋室的环境,青苔都长到台阶上了,绿草的颜色映到帘子上。

多有生活气息啊!想象一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小屋里,看看书,写写字,多惬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在这陋室里和有学问的人谈笑风生,没有那些没学问的人来打扰,多好。

这也说明作者交朋友看重的是对方的学识和品德。

咱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和优秀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这陋室里,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劳累身心。

这是多么自由自在的生活啊!我记得有一次我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

统编版语文毕业文言文总复习

统编版语文毕业文言文总复习

文言文补读1.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xx。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xx: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

田中有一个树桩。

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2.xx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庭:庭院。

2.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3.皆:全,都。

4.弃去:逃走。

5.光:指司马光。

6.破:打开,打破。

7.迸:涌出。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3.xx不取道旁xx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尝:曾经。

2.诸:众多。

3.折枝:压弯树枝。

4.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5.走:跑。

6.唯:只有。

7.信然:确实如此。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4.囊萤夜读胤yìn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náng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囊:动词,用口袋装。

2.恭勤不倦:肃静勤勉而不知疲倦。

3.练囊: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晋朝人车胤肃静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今义] 当中,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画鬼最易译文: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就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2.“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3.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4.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字词解释:1. 为—2. 孰—3. 犬—4. 夫—5. 知—6. 旦—7. 暮— 8. 罄—9. 于— 10.类—11.形—(二)子罕弗受玉译文:1.宋人或得玉,献诸罕。

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3.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从子罕弗受玉,我们可以知道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字词解释:1. 或—2. 得—3. 诸—4. 弗—5. 受—6. 者—7. 示— 8. 玉人—9. 故— 10.以…为—11.尔— 12.若—13.皆— 14.若—(三)墨鱼自祸译文:1.海有虫,拳染而生者,谓之墨鱼。

2.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渔者往往迹墨而与渔之。

3.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4.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字词解释:1. 虫—2. 拳然—3. 生—4. 谓—5. 游—6. 于—7. 以— 8. 蔽—9. 往往— 10.迹—11.渔— 12.祸—13.恃— 14.足—(四)孟母不欺子译文:1.孟子少时,见领家杀豕。

2.孟子问其母曰:“领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

”3.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今子适有知而欺子是教之不信也。

”4.乃买领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字词解释:1. 少—2. 豕—3. 啖—4. 汝—5. 既而—6. 是子—7. 正— 8. 割—9. 食— 10.今—11.子— 12.适—13.是— 14.明—15.信—(五)专心致志译文:1.弈秋,通国之善亦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亦:其一人专心致志,悔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随与俱学,弗若之矣!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字词解释:1. 通—2. 善—3. 亦—4. 者—5. 也—6. 会—7. 使— 8. 为—9. 其— 10.虽—11.之—(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2.(1)者:(2)度:(读音)(3)坐:(4)之:3.翻译划线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

译:(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3)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答:(四)课外文言文(7)曾参烹彘《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1)市: (2)止:(3)子: (4)子:2.曾子对妻子说的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8)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这篇课文的作者:清朝的 ;选自2.默写第一段,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答案:3.翻译(1)子何恃而往?译:(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译:4.你认为造成“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的原因是:(一)画鬼最易译文: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就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译:有一个客人给齐王画像,齐王问(他):“什么(东西)最难?”(他)回答说:“画狗和马最难”。

2.“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译:(齐王)问:“什么最容易画呢?”(他)回答说:“画鬼最容易。

”3.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译:狗和马,那是人们都知道。

白天晚上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能够画相类似的,所以难。

4.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译:鬼是没样子的,不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容易画。

字词解释:1. 为—给2. 孰—什么3. 犬—狗4. 夫—发语词(无意)5. 知—知道、了解6. 旦—早上,这里指白天7. 暮—晚上 8. 罄—显现9. 于—在 10.类—类似11.形—形状(二)子罕弗受玉译文:1.宋人或得玉,献诸罕。

译: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

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译:子罕没有接受,送玉的(那个)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人把它看做宝物,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你。

”3.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子罕说:“我把不贪心看做宝贝,你把玉看做宝贝,如果把它给了我,大家都丧失了宝贵的东西,不如我们都有其宝。

”4.从子罕弗受玉,我们可以知道子罕是个清廉、廉洁、自律的人。

字词解释:1. 或—有人2. 得—得到、获得3. 诸—迂、把它4. 弗—不…没有5. 受—接受6. 者—…的人7. 示—给…看 8. 玉人—雕玉的人9. 故—所以 10.以…为—把…看作11.尔—你 12.若—如果、假如13.皆—都 14.若—如(三)墨鱼自祸译文:1.海有虫,拳染而生者,谓之墨鱼。

译:大海中有一种动物,弯曲的样子而生活的,把它称作墨鱼。

2.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渔者往往迹墨而与渔之。

译:它的腹部有墨,在水里游动的时候,就用黑墨来遮掩自身,所以捕捞的人常常追踪黑墨就捕它。

3.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译:啊!那些自己认为能够遮蔽的人,难道不是给自己朝来祸害吗?4.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译:某些人凭借着(这种)智慧,也是值得大家用来借鉴的。

字词解释:1. 虫—这里指动物2. 拳然—弯曲的样子3. 生—生活、生存4. 谓—称作5. 游—游动6. 于—在7. 以—用 8. 蔽—遮蔽、隐藏9. 往往—常常 10.迹—跟踪11.渔—捕捞 12.祸—引来祸害13.恃—凭借 14.足—值得(四)孟母不欺子译文:1.孟子少时,见邻家杀豕。

译:孟子年少时,看见邻居在杀猪。

2.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

”译:孟子问他的母亲:“邻居杀猪是为了什么?”他的母亲随口说:“要想给你吃。

”3.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今子适有知而欺子是教之不信也。

”译:不久,孟子的母亲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不坐,肉切得不端正也不吃,这就是我在怀孕的时候教育他,现在你适逢学知识时,却欺骗他,这是教育他不守信(不诚实)。

”4.乃买邻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译:于是就买邻家的猪肉烧给他吃,表明没有欺骗他。

字词解释:1. 少—年少2. 豕—猪3. 啖—吃4. 汝—你5. 既而—不久6. 是子—这个孩子7. 正—端正 8. 割—切肉9. 食—吃 10.今—现在11.子—你 12.适—适逢13.是—这 14.明—表明15.信—言语真实、诚实(五)专心致志译文:1.弈秋,通国之善亦者也。

译:弈秋是全国擅长下围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亦:其一人专心致志,悔弈秋之为听。

译:让弈秋教二人下围棋,他们中的一个人集中精神专心到了极点,只专心听弈秋在上课。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随与俱学,弗若之矣!译:他们中的另一个既使在听弈秋上课,但是心理只想着天上会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猎它,既使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在学习不如前一个人啊!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是因为这个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1. 通—全2. 善—擅长3. 亦—下围棋4. 者—什么人5. 也—…也….是(表判断)6. 会—教7. 使—让 8. 为—只9. 其—他们中的 10.虽—既使11.之—(不译)(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篇文言文选自《韩非》.2.(1)者:……的人(2)度:(读音)duo量(3)坐:同“座”,座位(4)之:去.到.往3.翻译划线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

译:等到前往市场,却忘了带它。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等到回到市场上,集市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答: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课外文言文(7)曾参烹彘《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1)市:集市 (2)止:制止,阻止(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子:儿子2.曾子对妻子说的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为人要有信用,不可失信,教育孩子要懂得守信。

(8)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这篇课文的作者:清朝的彭端淑;选自《白鹤堂集》2.默写第一段,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答案:第一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第二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翻译(1)子何恃而往?译:你凭借什么去呢?(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