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3)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 图文

《寡人之于国也》PPT 图文

2.探寻背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倚强凌弱被视作 合理。 孟子是在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应邀来到魏国的。 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 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 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 国?”(《史记·魏世家》)从中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 子来魏的目的。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 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 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剖析 这段文字阐述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从反 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同时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 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 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 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作者针对统治
3.一词多义
①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之 ②填然鼓之(助词,无实义) ③五亩之宅(助词,的)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动词,施加)
(2)加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动词,放上) 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动词,加大)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动词,虚报)
①谷不可胜食也(尽) ②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6)胜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 ①数罟不入洿池(密,与疏相对) ②数口之家(几) (7)数 ③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 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 ⑤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计算)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共32页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共32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课件课件

03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解读
原文背景与意义
背景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 子与梁惠王关于国家治理的一次对话 。
意义
通过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孟子所提 出的观点和主张,以及其在当时社会 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原文内容解析
梁惠王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
孟子接着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学 生能够理解孟子的思想,掌握古 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培养对传统 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内容与结构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围绕《寡人之于国也》展开,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思想内涵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篇经 典的内涵和价值。
课程结构
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文章解读、思想探讨和写作技巧。在文章解读部分,将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语言 特点等;在思想探讨部分,将深入挖掘孟子的思想内涵;在写作技巧部分,将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启示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 会责任感,培养有德行的人才。
全面发展
孟子提倡的“申之以孝悌之义”等思想,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 价值观等方面,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后来的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仁政思想、民本思想等对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孟子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 近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1.注音
寡 人(guǎ ) 鱼鳖 ( biē ) . . 衣 帛( yì ) 庠 序( xiá . . nɡ) 洿 池( wū ) . 孝悌 ( tì ) .
饿莩 (piǎo) 弃甲曳 兵( yè ) 鸡豚 狗彘 (Tú ) . . . . n zhì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⑧民为贵,社稷次之 ________,君为轻 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⑨穷则独善其身, ____________。(《孟子· 尽心上》) 达则兼济天下 ⑩天时不如地利, ____________。(《孟子· 公孙丑》) 地利不如人和 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子· 尽心上》) 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此之为大丈 夫。(《孟子· 滕文公》)
语文· 必修3(人教版)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孟子 ( 约前 372 — 约前 289)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
(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 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政治 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 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
栏 目 链 接
预 习 检 测
③五亩之宅, ______________ ,五十者可以衣帛 树之以桑
矣;鸡豚狗彘之畜 ____________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71张PPT)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71张PPT)

合 训


思 虚词、古今异义词,以及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






线





咀 华新
3.掌握方法 认真分析文章的立论方法,
提 升文

知 导
关注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


学 常
力量;同时还应当有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地提
查 缺


积 文累
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

合 训
究 思
《书》《礼》《乐》《易》《春秋》也。
练 能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


读 在
[ 基础整合 ]
获 借
线




一、通假字

咀 华新 知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通________
提 升文
②无.失其时________通________
本 对
导 学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通________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力 提
第三单元






线



英 咀
“六艺”之说有:(1)六艺者,礼、乐、射、御、
移 提
华新 知
书、数也。“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
升文 本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04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重视民生
孟子强调君王应以人民福祉为首 要任务,这对现代政治有重要启 示,即政府应关注民生问题,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民主决策
孟子提倡听取人民意见,尊重民意, 这对现代政治中民主决策的实践有 指导意义。
公正法治
孟子主张公正和法治,对现代政治 中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具有借鉴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孟子简介 • 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 •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观点 •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价值 • 寡人之于国也的实践应用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之一。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反复强调,增强语势,使得作 者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 点,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对偶
文章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整齐、优美,增强了 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结构
1 2
层次分明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展开论述,使得文章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本文的写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 》中的一篇,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 对话。
孟子在回答中阐述了儒家关于仁政、 民本和王道的思想,强调君主应以人 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实现国家 的长治久安。
梁惠王在战国时期是魏国的君主,他 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实现王道 政治。
03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观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共22张PPT)


Shù (1) 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 几,若干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3) 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六国论》)
Cù (4) 密,与“疏”相 数罟不入洿赤壁之战》) Shuò (6) 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陈涉世 家》)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介词,把 介词,按照 介词,凭借
王好战,请以战喻 介词,用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发射 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野花发而幽香
打开 花开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寡人之于 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2) 军事、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 兵法》)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称雄诸侯, 必须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 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于农时,不滥捕 捞,不忽视时令以伐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 播收和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 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 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 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百姓安居乐业,社 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 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 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 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退而著述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 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 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 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 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 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 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孟子》。
•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
《孟子》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共37张PPT)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 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 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 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 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不加少,寡人之民 样办。
不加多,何也?”
文意探讨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本段中,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 了,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自己尽心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邻国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少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 感忧虑?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本来就比 较低下,加上各国不断的争战和统治者的 横征暴敛,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 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开疆 拓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 之急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人口, 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基于 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 心忡忡。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五十步笑百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思想 一 性善论 二 仁政思想 三 人格修养 四 教育思想 五 义利之辩
他决定带着学生到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 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 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滕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 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 政”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 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 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 焉
第七段译文: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 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 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 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 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 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 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 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 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兵器
击鼓,名→动 用 喜欢 第二-四段 打比方 请允许我 衬字 拖着 逃跑 有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 凭借 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只是 这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通“毋”,不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要 罢了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译文: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 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 这也是逃跑呀。”
第四段译文: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 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 邻国多了。
第五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
第五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
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答案:A。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 “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
典型例题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D。
例题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
第一部分
梁惠王自我表白治理国家尽心尽力,提 出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第一次设喻,请求梁惠王 的回答。
第3自然段梁惠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第4-5自然段中,孟子紧紧抓住梁惠王的 答话,又从日常生产、生活中举出事例,阐 明何为“王道”。

第八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PPT课件

第八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PPT课件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一
本文共有7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自然段 ),段意:
梁惠王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 2—4自然段
),段意:
孟子用“五十步笑一百步” 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
5—7自然段 ),段意:
孟子为梁惠王提出自己的“仁政”的主张。(即使“民加 多”的措施。)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孟子》有关常识; 2、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3、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 4、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5、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第一课时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句中的意思: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A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 B察(详审、考察)邻国之政 C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少 ) D请( 表敬副词,用于向 )以( 介词,用…… )战喻
对方表示要做某事
来,拿……来
E填然鼓( 动词,击鼓 )之 F弃甲曳( 拖着 )兵而走( G多于( 比 )邻国
• 孟子对曰:“王 • 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 • 既接,弃甲曳兵 • 而走,或百步而 • 后止,或五十步 • 而后止。以五十 • 步笑百步,则何 • 如?” • •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鼓:击鼓,名作动。 之:音节助词。 曳(yè):拖着。 兵:兵器。 而:修饰连词。 走:逃跑。 或:有的人。 以:凭借。
【问题讨论】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 和邻国的相差无几,虽然有一点区别,但在本质上 是一样的。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 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 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 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 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这则寓言告诉我 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共28张PPT)
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
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答案:A。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 “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
典型例题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的是( )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 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 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 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

第一段:
于:对于
凶:荒年,收成不好
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无如:比不上
加:更
第二、三、四段
填着 走:逃跑
直:只是,不过 无:通“毋”
第五段:
胜:尽 数: 密 罟:网
第六段:
树:种植 衣:动词,穿 畜:畜养
谨:认真从事
庠序:学校
申:反复陈述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同“斑” 王:为王
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
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语言现象
通假字 名词活用作动词 宾语前置 意动用法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孟子》简介
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善于雄辩,具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 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 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善 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 D
返回
例题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

王道之始
措施 不违农时(农业) 谷 数罟不入(渔业) 鱼鳖 效果 不可胜食 不可胜食
结果
养生 丧死 王 道 之 始
斧斤以时(林业) 材木
不可胜用
王道之成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数口) 结果
不王者,未 之有也-王道之成
拓展延伸 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可以从两方面评价。 (一)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举 例
比 喻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 仍然不爱民(从爱民角度写)。
总结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 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 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 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 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关于《孟子》 • 《孟子》是“四书”之一,是一 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 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 下,为儒家经典著作。 • “四书”、“五经”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中期鲁国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是继孔子之后的最大儒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 嫡传。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文宗封孟子 为“亚圣”,曾游历各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 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2)反对不义战争; (3)性善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他(们) 它(们) 我(们) 这这 种
往、到
之 3、作助词(结构助词、语气或音节
助词)
◆定语标志 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 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
◆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何罪之有? ◆语气助词 怅恨久之 顷之
▪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返回
答案 A
例题4
对下列各句中“之” 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 ②鸡豚狗彘之畜 ▪ ③树之以桑 ▪ ④未之有也 ▪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答案 A
▪ A.①②⑤/ ③/ ④ ▪ B.①③⑤/ ②/ ④ ▪ C.①②④/ ③⑤ ▪ D. ①②⑤/ ③④
派遣征发 打开 花开 发射
以 1.动词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以为
2.副词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复音虚词
通 “已”
是以/已是
因此
余是以记之,盖因为叹郦元之简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4.介词
1以刀劈狼首
拿、用
2何以战
凭、靠
3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和、跟
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间歌谣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也称 “十五国风”,有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 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 〔bīn))
《雅》是宫廷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小雅》(74 篇)和《大雅》(31篇),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
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
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语言现象
▪ 通假字 ▪ 名词活用作动词 ▪ 宾语前置 ▪ 意动用法
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 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 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 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 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 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 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 美且异”的珍品。
第七段:
食人食:前“食”,动词,吃 后“食”,名词, 食物 检:约束 莩: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罪,动词,归罪
讨论 核心话题
民不加多
民不加多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段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
5、6、7段
成语:“五十步笑百 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著 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他继 承并发展了孔子 “仁”的学说,被 尊为儒家的第二号 圣人——“亚圣”。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 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shū sì

xiàn
chích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luán yí tóng
wěi yuè yì r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kuì tí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美丽姑娘真可爱, 她约我到城头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故意躲藏逗人找, 惹我挠头又徘徊。
“我”赴约前往,却不见静女,“我”搔 首踟躇。表现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 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 着急得抓耳又挠腮。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 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 厚、痴情。
诗歌第二章、第三章又各写了什么?
第二章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小结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 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 “搔首踟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 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 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 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 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 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 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 际是认为静女美。
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 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 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 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 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 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
返回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返回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王〗称王
王无罪岁
返回
〖罪〗归罪、责备。
宾语前置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chǔ
jiù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huā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róng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kuí
féi
例题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 D
返回
例题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第一段:
于:对于
凶:荒年,收成不好
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无如:比不上
加:更
第二、三、四段
填:形容鼓声
鼓 :动词
曳(yè):拖着 走:逃跑
直:只是,不过 无:通“毋”
第五段:
胜:尽 数: 密 罟:网
第六段:
树:种植 衣:动词,穿 畜:畜养
谨:认真从事
庠序:学校
申:反复陈述
悌: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同“斑” 王:为王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孟子》简介
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善于雄辩,具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 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 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善 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 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 “有”的前面。
返回
典型例题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返回
例题1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 A.树之以桑 ▪ B.以五十步笑百步 ▪ C.请以战喻 ▪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答案:D
返回
通假字
爱(薆)而不见(现) 说(悦)怿女(汝)美 自牧归(馈)荑 匪(非)女(汝)之为
采薇
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xiǎn yǔn
huáng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zài
shù
pìn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返回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 B.寡人之于国也 ▪ C.王无罪岁 ▪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 C
返回
例题6 一词多义练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 饥矣
几,若干
扶苏以数谏故,上 使外将兵
数罟不入洿池
多次 细密
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只
《颂》是祭祀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 (4篇)、和《商颂》(5篇),大多是宗庙用于祭祀时颂 神或颂祖先的乐歌。
诗经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直接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美丽姑娘真好看, 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红红闪亮光, 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场归来送我荑, 荑草美得真出奇。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荑草真的美, 美人送我含爱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 爱:隐藏,遮掩。通“薆(ài)” 见:通“现”,出现。 踟蹰:心里迟疑,犹豫徘徊,要走不走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